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丹阳石桥文化的初中语文和历史跨学科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王文彬

摘 要:基于丹阳石桥文化来推动初中语文和历史学科跨学科教学属于一项创新性的举措。跨学科教学可以更好地传承与弘扬地方本土文化,增进学生的文化认同,强化学生文化自信,在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发挥出丹阳石桥文化的感染力与影响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所以,本文分析与探索了初中语文和历史跨学科教学模式的构建意义,分析了丹阳石桥文化融入初中语文和历史跨学科教学的必要性,最后根据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助力丹阳石桥文化的教育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切实通过跨学科教学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丹阳石桥文化 初中语文 历史 跨学科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0.032

2022年4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正式发布,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教师需要严格遵循2022版新《课标》进行设计,致力于完善课程教育模式、更新教育流程,从而保障2022版新《课标》得到贯彻落实。新《课标》当中对于跨学科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所以,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时需要站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视角引导学生去了解文学作品和文化遗产,从而在语文学科教学当中构建起科学的模式,引导学生探索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让学生了解到文化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从而更加顺利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所以,本文以丹阳石桥文化作为案例,分析与探究初中语文和历史跨学科教学模式的构建对策,用以助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在激发初中语文教学活力的同时,促进初中语文教育模式的改革创新。

一、初中语文和历史跨学科教学模式建设的意义

在推进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工作阶段,教师需要对于教学模式进行规划设计,致力于推动各个教育环节有序进行,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去构建起更加完善的育人模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知识的积极性以及动力。在2022版新《课标》的引领之下,推进初中语文教学,需要开展教学设计,需要加强初中语文与历史教学之间的融合,从而形成跨学科教育模式,实现对初中语文以及历史学科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让学生群体能够在探索以及了解历史知识的同时去体会其中所蕴含的人文观念、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更加完美地完成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任务,培养初中生的跨学科学习意识。在实际中,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模式的建设要注重学科之间的关联与整合,在推进语文学科教育的同时,又要注重对学生的技能培养,加强学科之间的显性以及隐性关联性探究,在此基础之上去优化初中语文学科教学的组织规划,构建起更加完善的教育体系,使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与历史学科教学之间同向同行、相互渗透,以此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与学习积极性,实现提升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质量、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二、丹阳石桥文化融入初中语文和历史跨学科教学的必要性

2022版新《课标》颁布之后,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教师需要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工作阶段加强对教学的规划设计,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育与引领,在此基础之上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跨学科教学模式属于一项创新性的举措,跨学科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综合性掌握,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初中语文和历史学科的跨学科模式建设可以基于文化视角去进行教学设计,保障初中历史与语文教学有序进行。在我国丹阳镇地区,石桥文化是重要的本土文化类型。本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属于一项创新性的举措,既有助于强化学生对历史文化的了解与掌握,又能够让学生在本土文化的感染与熏陶之下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提高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成效。所以,教师有必要加强初中语文和历史跨学科教学设计,并且在其中积极融入丹阳石桥文化,进而以丹阳石桥文化为载体构建起“乡土文化+跨学科教学”的综合性教育模式,教师通过丹阳石桥文化对学生进行引导以及帮助,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场地不再局限于教室当中、探究领域不再局限于单学科当中,使乡土文化资源与城市文化资源成为拓展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抓手,这种形式能够强化学生对于乡土文化的认识,以此来传承城市历史文脉、赋能文化软实力,完成初中教育工作任务,构建起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跨学科教/学模式。

三、丹阳石桥文化融入初中语文和历史跨学科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当前初中和历史学科跨学科教学模式的建设来说,丹阳石桥文化在其中的融入仍然面临着一定程度的问题,因此对初中跨学科教学工作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总体来讲,丹阳石桥文化融入初中语文和历史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包含了如下几个方面:

1.学生跨学科学习的动力不足

丹阳石桥文化在初中语文和历史跨学科教学中的融入属于一项创新性的举措,是推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有序进行的关键一环。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学习动力则是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学生学习动力是否良好也决定了跨学科教学成效,能否切实发挥出丹阳石桥文化的作用以及价值取决于学生参与学习的动力情况与积极性情况。然而,在实际中,存在一部分学生群体的跨学科学习动力不足、积极性相对较弱的问题,因此也会对于教学工作的成效产生影响,难以有效提升初中语文和历史跨学科教学质量。例如,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班级当中的优等生、中等生以及学困生对待跨学科学习的态度具有明显的区别,优等生开展跨学科学习积极性较强,也能够随着教师的引导与教育去进行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中等生在学习阶段则更加依赖教师的引导,在脱离教师的帮助之后则很难正常开展学习;学困生则会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不耐烦、动力差、积极性不强的问题。所以,教师需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综合性考虑,切实针对班级当中的不同学生表现情况而采取有效的对策,从而使丹阳石桥文化能够切实融入初中语文和历史跨学科模式建设中。

2.缺乏对丹阳石桥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

推动丹阳石桥文化在初中语文和历史教学当中的综合性融入可以为跨学科教学过程注入活力,促使初中跨学科教学过程有序进行,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能力。但是在实际中,跨学科教学与丹阳石桥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需要教师基于学科融合的视角去引导学生加强对丹阳石桥文化的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去挖掘丹阳石桥文化的内涵以及价值,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更加优质地完成初中语文和历史跨学科教学。然而,在实际中,教师并不注重对于丹阳石桥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因此导致初中语文和历史跨学科教学只是停留于表面,丹阳石桥文化在教学当中融入的效果也难以得到凸显。例如,教师并不注重在跨学科教学当中强化对于丹阳石桥文化的宣传,所以导致学生对于丹阳石桥文化的认识与了解不足,学生也难以体会到丹阳石桥文化当中所蕴含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而这也自然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难以提高初中语文和历史跨学科教学工作质量。

3.跨学科教学内容丰富程度不足

跨学科教学内容的丰富程度不足是一项重要问题,这一项问题的存在也会对于初中语文和历史跨学科教学质量产生影响,所以,丹阳石桥文化在其中的融入也无法充分发挥作用以及价值,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成效,难以培养初中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然而,在实际开展初中语文和历史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丹阳石桥文化在其中的融入则存在一定程度的内容不丰富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在推进跨学科教学阶段并不注重丰富课程内容,只是单纯带领学生去学习与了解丹阳石桥文化,如教师在学习当中对于古桥的修建年代、桥梁结构、名字变更等方面信息进行了介绍,但是对于古桥周边的历史变迁、相关历史故事以及其所承载的城市文化则并没有进行深入挖掘,这一情况的存在导致初中语文和历史跨学科教学课堂内容相对有限,同时也难以充分挖掘出丹阳石桥文化的价值以及作用,削弱了跨学科教学工作成效,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学科核心素养。所以,在推动初中语文和历史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丹阳石桥文化在其中的融入需要着重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以此促进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

四、丹阳石桥文化融入初中语文和历史跨学科教学的对策

丹阳石桥文化在初中语文和历史跨学科教学中的融入属于一项创新性举措,也是促进初中历史跨学科教学有序进行的关键一环,在构建初中语文和历史跨学科教学模式阶段融入丹阳石桥文化可以为教学过程注入文化元素,从而使学生基于文化视角去对语文和历史学科进行探索与深度分析,实现提高学生学习综合能力、激发学生跨学科学习意识的教育成效。所以,在实际开展初中语文和历史跨学科教学阶段,教师可以从如下层面促进丹阳石桥文化的融入:

1.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学习兴趣

推进丹阳石桥文化在初中语文和历史跨学科教学中的融入需要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抓手,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跨学科学习中,让学生在持续不断的学习与探索中形成跨学科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核心素养。所以,为了更加深入地去挖掘丹阳石桥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教师需要注重对于丹阳石桥文化内涵的挖掘、强化学生的跨学科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之上促进跨学科教学的有序进行。例如,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加强对于丹阳石桥文化内涵的深层次了解,并且立足于学生的兴趣培养去开展教学。丹阳石桥文化起源于我国明清时期,在丹阳地区留有古桥400余座,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河道的拓展以及机耕路、公路的建设,多座古桥改为现代化桥梁,如今留存下来的古桥成为地区重要的文化标志,所以,教师推动初中历史语文跨学科教学可以从这一方面入手,通过制作微课短视频、查找互联网资料等形式去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丹阳石桥文化,学习与掌握丹阳石桥文化的发展与变迁史,这样既实现了教育内容的拓展,同时也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优质地完成跨学科教学任务。

2.构建“乡土文化+跨学科教学”模式

在初中语文和历史跨学科教学当中融入丹阳石桥文化属于一项创新性举措,同时也有助于完善教育模式,激发学生对于丹阳石桥文化内涵与价值的挖掘,更加优质地完成跨学科教学任务。在此过程当中,教师需要着力构建起“乡土文化+跨学科教学”模式,从而实现乡土文化与跨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有效拓宽教学场域。在2022版新《课标》的引领之下,教师需要在推进跨学科教学阶段立足于学生综合发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同时又要注重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使教学的过程不再局限于课堂、不再单纯局限于学科。因此,教师又要注重以丹阳石桥文化为载体去构建第二课堂。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走近并了解丹阳石桥文化,带领学生去观看并了解石桥的刻字、建筑的风格等,随后将教育的重点融入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风格特点方面,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拓展,通过这种形式激发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史的动力,同时引导学生学习与了解本土文化,切实推动初中跨学科教学有序进行,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3.大力丰富跨学科教学内容

大力丰富跨学科教学内容属于一项重要的举措,也是促进丹阳石桥文化在初中语文和历史跨学科教学当中进行融入的关键一环,对于提高初中教育工作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丹阳石桥文化在初中语文和历史跨学科教学中的融入需要教师进行深度分析以及探索,致力于完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以此保障教育工作的有序进行,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学习意识,激发学生对文化传承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发挥丹阳石桥文化的价值与作用。例如,在推进教学实践阶段,教师可以在集中融入项目化教学,以探索与了解丹阳石桥文化为主题去设置学习项目,并且要求学生分组进行丹阳石桥文化的内涵探究,通过这种形式更好地去挖掘丹阳石桥的内涵与价值,使学生在学习项目的推进中深入了解丹阳石桥文化的百年历史,体会丹阳石桥文化的价值与作用,以此促进初中跨学科教学顺利开展,并且引导学生加强对于丹阳石桥文化的了解,通过这种方式去增进学生的文化认同、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更加优质地完成初中语文和历史跨学科教学。

综上所述,在推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注重构建跨学科教学模式,通过跨学科教学促进初中语文和历史教学的有序进行,在强化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学习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动力。丹阳石桥文化在初中语文和历史跨学科教学模式中的融入则属于一项至关重要的措施,教师通过对丹阳石桥文化内涵的挖掘,可以引导学生加强对本土文化的了解与掌握,并且在传承与弘扬本土文化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增进学生的文化认同,达到提升初中语文和历史跨学科教学质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秀琼《初中历史教学中跨学科整合的实践与反思》,《信息教研周刊》2012年第11期。

[2] 富岩《初中历史教学跨学科整合的思考》,《辽宁教育》2019年第19期。

[3] 周飞《高中历史教学跨学科知识整合的思考——以“法律与教化”为例》,《历史教学》2021年第12期。

[4] 钟建荣《跨学科教学视角下的中学历史史料教学》,《教育观察》2019年第8期。

[5] 庞志伟、吴力勇《例说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的文史整合》,《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年第14期。

[6] 田玲《初中历史教学中跨学科综合实践课程研究》,《试题与研究:高考版》2020年第10期。

(王文彬,1989年生,女,江苏丹阳人,硕士,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综合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