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视角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探究

作者: 罗国金

摘 要:在高中语文课堂上,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想推动阅读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就必须从大单元的角度出发,在整个单元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建立起完整的单元知识体系,构建高质量的阅读课堂,以此来推动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生成和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大单元教学的内涵,其次分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点和基于大单元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最后提出具体策略,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 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3.011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它既担负着基本的教学任务,又担负着对学生想象力和创新力的培养任务,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水平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必须对高中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方式进行改革,采用大单元教学的方式,进一步强化阅读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强化阅读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一、大单元教学的内涵

在我国,由于传统阅读教学方式只注重单篇的阅读,同时强调的是对基础字词等内容的讲解,因此很难使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认知视野以及综合能力得到提高与发展。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于学生的学习需要无法满足。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语文教学愈发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这就要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不断进行改革。实施以大单元为基础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致意见。大单元教学强调的是对知识的总体整合,从全局的角度来审视课程的内容,可以给高中语文的阅读课堂带来更多的活力。在大单元的模式中进行高效的学习,可以强化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建构,让知识内容能够更好地进行转移和连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内化,从而提升语文素养。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点

1.默读

在高中阶段,默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方法,也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通常情况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在开始学习新知识前,教师需要给学生一些时间对文章内容进行浏览,这时适宜采用默读的方式对文章大概情况进行了解,这样才能让后续的阅读学习更加顺畅。在面对新的内容时,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学生无法把握好重点,而默读能让他们对文章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有助于更好地获得阅读经验。但是,由于有些高中阶段的学生还不具备默读技巧,因此,教师要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指导,指导学生不断掌握默读技巧,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语文阅读学习的开展。

2.朗诵

在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无论是由教师带领学习或由学生自己进行阅读,朗诵都是使用最多的一种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朗诵进行指导,能使他们的眼睛、嘴巴、耳朵等感官体验得到最大程度的扩充,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文章的主旨。就教师来说,应该做聆听学生朗读的人,能把他们的学习状况都看在眼里,这样就能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从而建立起一个相对完整的语文阅读教学系统。

3.背诵

背诵是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关键一步,它能使学生提升记忆能力,获得阅读情感,并不断超越自己。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默读和朗读的基础之上,在把握了文章内涵之后,尝试对其进行背诵。用背诵的方式能够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有利于促进语文阅读学习的进一步发展。

三、基于大单元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势

1.利于构建高效阅读课堂

传统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过分功利的、狭窄的教学内容和单调的教学方法,以及其他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目前,在大单元教学的模式下,教师们对阅读教学进行了新的尝试,这种新模式可以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整合等方面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对学生思维的约束,从而使教学的总体效果得到全面提高。大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核心素养的培养,它以单元学习目标为基础,将有关的教学内容整合起来,表现出单元的大容量,包容着丰富的学科知识,扩大了课堂教学的承载能力,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充实。另外,大单元教学也将“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进行了改革,改变了过去学生被动听讲的局面,让学生们的学习视野更加广阔,树立起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学习。

2.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新《课标》中核心素养这一理念的提出,为高中语文课堂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大单元教学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中心,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能够进一步提升素质教育的效果。大单元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强调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实施大单元教学,指导学生处理和整合阅读中的实用性文本和语文材料,辩证地分析和探究作品中所反映的思想情感,从文章中获得重点信息,并进行流畅的对话沟通……这些动态的活动对于提升学生的思维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借助大单元教学,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阅读的核心思想、技能方法,并在实际的环境中进行转移应用,从而对语文的实际应用价值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大单元教学还能够促使学生主动深入到语文的世界中,探索文章的内涵与本质,深入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以及所传承的精神、意蕴,以此来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某种意义上说,实施大单元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法宝”。

四、基于大单元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

1.依据课程标准,设置阅读教学计划

第一,使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具体化。我国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正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着改变,既要寻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又要更好地发挥语文对学生发展的作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找到合适自己的发展方向。一方面,要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促进学生的均衡和个性发展。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校的校本课程和学生的需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整合,进行模块间的有序安排,即按照新《课标》的规定开展大单元阅读教学,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课文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

第二,确定大单元的阅读方案。比如,教师需要根据学习任务群的学习方式来设计课堂教学。比如部编版高一下册教材第二单元的教学,这一单元主要包括《窦娥冤》《雷雨》和《哈姆莱特》三篇文章,全部为戏剧体裁。高中语文教师要明确这个单元是戏剧单元,隶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的学习任务群,人文主题为“良知与悲悯”,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戏剧艺术的特征,并以此作为一条主线,让同学们走进这些戏剧作品之中,感悟它们丰富的内涵,加深对各种类型戏剧的认识,提高他们对戏剧文学的鉴赏水平。语文教师要站在大单元教学的立场上来进行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开展单元整体教学,使学生在开始本单元的学习前就能清楚自己在这一单元的课程中要做什么,以取得最佳的学习结果。因此,在高中语文大单元的教学和阅读的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课程标准来制定大单元的阅读教学方案。

2.关注学科素养,创设阅读情境任务

新《课标》规定,在语文课堂上,要对阅读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的解读和鉴赏,培养学生特有的情感价值观,使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形成自己的逻辑思维。因此,教师们可以把大单元教学与课程的实际教育活动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大单元的教学目标指导下,深入地发掘文本的价值,主动地进入文本创设的具体情境,不断开展探究,增强对作品的分析和解读,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精神诉求与意识形态。

例如部编版高三下册教材的第二单元,包括了不同体裁的文章,如《阿 Q正传》《大堰河——我的保姆》《秦腔》等。这一单元学习的素质目标是指导学生在欣赏各种体裁文章的过程中,掌握文学鉴赏能力,体会不同体裁文章的语言表达技巧,对语言进行充分建构,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从而达到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在大单元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可以从多个方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使其能够注意到各种文体作品的形式特征,从而实现大单元教学的高效开展。

首先,教师可以从小说入手进行教学,让学生先去读一读《阿Q正传》和《边城》,在阅读的过程中记录下自己的想法。随后,结合文章的写作特征和学生的实际阅读经验,设计情景教学:第一,注意环境,欣赏角色。分析这两部作品中各自折射出了什么样的社会背景;在小说中,环境和主角的个性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文中的各类描写在表现角色方面起到了怎样的效果。第二,体味结尾,挖掘主旨。通过对文章中预示性话语的分析,对阿Q未来的人生进行预言:“你是怎样看待阿Q的精神胜利法则的?这部小说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出版《边城》具有怎样的特殊的社会意义?”第三,语言鉴赏。分析两部作品中对角色的描写方式有什么区别,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第四,对比分析。两部作品在人物塑造、故事发生的背景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但它们都携带着作者的情感态度。通过对小说片段的解读与分析,从多个层面进行对比论述,了解文学作品特有的审美价值。

另外,还可以从诗歌入手,指导同学们围绕《大堰河——我的保姆》和《再别康桥》进行学习,并通过创设情境作业,让同学们进行分组讨论,从而达到提升学生阅读体验的目的。第一,品味诗歌意象,注意其特征及符号,理清其感情脉络。比如“大堰河”这个形象,就象征了古代中国勤劳、善良的劳动女性的形象;“潭水”的特征是宁静而优美,它代表了作家在剑桥生活的几年十分安适;“天上虹”以其美丽而著称,是作家理想的体现;“青荇”指的是作者在剑桥所受的教育,柔和而有力量。第二,对比解读,抓住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两位诗人在形式节奏、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有何区别,写母亲和母校时采用的是什么形象,又有怎样的区别,让同学们进行对比分析。第三,阅读和写作相结合,进行评论写作。教师可以让同学们依据自己的所思所感,以一首诗歌为基础写出短评,表达自己的想法。

据此,教师再以单元中其他几篇文章作为突破口,让同学们在鉴赏与人文层面上,进一步挖掘作品的价值,提升情境教学任务的完成效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同学们学会鉴赏不同风格文章的技巧,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使其了解当代作者在作品内容与形式方面的继承与革新,体会到他们的意识形态,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3.衔接时事热点,丰富课程探究活动

高中语文教科书对选文内容的安排已经突破了体裁的局限,和单篇成课的形式不同,它是以“单篇+多篇”的形式组成单元教学资源,在某种程度上是完整的、全面的。因此,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征,指导学生在大单元中开展语文阅读学习。教师们可以根据大单元的主题,主动引入一些社会热门话题,在课堂上进行引导,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各种各样的讨论,来增加他们的学习经验。例如,在部编版高一上册第六单元中,教材编写者对《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这两篇课文进行编排,作者各自写下了自己学习和阅读时的感想。在大单元一体化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阅读”这一话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同学呈现出各阶层大众对于阅读的观点,并借此引领同学进入这两篇文章的阅读学习之中,聆听他们的阅读情怀。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设置不同的教学活动。第一,寻找阅读的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同学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对“阅读的条件”“阅读情境”“阅读方法”等进行分析。第二,学习相应的学习策略,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阅读体验来交流感受,并将其与文章中两人所建议的阅读方式进行对比。第三,品味阅读的乐趣。同学们结合自身的经验,积极地论述两位作者所提倡的阅读观念;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章中作者的阅读体会,与其他同学一起交流心得。

4.渗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

高中语文教材包含着大量的民族文化因素,其中许多都是对民族语言的提炼与概括。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采用大单元教学的方式,主动将传统文化的要素与大单元阅读教学进行融合,使学生能够深入到传统文化底蕴之中,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他们的文化传承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心,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目的。以部编版高一上册教材第三单元为例,这一单元包含了大量的诗词,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搜集、整合我国传统诗词文化知识,融入大单元的课堂教学,形成一个系统性的教学模型。通过这种方式,同学们可以浏览各种各样的诗词作品,在多姿多彩的诗词文化中畅游,以一种直接的方式感受到诗词文化的鼎盛景象,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综上所述,通过文章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得知,从大单元的角度出发开展阅读教学,能够在整个单元的基础上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构建高质量的阅读课堂,以此来推动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生成和发展。基于此,本文提出几点建议:依据课程标准设置阅读教学计划、关注素养目标创设阅读情境任务、衔接时事热点丰富课程探究活动、渗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传承意识。这些措施对于提升高中语文大单元阅读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韩燕《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高考》2022年第11期。

[2] 王佳琪《基于大单元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路径》,《亚太教育》2023年第5期。

[3] 胡玉环《基于“大单元”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基础教育论坛》202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