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组织·探寻·实践
作者: 王桂荣
摘 要:语文具有育人成长、厚植文化、培养素养的责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学目标、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教学重点。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改变自身的教学理念,通过大单元教学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阐述大单元整合教学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 小学语文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0.02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强调:“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新时代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基础,而大单元教学可以有效串联教材中较为分散的知识,探寻其中隐藏的共同点,并且建立联系,有效帮助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并且通过整合、分析产生比较性学习成果,有效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考虑小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身心特征,教师要通过组织、探寻、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融入教学课堂中,发挥单元教学最大优势,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理解。
一、大单元教学概述
大单元整合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备课方式、教学理念,这种教学模式以语文教材为根本,以教材中每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习题内容为根本,并且综合运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有序开展更加全面、系统的教学。与其他教学模式相比较,大单元整合教学具备整体性、连贯性和主动性三个特征。大单元教学重点强调对于总体教学内容的把握,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简单搭配。教师要在掌控单元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深度理解单元内每一篇课文所表达的主题以及情感,然后根据单元人文主题、依据核心素养内涵重点研究文本内容以及表述方式,最终充分展现单元教学价值。部编版教材中每单元内容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而且各个单元之间也具有连贯性。在实施大单元教学时,教师就不能只考虑一个单元,应当考虑到每个单元之间的关系。大单元整合教学的主要对象是学生,能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合作探究、思考学习的习惯。教师在课堂中应当发挥自身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学习资源,整合知识重点,从而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大单元教学的优势
(一)提升教学效果
部编版教材小学语文单元结构包括单元导语,课文,习作,语文园地,这几个模块之间相互衔接组成了完整的单元语文知识结构,而“口语交际·快乐读书吧”等不固定的模块也更加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并且也是对单元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具有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效果。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按照单元整体结构整合教学内容,从整体层面分析,制定科学的教学设计,不断提高单元教学的层次性、发展性,让整体教学将核心素养全面落实到单元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学生也能在学习中准确把握单元不同模块的知识,加强他们对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充分认识,展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二)培养自学能力
大单元整合教学不是单一将单元内容组合,而是从整体层面强调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能力,进而对语文教育资源进行整体运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等媒介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讲解单元内容时,教师可以教授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通过自学、提问、小组合作方式完成学习,真正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最后,教师也要在单元教学之中,重视扩展和延伸,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大单元整合教学模式能引导学生完成感知、体验到内化的过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大单元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分析教材内容,制定单元教学目标
大单元整合教学以整体为中心,小学语文教材中为准确有效地指导学生对课文产生正确思考,每个单元所包含的内容都具有一定关联性,并且有明确的教学主题。因此,为了保障大单元整合教学的有效实施,教师需要在教学之前从单元导语入手,逐步分析单元中的每一篇课文、口语交际、习作等模块,把握教材设计重点,然后结合语文新《课标》中核心素养的内涵,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且要注重突出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对单元学习内容产生正确的思考。
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为例,本单元围绕着“一花一鸟总关情”这个主题设计了《白鹭》《落花生》《桂花与珍珠》《鸟》四篇课文,并且从单元导语中可得知,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为单元要素。这四篇课文也是经典的借物抒情文章,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自然万物的美好感受,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本单元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和词语段运用也是围绕单元语文要素而设计,同时,日积月累中的《蝉》更是抒发了诗人追求高洁的志向。因此,在分析教材内容完成整合之后,对于本单元教学目标可做如下制定。
基础目标:
1.认识本单元生字,会书写字词,能够掌握本单元的重点新词,通过查阅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词语的含义;
2.准确、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背诵指定课文以及自己喜欢的段落;
3.能把握文章中点明主旨的重点句子,并深入感悟,尊重不同学生的见解梳理,总结大家的意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要素目标:
1.了解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将此种写法应用于自己的写作中;
2.运用不同的方式与作者建立联系,准确说出课文中作者寄托在具体事物上的情感;
3.理解不同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通过描述与自己相关的事物以及故事,形象表达内心情感。
分析单元内容之后,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方向,结合语文素养所制定的目标,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以新《课标》为导向,设计单元教学任务
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大单元整合教学时,应当结合新《课标》,从单元教学主题入手,逐步分析教材内容设计教学任务。同时,教师要在教学中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单元教学任务设计是教学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实践和探索,这样能保障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小学生处于能力、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对大单元教学可能会有一些抵触,那么教师应当充分指引学生发挥他们的价值,保证每一个学生在大单元学习中真正提升能力,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中,结合本单元“我与自然”的主题,笔者确定了一个教学主任务、两个教学子任务和七个教学活动,并且将阅读、识字、习作等充分融合,使学生带着任务走进单元学习中,一边学习一边思考,在任务指引下展开探究,反复阅读、主动思考、参与活动。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词句,那么,对于单元教学的设计实施,应当向这个核心目标出发。同时考虑到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单元教学中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应当自主体会,关注课文中生动的语言,通过朗读、想象、体会、交流等方式感受语言的美好。因此,教师除了主任务和子任务设计以外,也可以设计小组合作讨论文中蕴含的道理,体会大自然的美;阅读相关的故事,共同制作大自然的卡片在课堂中进行讲述。丰富的学习任务能打开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能力真正获得有效发展,教师也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使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
(三)结合单元导读,培养学生学习意识
单元导读是对每一个单元内容的介绍以及总结,也是大单元教学开展的前提,能够让学生明确单元的人文主题以及所包含的语文要素,深度了解单元结构。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所使用的部编版教材,内容多是以单元为形式。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多会侧重对单篇文本的解读,忽略了对单元导读的讲解,这影响了学生大单元学习意识的形成。那么,在大单元整合教学中,教师要从单元导读入手,引导学生明确单元人文主题、语文要素,逐步引导学生阅读、学习、了解文本内容。在此基础上,学生也可以通过班级交流的方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为例,教师需要从单元导图入手,引导学生了解本单元的教学编排特征,明确学习主题,形成大单元学习意识。本单元第一篇课文为《白鹭》,教师教学时不能直接从文本讲解开始,而是要通过教学课件将单元导语中的文字、图片展示出来,引导学生关注单元导语。学生可从其中的文字“一花一鸟总关情”意识到原来这个单元与花鸟自然有关,并进一步了解单元学习目标。
教师在学生阅读之后,可以向学生呈现单元内容,学生了解到借景抒情是本单元学习重点。然后,教师可在学生了解之后引导他们学习《白鹭》。结合单元导语所开展的大单元教学能让学生加深对单元整体的认知,也能让学生形成整体性学习意识,有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
(四)关注真实发展,创设多元教学情境
语文新《课标》中提出主题学习、项目学习是大单元整合教学的要求。因此,在此要求下,教师所实施的大单元整合教学,需要为学生创设一个主动学习的真实情境,同时,教师所构建的大单元学习任务也要重视将学习与社会生活以及学生经验相结合,关注学生的真实发展,引领学生学语文、用语文,最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关注真实发展创设教学情境,首先要重视大单元教学的真实性。真实性是指教学情境要源于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经验,能够让学生用已有的学习经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在四年级上第四单元“快乐读书吧”的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可创设这样的情境:世界各地流传着多姿多彩的神话故事,暗藏着无穷无尽的奥妙,学生读得越多,收获也就越多。但是班级中很多同学阅读书籍的速度偏慢,每分钟只能阅读150—200字,请你在完成本单元学习任务之后运用所学到的提高阅读效率方法解决文本阅读中的问题,并且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列出这些方法。阅读速度慢、阅读效率低是学生在阅读中常常会遇到的问题,这一情境的创设根据学生的学习经验,将语文运用融入课堂中,能更好地展示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和真实性,也能帮助学生理解语文学习。
其次,大单元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也要关注整体性。根据大单元整合的教学理念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够更好地促进教学开展,也能从整体层面为学生创设一个完整的情境,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语文知识。四上第四单元的主题为神话故事,教师就可以在本单元教学中,为学生设计神话故事周的活动,具体情境为完成单元学习任务之后,制作一个神话故事清单,为班级中其他学生解答以下问题:1.选择一个你喜欢的神话故事,向他人介绍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2.感受神话故事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3.你能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吗?将单元活动与情境相结合,引导学生根据主题设问参与活动,不仅能展现大单元情境设计的整体性,也能提高教学效率。
(五)设计趣味活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教师在大单元整合教学中就要设计趣味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深度兴趣,使之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趣味朗读、课堂表演、词句接龙等活动,都能让学生在情感表达中实现深度学习,产生学习热情,建立结构化知识体系,加深对单元知识的感悟和理解。
例如,在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中,包括《文言文两则》《月光曲》《京剧趣谈》等内容,主题为艺术之旅,语文要素为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通过趣味朗读活动的开展,以介绍与艺术相关小故事的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指单元学习中,引导学生能够提炼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艺术元素,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内涵。然后,教师可以从单元主题入手,为学生创设艺术氛围,学生要朗诵文言文《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借助注释理解文本大意,立足艺术分析文言文中富含的情感。
综上所述,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更多要求,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大单元整合教学,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首先分析教材内容制定单元教学目标,以新《课标》为导向综合性设计单元教学任务,其次,教师结合单元导读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关注真实发展创设多元化教学情境设计,最后,开展趣味活动,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此外,教师也要深度理解大单元教学内涵,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语文课堂呈现出别样的风采。
参考文献:
[1] 劳雪映、卢丽华《指向素养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基本原则与实践路径探究——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童话单元”为例》,《中小学教学研究》2023年第4期。
[2] 钟招金《基于任务驱动目标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整合学习方法研究》,《家长》2023年第20期。
[3] 胡琳娜《大单元教学视域下革命文化内容价值教育的“语·文”落地——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江西教育》2023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