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窦桂梅“主题教学”的初中语文散文教学策略

作者: 简微吉 蒋秀碧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引领下,语文教学应该是围绕一定的主题,以立人为中心,充分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通过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和挖掘,多个文本的碰撞与交融,在重过程的理解中,实现课程立意的一种开放式的主题教学。本文运用文献阅读法和案例分析法,在深入分析窦老师主题教学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将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运用于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中,提出初中语文教师应学习并运用窦老师主题教学之精髓,紧扣主题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主题学习兴趣,开阔学生主题学习视野,建构学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与精神品质共同成长的、为“为生命奠基”的完整课程体系。

关键词:主题教学 窦桂梅 初中语文 散文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0.033

在新的一轮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意见》,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课程容量较大,能够教会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笔者在阅读“主题教学”相关理论后,通过观看学校组织的窦桂梅老师的课堂实录,将窦桂梅老师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以“一篇带动多篇”的主题教学较之前的单篇教学更具优越性,特别是对于初中散文教学模块来说,颇有借鉴意义,十分适合当下的教育方式,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一、窦桂梅主题教学的内涵

窦桂梅老师研究了西方课程理论著作,同时联系汉语的母题研究,根据当下课程改革下语文教学的问题,结合她从教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研究,首次提出了“主题教学”,这是一种新的语文教学模式。“主题教学是从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从而构建真正属于学生的课程。”这里的主题不是知识的主题,也不是思想的主题,而是一种文化的主题,它提出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将内容单一的、散乱的,孤立但有着相似主题的文本进行统合整理,这样就使得教学更具有系列性和完整性,主题就像一根线,它把孤立的、凌乱的文本都串了起来,形成了一串完整的珍珠。

二、窦桂梅主题教学的分类

窦桂梅老师从教多年的教学经验为她的主题教学奠定了基础,身边优秀的教师及优秀毕业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给她带来了启发,她明确地提出了三个一的质量目标,“一手好字”是指我们不仅要能字正腔圆地读好字,而且还要工整、美观地写好字。“一副好口才”是体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能够提高我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一篇好文章”是指我们不仅能够自主地读懂、理解文章的内容,而且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生活经历体会写出一篇好文章。

1.主题识字

窦桂梅老师认为传统的汉字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教,所需要的教学时间特别多,学生学起来也比较枯燥乏味,而且特别容易遗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窦桂梅老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对中国汉字构造结构出发,借鉴了许慎的说文解字的原理用定位研究法提出了“主题识字”,她将零散的、孤立的汉字串联起来,让学生采用联想的方法由一个汉字到多个汉字,采用“换一换”“加一加”“减一减”“比一比”等识字小游戏,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学习生字,转换到主动运用各种方法学习生字。

例如,窦桂梅老师在教学《葡萄沟》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茂密”这个词语的意思时,她先在黑板上画了一片叶子问学生们这样茂密吗?学生都回答不茂密,然后又依次加叶子,学生还是觉得不够茂密,最后她邀请了几个学生一起把叶子变茂密,这样的识字方法,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理解之后就不容易忘记。

2.主题讲读

教师要对文本十分熟悉,在对文本的深入解析下,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确定文章的主题,以确立的主题为线索贯穿整个同类型文本的学习。这就要求学生提高对文本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去分析文本,解决课文中出现的问题,学生的学、思、行都高度地统一了起来。窦桂梅老师提倡集体备课的教研方式,从多个角度去感知文本、分析文本,团队合作进行头脑风暴更加有利于发挥教师的智慧,对文章的核心内容进行定位。

例如,窦桂梅老师在执教《秋天的怀念》一课时,用“好好活儿”贯穿整篇文章,通过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有感情地朗读,以学生自读、自学和自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测读书到了哪个阶段,从对多个句子的朗读,体会到了“好好活儿”这一文章的主题。

3.主题阅读

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我们在课文阅读中也应该如此,学生需要主动地读很多书,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从课文中对一篇文章的阅读,到课外相同主题的阅读,再到一本书的阅读,最后到一系列书的阅读,以一篇阅读带多篇阅读的学习方式,以主题为核心构建学生的知识阅读体系。

例如,窦桂梅老师在执教《秋天的怀念》这一课时,在开头对作者进行介绍时也介绍了作者的作品,围绕作者向学生们引出了作品:《合欢树》《我与地坛》《有关庙的回忆》和《病隙碎笔》,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加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又由这篇课内文章引出其他作品,体现窦桂梅老师走进文本,又走出文本,由一个点到整个面,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方式。

4.主题作文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高不高,可以从他的写作水平上面体现出来,有时候在一些特定场所我们不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但是我们可以把想说的内容,通过文字记录下来,充实我们的内心世界,表达自己的情感,增进人与人的心灵交流。不管我们在社会上扮演什么角色,写作技能都是我们必备的思想武器。当前有的学生阅读能力很强,一到写作就思想混乱,结构不清,甚至提笔忘字,仿写训练少,难以实现读写统一。针对以上的种种弊端,窦桂梅老师提出了“写一篇好文章”。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窦桂梅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语文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是一脉相承的,不是割裂的,窦桂梅老师以主题为火车头、立足点带动课内课外读写相结合,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以主题为中心形成一套写作体系,如看图作文、写人作文、写事作文、写景作文、状物作文、想象作文、话题作文、诗歌作文等。

5.主题诵读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学生与文本交流的重要方式,它就像一种催化剂,实现文本与学生心灵的沟通。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不平衡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帮助学生记忆大量知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们积累的知识也很多,主题诵读是指围绕一定的“主题”,每个学期选取适合学生的朗读的诗歌,在学生的黄金记忆时期多诵读,多记忆,多积累。

窦桂梅老师特别强调诵读需要读出自己的韵味,读出自己的感情,读出自己的体会,例如,窦桂梅老师在执教《秋天的怀念》这一课时跳出了传统的朗读方式,通过出示自测题,三个台阶的方式让学生自测自己的朗读水平,然后采用让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议的方式,每个学生的朗读方式,轻重句都不一样,体会都不一样,带的感情体会也不一样,所以,窦桂梅老师让学生懂得了读书要读出自己的韵味和感情。

三、主题教学启迪散文课堂

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在小语界得到了广泛运用,很多小学教师都进行观摩学习。但是,主题教学在初中教学方面虽有涉及,却并不是很多,根据初中生的学情特点,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最新版初中语文新《课标》为指导,更加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对于提升初中散文教学是十分有帮助的,下面笔者就从初中语文部编版教材散文的选题方面,结合窦梅教师的具体课例,以及具体的实施策略进行阐述。

1.初中语文部编版散文的选题特点

初中教材所选择的散文一共有十五篇,从文章的选择上面我们可以发现都是一些感情真挚、耐人寻味的经典美文,通过对这些文章的学习,教师可以感染学生,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从而净化学生的心灵;比如,七年级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具有独特的语言艺术,在文字背后隐藏着作者深深的情感,作品富有深刻的含义,非常值得师生品味,八年级朱自清的《背影》,通过细致描写父亲的四次背影展现父亲的形象,其中最让人感动的是“望父买橘,刻画背影”,通过对父亲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教师给我们展现出父亲买橘子的不容易,表达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又通过描写儿子的四次流泪,巧妙地展现了儿子的感动,这篇文章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父子情深,教师要从这些细节去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感动;朱自清的《春》《雨的四季》《昆明的雨》这些描写身边美景的课文,为学生们打开了自然界美景的大门,启迪学生们用美的眼睛去发现大自然的馈赠。

2.以主题联系散文课堂

散文的显著特点是形散神聚,看似简单的文字背后藏着耐人寻味的情感。这对于教师的专业要求就更高了,教师不能向传统教学一样拿着课本就直接讲课,教师应该深度备课,努力挖掘文本,注意文本的主题性,窦桂梅老师的每一堂课都是她精心设计的,她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结合,窦桂梅老师不是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多种方法的引导,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吃到梨子”,在师生的这种交流合作中,体会文字背后隐藏的情感。

窦桂梅老师对于备课是一丝不苟的,哪些内容应该让学生学会运用,哪些内容必须咬文嚼字才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讲课时要详略得当,不多说一句废话,不浪费课堂的每一分钟,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们。语文教材看似通俗易懂,但是深入文本就会发现里面有数不尽的奥秘,等着教师引领学生去发现,去感受到语文的诗意美。

例如,窦桂梅老师在教学《秋天的怀念》这一课时,在导入时用了史铁生的作品《合欢树》,将课外读物很自然地带到了课堂上,让学生从另外的文本中感悟母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母亲的思念,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然后让学生通过对文章重点句子的朗读,组织学生之间进行评价,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窦桂梅老师就像一盏指路的灯,引领学生们去寻找作者的内心情感,窦桂梅老师也十分注重学生的独特发现,在评价中既激励着学生,又能够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缺点。

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句子感受母亲的爱,再由母亲的爱到作者的好好活儿,再到作者和母亲的好好活儿,最后,母亲去世后作者也明白了母亲的期望,将教学的主题由“母爱”直接升华到“好好活儿”,这个过程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文章始终以“好好活儿”为主题,在主题上扩展出很多句子和作品,最后进行整合。

3.以朗读点缀散文课堂

朗读是一种表达内心情感的重要方式,散文反映了作家对美的追求,以个人抒情为主,有时候也将议论、记叙、抒情融为一体,倾听作者的喜、怒、哀、乐,让人感觉到我们与作者的心灵交流。

窦桂梅老师在执教《秋天的怀念》这一课时,开篇就让学生朗读作品《合欢树》的片段,从读中感悟母亲的苦以及作者对母亲的不舍与怀念,很自然地将课外读物带进课堂,为文章的主题教学奠定基础。在走进文本的过程中,窦桂梅老师又让学生们自读课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后,窦桂梅老师打破了传统的教师点评,让课堂一下子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在窦桂梅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读出了感情,读出了自己的韵味。

4.以群文阅读延伸散文课堂

语文新《课标》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这一理论在近两年受到了广泛关注,群文阅读教学在语文界悄然兴起,它突破了传统的单篇阅读的形式,是指师生围绕一个议题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结构化文本通过集体建构达成共识的阅读教学过程。主题教学的课堂知识量大,教学效果显著,以一篇课文去带动对多篇课文的学习,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整合性。

例如,窦老师在执教《秋天的怀念》时课前引出了《合欢树》,后面又展示了课外阅读《我与地坛》《病隙随笔》《务虚笔记》,尊重学生的个体经验。教师以“一篇带动多篇”进行主题式教学;既要着眼于当前文本,深入挖掘最具经典的篇目,又要紧紧围绕其他类似主题下的课本,采用有效策略、方法为学生建构知识内容,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最终引领他们建立富有人格魅力的认知。

窦桂梅老师让语文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孤立割据、单篇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该围绕一定的主题,以立人为中心,充分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

语文课要走向深沉,拒绝浅薄;语文主题教学要励志迈向新征程,拒绝粗浅的“主题”。《秋天的怀念》课例成功引导学生体悟到“好好活儿”的智慧,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命的价值,让学生自由徜徉于主题教学的怀抱中,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曾蕾、刘小文《窦桂梅主题教学对散文教学的启示——以〈秋天的怀念〉为例》,《课外语文》2021年第25期。

[2] 刘璐瑶、何清《窦桂梅主题教学法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学园》2021年第17期。

[3] 李静《窦桂梅语文主题教学思想及应用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论文。

[4] 刘佳雨《窦桂梅主题教学理念下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研究》,延安大学2022年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