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与行,德与学
作者: 周逸鸥摘 要:在新课改广泛推行的大背景下,教师需要高度关注道德与法治课的相关内容,明确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实践过程中有效落实和分解德育目标,从而为学生道德与品行、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的提升提供支持,且为其实现全面发展提供必要条件。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不断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打造高效的课堂,从而实现应有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初中阶段 道德与法治 教学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7.057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体现出应有的教育教学效果,需要在学生的品与行、德与学等相关方面进行有机结合,进而在教学方法优化、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使学生得到正确引导。同时也要强化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引导,使学生在问题情境、生活情境之中学习相关知识,并强化实践应用,从而为学生德育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必要支持,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道德品质优化提供必要条件。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相对应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策略。
一、强化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想确保学生的学习质量、学习效率得到切实提升,使学生的品与行、德与学能够有效融合,教师需要切实加强多媒体情境的创设,明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然后在趣味导向基本原则的落实过程中使学生积极融入多媒体情境之中,从而为其德育素养和综合能力增强提供必要支持。同时,道德与法治课对多媒体的有效融入能够让学生在多种感官得到激发和调动之下,实现整体学习质量和德育素养的提升。在具体操作环节,教师需要在多媒体情境创设的过程中进行优化,要利用多媒体课件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的内容进行充分梳理和有效整合,然后在整体操作过程中进一步落实新课改的相关内容,强化学生的正确认知,从而在根本上体现出融会贯通的效果,为学生整体学习质量的提升提供必要条件。
例如,在针对《珍爱生命》等内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多媒体教学情境创设方面进行有效加强,充分融入相关案例。教师可以通过正面和反面案例的有效对比,让学生在视频呈现及动画flash展现的过程中,更深刻地理解珍爱生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师可以举出闯红灯、酒后驾驶、高铁霸座等相关案例,让学生对于生命财产损失的危害形成深入认识,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之下使其在思想品德方面得到有效优化,具备应有的纪律意识和珍爱生命的认知,从而在教师的引导和多媒体教育情境的激发作用下,让学生更加珍惜生命,具备热爱生命的意识并且遵守规则,并在学习反面案例的过程中吸取教训。学生在整体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融入其中,从而体现出应有的道德品质优化效果,让学生的品与行能够有机结合。
二、充分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融会贯通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想确保教学质量得到切实提升,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有效优化。教师要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参与其中,对于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灵活应用,从而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提供必要保障,这样才能体现出学生品与行、德与学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思想品德的有效优化提供必要条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对生活化教学案例和生活情境进行有效创设,让学生通过生活案例来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的相关知识,且融会贯通,从而为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学习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掌握程度以及身心发展特点来进行精准选择,同时要符合新课改的具体要求,使生活案例符合教学标准和具体内容,这样才能体现出生活化教学以及案例的根本价值,进而在强化学生道德品质意识和优化自我综合能力的基础之上,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例如,在对《承担责任,服务社会》等相关内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效融入张桂梅校长的案例,让学生在这种奉献案例的引导之下,更充分地感受相关人物的品质,同时也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强化思想认知,使其在整体教学过程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从而在更大程度上体现出应有的教育教学效能,这对于整体教学工作的顺利推进和学生综合能力增强有着关键作用。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强化自身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使其在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可以提高自身的道德和品行,并且在自身的言行举止以及社会规范等方面进行有效优化,这样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体现出学生应有的德育素养。
三、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构建法治教学情境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确保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德育素养能够得到切实提升,需要切实有效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其懂得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在具备正确价值观念和法治意识的基础之上,对于相关法律知识进行灵活应用和融会贯通,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体现出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法律认知和综合素养得到切实优化。在具体教学环节,教师需要明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对法律知识认识方面存在的漏洞或者不足,然后在法治教育情境方面进行有效创设,让学生通过相对应的法治案例或者违法事件等进行充分分析和有效论证,并且形成探索的欲望和兴趣,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教师的指引之下,在法治教学情境之中进一步强化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对法治的认知效果。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可以形成更加科学规范的法治价值观念,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支持。
例如,在《做合法公民》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相对应的法治教学情境,确保做合法公民的相关必然要求和必然规范得到充分明确,然后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相关标准。在相关案例的指引和融入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其中的核心内涵,这样可以确保教学案例和书本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在更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学生的法治意识能够得到充分强化和有效培养,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整体学习质量得到质的提升。
同时,在《维护国家利益》相关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融入违反国家安全法以及相关的间谍案例,让学生具备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对于爱国主义精神和责任意识进行有效强化,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强化法治意识,形成良好的认知。
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对于思维导图进行有效学习,让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核心内容进行充分理解,然后在思维导图绘制过程中体现出法律知识的层层递进关系和其中的内在联系,在环环相扣的框架体系之中,教师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在构建相关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使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各项内容,并且实现融会贯通,以此体现出更为显著的学习效果,为其法治意识的强化奠定基础。
四、深入解读文本内涵,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引导学生对于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和充分理解,然后在融会贯通、实践应用过程中为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保障。在具体教学环节,教师要精准设计相关规范和教学方案,在把握教学方向的基础之上让整体教学过程顺利开展,这样才能在打造高效课堂的过程中,使学生更充分地理解教材的核心内涵和基本特点。然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进行有效引导,从而使学生可以取得更加良好的学习成效。教师要深入剖析教材的基本内容,明确具体学习范围,做好课堂教学的总体定位,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也要着重针对校本课程资源进行深入分析和整合利用,使课内课外各类资源不断丰富和完善,从而在形成教材资源体系的基础之上,使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切实培养,从而为学生品和行的融合提供必要保障。
例如,在针对《青春的邀约》等内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以及各抒己见的形式,对于生活中和父母的关系,以及和父母相处的案例进行有效分享和讲解,让学生充分理解在青春成长过程中如何处理自己和父母的关系,为什么会出现矛盾或者纠纷。通过合作讨论和深入分析的形式,使学生充分理解,在这一阶段怎样和父母构建良好的关系,这样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进行有效引导,能够让学生在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并且强化实践应用的过程中得到正确引导,进而确保学生充分理解相关内容,并且在强化实践应用的基础之上,使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切实培养,这对于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推进具有关键作用。
五、强化合作探究,实现深度学习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充分融入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在组建合作小组,明确小组任务要求和各自定位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强化自身的协作意识和团结协作能力,从而在根本上有效引导学生在深度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强化自身的德育素养和综合素质,在具备合作能力的基础之上,构建高效课堂,从而在更大程度上体现出应有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效果。
例如,在对《集体生活成就你我》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于班级中的集体效应和发展效应进行探究,然后切实引导学生在合作讨论和深入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集体生活中的相关优势或者不足,引导学生在合作操作、信息收集和数据分析材料整合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合作学习的综合成效。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合作小组形式对相关案例和问题进行分享和分析,这样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为其正确价值观的有效培养和集体意识、集体荣誉感的优化提供必要保障。
在具体教学环节,教师需要积极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同时在合作探究和合力推进的过程中让学生得到正确引导,从而在更大程度上体现出教学优化的效果,让学生在整体操作过程中积极融入其中,进而在更大程度上感知集体意识和集体的力量,在集体生活中,通过集体讨论和合力作用,学生能够得到有效成长,这对于学生学习质量和德育素养的提升具有关键作用。同时,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整体教学过程中,可以确保德与学、品与行的有机结合,充分互补,以此在更大程度上体现出应有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成效。
六、做好课内外结合和拓展延伸,优化学生道德与法治综合素养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资源的丰富和完善方面进行有效加强,在具体操作环节通过互联网和相关平台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资源和相关材料进行整合和拓展延伸,这样才能在资源互补优势的作用之下让学生得到正确引导,进而为其对道德与法治课内容的深入学习和主观能动性的激发提供支持。因此,教师需要高度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整合和筛选相关资源的过程中,切实融入德育资源,在课堂中不断延伸学生感兴趣的相关内容,并且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基础之上,使其可以自觉融入教学过程中,形成自觉的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质量得到切实提升。
例如,在对《法律在我们身边》等内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效收集和整理与法律在我们身边的相关资料或者案例,在整合各类教学资源且深入探究法律与生活关系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对各类案例进行充分分析和有效探究,在切实理解案例内容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遵守法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教师也可以有效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回答。学生要考虑怎样才能在实践过程中以遵守法律为着手点,做文明事,做文明人,让学生在问题探究和任务导向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自身的价值观,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做好教学信息的整合和优化。教师要具有系统完善的教学设计和指导思想,这样可以使学生具备的丰富认知和学习渠道,进一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在明确相关教学方法,把握专业成长规律的基础上,使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在强化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的基础上,使学生的人格品质实现提升。同时,教师也可以提供我们身边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具体案例,然后在融会贯通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认识,并且让学生得到正确引导,这对于学生整体学习质量的提高具有关键作用。
从上文分析中可以看出,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来说,教师在整体操作环节需要确保品与行的有机结合,同时要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让学生的多重感官得到激发和调动,还在生活情境、问题情境以及法律案例等相关方面进行有效融合,从而在更大程度上体现出应有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从而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白应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年第3期。
[2] 顾倩倩《品与行,德与学——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2年第1期。
[3] 康雯天《从入戏到出戏——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体验教学的策略探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年第14期。
[4] 姚明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行的策略》,《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年第21期。
[5] 唐德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德育生活化教学方法探析》,《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年第3期。
(周逸鸥,1974年生,女,汉族,福建福州人,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渗透德育及网络碎片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