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作者: 王河江 关佳慧

摘 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教育”已然成为现阶段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由此衍生的各种新型教育技术,给初中阶段历史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深刻的影响。本文从实际教学需要出发,以微课这一新型教学方式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微课的概念、特点、优势等,对微课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旨在进一步完善初中历史微课教学体系,为微课的理论建设和实践研究提供有用的实践素材。

关键词:微课 初中历史 应用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7.05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提高,微课的诞生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制作微课进行教学,其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学生接受,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微课在初中历史中的运用有助于推动初中历史教学的现代化发展,丰富教师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查阅、收集与初中历史教学知识有关的教学素材,并制作成微视频,拓宽学生的视野。

一、微课概述

(一)微课定义

微课(Microlecture),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北京大学,学校部分教师将课程上的录像所形成的碎片式录像,称之为碎片式电视教材。后来,美国人创办了60秒课程、1分钟课程、5分钟课程,当时的美国人认为:小课程(即时间段的课程)可以让学生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2010年,一位名为李玉平的教师,长期对教学进行研究,研究了课堂小现象、小问题、小策略等,他以PPT数字化的方法将它呈现在屏幕上,称其为微课程。李玉平教师的这一举措,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广大教师群体的关注,并得到了高度称赞。直至2011年,佛山市的胡铁生教师,将过去的教育资源库更改为另一个方式——将过去的教育资源库影像整理成碎片,命名为微课。随后,在深圳举行的全国会议上,胡铁生教师向刘利民副部长做了相关汇报。汇报结束后,“微课程”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其热度持续至今。

(二)微课的特点

微课具有短小精炼的特点,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微课的快捷便利深受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微课大多以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的形式出现,经常出现在课堂教学之前或之后。一些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的学生经常会通过观看微课的方法来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满足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微课还可以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微课的形式区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更有助于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增强学习效果。

二、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一)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

微课的多元化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升学习成果。传统的教学形式过于保守,课堂氛围较为枯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溜号、走神的现象。历史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且知识点较难,学生更加容易走神,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微课恰好可以辅助教师增加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微课还方便存储,方便学生随时观看,弥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在历史学科中应用微课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但是教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只能起到辅助作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提升学生的内驱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领导者,教师的思路就是学生的思路,学生只能被动听讲,缺乏自己的思考。缺少对知识领悟力的锻炼,长此以往,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节奏,致使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致。

新课改要求初中历史要立足学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所以,教师就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利用微课辅助教学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新颖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进而提升教学效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应充分考虑本班学生的学情,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而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补充教学

历史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基础,但是历史教材中的很多史实描写晦涩难懂,一些概念过于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这时,历史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来辅助教学,教师利用微课对教材中的知识盲点进行补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比如:在学习1929年经济大危机时,教材中对于经济危机的描述过于简单,初中学生对国外经济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等相关知识较为陌生,不了解经济危机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经济危机会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梦魇。此时,教师可以事先制作微课视频来讲解什么是经济危机,利用微课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经济危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便于情景导入

通常情况下,微课可以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出本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教师通常会选择情境导入法,利用情境导入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微课是很重要的课堂导入的手段,教师要在课前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微课,在上课初始为学生播放带有图片、动画的微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思考。比如:在学习抗日战争时,教师可以搜集相关的纪录片制作微课,为学生们展现日军的残暴以及中国人民英勇不屈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

三、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特点

(一)教学内容具有延展性

微课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原本抽象的教学内容以碎片化视频资料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微课的时长以10分钟左右为宜,虽然视频时长远比课堂教学的时长短,但是其中包含的知识很精炼,知识面涉及广泛,具有一定的延伸性。

(二)教学模式具有创新性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在素质教育阶段要重视互联网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进而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初中历史学科的理论性较强,其教学内容枯燥乏味,传统教学模式中机械性记忆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因此,微课能够改善我国历史教学中的弊端,微课与初中历史课堂的融合教学模式,不仅是政府对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要求,还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新《课标》要求学生不仅要具有基础知识识记能力,鉴赏、感悟历史的能力,还要具有家国情怀。而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有限,无法提供史料实证,对于提升学生鉴赏、感悟历史的能力无法提供帮助。而微课的知识面涉及广泛,具有强大的教学资源作支撑,刚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因此,微课教学模式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途径。

四、微课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微课可以用于导入课程内容

课堂导入是决定教学效率的基础环节,好的课堂导入可以提升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新颖多元的教学导入,可以将学生的思维直接拉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处在教学氛围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提升学生的学习专注力。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将微课融入初中历史教学的导入环节,在课前搜集教学重点内容的相关资料,将资料制作成新颖有趣的图片或动画,在上课初始为学生们播放微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对教学知识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迅速融入课堂教学中。

以夏商周的朝代更替为例,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夏朝的相关历史,分为四个部分:1.夏朝建立;2.家天下;3.夏朝文化;4.夏朝灭亡。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增强历史事件的情节性、故事性,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教师在上课之前就制作了四分多钟有关夏商周朝代更换的拓展知识视频,在导入上,教师以《三字经》中关于夏商周的内容,将学生注意力引导课堂中;接着讲解大禹时期的社会变化,以此过渡到大禹建立王朝,结束原始社会。接着,教师展示二里头遗址及青铜器的图片,教师可以制作微课视频向学生展示各大博物馆具有代表性的青铜器图片,配合教师的讲解,学生切实体会人类祖先的智慧,另外,教师还可以增加一些纪录片辅助教学,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锻炼学生从图片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知晓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在教学完成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对本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录制成微课,帮助学生回忆教学内容,增加对这堂课的印象,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二)微课能够对书本知识进行情景展现

历史学科的不同之处来源于它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都有一个真实的案例作支撑,所以,在利用微课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手法将每一单元的教学重点融合在一起,将书本知识转换成情景教学的模式,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以往的教学模式枯燥乏味,重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但是教学主次区分不够明显,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而微课可以将文字知识转换成情景,使某一时期的情景再现,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某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是光靠书本教学无法实现的。

比如,在学习盛唐气象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让学生们观看唐朝时期的繁荣景象,体会大唐盛世的生活景象。然后为学生讲解成就大唐盛世的主要原因,再向前追溯唐朝的发展历程。首先,唐朝人民发明了曲辕犁和简车,曲辕犁和简车的出现提升了劳动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其次,唐朝还有著名的唐三彩、蜀锦等手工艺品,促进了唐朝手工业的发展。另外,学生所熟知的李白、杜甫等诗人也都来自唐朝,唐朝的开放的社会风气可以与现代匹敌,这也是使唐朝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三)微课帮助学生突破历史知识重点

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智还未完全发育成熟,很多学生的自制力较弱,不及时加以引导,很容易出现溜号的现象。历史学科需要大量的记忆,与其他学科相比较为枯燥。因此,很多学生会出现逃避学习的行为,拒绝背诵。针对这样的现象,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微课,利用微课遵循个体差异的特点,将重要知识点按照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进行排列。

比如,在学习秦统一六国时,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整个单元的事件根据时间顺序和发展情况串联到一起。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史实开始,了解统一六国为我国后续的发展带来的影响,再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重要举措,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加强了秦国的经济,使秦国的军事得到了发展,同时,秦国也采取了重要的决策,远交近攻,完成统一。最后,了解中央集权制度中的阶级划分,明确中央集权是什么,知道集权制带来的影响。教师利用动态图从行政、军事、监察方面演示中央集权制度,使学生直观地看到职官布局,在头脑中形成整个事件的完整脉络。

(四)延伸教学促进自主探究

学习知识是为了解决自己的困惑,从而借助自己的认识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这对于历史的学习来说尤为重要。初中历史教材的容量相对有限,难以完全满足学生历史学习的现实需求,且学生对于历史知识复习的兴趣和热情并不是很高。因此,教师可以合理运用微课开展延伸教学,进一步丰富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教学素材,拓宽学生视野、深化学生的认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微课优势,将网络上的相关资源进行整合,制作成微课,并将其上传到班级群,也可以在课堂结尾时进行播放,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切实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例如,在开展贞观之治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结尾播放事先制作好的微课,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再以影像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时社会繁荣的景象。通过微课延伸教学,学生能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并充分调动他们后续学习的欲望,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其自主探究意识。

再如,在引导学生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笔者制作了一个复习短视频,上传到班级的QQ群里让学生自由下载并复习,教师在群里进行答疑,使学生的复习效率逐步提高。

总而言之,教学现代化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初中历史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繁杂,模块众多,学生很难理解教学内容。微课的特点刚好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微课可以辅助初中历史教师进行教学,但如何将其有效融入初中教学是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提供了用微课进行课堂导入、用微课对书本知识进行情景展现、用微课帮助学生突破历史知识重点等几方面的思路,进而帮助初中历史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米天龙《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年第6期。

[2] 段鹏静《翻转课堂在〈文化生活〉教学中的运用》,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3] 张静《微课在银川市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研究》,宁夏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4] 闫晓秋《高中历史教学中基于问题学习(PBL)模式与微课结合的应用研究》,聊城大学2022年硕士论文。

[5] 肖慧《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江西教育》2023年第3期。

[6] 叶银《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2年第11期。

[7] 潘睿琦《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微课应用的有效性研究》,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8] 李莉《微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年第16期。

(王河江,1969年生,女,汉族,黑龙江集贤人,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教师、研究生导师,副教授,研究方向:地方史;关佳慧,1997年生,女,锡伯族,辽宁阜新人,佳木斯大学学科教学历史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学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