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现代散文教学与情感教育的融合策略研究
作者: 王美玲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初中语文现代散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和策略。文章首先阐述了情感教育在国家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以及现代散文作为其有效载体的理论依据。接着,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善策略,其中包括优化课堂氛围、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以及与家长的沟通等。进而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老王》,展示了如何综合运用这些策略,以实现情感教育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情感教育 现代散文 初中语文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0.034
随着教育的全面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如何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对学科知识的传授,还涉及学生情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在初中语文课程中,现代散文因其深刻的情感内涵和丰富的文学表达,成为实施情感教育的有力工具。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心理和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在当今信息爆炸和泛娱乐化的社会背景下,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状况并不乐观。多数学生对现代散文的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出现抵触情绪,教师在情感教育方面的引导和策略执行也存在明显不足。
童庆炳、王荣生、鱼霞、卢家楣和朱小蔓等人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但针对最新推行的统编版语文教材和现代散文进行的情感教育研究仍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现代散文教学中融合和优化情感教育,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素养,同时也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初中语文现代散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概述
(一)初中语文现代散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理论依据
苏联教育家阿扎罗夫曾指出:“在情感世界里,任何东西也不会自然产生,因为这是与学习或者其他工作一样复杂和费力的心、脑、精神工作。”中国的教育目标一直在强调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发展,其中包括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多个方面的培养。在这其中,情感教育并非是一个独立的模块,而是作为一种“粘合剂”存在,促进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强调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培养,这表明情感教育已被正式纳入了国家的教育体系,成为教学的一部分。
现代散文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其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题材丰富,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和文化内涵,因而可以作为情感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现代散文的教学工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他人和自我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处理自己的情绪,进而充实自己的情感世界。
新课程改革也强调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语言能力,以实现全面的学科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初中语文现代散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中学时期是学生心理和情感发展的关键阶段。青少年易受外界影响,情感波动大,情绪不稳定,因此,他们需要更多的情感引导和教育。情感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形成正面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进而更好地面对社会竞争。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立意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了语言教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等。教材中的选文涵盖了多个人文主题,如亲情、友情和师生情,用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文化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在初中阶段,情感教育尤为关键,因为这是学生身体和心理快速发展的时期。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将情感教育渗透到散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通过现代散文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他人和自我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情感教育能培养学生的个性,提高综合素质,包括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等方面。
二、初中语文现代散文的编选及情感教育内容
(一)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现代散文的编选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现代散文被划分为三大类:叙事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这些不同类型的散文分别出现在七年级和八年级的教材中,而议论性散文则多分布于九年级的教材中。此外,教材中还强调了道德情感的培养。例如,现代散文选篇中的《老山界》和《土地的誓言》具有浓厚的爱国情怀,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爱国情怀。同时,教材也选取了与亲情有关的散文,如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散步》和朱自清的《背影》。这些文本可以帮助学生体会亲情的真挚与珍贵,并引导他们去珍惜、牢记和学会奉献。
(二)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现代散文中的情感教育内容
1.道德情感的培养:选材中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比如通过《老山界》和《土地的誓言》等文章,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家庭与亲情:通过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和朱自清的《背影》等教材强调了亲情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去珍惜和实践。
3.理智感与创新意识:散文作品如《精神的三间小屋》和《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等,旨在培养学生的深度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4.审美情感:作品如朱自清的《春》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可以提升学生对自然和文学之美的审美体验。
5.生活情感:通过贾平凹的《一颗小桃树》等作品,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够引导他们学会热爱和珍惜生活。
6.批判性思维:例如,鲁迅的《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和顾颉刚的《怀疑与学问》等作品可以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性和批判性思维。
7.独立性与自信:散文教学强调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信心,通过鼓励他们提出和探究问题来实现。
8.多元的情感体验:教材在选材上注重文章的多元性,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9.人的美好品质与人性的美好:通过具体的人物和事迹,激发学生对优秀品质和崇高情感的认知和追求。
三、初中语文现代散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为了全面了解初中现代散文教学和情感教育的现状,我们选取了位于X市H县的S中学作为研究对象。我们通过问卷和观察,得出了一系列数据和观察点,归纳为表1:
根据上述数据和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点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
1.课堂氛围与情感教育:尽管现代散文课堂更注重营造师生情感互动的氛围,但这一目标并没有得到充分实现。仅有26.71%的学生认为教师经常创设情境来教学现代散文。
2.学生的兴趣和偏好:数据显示,大多数学生偏好于内容分析和背景知识(共占51.92%),而对于文本的情感层面关注度较低(仅18.38%)。
3.应试压力与情感教育的矛盾:高达50.68%的学生认为教学过于侧重于应试教育,这对情感教育构成了一定的阻碍。
4.教学方法与侧重点:虽然30.68%的学生认为教师更注重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但这一比例明显低于那些认为教学侧重于应试的学生。
5.需要改进的方向:从数据来看,情感教育的实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在情境教学方面,只有26.71%的学生认为教师经常进行这样的教学。
尽管教师和学生都认识到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教学方法和资源的不足等多方面因素,情感教育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有效的实施,学生也没有获得很好的情感体验。
四、初中语文现代散文教学中有效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以下是一些策略,可用于更有效地实施初中语文现代散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改善课堂氛围:为了更有效地进行情感教育,教师应更加重视营造一个积极、互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更好地体验和表达情感。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引入音乐、图片或视频素材,创设与文本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情感参与课堂活动。
调整教学侧重点:调查显示,很多学生和教师都过分重视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应当调整教学策略,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情感教育上,而不是仅仅关注应试教育。
引入多元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除了传统的讲授方式,还可以利用小组合作、项目制作、在线课堂等多种教学方式,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情感体验。
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情感需求,并适时给予指导和关怀。对于那些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难的学生,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而不是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表达、小组讨论、公开演讲等方式,提高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通过家校合作,教师可以共同推进学生的情感发展。教师可以定期与家长沟通,共同探讨学生的情感发展情况和可能遇到的问题。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例如在线教育平台,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互动环境。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
增加与情感教育相关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中,教师应当加入更多与情感、道德、人生价值等方面相关的内容。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与情感教育相关的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情感分享等活动。
五、教学案例分析——《老王》
(一)教材分析
在《老王》这个案例中,教材旨在展示底层劳动者老王的良好品质和与作者之间的深厚友谊。这为情感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文本基础。
(二)学情分析
考虑到学生对“文化大革命”不熟悉和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尚未成熟,教师可以使用多元的教学方法,如分组讨论和情景模拟,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三)教学设计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素材(如音乐、图片等)来营造一个积极、互动的课堂氛围。
教师强调情感教育,引导学生理解尊重和感恩的重要性,与“四、初中语文现代散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有效实施的策略”中的“改善课堂氛围”和“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相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知识传授,还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与“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这一策略相吻合。
这个案例成功地整合了之前提出的各种教学策略,从而更有效地在现代散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它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吸收,还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人文素养。
《老王》这一教学案例进一步证明了,综合性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能够更有效地实施情感教育,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全面、更富有情感的学习环境。
因此,情感教育不应被视为次要的教学内容,而应与知识传授并重,以培养出既具有扎实学识也富有情感智慧的青少年。
参考文献:
[1] 陆秀丹《爱是教育的源泉》,《小学教学参考》2008年第33期。
[2] 温少宁《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学周刊》2016年第2期。
[3] 庄雪玫《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教育领域目标的达成》,《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4] 张桂华《情感教育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研究》,《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1期。
[5] 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人民出版社2019年。
[6] 胡春霞《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巧妙创设散文情境进行感悟生活教育》,《学周刊》2021年第22期。
[7] 吴俊飞《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策略》,《文学教育》2022年第5期。
[8] 毛新华《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文学教育》2022年第1期。
[9] 吴艳华《循‘心’而行,润‘物’无声——浅谈语文阅读中的情感教育》,《语文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11期。
[10] 李芳《探究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文学教育》2021年第1期。
(王美玲,1995年生,女,汉族,安徽合肥长丰县人,中小学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