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设计小学语文作业的策略探究
作者: 李俍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包含着诸多环节,作业设计便是其中之一。科学的作业设计能够提升语文教学水平,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特别重视作业的设计,尽量确保设计的作业具备科学性,使学生在良好的作业形式指导下,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提升自身的语文水平。在这种背景下,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小学语文作业的科学设计策略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助力语文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业设计 科学性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0.025
小学生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的他们需要做好知识的学习,打好学习基础,从而更好地应对之后的学习。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自然需要紧紧抓住学生的特征,关注教学的多个环节,尤其是作业设计这个环节,强调作业设计的科学性,确保学生在良好的作业指导下,有效学习语文知识,切实提升语文能力。基于此,笔者从多个方面阐述小学语文科学作业的设计原则,并从四个方面探究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策略,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助力教师科学展开相关教学,切实推动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科学作业的设计原则
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需要重视多样化的原则,唯有如此,才可以确保作业以更好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也可以通过做作业,实现更好的发展。以笔者而言,科学作业的设计原则,具体有以下四个方面:
1.适量性
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需要特别关注学生的能力边界,并精准把握他们的这种边界,设计适量作业,唯有如此,作业才能够以更好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也可以通过做作业,实现更好的发展。当然,要想确保作业设计的量,并不是一件特别简单的事情,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量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能力发展诉求等,并秉承着这些基本的方面展开相关教学,唯有如此,才可以确保作业的量满足学生的真实发展诉求。
2.多元化
如今,素质教育理念盛行,该理念要求学生实现多样化能力的发展,唯有如此,学生才可以更好地满足自身的实际发展诉求。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自然需要特别关注素质教育理念,并秉承着这一基本理念,设计多元化的作业。在多元化作业的指导下,学生能够更好地挖掘相关知识,实现素养的针对性发展,并在这种发展的指导下,获得能力的提升。
3.趣味性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需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课外时间做作业。这种做作业的具体形式,就特别要求学生具备做作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唯有如此,学生才会具备一定的自律性,主动做作业,并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切实提升自身的能力。在兴趣的指导下,学生会积极做作业。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展开作业设计的时候,自然需要秉承着趣味性这一基本原则,科学设计作业。
4.创新性
作业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度,在具备创新性特点的作业指导下,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够得到一定的激发,自身的创新能力也会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自然需要特别强调作业的创新度,切实指导学生积极展开创新,为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科学设计小学语文作业的策略
如何做好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是当下教师不得不思考的课题,教师要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科学实施相关教学策略,从而帮助学生接受良好的指导,并在此过程中,实现更好的发展。
1.关注能力,设计合理作业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要想确保自己所设计的作业的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真实发展诉求,就有必要特别关注学生的能力,了解他们的能力范围,并紧紧抓住他们的基本能力,在此基础上,做好作业的合理设计。这样,学生便会在适量作业的指导下,切实提升自身的能力,实现发展。
要想自身所布置的作业更适度,教师就有必要做好与学生的沟通工作。在布置作业前,教师便需要了解学生自身所认为的能力边界,关注他们的自身发展诉求。在作业完成后,教师则需要进一步与学生沟通,充分了解他们的作业完成情况,关注他们对所作业的真实感受,并通过深入分析这种感受,充分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诉求,教师要关注自身所布置的作业量与学生的真实学习诉求的差异,紧紧抓住这种差异,不断调整自己所布置的作业,确保自身所设计的作业更符合学生的真实发展诉求。在这种师生之间的密切沟通中,教师能够科学评估学生的能力边界,紧紧抓住这种边界,做好科学的作业设计,使作业量更满足学生的真实发展诉求。当然,除了通过沟通关注学生的能力边界,教师也可以通过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充分了解他们的能力情况,并聚焦该具体能力情况,科学设计作业,确保作业符合学生的真实发展诉求,教师也因此可以顺利达到教学的目的。
总之,作业设计需要特别关注接收作业的学习者的能力边界,并聚焦该具体能力边界,做好科学的作业设计,唯有如此,作业才能够被学习者所接收。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首先需要关注的便是学习者的能力,注重作业量的合理设计。
2.关注方式,设计多元作业
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师还需要特别重视作业的多元化。当然,布置多元化的作业并不是一件特别简单的事情。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需要特别关注方式,了解学生做作业的多样化的方式,精准把握这些基本的方式,在此基础上,做好作业的科学设计,让作业更具备多元化的特征。
如《北京的春节》这篇文章主要围绕“春节”这一主题展开,聚焦文章的这一基本点,教师可以设计实践类的作业,即要求学生关注传统节日,选择一个自己所喜欢的传统节日,充分利用互联网、书籍、杂志等诸多渠道,对这个节日展开信息搜集。在搜集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主动关注这个节日的来源、习俗、发展历程等诸多内容。
当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搜集这些信息,还需要将这些资源做好整合,将其写成一篇文章。这类实践性的作业,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搜集相关信息,并充分提升自身的资源整合能力,做好相关的信息搜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等多方面的素养会获得一定的发展和提升。如在讲授《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的时候,聚焦文章所涉及的关于“激发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情感”这一情感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设计活动类的作业。在该作业中,学生被要求自由组成小组,从“节约水资源”“爱护树木”等诸多话题里挑选一个环节,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宣传类”的活动,通过设计海报、宣传演讲等诸多形式,充分激发校内的同学、社区的居民良好的保护环境的意识,使其能够更好地了解一些行为的危害性,并从自身做起,避免相关行为的发生,从而更好地保护环境。在讲授“口语交际:即兴发言”这部分知识时,教师便可以向学生布置说话类的任务,即向学生展现出诸多话题,让他们在课余时间关注这些话题。当然,在第二天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根据随机主题即兴说话的方式,更好地检验学生的相关作业完成情况。通过该作业形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会获得一定的发展和提升。
总之,学生需要实现综合性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自然需要特别关注学生的这种特征,特别关注作业设计的方式,强调多样化方式的设计,切实推动学生在该方式的有效指导下,充分提高自身的素养,切实推动教师更好地达到教学的目的。
3.关注兴趣,设计趣味作业
在平时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师便需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兴趣度,充分了解他们感兴趣的点,关注他们感兴趣的具体内容。聚焦学生的兴趣点,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便需要特别重视趣味作业的设计,指导学生在兴趣的推动下,实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如文章《小英雄雨来(节选)》通过生动且形象的情境,生动且形象地展现了小英雄雨来的勇敢和机智。本文所涉及的角色众多,十分适合展开角色扮演。因此,在设计与文章相关的作业时,教师便可以设计角色扮演类的趣味作业。在该趣味作业中,学生会自由组成小组,并在小组内进行沟通和交流,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自己所想要扮演的角色,并有效设计相关的情节,做好角色扮演,将文章更好地呈现出来。这种角色扮演的作业完成形式,类似学生经常接触的过家家游戏,具备一定的趣味性,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则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当然,通过角色扮演类的作业形式,学生也能够更好地掌握文章中的诸多角色,切实加深对相关角色的认识,切实把握文章所展现的中心思想。
为了确保学生高效完成相关作业,教师也可以在第二天上课的时候,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台展开角色扮演,将作业的完成情况呈现给同学。如在讲授“习作:游”这部分知识时,教师便可以聚焦这部分知识的教学目的,向学生布置实践类的作业。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去周边游玩,并在游玩的过程中,展开对学生的引导,使其能够切实加深对本次游玩过程的了解,关注所观赏到的景色,更好地感受自己在游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体悟。在游玩结束后,教师便可以向学生布置写作类的任务,即要求学生将本次的游玩过程写出来。当然,在学生写完相关文章后,教师也可以对学生所写的文章进行横向对比,充分关注和了解学生所写文章之间的差异性和相同性,让学生能够切实加深对写景文章的了解,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这样的实践类的作业生动且有趣,学生会积极完成,并在此过程切实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切实获得更好地发展。
总之,小学生往往比较喜欢兴趣度较高的事物,并会在这些事物的有效带动下,更好地完成作业。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设计趣味性十足的作业,切实激发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使其能够以主动的姿态做相关作业,并因此实现发展。
4.关注创新,设计新兴作业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特别关注我国当下对人才的发展诉求,了解对创新性人才的基本需求,并聚焦这一基本的需求,注重作业设计的创新度,设计具备新兴特征的作业,切实推动学生在该作业形式的指导下,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并因此实现更好地发展。
如在讲授“习作:家乡的风俗”这部分知识时,教师不仅可以聚焦对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还可以聚焦对采访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摄影能力等诸多方面能力培养的教学目的,向学生布置具备创新性特征的作业。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聚焦“家乡的风俗”这一话题,切实指导学生自主关注自己家乡的习俗,让他们能够通过采访他人的方式,充分了解家乡风俗,并借助拍视频的形式,将家乡风俗记录下来。与其他作业形式不同,这种作业形式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需要充分融入具体实践中,做好沟通与交流,做好采访类的问题安排,做好视频脚本的设计。该作业形式十分考验学生的综合性能力,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够实现多样化的发展,还可以更好地展开一些创新性研究,并从中切实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如在讲授《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详细讲解与文章相关的书籍,让学生充分了解书籍所涉及的具体内容。在学生对故事情节有了了解之后,教师便可以设计一些创新性作业,即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一想鲁滨逊离开小岛步入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故事,并将该故事以写文章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学生便会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自主展开文章的创作。展开创作的过程,也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能够得到充分激发。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要特别关注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的发展诉求,尽量布置一些具备创新性特征的作业,帮助学生在该作业方式的指导下,获得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
综上,作业设计是教学中尤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但是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往往会忽视该环节。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和落实,如何科学设计作业便成为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思考的一个课题。在这种背景下,各学科教师都有必要结合所教学科的特征以及所教学生的个性特点,深入研究科学设计作业的原则,秉承这些原则,做好有效作业设计,让作业能够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本文聚焦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深入探讨了作业设计策略,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需要特别关注作业设计的原则,注重作业设计的适量性、多元化、趣味性和创新性,并从设计合理作业、多元作业、趣味作业和新兴作业这四个方面出发,深入探讨作业设计的科学策略,希望以上具体内容,可以让作业以更好的形式呈现出来,切实提高作业的科学性,学生能够在作业的帮助下,更好地学习相关语文知识,切实提升自身的语文能力,并因此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胜宏《刍议小学语文作业有效设计策略》,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行知纵横”教育与教学研究论坛(第八期)论文集》2022年。
[2] 张静《有效作业,让“双减”落地生根——小学语文优化作业设计策略》,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与创新研究论坛组委会、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文艺教育委员会《中小幼教师新时期第四届“教育教学与创新研究”论坛论文集(三)》2022年。
[3] 刘晓英《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优化策略初探》,《青海教育》2022年第12期。
[4] 梁德森《“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对策探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对接京津——新的时代 基础教育论文集》2022年。
[5] 喻娜《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原则与使用建议》,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对接京津——新的时代 基础教育论文集》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