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探讨

作者: 石明娟

摘 要: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在单元编排上有所改变,从之前的“一篇一单元”到现在的“一课一单元”,增加了单元学习主题和学习目标,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存在单元教学设计与“语文要素”脱节、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教师对语文学习规律缺乏系统认识等问题,制约了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施效果,需要一线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探索,以更好地发挥大单元教学的优势。本文首先分析了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重要意义,随后详细阐述了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语文 大单元教学 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7.034

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把大单元教学作为实施语文素养提升工程的主要方式,积极探索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有效策略。大单元教学是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的。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教师要围绕该主题设计相关的学习任务,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一、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重要意义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就是以语文学科为载体,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新《课标》背景下,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知识传授,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获取知识和技能。新《课标》提出了大单元教学策略,使教师能够通过整合教材内容进行大单元教学,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搭建支架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大单元教学是一种整体性、结构性的教学方法,其实质是围绕教学主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语文教学的新思路,能够有效整合教材内容,形成具有整体性的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实现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的学习目标。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时,要明确教学主题和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在明确教学主题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选择合适的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同时,教师要创设合理的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通过问题引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调动学生参与大单元教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思考、探索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在新《课标》背景下,大单元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大单元教学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语文学科知识,进而形成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大单元教学对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大单元教学策略,促进大单元教学质量提升。

二、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策略

1.设计大单元教学任务

大单元教学任务是开展大单元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师实施大单元教学的依据,因此,在设计教学任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的学习任务。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学作品,这些作品都是通过一定的叙事方式来展现作品内容和主旨的,因此,教师可以从叙事性文章入手。在设计教学任务时,教师可以将这些叙事性文章进行归类整理。以《祝福》为例,这篇小说中有很多故事情节,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设计人物关系图,让学生能分析出人物之间的关系;通过读对话感知到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设计人物关系图,进一步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和主旨。

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教学任务。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课本知识,教师可以将课本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结合起来。例如,在学习《社戏》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课文中有很多情节和细节描写值得学习和借鉴;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哪些段落能够体现鲁迅先生所说“不加思索的话”“没头脑”和“不高兴”等语言特点。

最后,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教学任务。在学习《背影》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哪些段落能体现父子之间深厚的情感;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作者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来体现父子之间深厚的情感;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哪些语句能够表现作者对父亲深沉的爱等等。这样设计教学任务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表达情感。

此外,在设计教学任务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大单元教学任务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要和其他语文学科知识相结合;大单元教学任务既要关注知识与技能层面,又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大单元教学任务不仅要关注语言形式、思想内容、知识技能等方面,还需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形成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

2.多元评价,落实深度学习

传统的教学评价一般都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无法促进学生的学习。新《课标》要求教师能够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表现性评价”“作品互评”“作品创作过程”等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多元的评价方式下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比如,教师可以采取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自己在教学中表现出的问题制定不同的目标和任务,并进行分解和安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自评、互评等方式能够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并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从而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将自评、互评以及师评相结合来评价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是否能够将大单元教学内容有效地落实下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课堂活动的设计进行反思和总结,并提出新的要求,促使学生在大单元教学中能够落实深度学习。

比如,在教学《灯笼》时,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自评,然后再让学生对自己的课堂活动进行互评,让学生在互评中发现自己在课堂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并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比如,学生可以指出教师在课堂活动中没有设计出具有启发性、思辨性的问题,也没有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导致学生不能充分思考。

3.整体设计,指向核心素养

大单元教学强调整体设计,不是将教学内容分割成几个部分,而是将内容整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其设计策略包括:一是立足单元目标,整体设计;二是围绕大目标,选择教学内容;三是关注课程内容,组织学习活动。比如,在《桃花源记》的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这一单元的学习目标是立足单元目标,整体设计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将“三维目标”融入单元教学,在整体设计时,教师必须要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各学段学生的学习要求、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课程标准。例如,在《桃花源记》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其次,教师可以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进行分解和细化,比如:学生要掌握哪些重点内容,具体如何落实这些目标;再次,教师可以通过整合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来明确各学段的学习要求。最后,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和课程标准来制定学习任务。

总之,教师在设计大单元教学时必须要以“三维目标”为指导。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关注“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两个维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单元教学设计的整体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4.把握单元主题,明确教学目标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虽然在单元设计上更加注重学习目标的培养,但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能准确把握单元主题,就难以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因此,在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时,教师必须要先明确单元主题,并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课程标准来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单元教学更具针对性。

例如,在教学《傅雷家书》时,教师要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并让学生以“傅雷家书”为载体,梳理傅雷的思想脉络,然后围绕“家庭生活”和“思想艺术”这两个学习目标设计学习任务。教师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关注家庭生活,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5.借助单元学习,推进学习活动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将“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有机地整合在了一起,把“单元学习任务群”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通过一个综合性的学习任务群,整合单元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基于部编版教材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借助学习单来开展大单元教学。

以八年级上册“阅读与鉴赏”单元为例,该单元编排有四个学习任务群:第一,“整本书阅读与交流”:以名著为载体,从整体上把握名著的内容和意义,在教师指导下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第二,“习作指导”:结合文章内容、写作特点指导学生如何进行习作,引导学生学会联系生活实际和个人经历进行写作;第三,“交流展示”: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积极开展交流展示活动。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制定一个学习单,这个学习单不仅要有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还要有相关的学习任务、评价标准。在制定学习单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单元的整体性,与教材整体结构相吻合。此外,这个学习单不能只是教师设计好的“教案”。教师应该在大单元教学理念下给学生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比如“请你为文章配一个小标题”“请你就名著阅读发表自己的看法”等作业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对名著阅读的理解自主完成的。通过这种大单元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对名著形成一个整体把握。教师通过梳理文章内容、写作特点等方面的信息来开展“整本书阅读与交流”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了解名著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价值取向。这样的活动既能让学生获得体验和感悟,又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6.实施探究式学习,培养高阶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要发挥探究式学习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在开展探究式学习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资料搜集、查阅文献、分析、推理、表达等活动,促进学生形成思辨能力。

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涉及历史人物,如《庄子》等。在这些文章中,有很多的历史典故和人物故事,学生要掌握这些内容,需要对相关的历史人物和典故进行搜集、整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总结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此外,在学习《庄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阅《庄子》相关的历史人物资料,了解《庄子》的创作背景和思想内容,如作者本人的性格特点、思想发展、哲学思想等。然后,教师让学生学习庄子这个人物,了解他的生平事迹,了解他的学术成就和文学成就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庄子这个人物存在争议,不同人对其评价不同,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历史人物进行辩证思考,让学生对庄子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和探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实现“思维碰撞”。

7.巧设活动,开展探究式学习

新《课标》背景下,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了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增加了一些综合性的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散文单元”,在学习《湖心亭看雪》《记承天寺夜游》等作品后,教师可以开展“探究式阅读”活动,通过对课文中涉及的其他文学作品进行探究,了解不同文学作品间的异同,并梳理文章写作特点,帮助学生对散文形成全面深刻的认识。

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巧设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学习,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探究任务:通过查找资料或者小组讨论等形式搜集有关文章写作特色的相关资料,并分析相关资料内容与其他作家作品间的联系和区别。通过这种探究性学习活动,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去解读和思考文章内容。

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有效落实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从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任务、搭建学习支架、进行评价反思四个方面探讨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姚晓静《从“起点”走向“终点”,让大单元串联课堂——基于大单元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探析》,《中学生作文指导》2022年第23期。

[2] 卢柄楠《新课程标准下语文大单元教学研究——评〈部编版初中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建设》2022年第23期。

[3] 陈雯《新教材背景下以“任务链条”引导大单元教学,提高课堂生成——以高中必修下册第六单元为例的大单元教学尝试》,《语文课内外》2022年第27期。

[4] 黄敏《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与思考》,《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2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