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作者: 陈金星摘 要:初中历史教师需要明确新课改的具体要求,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改进和创新,这样才能使历史课堂教学更高效,更具有针对性,同时为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保障。对此,教师可以在分层教学方面进行有效优化,在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内容方面都体现出分层效果,这样才能落实因材施教基本原则,为学生取得更加良好的学习效果提供必要支持,同时培养其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分层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 初中历史 应用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3.038
初中生个体之间在学习态度、学习水平和学习基础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分层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可以体现出教学的适宜性和针对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和教学目标充分契合,从而推动初中历史教学顺利进行。教师需要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充分利用分层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有效分层,然后以此为切入点,在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教学细则等方面体现出差异性和分层性,这对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成效有着关键作用。
一、分层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优势
1.激发学生融入兴趣,提升学习效率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通过分层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可以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都得到有效推动,使学生认识到相对应的历史教学目标和相关学习方法,然后积极融入学习,强化体系学习兴趣和认知效果。通过分层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分层和精准定位,可以让学生得到正确的努力方向。教师在针对分层教学目标、教学措施进行推进的过程中,为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帮助,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且通过兴趣导向的综合作用,可以呈现出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从而促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2.推动不同层次学生实现成长和进步
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有序推进,这样可以落实分层教学模式和因材施教原则,结合科学精准的指标和策略进行有序推进,可以让不同层次学生选择相对应的层次定位和目标,然后在分层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从而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其自信心和学习欲望,使不同层次学生都可以得到相对应的引导和成长进步,为全体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有效发展提供必要支持。
3.通过分层教学模式可以推动历史教学改革创新
要想体现出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就需要打造高效课堂,体现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在此背景之下,通过分层教学模式的有效推动,可以进一步有效优化师生一体化进程,使师生之间可以在良性互动、有效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形成更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打造高效课堂,让学生和学生,以及教师和教师在协调推进、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切实融合完善,使学生知识融会贯通,积极沟通和交流,为学生学习取得良好成效提供必要支持。同时为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且可以推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改革创新,为学生综合学习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
二、分层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体现出更为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有效做好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和教学内容分层等,然后在打造高效历史课堂、切实实现教学优化过程中使得不同层次学生可以全身心、全过程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可以更充分体现出因材施教的落实效果,同时使不同层次学生都可以得到有效引导。且在学习过程中更灵活高效,更具针对性和可行性,促进整体教学层次目标可以在实践过程中有效落实,进而为高中历史教学取得良好成效提供必要支持。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分层教学应用策略。
1.切实做好学生分层,强化针对性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想确保分层教学模式可以得到有效应用,教师首先要充分做好学生的分层。在划分学生层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充分调研和有效分析,要与学生进行及时沟通和充分交流,然后从根本上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历史兴趣和课堂表现等内容。要综合论证系统考察,这样才能在根本上体现出应有的分层评价的针对性和可行性,进而以细致入微的沟通交流和客观调研结果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更科学、更精准有效的层次划分。
在具体操作中结合学生的综合表现和全面指标而分成三个不同层次。例如,可以分成学困生、学优生、中等生,在不同层次都要体现出应有的效能和价值。如对于学困生,这类学生的历史基础相对来说比较薄弱,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明确基础历史知识,把握关键点和核心事件,有相对应的时间联系和空间概括,从而体现出应有的夯实基础的效果。在针对中等生进行教学引导的过程中,需要使其充分掌握相关历史知识,且以牢固历史基础为前提,对相关内容进行更深入了解和认知,在提高层面进行有效加强,进而提升其学科能力。针对学优生来说,可以在发展层面进行有效优化,在创新和情感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有效引导,进而在强化基础、提升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内容和方法方面的拓展和延伸,进而确保学生可以获得更好、更多元的学习内容,并且在融会贯通之中为其综合能力的增强提供保障。
2.做好教学目标分层,强化分层设计
在初中历史教学环节,要想在分层教学模式方面做到有效融入,教师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也要在教学目标分层方面进行有效完善,在顶层目标设计和细化分解等方面都要进行有效落实,体现出层次性、针对性和差异性,这样才能为后续的分层教学提供必要条件。在分层目标的设计过程中要体现出目标的切实可行,使得各类目标在实践过程中可以有相应的抓手和细化原则,然后在整体操作过程中进一步融会贯通和灵活应用,这对于整体目标的优化和实施策略的落实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在具体操作也需要为分层教学顺利开展提供目标支持和设计保障。
例如,在针对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等相关内容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过程中要体现出层次性和差异性。在具体操作环节需要确保不同层次学生都可以得到正确指引,并且明确相对应的目标指向。在针对学困生进行目标设计的过程中,要确保其充分掌握隋朝统一灭亡的整个过程和大事件脉络,然后对于其中的大运河以及科举制度等知识点进行有效了解,夯实知识基础。同时对于历史知识、历史人物和核心节点也可以有效掌握,从而体现出精准性和可行性。针对中等生,在目标设计过程中要确保其对隋朝统一和灭亡的历史背景进行有效了解,把握相关知识点并且实现有效串联,在科举制度、大运河等知识应用方面要有效优化。对不同题型可以有充分的了解,然后在融会贯通之中进一步强化知识的应用效果。针对学优生,需要在创新发展以及情感价值观方面进行有效引导,使其通过对课本知识的充分掌握,可以进行灵活应用和融会贯通,然后在整体的操作过程中对于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充分掌握,且科学合理地评价相关历史人物,从而体现出更为显著的创新发展成效,为其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提供必要条件。
在教学目标得以有效分层且充分明确和有效分解之后,要在教学层次方面进行有效设计,要确保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分层性,这样才能体现出逐层推进的效果。并且让学生在明确分层要求的基础之上呈现出逐层推进的关系,要从基础层次到发展层次进行有效转变,并且逐步提高和创新,体现出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教师在分层设计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有效融入学习任务群的相关内容,对整体教学通过任务群的形式进行有效落实和贯穿,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基础夯实、理解强化、知识应用和创新发展等方面进行逐步加强,以此让学生对于相关教学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在高效学习过程中体现出价值。
3.强化学生个性发展,有效实施分层教学
在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要想体现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综合成效,教师需要高度关注学生的个性化特点,然后在满足学生个性学习需求的基础之上进行差异化、分层性教学,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现阶段,初中学生对于历史学习有越来越大的兴趣,同时所呈现出的学习需求也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体现分层教学的针对性和可行性,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心理动态以及认知规律进行分析,然后在明确其学习需求的基础之上进行分层教学,这样才能体现精准性和可行性。要明确学生的不同个性和学习基础、学习特点,在掌握其历史学习水平和学习基础的前提下,进行相应的教学指引和教学点拨,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基础知识得到有效夯实、掌握相关做题方法和运用能力的基础之上,得到思维能力的发展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需要着重针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进行切实分析,明确学生的要求,然后在引导学生掌握历史事件、明确背后情形和文化背景、历史发展历程的基础之上进行教育和引导。
例如,在针对鸦片战争等内容进行解读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不同特征,有效设计相应的分层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回答鸦片战争的时间点和大概内容,同时引导学生说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然后进一步联系当时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形势,探讨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以及深远的历史意义。通过分层问题的有效引导,让学生在分层解答和充分理解中体现出历史学习的针对性和层次性,从根源出发,让学生对于整体学习有更大的兴趣和认知。且在问题分层的过程中使其得到正确引导,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基础问题的解答以及发散性思维问题的协调和沟通过程中达到学习效果。同时在差异教学和分层教学的共同推进过程中使学生得到有效引导和充分沟通交流,从而为其综合能力的增强提供必要条件。
4.切实做好教学分层评价,强化查漏补缺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体现出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分层教学模式能够得到充分融入,在教学评价分层方面进行有效优化是十分重要的。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评价环节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分层评价方面要有效优化,进一步充分明确不同层次学生的动态发展情况以及学习现状,这样才能充分明确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或者不足,然后在协调优化和查漏补缺的操作中使其取得更加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在评价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自主探究,使其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或者不足,然后在教师的分层评价、明确学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之上进行引导和指引,这样可以在根本上有效促进学生进行改善和优化,从而为其历史学习质量的提升提供支持。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体现出层次性和差异化,要针对学生最初的学习状态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在赏识教育和养成教育的指引之下,对学生的亮点优势和进步之处进行相应的评价和认可,这样可以让学生得到正确引导,产生学习的信心和进步的欲望。然后通过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正确指引和精准评价,让学生得到相应的成长和进步,从而为其学习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提供必要支持。
例如,在针对科学技术的成就等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情况进行有效分析和自我评价。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自我评价结果进行相应的评估判断,让学生更深刻理解自身的成长的秘诀或者方法。在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科技成就,并且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逐步提升和优化完善的过程中,更充分理解其中的核心内涵,以此可以让学生得到正确引导,然后在评价过程中体现出针对性和可行性,这样可以在基础层、发展层和提高层的有效转化和融会贯通中,为学生整体学习质量提升提供必要条件。同时在分层评价过程中,教师也要确保学生在基础知识掌握以及过程方法的优化等方面进行有效强化和完善,从而在整体的操作过程中,做到正确引导,这对于学生学习质量、学习效率的提升有着关键作用。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之中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在根本上充分体现出应有的教育教学效果,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可以不断改进和完善,从而在根本上体现出应有的教学效能,使学生在巩固知识、强化知识应用和综合能力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创新发展能力,在逐层推进的过程中取得稳步发展,在学习信心方面不断提升,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从上面的探究中可以看出,在初中历史教学要想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师就需要在分层教学模式方面进行有效优化和充分落实。同时,教师要有效落实分层教学原则和因材施教基本宗旨,使分层教学和初中历史课堂进行有机结合,在协调推进、优化发展的过程中,体现出教学的针对性和可行性,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取得更大成效提供必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俞亚莹《探究初中历史分层教学策略》,《文理导航》2020年第12期。
[2] 周丽斌《分层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有益尝试》,《考试周刊》2009年第15期。
[3] 宋红进《分层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略谈》,《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年第6期。
[4] 段勇《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新课程导学》2016年第2期。
[5] 蔡新《合作性教学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年第4期。
[6] 邢玉仁《初中历史课堂中师生互动的具体应用和创新》,《读与写》2017年第 32期。
[7] 王瑞萍《浅谈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分层教学》,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科研成果集(山西卷)》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