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名著情境化作业设计探究

作者: 丘振星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初中语文名著情境化作业设计的理念、方法及其对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影响。通过分析当前初中语文名著教学的现状,提出了一系列情境化作业设计的策略,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 名著 情境化作业

经典名著是历史长河中大浪淘沙后的精华,它能丰富我们的语言实践,滋养学生精神成长。在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教材必读经典名著阅读是重要的教学活动,而且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欣赏水平。然而,当前初中语文名著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缺乏兴趣、理解困难等。

从笔者的多年教学经验看,初中名著阅读的现状是喜欢阅读教材中名著的学生不多,养成整本书阅读习惯的人较少。多数学生喜欢阅读课外的幽默笑话、传奇小说、侦探故事等消遣类作品,对教材中的必读名著,大部分学生兴趣不大;加上学业负担重,学生用于名著阅读的时间很少;而且部分学生理解名著内容有困难,更谈不上欣赏名著。考试大多考查学生对内容的识记与理解,学生觉得名著索然无味,加大了学习及作业负担!

雅思·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知的堆积。”教师要关注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而非知识的堆积。新《课标》对作业评价建议道:“教师要严格控制作业数量,用少量、优质的作业帮助学生获得典型而深刻的学习体验。”在“双减”视域下,要求优化作业内容、减少作业题量、提高作业质量,“减负、增效、提质”的校本作业设计势在必行。

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作业设计理念——情境化作业,旨在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所谓情境化作业是指以情境为载体,依据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评定其素养水平。李吉林教师情境化教学法,与西方理论不谋而合。Richard Shulman的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是情境化的,它是在特定的问题、任务和环境中产生的。学习不仅仅是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在真实的问题解决和实践活动环境中,通过互动、合作和反思来发展技能和理解。Vygotsky,Z.S.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社会互动性,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社会性的建构过程。情境化作业设计正是基于这些理论,通过创设与名著相关的真实问题解决和实践活动环境,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名著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情境化作业设计通过角色扮演、故事续写、主题研讨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合作,从而促进他们的主动学习和知识建构。

推行初中名著情境化校本作业设计,一是为了语文学科名著阅读情境化素养的养成与提升,二是面对学校实际学情,三是基于学生的情境化素养的提升与教研教改的探索实践。新《课标》要求评价方式变革,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初中语文命题趋势是情境化、主体化、探究性。初中语文名著情境化作业设计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校本作业是服务学生阅读,检验阅读效果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情境化作业设计思想应用于名著阅读,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情境化作业设计策略

1.设计生活化情境作业,让名著走进生活

名著其实与生活密切相关,所有的阅读都伴随着生活化的思考。虽然很多名著所写的内容与今天学生的生活实际相隔久远,甚至游离在生活之外。但是,名著的光辉就在于它能够照进任何时代,温暖任何时代的人,带给人无尽的思考。名著阅读,不仅要把握情节内容,品读人物形象,更要联系生活。在具体的阅读中,很少有同学在名著阅读中关照自我的生活。这样,名著阅读失去了它更大的价值和意义。为了改变这样的阅读现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生活化的情境作业,使学生的阅读视野更开阔,能够将阅读的内容与自我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名著闪耀出它的现实光辉。生活化情境作业的创设不能够脱离名著本身的相关内容,要将二者之间的联系点充分挖掘出来,关注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情境发挥出实效。

比如,在阅读《海底两万里》这本书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情境作业,使学生阅读更轻松,更自由,有效检验学生的阅读成果。题目设计如下:“假如《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准备再次出发,下列哪个文学形象最有可能和他一起去探索海底世界?请从下列几部文学作品中选择一个文学形象,结合原著内容简要分析【白龙马(《西游记》),简·爱(《简·爱》),孙少平(《平凡的世界》),格列佛(《格列佛游记》)】。”这样的题目具有开放性,而且能够有效检验学生对于名著中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的理解。比如,学生选择白龙马,那就要写出它在航海过程中的优势,加入《西游记》中有关白龙马的相关情节。选择简·爱,就要写出她的勇敢以及她的适应能力。不管选择谁,都要联系实际生活实际,看这个人物与自己所做事情的关联。

再如:《朝花夕拾》以“恨”这个关键词设计情境化校本作业。任务活动一:你认为《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恨过的人有哪些?(一个“恨”字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学生主动积极地在书本中游走)任务活动二:如果要把这些被恨的人分为两类,你准备怎么分?说说理由。(让学生在自己理出的鲁迅恨过的人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学生可能分出“真恨、假恨;小时恨、长大恨;小恨、大恨”)任务活动三:“童年鲁迅最恨的人是谁?”“青年鲁迅最恨的人是谁?”(引出答案“陈莲河和愚民”,答案只是支点,以答案为支点撬起的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才是重点。“恨庸医,远赴日本学医,要救治国民身体的疾病;恨愚民,决定弃医从文,去救治国民精神的愚昧。”)

2.设计角色带入式作业,让名著走进内心

名著中的很多人物都可以留给我们深刻的印象。在名著阅读中,为了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性格特征,教师不妨运用角色带入的情境式作业,检验学生的理解力。设计角色带入式作业的时候,教师也要关注到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关注角色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很多情况下,教师创设的情境比较肤浅,脱离名著的现实意义,这样的情境作业,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懈怠心理。不仅如此,在设计此类作业的时候,教师还要避免因角色带入而使学生产生的敷衍情绪。所以,这样的情境作业,要切实打动学生的内心,帮助学生看懂名著,深刻理解其中的人物特质,与作者产生极大共鸣。

比如,在《水浒传》《五猖会》《骆驼祥子》的名著阅读讨论会中,教师就可以设计这样的角色带入式作业。班级举行读书交流会,小梅交流的题目是《好父亲与坏父亲》,小梅认为,《五猖会》中“我”的父亲与《骆驼祥子》中虎妞的父亲,都是“坏”父亲,但他们的“坏”是不一样的。教师进一步引导说:《五猖会》中“我”的父亲,其实不能算是“坏”父亲,他只是不知道怎么跟孩子相处,不知道怎么表达对儿子的爱,如果换作傅雷,他可能会跟孩子讲道理。你能用傅雷的口吻,对急着去看戏又没背书的孩子说两句话吗?在这样情境下,学生很容易进入角色。小钟插嘴说道:“我发现一个很好玩的事,《水浒传》中的英雄好汉,好像没有一个是父亲的身份……”同学们一听,都来了兴致,纷纷议论起来。教师再进一步引导讨论对这个话题,要求学生轮流发言。等同学们说完,教师跟大家开玩笑说:如果让你穿越到水泊梁山,你最想做哪个英雄的儿子或女儿?说说理由。这样的情境下,学生对于这些名著的理解便可以更加深入,而且,作为初中生,他们更愿意在阅读时候发表自己的看法,既可以提升自己的思维素养,也可以使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得到更大发展。

比如,阅读完《西游记》,我们设计的情境化校本作业是:在灵山论功会上,请学生分角色扮演如来、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等人发言,评说各自功劳。再如,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模拟斯诺去采访毛泽东、彭德怀、徐海东等人,注意人物扮演的语言、动作等。

角色扮演式情境作业能够让学生更好把握情节内容,更深入地理解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教师在评价时可以根据学生的表演、表情和观众反馈等进行综合评定,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

3.设计语言情境式作业,让名著走进交际

李吉林在《情境教学与语言发展》中认为,语言离不开情境,在一定情境中能够产生语言动机,而教师提供语言材料,从而促进语言发展,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在初中名著阅读中也是如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语言实践情境,尽量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在语言实践中,深化对于名著的理解力。无论是交流讨论,还是实践活动,教师都要从实际出发,立足名著内容,展开情境对话交流,使学生的阅读思维更加开阔,让他们在这样的阅读中实现名著与自我的对话。在多元化的思维碰撞中,名著阅读才能彰显出它的思维性和深刻性。在设计语言交际话题的时候,教师可以从人物、情节、思想主题等多方面入手,为学生设计具有实效性的作业内容。

比如,在《简·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这几本名著的阅读中,教师便可以设计这样的语言交流情境。一首《孤勇者》火爆出圈。“爱你孤身走暗巷,爱你不跪的模样……”,歌词作者唐恬与癌症抗争数年,谈到创作缘由,她说,“相比起身披战甲的闪光之人,我更想写在泥泞中奋力前行的人”。下列名著中的主人公是“孤勇者”吗?请任选一位,结合名著情节,阐述你的看法。(简·爱,保尔·柯察金,祥子)。

再如名著交流活动,阅读纪实作品,最终是要从中获得启迪,用来指导学习与生活。阅读时,我们应该采用以下方法:一要从事实中汲取营养,二要向作者“取经”,三要善于进行联系、比较、分析。请你结合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体验,仿照示例,选择方法二或方法三,具体阐述你是如何获得启迪,并指导学习和生活的。(示例:我是从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浴血奋战的历史中汲取营养的,这些书中既描写了延安的普通战士,比如红小鬼的故事,也采访了许多红军将领和领袖,记录了他们的成长经历。我发现人要有信仰,有追求,才能实现伟大的事业)。(参考答案:示例一:我是从联系和比较中获得启迪的。书中描写了很多长征的故事,我还查找了有关长征的资料,绘制了长征路线图。我发现今天要取得现代化建设的胜利,还是需要坚定信仰,要有乐观、永不屈服的长征精神。示例二:我是从作者斯诺创作《红星照耀中国》的经历中得到启发的。作者作为新闻记者,不听信虚假宣传,敢于突破封锁,深入延安,探求真相,并且客观地描写了延安的一切。我发现他的勇气和敬业精神是成功的关键)。

学生在畅谈自己的理由的同时,可以深入理解书籍中人物的思想品质。在与同学进行交流的时候,也可以以多元化的思维视角看待整本书阅读,提升阅读素养。

二、实践与成效

随着教育的不断进步,情境化作业已经成为检测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特别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化作业的实践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首先,名著阅读情境化作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名著作业形式往往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情境化作业则通过创设生动、实际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名著阅读情境化作业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情境化作业往往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无疑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情境化作业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再者,名著阅读情境化作业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境化作业往往需要学生自己去查找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无疑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目前,名著阅读情境化作业的探索也存在一些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仅需要一定的教学经验,更需要有教师的创造力。此外,情境化作业的评价也是一个难题,因为每个学生的情境化作业都是独一无二的,如何公正、公平地评价每个学生的情境化作业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尽管情境化作业的实践存在一些问题,但其成效是显而易见的。通过名著阅读情境化作业设计的尝试,我们能够看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实践能力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这些都是我们教育者所期待看到的。

以笔者所在的初中两个班级为例,没有情境作业设计的班级,阅读兴趣明显不足,效果也很差。实施情境化作业设计的班级,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明显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也有所提升。同时,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提升。

总的来说,情境化作业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情境化作业,使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初中语文名著情境化作业设计的探讨,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策略和方法,这些方法有助于提高初中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有助于改善当前初中语文名著教学的现状。

综上所述,探究情境化名著校本作业设计很有必要。初中语文名著阅读中,教师可以借助情境化的作业,检验学生的阅读成果。检验不是目的,提升学生的名著阅读素养才是关键所在。在初中生名著阅读中,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在阅读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在为学生设计名著阅读作业的时候,也要关注情境特征,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提升能力。比如,生活化情境作业、角色带入式作业以及语言情境式作业。作业强调整本书阅读的个性化体验和感悟,强调真实而广泛的阅读,强调思辨性阅读。这些作业都能够启发学生深入阅读,提升阅读实效。

参考文献:

李吉林《激情萌发智慧:李吉林情境教育论文选》,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