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微课在高中语文课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权亚洲

摘 要:社会的不断进步,时代的全面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更迭和创新,在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更多便利的同时,也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微课就是信息技术融入教育的过程中所衍生出的最典型的教育方法之一。这一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教育的限制,用一种更加新颖的方式为学生呈现所学的知识,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容易帮助其深化对于知识的理解,从而保证学生学习的高效性。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中微课的运用为例,深入探究这一教学方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优势和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 微课 运用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0.036

为了顺应时代和社会的高速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尤其对于语文这一类基础学科来说,新课改的提出、落实和不断推进,为语文学科教学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学压力也就随之增加,如何根据新时代青少年的成长和学习特点制定与之相符的教学方案,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方法,是目前很多语文教师共同面临的教学问题。微课正是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探索中产生的一种教学方法,且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良好成果。以高中语文教学为例,这一时期的语文学习内容中,文言文类的知识逐渐增多,这也就意味着需要理解和背诵的内容随之增加,对于课业繁重的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又增加了更多无形的压力,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引导和调整,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微课在教学中的运用既能改变传统语文教学枯燥乏味的框架,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又能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的知识,调动学生对于语文学科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从根本上提高语文知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从而提高语文学科的整体教学质量,确保语文教学能够稳定有序的发展。

一、当前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说在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之下,语文学科教学的整体发展呈现出良好的状态,但深究之下仍存在一些阻碍这一学科有序发展的问题。以高中语文教学为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仍保持着“师本”状态。虽说新课改一直在强调“以生为本”,但仍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学生之间学习和成长的差异性来制定教学方案,在解决教学过程中所预留的作业、练习中的问题时,也是以标准答案为主,一旦学生的给出的答案没在“标准答案”之内,直接给予否定,完全忽视了对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正因如此,学生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程式化的固定思维,其对于知识的理解也被教师所给的框架所束缚,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就会愈加明显,一些学生就会逐渐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长此以往,落于后方的学生将会逐渐失去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

第二,学生自身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是被动的。他们的学习大多是为了完成考试,学习内容也大多围绕着高考来做各种练习、背诵等等,很少有学生会主动去研读语文教材,深入探究语文知识,这也是导致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始终难以得到提升的关键性问题之一。

第三,部分教师对于教育改革的认识不清。新课改虽然已经逐步深化,但仍有一部分教师对于新课改的目标和要求认识不清,这些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较深,在实际教学中仍将成绩的提升为主,虽然学校方面组织开展了关于课程改革方面的培训,但在实际应用上仍是重理论轻实践,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差异和需求,无法将新课改的精神落到实际当中。

第四,备课过于形式化。在备课方面,一部分教师会在往年的教学参考中直接照搬,或是进行少量的改动,也会有个别教师到了检查临近时才开始补写,这些教案对于实际教学来说毫无价值。因此可以看出,这种形式化的备课,不仅让教师在上课时无法明确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也毫无目标可言,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微课的优势

1.有利于突出教学主题,明确语文教学目标

教师将微课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当中,有利于教师在授课时突出教学主题,明确教学目标,帮助教师集中解决教学问题,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突破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知识难点和问题。微课是以学科知识点为基点而构建的,是将抽象的、宽泛的知识具象化、浓缩化,它与传统教学最大的不同就是教学内容的主题更加突出,教学的目标也更加明确,更容易帮助学生快速拉近与知识的距离,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和目标。这不仅符合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整体情况和新课改对于高中语文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更是提高当代高中生语文学科学习质量,优化语文学科整体教学的最佳路径。

2.资源多样化,情境真实化

微课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一书到底”的教学框架,其资源的多样性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轻松、灵活的学习氛围。教师在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后,以学生当前阶段的学习情况、个体差异等情况为基础,筛选各类优秀的微课教学资源,并对文本、图片、视频以及文中所用到的音频等进行规划,最终呈现给学生一个内容丰富且极具感染力的微课内容,用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感知力、思维力和探索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力并保证其能够保持良好的可持续学习状态。当然,微课的优势并不仅局限于此,一个完整的微课不仅仅是课上的那几分钟视频,还应包括教学资源的筛选、教案和课件的设计与制作、课后的反思与点评以及练习与反馈等内容,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既能轻松学习,又能提高知识学习能力,还能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做好知识积累、拓展和延伸。

3.短小精炼,应用范围广泛

对于学生来说,高中阶段是最后的冲刺阶段,各学科的课业压力也越来越大,这时微课短小精炼的优势就会凸显出来,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所学的知识,还能帮助其合理规划学习时间,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时间浪费。语文教学中微课的“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第一,时间。微课的时间一般都会设置在15分钟内,既是为了符合当前语文教学的整体特点,用最短的时间来教授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又能够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易产生疲劳感,确保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够保持良好的专注力,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第二,知识。对于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内容来说,15分钟的微课足够教师把授课内容中的知识难点和重点讲清讲透,还能够为学生预留更多的自主探索和思考的空间。

第三,容量。这里所说的容量是视频资源的容量。微课的视频资源容量较小,在线播放时能够保证视频的流畅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一边下载一边播放,一般情况下微课本身加上微教案、课后微反思、微练习等内容总计也就几十兆,支持手机、平板等各类数码终端,在无线网络如此普及的当代校园,学生可以随时下载和播放。

4.具有较强的交互性,使用方便

这一优势消除了知识学习的空间限制,更加方便学生根据自身学习需求进行选择性学习,有利于其对于知识进行掌握和积累。传统教学中,学生和教师都被局限于课堂这一空间范围之内,加之上课时间有限,学生的学习差异性等问题,教师很难兼顾到每一个学生,教学中只能根据大多数学生的课堂反应和课后练习等方法来进行教学设计,选择教学方法,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和知识难度的加深,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就会逐渐凸显出来,并且会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而愈来愈大,最终影响整体教学进度和质量。微课的应用可以打破这种空间上的限制,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宽广的、自由的学习平台,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所需去选择,让学习更有针对性、目标性,快速缩短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微评价、微练习的应用还能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并及时根据这些内容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进度,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疑惑和问题,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热情和自信,最大限度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不仅如此,微课的应用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查,找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调整自身的学习状态,并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提升,在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的同时形成一套符合自身学习特点的自主学习方案和方法。

三、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利用微课做好文本预习

在语文学科的学习过程中,预习是最关键的一环,其关系着学生后期能否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跟上教师的教学脚步,更加深入地理解学习内容等等。在将微课引入实际教学当中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要求将微课放在课前,用以帮助学生们进行课前预习。

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一内容时,仅凭教材中的文字内容很难深入地去理解和剖析文章中的每一个人物的潜在特点以及景物描写的含义等知识,如若教师在授课时再穿插一些与之相对或是相像的其他著作中的知识,学生就会很容易出现知识混淆的情况,更加不利于学生后期的学习。但如果教师能够将微课应用于实际教学当中,在课前运用微课来为学生普及红楼梦中贾府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和鲜明的人物性格,贾府的布局,以及当时的时间背景下贾府的地位以及各种礼节、排场等,以具象的图形、视频等形式将这些学习内容呈现到学生面前,更容易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也更容易激发起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的兴趣,一些学生甚至会在学习过后自觉制定精读书籍的计划。如此一来,即实现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其深入理解知识的教学目的,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和思维,又能帮助学生养成一个很好的自主学习和探索语文知识的学习习惯。

再如,在讲授《雷雨》这一内容时,有一部分学生甚至在讲完课后都还会觉得周朴园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善良的人,这就是对文章理解不到位的表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运用微课帮助学生梳理整个故事的时代背景、人物关系等内容。如此一来,学生在进行文本学习时就会将所学内容进行带入,从而更加深刻地去了解文中对于人物内心的刻画,进而更加深刻地对文章整体进行理解。

此外,微课在课前的应用并不只局限于此,像阅读训练的学习,作文构思等等都可以运用微课来进行课前指导,只要应用得当,大多都会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2.利用微课辅助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中微课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做好知识过渡、衔接和拓展。如在对《赤壁赋》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时,如果教师只是通过文字来让学生去体会作者当时情境下的情感,学生的理解内容只能浮于表面。但如果教师通过微课的视频或是图片等形式来呈现“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再对比《后赤壁赋》中的“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用一望无际的江面上秋月下水天相接的景象与初冬水落石出明月孤悬下瘦石嶙峋相比较,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专注力,使学生很容易就会进入应有的学习状态并开始逐渐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索,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更加理解作者在写作时的真实情感以及文章背后的深意,理解在不同景色的描写中作者的心境变化,从而明白景物的描写在写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将所学应用于后期的写作教学当中,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由此可见,教师将微课应用于实际教学当中,通过其图文并茂、动态演示的教学特点,能够有效地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推动其更加主动地去对所学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和学习,主动去探索文章中重点和难点的学习方法和学习问题的解决办法。

3.利用微课辅助课后知识巩固和积累

语文知识学习内容中最不好理解的一部分内容是古诗词和文言文,虽然学生在课上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能够基本理解这些知识的大意,掌握一部分学习方法和答题步骤,但是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各类题型的出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用这些思考方式和学习方法就很容易出现混淆。对此,微课的应用就能够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授课之前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制作不同类型的微课内容,这些微课可以在授课时进行播放,先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课后通过微信、钉钉等通讯软件下发给学生,帮助其对知识进行巩固,而后引导学生不定时地进行再次观看。在每一次的观看和学习后,学生都会有不同的体悟,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例如,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将古诗词按句或是段来设计微课,或是以人物、景物等形式进行划分,将文章进行分解,将知识细化,而后再用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视听一体的教学氛围,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之下,学生更容易发现语文学科的魅力,并主动融入学习当中,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提高语文知识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总而言之,教育者最大的心愿和目标就是一切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根本,为学生提供最适合其终身发展的教育方法,始终以国家教育的整体目标为基准,以新课改的要求为导航,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为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发展做好人才储备。只有如此,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德才兼备,才能在步入社会之后在各自的岗位中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 卓玛草《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新智慧》2023年第13期。

[2] 张小平《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分析》,《高考》2021年第36期。

[3] 刘芳《“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年第12期。

[4] 唐梅《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河南师范大学2023年硕士论文。

[5] 杨旭华《谈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年第21期。

(权亚洲,1983年生,男,汉族,甘肃陇南宕昌县人,中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高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