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段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策略探索

作者: 林月丹

小学语文中段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策略探索0

摘 要:美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中段教材为例,通过独特的视角和富有创新性的方法,深入探讨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途径,旨在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借鉴,并引发新的思考。

关键词:美育 小学语文 中段教学 渗透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0.022

一、美育理论概述

美育是指通过艺术、自然、社会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美育教育是审美教学和美感教学的结合体。”“美育是一种使人了解美、喜爱美、产生美的能力的一种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童话等,这些作品的语言文字优美动人,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情感体验。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生动形象的文学形象,如善良的白雪公主、机智的小红帽等,这些形象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描写自然景色和社会生活的文章,如《秋天的雨》《小英雄雨来》等,这些文章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然和社会的美,增强他们的审美感受能力。

二、美育在小学语文中段教学中的意义

1.树立正确观念

在小学语文中段教学中,学生开始接触一些较为复杂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等。这些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价值观需要学生通过感受和理解来体会。通过美育的渗透,学生能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逐渐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首先,美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在小学语文中段教学中,学生开始接触一些描写自然景色和社会生活的文章,如《秋天的雨》《小英雄雨来》等。这些文章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和社会生活都具有美感和审美价值。其次,美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生动形象的文学形象,如善良的白雪公主、机智的小红帽等,这些形象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例如,《小红帽》一文通过描写小红帽的善良和机智,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善良。

2.提升审美水平

美育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在小学语文中段教学中,学生开始接触一些较为复杂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的语言文字优美动人,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情感体验。首先,美育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描写自然景色和社会生活的文章,如《秋天的雨》《小英雄雨来》等。这些文章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和社会生活都具有美感和审美价值。其次,美育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等。这些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价值观需要学生通过感受和理解来体会。

3.丰富教学内涵

美育能够丰富小学语文教学的内涵。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首先,美育能够将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相结合。在小学语文中段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的美育因素。例如,《秋天的雨》一文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色和气息,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其次,美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小学语文中段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多样化的美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三、在小学语文中段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现状

1.美育内容与语文教学结合不够密切

当前小学语文中段教学中,美育内容与语文教学的结合不够密切。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他们往往只是简单地介绍一下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然后就开始讲解文章的结构和中心思想,很少涉及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美感和情感价值。

2.美育形式与语文教学结合不够贴合

当前小学语文中段教学中,美育形式与语文教学的结合不够贴合。一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他们往往只是简单地介绍一下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然后就开始讲解文章的结构和中心思想,很少涉及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美感和情感价值。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美育形式与语文教学相脱节,难以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

3.美育元素在有语文教学体现不明显

当前的小学语文中段教学中,美育元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不明显。一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他们往往只是简单地介绍一下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然后就开始讲解文章的结构和中心思想,很少涉及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美感和情感价值,难以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实践策略

1.提升自身素养,树立审美榜样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榜样,教师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一线小学语文教师要有效利用教材中的美育资源让学生得到充分的美育熏陶。”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树立审美榜样(见表1)。

首先,教师需要加强对自身的美学知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阅读美学书籍、参加美学培训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美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其次,教师需要注重自身的仪表和言行举止。教师的仪表和言行举止是学生观察和学习的重要对象,对学生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注重自身的仪表和言行举止,保持良好的形象和态度,为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审美榜样。

2.设置教学活动,感受具象之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描写自然景色和社会生活的文章,这些文章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和社会生活都具有美感和审美价值。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这些具象之美,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教学活动(见表2)。

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观察自然的活动。例如,在三年级上册的《大自然的声音》一文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或者附近的公园中观察自然景色,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体验社会生活的活动。例如,在四年级上册的《美好生活哪里来》一文中,教师可以带学生到附近的博物馆、美术馆等地方参观展览,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讨论或者写作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社会美的感受和理解。

通过这些教学活动的设置,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自然景色和社会生活中的具象之美,增强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3.创设学习意境,理解抽象之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描写抽象情感和观念的文章,“小学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这些文章中所描绘的情感和观念都具有深刻的意义和价值。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抽象之美,教师可以创设一些学习意境。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讲解等方式来创设情境。例如,在教授《秋天的雨》一文时,教师可以通过深情的朗读和生动的讲解来创设一个美丽的秋天的意境,让学生感受到秋天的美丽和神奇。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等手段来创设情境。例如,在教授《小英雄雨来》一文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或者图片来创设一个生动的战争年代的意境让学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伟大。

4.开展实践活动,创造生活之美

美育不仅是让学生欣赏美,更是让学生创造美。因此,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创造生活之美。

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美化校园或者社区的活动。例如,在三年级下册的“爱护环境”单元中,教师可以带学生到校园或者社区中清理垃圾、植树种草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创造美的乐趣和价值。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文艺比赛或者展览活动。例如,在四年级上册的“感受自然”单元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书法比赛、绘画展览等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审美能力。

5.进行写作教学,完善思想之美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可以进行一些写作教学,让学生在写作中完善思想之美。

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描写自然景色和社会生活的写作练习。在三年级下册的“自然景观”单元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我的家乡”为题,描写家乡的自然景色和风土人情。学生可以通过对家乡的描写,感受到自然之美和家乡的独特魅力。在四年级上册的“人间真情”单元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一件难忘的事”为题,描写一件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

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表达情感和价值观的写作练习。在三年级下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单元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我爱中华文化”为题,表达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在四年级上册的“人与动物”单元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保护动物,人人有责”为题,写一篇关于环保、公益、社会责任等主题的文章。学生可以通过对主题的探讨和表达,感受到情感和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通过这些写作练习,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思想之美的内涵和意义,增强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单元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些中华文化的优秀代表,如中国书法、中国画、中国戏曲等。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中华文化元素,写一篇关于该元素的文章。学生可以通过对中华文化的深入研究和学习,感受到文化之美。

6.建立美育评价,实现教育之美

美育评价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教育之美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可以建立一些美育评价制度,让学生在评价中实现教育之美。

首先,教师可以建立一些针对学生的美育评价制度。例如,可以定期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进行评估和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在美育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其次,教师可以建立一些针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制度。例如,可以定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审美评估和评价让教师了解自己在美育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通过这些美育评价制度,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在美育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增强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能力;教师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在美育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美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还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能力。然而,当前小学语文中段教学中,美育的渗透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美育内容与语文教学结合不够密切、美育形式与语文教学结合不够贴合、美育元素在语文教学中体现不明显等方面。为了更好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教师可以采取一些实践策略。首先,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树立审美榜样。其次,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具象之美。再次,教师可以创设一些学习意境,让学生理解抽象之美。此外,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创造生活之美。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写作教学来完善学生的思想之美。通过这些实践策略的实施,教师可以将美育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深入研究美育与语文教学的结合方式,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为培养具有高尚审美情趣和创造力的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马兴龙《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实践策略》,《考试周刊》2023年第20期。

[2] 徐永生《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六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一)》2023年。

[3] 蒋家敏《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新课程研究》2023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