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低年级语文看图写话教学的策略探讨
作者: 袁丽英
摘 要:对于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活动而言,看图写话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应用,可以有效锻炼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提升语言组织能力。本文针对小学低年级语文看图写话教学的实践进行了探索和分析,希望能凸显看图写话教学的优势,全面提升看图写话教学的效果,引发学生对写话内容的深度思考,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 低年级 看图写话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0.010
在教学改革中,语文教师要准确定位看图写话教学的需求,并把握新《课标》中关于看图写话的新思想,不断探索教学体系的创新设计,有效促进学生对语文看图写话内容的深度探究。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对看图写话的要求
看图写话是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的核心构成要素之一,教师构建看图写话的教学指导体系,能激发学生对写话的兴趣,使学生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对看图写话教学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认为在语文教学体系中,应该将低年级看图写话训练作为教学重点,有效激发学生对写话的兴趣,使学生能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写自己想要说的话,能表述想象中的事物,并运用自己在阅读和生活中积累的词汇,对图片的内容进行系统描述,从而初步感受语言的应用技巧,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握新《课标》的要求,针对看图写话教学活动的需求进行分析,并探索特色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应用,提高语言训练效果,为小学低年级学生未来的写作训练奠定基础。
二、小学低年级语文看图写话教学指导措施
1.开发课文图片资源,优化看图写话训练
为了开展有效的小学低年级语文看图写话教学,语文教师应该将教材图片内容作为基础,开发丰富多样的课文图片资源,以便给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写作素材。在对教材中图片资源进行开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自然景物、人物形象、日常生活场景等图片素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且在素材开发中挖掘图片中的教育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具体分析,教师应选择与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相适应的图片,确保图片内容简单明了,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根据图片素材,语文教师应提供不同主题和情境的图片,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的写作素材。在看图写话指导中,教师还应针对每张图片设计相关的练习,如观察细节、描述场景、描绘人物等,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图片内容,并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
例如,低年级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雪孩子》的过程中,就可以对教材中的图片素材进行挖掘,精心筛选图片内容并鼓励学生观察,从而提高看图写话的初步训练效果。在教学中,一年级的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选择《日月明》课程中的教材图片作为内容,引导学生对图片上的内容进行观察。在初步开展看图写话指导训练的过程中,由于低年级小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有限,教师可以先设置简单的引导性问题,如先让学生数一数图画上有几个小朋友,并说明每个小朋友都在做什么,然后连成简单的句子,即:“今天有三个小朋友一起栽树,一个人扶着树苗,一个人在浇水,一个人在挖土。”基于简单的语言指导,学生能对图片内容进行初步描述,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会得到训练。在此基础上,语文教师适当地融入补充指导方面的内容,比如可以让学生对图画中孩子们的形象、孩子们的动作、表情等进行描述,也可以适当地鼓励学生引入自己的分析和评价,丰富看图写话的内容,使看图写话内容更加科学合理,从而有效增强语文看图写话教学活动的效果,促进学生对语文课程知识的深度探究。
2.详细讲解写话技巧,提高看图写话能力
在进行小学低年级语文看图写话教学时,教师需要详细讲解写话技巧,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在具体开展写话指导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将写话过程分解为观察、构思、写作等步骤,逐步引导学生完成写作任务,比如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细节,再帮助他们构思故事情节,最后指导他们进行写作。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讲解写话的基本结构和逻辑,如开头、中间、结尾的组织方式,以及事件发展的逻辑关系,通过示范和练习,学生能够掌握良好的写作技巧。同时,为了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写话范文,让他们学习和模仿范文中的表达方式、词汇和句型,培养他们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雪地里的小画家》课程教学中,基于教材中图片资源的开发,语文教师就可以适当地采用写话技巧教学的方式,分析看图写话的技巧,促进学生参与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在教学指导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注意图中的细节和元素。引导学生注意到图中的小马、小狗、小猫、小鸭以及它们在雪地上留下的不同脚印,如月牙脚印、梅花脚印、枫叶脚印和竹叶脚印等。然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想象力,设身处地地想象自己是其中的一个动物,想象自己在雪地上行走的情景,感受脚印留下的痕迹,引导学生思考每种脚印对应的动物特征和行为习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图画和想象,创造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可以提醒学生注意故事的开头、发展和结尾,以及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方法,并选择适当的词语来描述图中的动物和情景。这样就能通过写话技巧,在看图写话教学中指导学生对图画内容进行分析,并发挥想象力,运用语言表达能力,创作出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看图写话作品,促进学生看图写话能力的系统性优化。
3.提出写话引导问题,引发学生深度思考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提出写话引导问题是激发学生深度思考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可以帮助学生观察图画、思考情节、展开想象,从而更好地进行写话。在设计引导性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仔细观察图画,描述图中的人物、场景、细节等,然后提出问题,如:“图中有哪些人物?他们在做什么?他们的表情是怎样的?”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图画内容推测可能发生的情节,比如引发学生对:“根据图中的情景,你觉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问题的思考。在此基础上,语文教师根据学生的观察结果,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图画中未显示的细节,丰富情节内容,并提出猜想引导类型的问题,即:“图中没有显示的地方,你觉得还有什么?你能描述一下吗?”也可以从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图画感受的角度进行提问,即:“看完这幅图,你有什么感受?你觉得这个故事有什么寓意?”语文教师在看图写话训练中,通过提出这些引导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对图画的思考和想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例如,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基于看图写话教学的现实需求,引入看图讲故事的教学方式和问题引导的教学方法,通过带领学生观察图片信息并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促进学生对图片内容的思考和探究,使学生能找到看图写话的要点,能在深度探究和学习中真正找到合适的创作方向,有效促进学生对看图写话内容的思考和学习。具体看图写话的素材如图1所示,根据图片信息和教材的内容,教师应先引导学生观察每幅图片的主要内容,再把故事内容讲述出来,并尝试对空白处的图片内容进行猜想和补充,形成良好的写话教学效果。在此环节的教学引导中,基于问题导学思想的应用,教师可以按照每幅画的内容提出相应的引导性问题,如“①图片中的孩子去哪里了?看着孩子空着的椅子妈妈和爸爸说了什么?②爸爸进入孩子的房间看到了什么?爸爸和孩子说了什么?③爸爸和孩子交流后孩子是怎样做的?爸爸是怎样做的?图片中的妈妈和孩子坐下吃饭了,爸爸去哪里了?⑤妈妈和孩子说了什么?孩子是怎样做的?⑥你觉得在第六幅图会发生什么故事?爸爸会怎样?孩子会怎样?妈妈会怎样?”在提出一系列问题后,跟随问题的引导,学生能认真观察图片中的主要信息,并获取信息尝试对图片中的故事进行表述。同时,在教师的指导和对故事情节的补充和完善后,基于开放性的图片,学生能对图片⑥中的信息进行大胆想象和猜想,按照故事发展的规律补充和完善故事内容,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对故事素材的理解更加深刻,强化学生的逻辑分析和推理思维能力。这样就能形成良好的语文看图写话教学引导效果,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深度探究,使学生在阅读和探究实践中,不断提高阅读思维和学习能力。
4.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动态演示写话内容
在教学信息化改革的支撑下,为了能突出信息化教学的特色,促进学生对看图写话内容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使用虚拟助手等人工智能工具动态演示写话内容,为学生提供更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具体操作上,语文教师可以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根据学生的写话内容生成相应的图画,或者根据给定的图画生成相应的写话内容,使学生通过与人工智能工具的互动,观察、分析、比较自己的写话与人工智能生成的写话,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例如,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小兔运南瓜》教学中,基于看图写话教学的需求和学生的想法,教师就可以尝试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对图片上的内容和信息做好智能化的转化,生成特色的教学活动,形成良好看图写话教学效果。在教学分析中,教师根据图4所示的图画内容,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将图片中的内容转变为动态视频的方式,然后在人工智能技术体系中,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图片和视频的内容,并对空白处的图片进行猜想,然后将自己的猜想用语言表述出来,如:“小兔制作了一个木板车,用木板车拉着南瓜回家了。”“小兔看到南瓜是圆圆的,就将南瓜滚动起来,一路将南瓜滚回家。”“小兔发现自己拿不动南瓜,找来朋友们一起帮忙,大家一起将南瓜运回家。”在学生完成这些猜想并输入文字后,人工智能系统会根据学生的猜想和文字信息,通过动态图片和视频的方式,动态演示学生的猜想,形成有趣的动态视频教学效果。在此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作用能增强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教学的生动性和灵活性,有助于促进学生对图画内容的深度探究,从而使小学生的看图写话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
5.做好写话总结反思,引发学生深度思考
写话总结反思是巩固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低年级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写话的亮点和不足,进一步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在教学总结反思中,根据看图写话教学的特点和教学指导的需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互相交换写话作品,进行互评,通过互相评价,让学生发现自己写作中的不足之处,也可以学习他人的优点和经验。在学生互评的基础上,低年级语文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写话作品进行点评,指出学生的亮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技巧和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在综合性教学评价指导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写话作品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在指导学生总结反思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如:“你觉得自己写得怎么样?有没有遇到困难?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通过写话总结反思,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写作进行自我评价和调整,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系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的支持下,教师对语文看图写话教学活动进行创新设计,能够促进教学体系的科学构建,形成良好的看图写话教学模式,系统激发学生的写话综合兴趣,使学生能观察和获取图片信息,选择多元化的方向、围绕主题思想进行写话,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鉴于此,在看图写话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应该从多角度针对写话的内容和素材进行分析,促进看图写话教学指导模式的设计和应用,凸显语文看图写话教学的优势,带动低年级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 洪妮《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低年级语文看图写话教学探索》,《语文新读写》2023年第5期。
[2] 徐胜群《小学低年级语文看图写话教学策略探究》,《考试周刊》2023年第1期。
[3] 季超勤《小学低年级语文看图写话教学实践与反思》,《教师教育论坛》2022年第4期。
[4] 朱明英《寻求策略放飞想象——小学低年级语文看图写话教学探索》,《小学生作文辅导》2022年第4期。
[5] 陶有红《小学语文低年级看图写话教学探究》,《智力》2021年第36期。
[6] 刘梦影《小学低年级语文看图写话教学策略分析》,《知识文库》2021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