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人为本,以情育人
作者: 李文文摘 要:在小学教育中,班主任是班级的主要负责人,也是学生校园生活中最常接触的教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班主任一定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积极树立“以人为本,以情育人”的教育理念,并在此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提升自身的班级管理能力和水平,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环境,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本文结合教学和管理的实践,分析了当前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探索了提升小学班主任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希望能够对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小学教育 班主任管理 以人为本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7.061
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他们的学习行为主要是在学校里进行的,因此,学校是学生成长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在学校教育中,学生主要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学习的,优秀的班集体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具有积极的作用。在教育改革的新时期,小学班级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小学班级的主要管理者,班主任一定要正视班级管理发生的大变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情育人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班级管理的有效途径和艺术,进一步提升班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一、“以人为本,以情育人”教育理念的重要价值
所谓的“以人为本”,主要是指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将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了解和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而“以情育人”主要是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班主任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好学生的榜样,在耳濡目染中感染学生,使得学生能够自觉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懂得尊重他人,与他人正确相处。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接受“以人为本,以情育人”教育理念的指导,采用多样化的管理方式方法,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这不仅可以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让学生能够尽快地喜欢上校园生活,在内心里认可自己的班级,喜欢自己的老师和同学,还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各种的学习活动和班级活动当中,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成长。在当前的基础教育中,班主任不仅有责任引导学生开展文化课程的学习,同时也要做好“育人”工作,引导学生正确地与人交往,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当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暴露的突出问题
1.不注重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在当前的小学教育管理中,一小部分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并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总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占据主导地位,主要凭借自己的班级管理经验和个人意愿对学生提出各种要求,并不能从学生的角度去思量和看待问题,往往忽略了学生的真实需求和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其二,班干部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在这种班级管理方式下,学生只是被管理的对象,并不能真正地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当中,与班主任、班干部共同协作为班级管理工作贡献力量,民主式的管理形式很难实现。此外,在一些小学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很多班干部内心都有一定的优越感,经常会仗着“班干部”的身份做出一些不公平的事情。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学生的年龄较小,遇到一些事情常常会比较迷茫,需要班主任及时地进行指导和引领,但是长期以来学生都是处于被动状态,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和人格养成都产生了消极影响。
2.不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和教育
在当前的一些小学教育中,学校对优秀学生的评判,主要还是依据学生的文化考试成绩。这无形中给班主任带来了工作上的巨大压力,将千方百计地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主要的工作任务,对班级中学习优异的学生十分呵护和关心,而对那些学习成绩稍显不足的学生则比较冷淡。此外,受到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影响,一些任课教师也往往只看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未能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客观因素,单纯地将考试成绩作为判定学生好坏的唯一参考指标。正是有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这种不当做法,一些学生产生了自暴自弃的想法,不仅对学习逐渐失去了兴趣和信心,同时也对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产生了很大的意见,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常常不会主动、积极地、自觉地配合各种班级管理工作,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班级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部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非常被动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能够在网络中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然而,在当前的小学班级管理中,一些班主任的错误言论或者过激做法会被某些人及时地上传到网络上,并迅速传播和发酵,甚至成为社会热点新闻,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从而使得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处于被动的地位,甚至出现了不敢管理的问题。一些班主任将工作的重心放到了教学上,对于班级管理的态度很消极,只要学生不出大问题,就任由学生自由发展。在这样的班级管理状态下,班级出现的问题会越来越多,管理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4.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方式比较老套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前小学班级管理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这就需要班主任积极转变管理理念,针对新情况和新变化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不能一味地依靠以往的教学和管理经验来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从而严重影响到班级管理的实效。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学生的思想意识也发生着变化,如果班主任依然运用传统的班级管理方法,不能在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等方面做出积极创新和优化,那么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将严重落后于时代,不能真正贴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将对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三、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艺术和策略
1.采用民主式管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采用民主式管理,不仅能够展现公平、公开的特征,同时也能够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非常有帮助的。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中,教师要想真正地展现出民主式管理的优势,关键的一点是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当中,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锻炼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针对班级中班干部的选拔问题,班主任的传统做法就是从学习优秀的学生中间进行指定,整个班委会成员几乎都是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其他学生即便有为班级服务的愿望也只能作罢,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挫伤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到班级管理的实效。如今小学班主任都树立起了“以人为本,以情育人”的教育理念,在班级管理上也尝试着采用民主式管理模式。比如,针对事关班级每一位学生的重大事情做决定的时候,班主任要征求学生的意见,在意见难以统一的时候,可以发起民主投票,要求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进来,少数服从多数,做出最民主的决定,提升班级的管理实效。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的时候,班主任要让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进来,共同制定大家都认可的班级管理制度,并能够顺利地实施。此外,在班级的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也可以通过民主选举的形式选出每周的值日生,主要负责班级中的各项管理事项。这样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当选值日生,直接参与班级的事务管理,更深刻地体会和感悟班级管理的意义和价值,有助于学生自觉地遵守班规,认真地执行班级中的各项规章制度。民主式的管理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班级管理工作形成更深刻、全面的认知,促进班级管理效率的提升,同时也有效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为班级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注重沟通,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年龄偏小,对很多事物的认知还比较浅薄,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引领。对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非常关键。只有维护好师生关系,学生才会信任班主任,愿意接受班主任的教导。客观来讲,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的引领者,也是良好师生关系的促进者,班主任要具备妥善处理与学生关系的能力,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构建良好的环境。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中,始终严肃的班主任,往往会让学生感觉到距离感,不敢轻易接近,缺少了沟通和交流,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难度较大。故此,小学班主任日常要保持温和的态度,适当严肃即可,让学生能够感觉到温暖。
作为小学的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的时候,一定要真诚地对待学生,适当地融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例如,班主任要重点关注班级中的单亲学生、留守儿童以及贫困学生。这些学生通常都是跟随长辈在生活,而自己的双亲通常都在外地打工,给予他们的陪伴太少,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表现出胆怯和自卑。对此,班主任一定要加强对这些学生关注和关爱,并有意识地召开相关的主题班会,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给予他们鼓励和激励,对他们遇到的困难给予帮助,促使他们建立起学习信心。在实践教学中,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班主任只有与学生构建起良好的关系,才能更便捷地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并给予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师生良好关系的建立,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班级管理的难度,班级中的氛围会变得更加融洽,学生的配合度会在不知不觉间得到提高。
3.不断完善自我,有效地感染和带动学生
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比较有限,他们常常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所获得的知识都是自己所见到和所经历的事情,因此,小学班主任一定要让学生能够接收到良好的思想教育。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首先要在学生面前树立起良好的自身形象,运用真挚的情感来感化学生,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来征服学生、熏陶学生。长期发展下去,学生就能够形成健康的思想意识。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班主任要适当对他们进行安慰和鼓励,千万不可对他们进行冷嘲热讽或者大声斥责。在学生遇到学习或者生活中的问题时,班主任需要耐心地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帮助他们找到问题发生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不能因为嫌麻烦而对他们的困难和问题置之不理。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在给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时,首先自己要用实际行动来践行。比如,教师要求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自己在日常工作中首先就要团结同事,与各位同事和平相处;要求学生参加义务劳动时,自己也要身体力行,带领学生真正参与到劳动实践当中,为学生树立起学习的榜样。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一定要清楚地认知自己身上所承担的教育责任,并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学生、感染学生,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合格的引路人。
4.立足学生实际发展,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众所周知,学生由于成长环境不同、智力水平不同、学习基础不同,使得他们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但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自身的优点和缺点。班主任要了解这些情况,并在班级管理中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并鼓励他们积极改正缺点,不断完善自我。
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班主任也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传授他们多种学习方法,并鼓励他们努力探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在学习上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同时,班主任不能偏袒班内学习优秀的学生,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于很多优秀的学生来说,他们有着较强的自信心,对学习有着较高的期待,而对自身的性格、个性、道德品质的发展则比较漠视。班主任要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教育他们要“品”“学”兼优,实现全面发展和进步。
5.注重组织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传统的基础教育中,学习是第一位的。进入新时期,这种教育理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重视组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利用假期时间,班主任带领学生到周边的村庄去参观学习,在接近大自然的同时,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农民的生活,进一步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经历;在儿童节到来之际,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准备文艺汇演,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通过多种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参与,教师能够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拓展学生的见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为小学教育中的班主任,一定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树立“以人为本,以情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探索多种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和艺术,进一步提升班级管理的效果,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张静《以人为本,以情育人——小学班主任管理艺术探究》,《教育艺术》2022年第10期。
[2] 钟俊明《以人为本以情育人——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艺术》,《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年第1期。
[3] 袁征、王玲玲《以人为本,以情育人——小学班主任管理艺术探究》,《家长》2019年第15期。
[4] 徐红霞《以人为本,以情育人——小学班主任管理艺术探究》,《华夏教师》2019年第11期。
[5] 邢文娟《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有效沟通的策略》,《小学生》2023年第6期。
[6] 翟培红《浅析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年第10期。
[7] 陈正新《新时期小学班主任管理之沟通艺术论述》,《智力》2023年第11期。
[8] 张倩《巧妙运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小学生》2022年第11期。
(李文文,1990年生,女,汉族,江苏连云港人,大学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