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读写结合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模式探究
作者: 张燕红摘 要:读写结合是阅读与写作相互协作的教育方式,教师通过读写结合教学,可以构建高效的写作课堂,解决以往作文教学中面临的难点问题。这不仅降低了学生写作的难度,同时也能让学生通过阅读的方式积累写作素材,为写作打下基础。因此,探究读写结合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希望本文的论述,可以完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模式,助力学生提高作文素养。
关键词:读写结合 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0.031
一、构建基于读写结合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模式的价值
1.积累写作素材
作文课堂教学的重点是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而积累写作素材是初中语文作文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读写结合的角度来看,其可以让学生从阅读中获得写作经验,从阅读中获取写作素材,为高效率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热爱生活,热爱写作”作文教学为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从热爱的生活角度来积累写作素材,使学生在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前提下掌握相关主题写作的能力。在课程教学之前,教师可以从课程教学本身着手,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方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搜集与生活有关的文章,并结合相关文章来与自己的生活进行对比,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从而达成课程教学的目标。在课程教学环节,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准备以及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已经有了一定的素材积累。在课堂中,教师就可以从这一角度着手,设计一些生活性话题,如平时喜欢做什么、在父母在家里都会怎么交流互动等,并配合互联网信息技术搜集相应的文章,带领学生一起阅读、一起对比,以此丰富学生的生活写作素材。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写下自己生活中的一些趣事,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进学生写作思维与日常生活素材之间的联系。在课程结束之后,教师就可以从读写结合的角度布置课后写作任务,如写作“我的一天生活”“我的家庭生活”“我的假期生活”等,这种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生活观察能力、生活感受能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文章阅读以及生活体会中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素养。
2.打造高效课堂
高效的作文课堂需要学生有效掌握课程的主要知识点,不断提升作文能力。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作文课堂教学虽然有一定的时效性,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可能会稍显滞后,无法满足当前语文素养的教育要求。因此,教师将读写结合引入初中语文课堂,可以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从而助力学生形成核心素养。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写人要抓住特点”作文教学为例,本课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如何塑造人物,使学生能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提升学生的人物塑造能力。在课程教学准备环节,教师可以应结合课程教学的目标,搜集相应的文章,整理制作教学课件以及课程教学方案,使学生可以在阅读不同的描写人物的文章后,逐渐找到塑造人物的要点,从而达成教学目标。在课程教学环节,教师可以从群文阅读的角度着手,设计“人物”的情境主题,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与主题有关的文章,让学生可以在阅读不同文章后对如何写人产生深刻的体会。在学生阅读完文章后,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探讨,逐渐摸清写人思路,之后学生再以身边人为模板,通过抓住其特点进行写作,以提高学生的转化功效,提升学生的写人能力。等课程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阅读、写作结合的作文任务,比如利用智慧教育平台推送给学生一些阅读型文章,让学生找出文章中描写人物特点的句子,之后再自己写一篇文章,运用相应的写作手法以及句子结构,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形成作文素养,同时也能发挥出读写结合的作用,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目标。
3.激发写作热情
写作是一种素养能力,其与学生自身的兴趣有很大关系。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作文素养,就需要从兴趣的角度构建作文教学方案,激发学生对作文写作的热情,从而达成学生的作文素养培养目标。在读写结合的角度,教师可以引入一些趣味化文章来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以激发学生对写作的热情,从而实现学生的作文素养构建目标。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发挥联想和想象”作文教学为例,本课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联想、什么是想象,之后让学生通过联想与想象来写作,从而帮助学生产生创意。在课程准备环节,教师可以从读写结合的角度出发,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搜集一些具有联想与想象的文章素材,并整理成相应的教学方案,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加深学生对联想与想象的认识,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实现提升学生写作素养的目标。在课程教学环节,教师可以从主题活动构建的角度出发,比如设计“太空”的主题活动,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与太空有关的文章,并设计思考性话题,让学生找出什么是想象的地方,什么是联想的地方,以此激发学生的探讨兴趣,便于为后续作文写作课程的教学打下基础。之后,教师再结合一些趣味话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联想与想象,使学生可以清楚分清联想与想象之间的区别,之后,教师再分别以联想与想象为题,让学生尝试写出相应的文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联想与写作想象的能力,达成课程教学的目标。在课程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从教学评价的角度对学生写出的文章进行评价,及时找出学生存在的不足,并推送相关类型的文章以及推送一些与写作有关的微课视频,帮助学生巩固写作基础,激发写作热情,从而实现提升学生写作素养的目标。
二、基于读写结合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
1.遵循课标主题,引入读写结合
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环节,为了发挥出读写结合的教育功能,教师需要做好课标主题的分析,从主题中解析作文教学的要点与重点,并进行接下来的课程教学准备,包括搜集文章素材进行阅读、分析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如何实现有效有趣的课堂互动、怎样合理构建教学流程等,从而实现构建实效课堂的目标。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写出人物的精神”作文教学为例,本课程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善于观察,掌握表达人物个性的写作手法与表达方式。在课程准备环节,教师可以从课标主题出发,比如,课程教学的目标是人物精神,而单元主题中的文章也多是反映人物精神的文章,教师就可以结合单元文章来构建读写结合教学方案,使学生在复习巩固之前学过的知识的同时,也能逐渐从中领会描写与表达人物精神的方式,从而提升学生的作文写作素养。在课程教学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人物精神”这一主题,带领学生一起回顾之前学过的课程,如“邓稼先”“回忆鲁迅先生”等,让学生分析出其中所蕴含的人物精神,之后再从读写结合的角度,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相关文章中描写人物精神的方法与表达方式,并找出适用于自己的描写人物精神的写作方法。等小组合作交流探讨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模仿单元中的课程文章来尝试写作,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如何描写人物精神,从而达成课程教学的目标。在课程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从读写结合以及课标主题的角度布置课后任务,比如,向学生推送一些与描写人物精神有关的文章,让学生在阅读中逐渐掌握人物精神描写的方法与技巧,之后再模仿相关文章进行写作,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2.尊重学生主体,优化读写结合
在作文课程的教学环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引入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的过程中必须时刻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相应的课程教学方案,以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作文写作的方法,从而达成作文教学目标。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抓住细节”作文教学为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留意生活,体会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细节,并能将此作为写作素材。在课程教学准备环节,教师可以从课程教学的目标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设计教学方案,如搜集一些与生活细节、人物细节有关的文章,让学生在文章阅读中增强对生活细节的把握能力,学会将细节描写融入文章写作中,从而提升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在课程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的方式播放一些生活短片,引导学生发现其中有哪些细节,并思考如何将细节描写融入自己的文章中。过程中,教师再结合单元文章以及课外文章,让学生在阅读与比较中总结掌握细节描写以及引入的方法。之后,教师再让学生结合自己学到的方法来尝试写出一篇具有细节的文章,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实现课程知识的转化。等课程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从设计一些生活观察任务,比如观察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细节,并将此记录下来,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同时也能增强教育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生活与成长。
3.依托课堂趣味,推进读写结合
在作文课程教学环节,趣味、生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同时也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在推进读写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趣味课堂构建的角度出发,设计一些具有趣味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从而实现课程教学的目标。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学习仿写”作文教学为例,本课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从仿写中掌握写作方法与技巧,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语文表达能力。在课程教学准备环节,教师可以从趣味课堂构建的角度出发,结合互联网信息技术及相应的素材,比如一些故事性较强的文章、趣味性较强的文章等,以实现读写结合与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结合,从而达成课程教学的目标。在课程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先设计趣味生动的主题情境,并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引入一些课外文章,带领学生一起阅读相关文章内容。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演绎文章中的故事情节,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之后,教师再从仿写的角度,让学生模仿相关文章的写作特点进行文章写作,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仿写过程中更好地掌握一些写作技巧与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课程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从读写结合的角度为学生推送一些趣味文章,让学生在课后通过文章阅读以及仿写的方式逐渐掌握相关文章的写作特点,从而提升学生的文章写作能力。
三、基于读写结合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
1.构建读写结合的情境
情境是一种时效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体验来理解相关知识,逐渐实现提高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目标。在课程教学环节,教师可以从情境构建的角度出发,基于读写结合教学的特点以及课程文章的目标要求,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以提升学生的作文素养。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学写读后感”作文教学为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可以掌握写文章读后感的方法,通过这种方式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在课程准备环节,教师可以构建趣味化情境,通过趣味化情境来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逐渐达成课程教学目标。在课程教学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智慧教育平台展示一些课外文章,带领学生一起阅读其中的经典段落,再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分析等方式来逐渐达成课程教学的目标。之后,教师可以再引入一些经典文章,如《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等,让学生结合尝试写一写读后感,并在课堂中对学生对读后感进行评价,以此加深学生对相关课程内容的阅读兴趣,逐渐达成课程教学目标。在课程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从读写结合的角度为学生推荐一些文章,让学生通过阅读及写读后感的方式来体会文章中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有助于增强学生将自己情感融入文章中的能力。
2.从生活中挖掘读写结合的素材
生活是教育的一部分,教师可以从生活角度出发,基于“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搜集一些素材与话题,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与写作的方式获得生活体会,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在认识与感受中提升作文素养。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观点要明确”教学为例。本课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论文的基本知识,能学会运用论文写作的技巧进行写作。在课程教学准备环节,教师可以从生活的角度出发,搜集一些与生活相关的论文素材,比如探究城市发展、探究绿色经济、探究低碳生活等方面的论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论文写作的认识,同时也能通过现实生活来激发学生对文章写作的兴趣,有助于达成课程教学目标。在课程教学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活话题,如“构建绿色生态的文明家园”,并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搜集有关的论文,带领学生一起通过阅读来掌握论文的写作方法以及技巧,从而提升学生对论文写作的认识。等课程结束之后,教师就可以从生活的角度布置作文写作任务,比如让学生搜集自己感兴趣的论文,通过阅读来提炼其中的论文主题以及论述方法,之后再结合现实生活尝试进行论文写作,以此提升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
总之,读写结合可以增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从而增强学生的写作素养,让学生知道如何写文章、该怎样写文章。希望本文提出的策略可以提高读写结合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从而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蔡巍《基于读写结合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构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0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2020年。
[2] 裴慧莹《基于读写结合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构建》,《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年第7期。
[3] 郭晓冉《读写结合构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年第4期。
[4] 张丰盈《“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构建高效初中语文课堂》,《作文成功之路》2019年第3期。
[5] 黄亚军《“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构建高效初中语文课堂》,《考试与评价》201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