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作者: 杜文芳摘 要: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采取整本书阅读的方式,对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教师要以整本书阅读教学要求为核心,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语文教学模式。因此,本文以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为题进行相关分析。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 小学语文 应用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整本书阅读的方式,是语文新《课标》提出的教学重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为深入贯彻整本书阅读教学理念,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深挖教学内容,从若干课文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文章,以此为引申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此外,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阅读情况,结合选择阅读书目的难易程度,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逐渐掌握阅读书目核心内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为实现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一、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有助于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整本书阅读是指教师以教学文本中的课文为基点,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与课文相关的整本书目,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宏观上,整本书阅读能够使学生掌握书中故事叙述主线,了解整本书故事的核心思想或写作主旨。微观上,学生通过对整本书进行细致阅读,了解书中的修辞方式、故事叙述方式、情感抒发表达方式等写作手法,促进学生对整本书进行精细化阅读。同时,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可以有序览读书中大量的信息,帮助学生建立语言系统,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同时,通过对书中人物艺术形象进行分析,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语文阅读的关键,也是学生阅读的动力。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尤为重要。整本书阅读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故事世界,满足他们对未知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整本书阅读使学生遨游于整本书的故事情节当中,促进学生深入了解书中所阐发的中心思想,益于学生和书中人物及作者产生共情或共鸣,让学生尽情体验书中的情感世界,体会书中不同人物的人生,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3.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扩展学生视野,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由于小学语文教学文本的课文类型丰富多样,为整本书阅读题材的选择提供了基础,因此,整本书阅读方式可以使学生阅读国内外书目,以及不同写作题材的书目,拓展学生阅读书目范围,使学生体会不同书籍的阅读趣味,促进学生积累语文知识。此外,学生接触不同种类的书籍后,可以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生活文化及艺术文化,对全世界的文化形成初步的认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1.以学生发展为主导的原则
在新《课标》背景下,在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主体,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视为阅读课程教学的主要参与者,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学生的阅读喜好及性格特点,进行整本书阅读书目的选择,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以教师教学意志为主导,学生围绕教师的教学意志进行阅读,这样的阅读方式不仅枯燥无味,还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因此,在整本书阅读课程中,以学生为主导,才能促使学生全身心地融入阅读当中,进行有效阅读。
2.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为原则
在小学教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因此学生之间在阅读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避免学生的差异性导致班级整体学生阅读能力参差不齐,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阅读调查,了解导致学生存在阅读差异的直接原因。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掌握每个学生阅读情况,进而帮助教师设计进阶型阅读教学方法,并且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渐掌握阅读书目主旨,进而提升班级整体阅读水平,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条件。
3.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原则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是2022版语文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目标,而语文新《课标》指出,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方式,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以语文新《课标》教学要求为核心,将整本书阅读教学方式融入语文教学,设计立体化、综合化、多样化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对书中的故事主线、人物形象刻画、写作技巧等进行探究,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根据教学目标的多维性,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1.教师难以转变教学理念
在我国教学背景的影响下,小学院校的教学目标以提升升学率为主,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一般以提升学生语文知识应试技能为教学重点。此外,由于教师存在教学标准考核,即一名教师同时对多个班级进行教学,导致教师教学任务重,教学压力大,教师没有过多的精力设计整本书阅读教学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应用题海战术加深了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忽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教师教学方式难以转变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在以分数至上的教学环境下,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方式的优点之一是能够在短时间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填鸭式教学法,将语文知识硬性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语文知识。虽然传统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生考试成绩,但是违背了新《课标》教学理念,阻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3.学生难以改变学习方式
鉴于我国社会多样性发展,导致社会企业对综合型人才的能力提出新要求,要求学生具备广阔的视野、现代化思维理念、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然而大部分企业认为只有条件优秀的高等院校的学生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在这样环境下,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难以与新《课标》教学理念相融合,学生在家长和教师的双重压力下,难以在学习过程中探索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只能顺从教师和家长意愿进行机械式学习,打消学习方式创新的想法。
四、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阅读内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兴趣是提高学生阅读效率的关键,也是促进学生养成终身阅读习惯的动力,而情境教学法的教学优点就是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确保学生有效阅读。情境教学法有助于教师根据整本书的故事主线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认知,引导学生主动融入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当中,通过教师指导对书中的故事主线进行合理性分析,最终掌握故事主旨,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以《智取生辰纲》为例,这则故事出自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主要讲述晁盖及吴用等人在黄泥岗截取杨志奉命押送的生辰纲,最终杨志因无法交差落草二龙山,而晁盖及吴用等人因被官府通缉而投奔梁山的故事。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时,可以以《智取生辰纲》为基点,引导学生对《水浒传》进行整本阅读,实现对书中的主要人物及故事的概括性掌握。首先,教师在导课环节提出问题:“学生们,你们知道影响水浒传整个故事情节发展方向的重要事件吗?”学生结合自身的阅读情况说道“杨志卖刀”“武松打虎”“大闹桃花村”等故事,教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引出关于《水浒传》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内容。然后,教师根据《水浒传》整体内容,应用多媒体进行讲解,为学生分析影响《水浒传》故事发展的几个重要故事。教师应用多媒体对《水浒传》分成四个教学单元,分别为“人物传”“梁山聚义”“征讨方腊”“人物结局”。教师结合这四个教学单元分别为学生讲解《水浒传》中主要人物的艺术形象,四个教学单元的故事情节,以及主要人物的最终结局。在学生基本了解《水浒传》整个故事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历史背景对《水浒传》进行艺术分析,总结出《水浒传》以“义”为写作核心,采用干支的写作方式进行故事叙述,引导学生分析《水浒传》的艺术成就对我国古代文化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对《水浒传》这部小说进行概括性解读,在学生对这部小说进行整体性把握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写一个思维导图,分析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思路。
2.组织课堂互动,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理念下,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对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课堂互动的主要形式为师生问答和小组讨论,师生问答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对知识理解与应用情况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小组讨论的优点在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让学生成为课堂互动的主要参与者,使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群体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因此,课堂互动既能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有益于学生针对学习不足及时改正,也使教师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学生的学习差异,帮助教师对学生进行差异性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以《少年闰土》为例,文中主要描写“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四个故事,通过四个故事刻画出活泼可爱、机智聪明的少年闰土形象,表达作者对儿时的怀念之情。《少年闰土》这则故事出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教师可以以《故乡》为题组织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故乡》主要讲述因祖居被卖,作者归乡接母,而遇见闰土、杨二嫂等各色人物的故事,通过在故乡的所见所闻表现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但是作者离乡时并没有意志消沉,而是怀有“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积极心态。教师组织学生针对《故乡》开展整本书阅读时,首先,在导课环节提出问题:“学生们,结合自身阅读情况,请说说你还阅读过鲁迅写作的哪些作品,和大家一起分享。”有的学生会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孔乙己》等,此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鼓励性评价,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情况再次提出问题:“学生们,你们读过鲁迅写作的短篇小说吗?”鉴于此,教师引导出本课程的教学内容。鉴于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为学生讲解短篇小说《故乡》的主要故事情节,教师主要从三个部分进行概要讲述,分别为“老屋的萧条败落”“我在故乡的见闻”“我见闰土”“离开故乡”。最后,待学生对小说中的主要故事情节进行了解后,组织学生以“杨二嫂的艺术形象”为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讲解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或要点,如从人物的语言、性格、行为、上下文等方面对人物进行细致分析。各小组讨论结束后派出小组代表,阐述本小组对杨二嫂形象的艺术分析。
3.制定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新《课标》要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而在目前的教学中,教师对学习优秀的学生的照顾程度明显要高于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为了规避这一教学现象,教师以新《课标》教学要求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调查学生学习情况,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使全班学生都能参与语文教学。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注重教学目标的进阶性、立体性,引导学生逐渐掌握教学内容,提升班级整体学习水平,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以《红楼春趣》为例,这则故事出自《红楼梦》,主要叙述贾宝玉在大观园中和林黛玉、薛宝钗等贾氏宗族各位小姐们放风筝的故事,通过对放风筝事件的描写,为各位人物的最终结局做好伏笔。教师以《红楼梦》为题组织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由于《红楼梦》这部小说写作技巧之一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因此,教师以《红楼梦》第五章“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为教学主题开展教学。因为《红楼梦》第五章是解读红楼梦整部小说的主旨性回目,组织学生掌握本章的故事情节,能够使学生对《红楼梦》这部小说进行整体性把握。所以,教师根据本章的故事内容进行教学目标设计:通过分析红楼十二支曲和描写红楼十二钗的判词,了解红楼十二钗的人物命运。掌握警幻仙姑引导贾宝玉在梦中进入太虚幻境的目的。通过对第五章的阅读,分析红楼梦这部小说关于描写贾府的最终处境。结合自身阅读情况,和同学分享你读过的红楼梦中的哪些故事。教师在教学中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分析探索书中人物形象及故事主旨,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综上所述,整本书阅读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既能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也能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整本书阅读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阅读体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发展。虽然整本书阅读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取得较好的成绩,但仍存在不足。教师要深挖整本书阅读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优化教学方式,为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戚淑雯《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分析》,《课外语文》2021年第10期。
[2] 张凤《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小学生作文辅导》2019年第2期。
[3] 王海燕《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小学生作文辅导》2019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