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群视野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作者: 叶彩娥

摘 要:整本书阅读一直被视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的重要方式。整本书阅读由于涉及的内容繁多,结构也较为复杂,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阅读这类作品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而且对文章结构的梳理难度大。学习任务群能够让整本书阅读走向“有序”和“理性”,能精准设计语文学习任务,并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设计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阅读活动。本文基于学习任务群探究开展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 小学语文 整本书阅读

学习任务群是新课程的组织方式,强调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不断整合学习情境与学习内容。学习任务群中,“学习”与“任务”形影不离。新课程改革倡导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学习任务群是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是任务导向的语文实践方式。在学习任务群的驱动下,教师应深入领会新《课标》理念,通过整本书阅读,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实践,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成为独立而成熟的阅读者。

一、绘制思维导图,培养有序阅读

整本书阅读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很多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虽然阅读了很多内容,但是对整本书仍然是一知半解,甚至连整本书的内容都概括不清楚。还有学生阅读速度非常快,不到一个小时就翻完了一本书,但是当教师向学生提问时,他们一个字也记不住,甚至连目录都不知道,呈现出一种无效阅读的状态。思维导图是一种可以帮助学生整理和表达知识结构的工具,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更好地去记忆和理解读过的内容。因此,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习任务群,使学生清晰明了地进行知识整理,梳理出故事的主要情节,实现更加有序的阅读。

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的内容后,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经典阅读”活动,有些学生对孙悟空非常感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阅读《西游记》整本书。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整本书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确定经典情节,绘制故事情节图,通过思维导图进一步理清整本书的主要内容,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群。

任务一:制定阅读计划,明确每周的阅读进度;

任务二:制作2至3张人物名片,向大家介绍人物的称号、外形、技能、武器等特点;

任务三: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思考读完整本书后觉得哪些故事最精彩?哪些内容最吸引你?

任务四:小组成员协商,选取最精彩的故事,一起绘制2至3张思维导图;并将绘制好的思维导图进行对比,说出你的发现;

任务五: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将小组绘制的思维导图与大家分享。

在任务群的引导下,学生们一步步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在阅读完整本书后让学生进行名片设计,能够提醒学生在读的时候,留意书中的人物,分析每一个人物的特点,经过讨论后取得共识。有的学生觉得“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等内容非常精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借助小组合作的优势,引领学生共同去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通过整本书阅读从中选取较为精彩的内容,鼓励学生将自己所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解说,使学生对整本书阅读形成更加深入的了解与认识。在任务群的指引下,学生绘制完思维导图后,教师可以引领学生结合自己所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小组合作表演,鼓励学生根据整本书进行书本剧的创编。自选内容和主题,从书中任意一个情节入手,在合情合理的情况下发挥集体的智慧,结合人物的个性特点进行整本书的知识延伸。每位小组成员都可以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并提前准备好相应的服饰和道具,小组成员做好分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排练,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时间和舞台,观看学生的创编以及表演成果,评出“最佳表演小组”“最佳表演演员”“最佳导演”等奖项,全面开展整本书阅读。

在学习任务群的视野下,整本书阅读为学生创造了更多语言表达的机会,也让学生有了更多展示的空间。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整本书的思路,并借助表演的方式使学生走入文本的中心,能够提高学生的归纳与总结能力,强化知识体系的构建,对整本书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

二、榜样凝聚力量,追寻红色阅读

阅读是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借助阅读能够获得成长。书本中很多内容篇幅较短,一般只有几百字的内容,虽然单篇的阅读方便教学,也利于学生进行反复阅读,但是长期的短文阅读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与思维能力的提高,碎片化的阅读状态让学生处于浅表阅读中。整本书阅读更加考验学生的阅读耐力,锻炼学生的阅读记忆力与理解力。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整本书阅读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指引学生从碎片化阅读走向系统化阅读,从浅表阅读走向深层阅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在学习《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在中华民族发展的过程中,无数革命先辈不惧炮火,付出了鲜活的生命,才换来今天我们的太平盛世,革命先辈对革命有着必胜的信念和精神,值得每一位青少年去学习,在国家走向繁荣的同时,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要树立“自强不息”的意识。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引入革命题材类的文学作品进行整本书阅读,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学习任务群的组织与呈现,让学生深深地感受书本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和爱国精神。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借助榜样的力量引领学生进行阅读,小兵张嘎是一个调皮、活泼的孩子,也是一个勇敢、机智的八路军战士,他的一言一行,他的顽强质朴,皆令人感动。很多学生对小兵张嘎有所了解,通过之前文本的学习以及相关影视资料的观看,有些学生甚至以他为榜样。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去追寻榜样的踪迹,为学生设置阅读任务群。

任务一:用一个词语说一说对小兵张嘎的印象;

任务二:介绍整本书的故事背景,了解书中主要的人物以及重要的人物;

任务三:结合整本书阅读,说一说通过阅读后对小兵张嘎有哪些新的印象;

任务四:请通过阅读分析整篇文章中的人物,如果要举行一个颁奖仪式的话你会选择哪一位人物?请写一写颁奖词;

任务五:小兵张嘎的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有环境造成的困难,也有自己犯下的错误,那么请设计表格探究嘎子成长过程中的困难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任务六:观看与小兵张嘎相关的影视作品,请在观看过程中与原著进行对比,说出你的观点与看法;

任务七: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应该如何进行自我反省?学习小兵张嘎身上的哪些优点?

在任务群的作用下,从多个角度去感受这位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学生通过整本书阅读对小兵张嘎这个人物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与认识,通过为人物设计颁奖词的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去评价人物形象,将革命精神的认识与爱国情怀的感悟深深融合在颁奖词中。通过阅读,发现嘎子遇上困难时,总有榜样在指引着他,给予他强大的力量,但是到了整本书的后半段,他更多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任务的完成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到出现转变的根本原因,也让学生反思引领自己成长的人,在他人的帮助下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不仅提升了认识,而且也在榜样的作用下实现了成长。后期的任务是让学生设计跨界阅读,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学生能够行走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之中,引领学生更好地去反省自我,积极学习革命先辈的优秀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整本书阅读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循环往复的学习过程,任务群能够让学生畅游在浩瀚的书海里,以书中的人物为榜样,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汲取更多的精神营养,见识更加广阔的世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打开学生心扉,深度理解阅读

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在阅读过程中无论是经验还是能力都相对不成熟,阅读需要借助教师的指导。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阅读过程中都有各自的感受和体会,每本书里都藏着独特的闪光之处。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学习任务群的作用,打开学生的阅读心扉,从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出发,引领学生通过整本书阅读,深度理解整本书的核心内容,让阅读更加富有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阅读更加“理性”化。

例如,在阅读整本书《爱的教育》的过程中,作者用“爱”的钥匙,打开了人们的心扉,

《爱的教育》是一部献给小学生的书,作者是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属于一部日记体的儿童小说。作者站在小学生的角度,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四年级小男孩的成长故事。整本书中的主要角色是学生、教师以及学生父母等平凡的人,在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多角度地展现出“爱”,让我们感受到真切动人,爱得淋漓尽致,大至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大我”之爱,小至亲情、友情等纯真无邪的“小我”之爱,不止处处扣人心弦,而且还时时引人入胜、感人肺腑。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整本书的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播放与整本书相关的图片以及视频资料,用最短的时间为学生呈现整本书籍的基本信息,让学生在阅读前对整本书籍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与认识,教师可以用学习任务群的方式为学生指引阅读思路。

任务一:初读整本书,从中节选出你印象最深刻的人物与场景,通过分组理清人物与主人公之间的关系;

任务二:从中选取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篇章,尝试写一写故事的梗概;

任务三:找出书中描写笑与泪的相关内容,分析文中人物笑和泪的由来;

任务四: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人物,梳理出这个人物的成长线索,做好阅读批注;

任务五:回顾整本书的内容,说一说对主人公的认知和评价,说出自己个性化的理解。

任务六:谈谈读后的收获,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体会作品中所传达的真善美;

任务七:读写联动,尝试与身边的同学写一写毕业同学录。

教师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要注重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批注,对整本书中的场景、人物、细节进行更加深入的阅读,让学生能够实现更加有效的阅读。写作是检验学生阅读成果的方式之一,读与写的联合让学生能够对整本书形成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感悟。书里的人物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纯真善良的安利柯、侠肝义胆的卡隆、热心勤劳的柯莱谛、身残志坚的克洛西、慈祥和蔼的教师波巴尼等,在他们身上,人性真善美的光辉深深印在孩子们脑海中,也在每个孩子心中注入了爱的力量。

学习任务群让学生能够多角度地去理解整本书的内容,让学生的阅读更加富有条理性,拉近学生与书本之间的距离,帮助孩子们在阅读中思考、联想,从浅阅读转入深度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成为学生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为学生指引前行的方向,照亮学生成长的道路。

总之,学习任务群为整本书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为学生提供了正确的打开方式,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本文探索了语文学习任务群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路径,唯有磨砺,始得玉成,在未来的教育征程中,期待每一位教师和学生不断地思考和实践,让阅读之花迎春绚丽绽放。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中,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参考文献:

[1] 杞丽娟《整合单元内容,在任务群中学习——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23年第9期。

[2] 郑碧芳《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安徒生童话〉整本书阅读为例》,《新教师》2023年第8期。

[3] 陈天祥《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背景下读书笔记教学价值的再思考》,《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3年第8期。

[4] 罗倩《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童话单元学习任务群教学策略——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语文教学通讯》2023年第Z3期。

[5] 陈倩荣《学习任务群视域下整本书深度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以核心素养引领下小学语文新课程实践活动为例》,《教育界》2021年第49期。

[6] 钱怡《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方法指导的实践探索——以〈西游记〉为例》,《考试周刊》2019年第87期。

[7] 戴正兴《回望:2017年语文教学研究的新特点、新进展》,《语文教学通讯》2018年第3期。

[8] 孙迎新《谈谈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22期。

[9] 陈倩荣《学习任务群视域下整本书深度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以核心素养引领下小学语文新课程实践活动为例》,《教育界》2021年第49期。

[10] 李安芸《整本书阅读在农村小学课堂中的教学实践研究》,集美大学2021年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