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策略分析
作者: 黄慧萍摘 要:根据新《课标》及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应当以教学大纲为任务导向,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教学目标,主动创新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方法。基于此,本文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核心素养导向下建构初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重要性,重点提出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有效措施及注意事项,以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进全新的形式,对当前的教材内容进行全面整合,引导学生在掌握语言应用方法的同时,有效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实现健康成长。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语文 学习任务群 设计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7.039
在核心素养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抓住该学科实用性强的特点,在开展课堂教学期间,时刻注意将学生作为主体,以学生日常生活经验为基础,引进情境教学形式,设计动态化、实践性学习活动及各类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精确掌握相关语言知识及使用方法,帮助其培养良好的思维模式,锻炼其理解、鉴赏、梳理、表达、交流等能力,积极转变已有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发挥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及核心素养,进一步为学生的深入学习及茁壮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一、语文学习任务群概述
语文学习任务群中包含了多项具有关联性的学习任务,其主要教学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涵盖了语文教材中的基本学习内容及任务,具有整合性、实践性的特征。同时,语文学习任务群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的方法,在此期间,教师需要提前了解引进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以便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从当前的课堂教学现状来看,语文学习任务群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一是基础型,要求学生增加语文素材的积累量;二是发展型,要求学生提高自身的阅读及表达能力;三是拓展型,要求学生参考已学知识及个人能力,积极开展课外延伸学习。以此为基础,教师应充分掌握学生学情,提高语文教学的科学化及标准化,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积极性。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建构初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重要性
1.转变教育重心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侧重将知识点讲解作为教学重点,这与核心素养教育教学理念背道而驰,由此,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方式应运而生,使得教学重心逐渐转向学生的学习过程。语文学习任务群要求以学生的实际学情及实践能力为基础,充分发挥初中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的特点,为帮助学生培养良好文学素养打下坚实基础。与此同时,任课教师要尽量提高自身的能力,主动探寻并转变教学重点,并深入探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化被动为主动,使得学生可自觉进行学习,有效提高其学习效率。
2.突出学生地位
通过分析以往的语文教学课堂可知,教师大多作为课堂主体,把控了整个教学进度,而学生只能一味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学生的学习成效有限。因此,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通过引进语文学习任务群方法,可将课堂交还给学生,教师仅承担起引导、辅助的角色,极大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主体责任意识,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及素养能力,为语文教学的改革升级创造了有利条件。
3.促进学生发展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语文课堂逐渐表现出信息化特质,通过落实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方式,教师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掌握、利用各类信息,进而有效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多元化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时刻注意将立德树人作为最终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及思维方式,由此养成终身学习习惯,为其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从实际生活的角度来看,利用情境教学落实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方法,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事物的发展本质,理清主次关系,逐渐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进而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建构初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具体措施
1.提高重视程度
受核心素养理念的影响,教师在创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时,应当首先转变现有教学观念,提高对语文学习任务群的重视。第一,教师应以上级下发的相关教学规范为基础,深入探究语文学习任务群内容,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综合素养作为主要教学目标。第二,教师要做好课堂定位,将学生作为开展各类课堂活动的主体,鼓励其积极设计并参与到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认识到语文学科的学习趣味性,并主动开展各类沟通交流活动。第三,教师需保证语文学习任务的设计合理性及科学性,确保布置的任务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鼓励其主动完成任务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着重突出教学任务的目的性及综合性,使得学生在完成任务期间可将各知识点进行有效串联,搭建合理的知识框架,并通过小组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其团队合作能力,保证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第四,教师也需提前掌握学生的学情,在实际教学期间,分析其性格、喜好、能力等特质,满足个性化教学要求,以针对性教学、因材施教为主要原则,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素养。
2.设计教学情境
在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期间,教师应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及经验常识创建满足学生学习要求的教学情境。从实际来看,此类教学情境中包含了大量的语文知识点及学习线索,可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利用自己以往的经验解决问题,充分锻炼其综合素养。通常情况下,为保证教学情境贴合实际生活,教师需要深入探究语文教材内容,以思想启迪为基础,创新场景化教学方式,进一步突破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限制,保证课堂教学成效。
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苏州园林》一课为例,教师应结合核心素养教育的相关要求,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情境。如可联合校内广播站、电视台等设计“走进中国古典建筑”的主题活动,并以苏州园林作为其中一期内容进行重点介绍,拍摄相应的文化科普、教学宣传类视频。在此期间,教师可要求学生依据书本内容及学习目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设计视频拍摄脚本,有效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及语言组织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其联想及审美水平。综上,教师在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活动时,需尽量为学生设计具体、现实、完整的教学情境,保证语文课堂教学的有序推进。
3.整合单元内容
从语文教材的角度来看,为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相关人员可以将课文以单元的方式进行编排,各单元的教学内容均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由此,教师在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活动时,可将单元作为基本学习要素,通过整合单元知识点,进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确保整个教学活动符合当前的核心素养教学要求。例如,教师可引进自主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行对教材单元内容开展深入探究,激发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力,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及阅读习惯,增强其对文章的理解与记忆,进一步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本单元中共包含《背影》《白杨礼赞》《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昆明的雨》五篇课文,从写作方式的角度来看,五篇文章均以“散文”为写作题材,或叙事、或描写、或抒情、或表达人生思考、或描绘风土人情。但都代表了作者内心独特的感受,其语言风格依据写作主旨、文风而定。其中,《背影》属于写人记事类散文,《白杨礼赞》属于借物喻人类散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属于哲理类散文,《昆明的雨》属于风俗类散文。以上文章都是作者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人、物、事和自然风景,通过阅读,学生可深刻感受到人物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由此,教师通过整合本章节内容,可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增强其学习效率,由此加深学生对于文章大意及脉络结构的理解,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同一方式表达不同事物的方法,有效提升其语文学科素养。
4.搭建学习任务群
相较于以往的语文课堂教育方式,语文学习任务群转变了课堂教学方法及教学主体对象,充分展现出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积极性。由此,在实际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期间,教师需结合核心素养教育要求,创建多元化学习任务群。
以探究式阅读任务群为例,引导学生自行分析文本内容,并引进“1+X阅读”及“群文阅读”等方式,对教师布置的各类任务开展深入探究,充分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及批判思维能力,增强其文本解读及理解水平。数字化学习任务群,主要是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及工具获取各类语文学科学习资源。综合实践任务群主要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为基础,对各类学习素材进行深入融合,使得学生可在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帮助下,强化学科素质,进一步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
5.开展实践活动
为保证语文学习任务群建设质量,教师需主动创新多元实践活动,将现有教学任务分解为多个独立的学习板块,进一步实现教学任务的科学整合。首先,教师应围绕学习内容设计具体的实践活动主题,如以“祖国的大好河山”为主题,教师可帮助学生收集各类写作素材,引导其按照要求完成写作任务。其次,素材积累,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查找古诗词、歌曲、文章等方式,摘抄与“自然风光”相关的精彩段落、语句,丰富写作素材。再次,回归课本、复习教材内容。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唐诗五首》为例,在学完课文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出自然景象?如何在歌咏山水景物的过程中寄托自己的情怀?由此设计出基本的写作表达框架。最后,教师可结合不同季节的特征及教学进度,组织学生以“自然之美”为主题开展野外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嗅觉、触觉感知能力,并以此为基础完成习作,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法描写“自然的神奇”及某一景色的特点。通过设计多样的实践活动,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推动其健康成长。
6.融入信息技术
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避免单一化教学模式打消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适当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全面加深对现有知识的理解。
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三峡》一课为例,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提前收集各类图片,带领学生感悟祖国的大好河山,并通过播放音频的方式,使得学生体会到“猿啼”的悲伤。由此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课堂的有机结合。同时,教师也可对课文中描述的“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回清倒影”等物理现象进行讲解,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帮助学生加深课文学习印象,打破以往教学模式中的学科壁垒问题。
7.落实教学评价
在开展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期间,教师应及时做好教学评价工作,针对评价结果,精确判断教学问题,检测当前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并为设计后续的教学活动提供有效参考。与以往的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情况相比,语文学习任务群具有多内容、多方法、多主体的特点,由此就需要教师积极引进全方位教学评价模式。
第一,应保证内容全面化,结合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活动内容,同时兼顾学习过程及学习成效两方面,深入分析学生的能力、品质、情感,开展全方位评价。第二,应确保评价方式多元化,教师要摒弃原本单一的考试评价方法,增加问卷调查、面谈等评价方式,避免出现评价结果失真等问题。第三,应落实多主体评价要求,综合师生互评、生生评价等方式,创新学生评价标准,使得学生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及时进行反思,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
四、注意事项
一方面,应做好师生的身份定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主动发言,在设定语文学习任务群活动期间,参考学生的需要,制定可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能力的任务,充分掌握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参考其言行举止及能力素养,准确判断其学情,并由此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同时,在实际开展课堂活动期间,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解决要点及规律,严禁将答案早早告知学生,使其养成怠惰心理,打消其学习主动性。
另一方面,需落实自主探究的学习原则,引导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各类活动主题积极进行沟通交流。教师可首先提出相关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自由思考,组织发言框架,随后主动与其他同学探讨自己的想法、观点及建议,最后,教师可鼓励学生依次发言,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
这一教学方式,具有以下的学习优点。其一,可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帮助学生养成遇到问题自行思考解决方式的习惯,避免学生产生学习依赖心理,激发其自信心及成就感。其二,可帮助学生养成主动沟通的习惯,增加其沟通及表现欲,进一步锻炼其表达及倾听能力,及时弥补自身不足。其三,树立学习意识,通过与他人进行友好沟通,教师可启发学生换个角度思考问题,走出思维误区,拓宽思路,及时解决问题。
综上而言,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师应当加大对语文学习任务群的重视,理解其深刻内涵,将人本观念贯彻落实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而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有效的思路及方法,通过提高重视程度、设计教学情境、整合单元内容、搭建学习任务群、开展实践活动、融入信息技术、落实教学评价等方式完善现有教学框架,教会学生正确获取、掌握、利用知识的方法,进一步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任水兰《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分析》,《新课程研究》2023年第3期。
[2] 王新春《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吉林教育》2022年第36期。
[3] 刘婷婷《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策略》,《天津教育》2023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