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素养找融点,打破壁垒成合力

作者: 李敏

摘 要:思政教学中的跨学科整合策略,融合相关学科知识和思想政治理论,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跨学科讨论。跨学科资源充实了教学内容,提升了思政教育的传播广度与效力。本文介绍了跨学科融合在思政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方式,探讨了提升素养、确立交叉点以及突破学科限制等具体策略与实践。目的在于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使思政教育与跨学科融合达到高水平融合。

关键词:跨学科融合 思政教学 学科壁垒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3.053

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及综合素养。教育观念不断升级,社会需求也在持续调整,跨学科融合成为一种备受瞩目的创新教学方法。

一、思政教学中的跨学科融合

1.跨学科教学概念与意义

跨学科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有着显著的不同,其核心目标在于消除不同学科间的隔阂,促进多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整合,激发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与思考,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能力水平。这种教学方法的关键在于以问题、主题或项目为导向,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技能与理念,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问题解决能力。跨学科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强调各个学科领域之间的互动和关联,通过这种综合性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培养跨领域思维和知识综合运用技能。这种综合性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现实世界中的复杂问题,并提升其问题解决能力与创新思维水平。在跨学科教学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跨学科项目,引导学生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同时提供必要的支持与指导。此外,学生也需要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以便在跨学科项目中与其他同学合作,共同探索解决方案。跨学科教学方法的实施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思维,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和工作的需求。

跨学科教学通过多样化的课程内容促进教学品质的提升,能促进学生批判性及创新性思维的养成,促进不同学科知识资源的融合与创新提升。多领域教育促进学生全面掌握议题,增强知识运用及解决难题能力,应对复杂挑战的水平。因此,跨学科教学在教育改革和培育复合人才方面具有深远意义。

2.当前思政教学跨学科融合情况

我国思政教育领域与跨学科融合面临一系列挑战,其中教师认知水平不足、教学方法缺乏指导以及管理机制和课程规划的限制是主要障碍。部分教师对跨学科教学的理念和方法认识不足,缺乏实际教学经验和方法论指导,导致跨学科融合的实际应用成果不尽如人意。学校管理机制和课程规划往往局限了跨学科教学的发展。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的管理机制以及过于刻板的课程规划,使得跨学科教学的实践受到限制。另外,教师间的紧密协作和资源共享是跨学科整合的关键,然而目前存在着协同协作和团队建设方面的不足。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机制,资源共享程度不高,导致跨学科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受到制约。因此,实施思政教学与跨学科整合策略势在必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和提升。教师需要接受系统的跨学科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跨学科教学理念和方法水平。其次,需要调整课程规划,为跨学科教学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支持。通过优化教育管理体系,构建灵活、开放、创新的跨学科教学环境,为教师创造更多的合作和交流机会,促进跨学科教学的深入发展。总之,要推动思政教育与跨学科融合的发展,需要从师资力量、课程规划和教育管理等方面入手,努力打破各种制约因素,为跨学科教学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3.理论探索与实践经验的差距

思政教学日益强调学生参与和主体地位,展现出创新教育模式。然而,实践中,部分教师偏好运用传统教学方法,关于跨学科整合教育的理解不够深入,实际操作经验亦相对匮乏。理论跟实践之间出现了脱节,思想政治教育与跨学科整合的设想与实施表现存在一定差距。同时,教育体制固化、教学资源不足,教学效果受教师个人观念影响,使跨学科融合实践的推进受到制约。因此,为减小理论与实践间的差距,就要提高教师培训效果,全面实施教育提升计划,提高教育创新激励力度,丰富教学资源库。此外,持续推动教育管理体系优化升级,实施教育方法革新与转变,推动思政教学与跨学科融合深度发展。

二、跨学科融合在思政教学中的实施路径

1.多位教师共授一课

多名教师在思政课程中协同教学,运用跨学科方法,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从而促进他们的思维多样化和全面素质提升。在这种跨学科教学模式下,多位教师可以共同将各自专业领域的知识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置身于更为多样的学科范畴中,从而增强他们的综合学习体验。跨学科教学的实践中,将学生置于教育的中心地位,体现教育的多元化特点。这种教学模式强调教师之间的高度协同和交流,以确保课程的连贯性和教学效果的稳定性。同时,教学方法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弹性调整,以实现多学科交融教学的目标,从而帮助学生提升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多位教师协同授课涉及多个学科领域,这不仅可以拓展思政教学的范畴,还能促进学生跨学科思维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跨学科教学的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各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培养出更全面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从而助力教育的全面发展。多名教师协同授课、运用跨学科方法的思政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促进了其思维多样化和全面素质的提升。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拓展思政教育的范畴,还能够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和综合素质,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一位思政教师融合多学科内容

思政教学需要更加贴近现实,并考虑到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要采取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教育模式。在思政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学科整合方法,将思政课程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以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问题的方式推进教育模式。例如,可以结合历史、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深入探讨当代社会与政治问题,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和分析。思政教师在课程中扮演着核心角色,他们不仅传授思想政治学科知识,还应该注重与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相结合,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改善学习体验。例如,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教学,分享实际案例和经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重视学生的参与程度与自主能力也是个性化教育发展的关键支撑。思政教学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参与讨论、开展研究,从而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思政教学需要更加贴近现实,借助多学科整合方法,以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方式推进教育模式创新。同时,重视学生的参与程度与自主能力,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实践中,思政教师要想成功实现多学科整合,广泛知识和丰富经验是必备条件。教师需具备运用跨学科理论和方法的能力,将抽象的思政理论嵌入具体的学科教学中,教学内容具体针对性和实践性加强。同时,教师需关注学生学习需求,并针对其反馈做出适时回应,积极调整教学策略以提升教育质量。因此,思政教师要运用多学科整合方法,多学科知识融合,使教学内涵得以拓展,此外,提高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素质,赋予教育教学以创新的活力。

3.跨学科融合课程的经验与省思

在跨学科融合课程的前期梳理与评估方面,思政教学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要对思政理念深刻把握并运用。基于前期跨学科融合课程的总结经验,教育工作者能全面分析课程设计的优缺点,为未来教学实践提供参考与经验积累。反思过程对提升教学质量具有积极作用,能使思政教育与跨学科融合达到更高水平。

教育工作者需在初期实践中充分采纳学生与同行的建议,关于跨学科融合课程的总结与反思,实施多领域参与、协同研究的反思机制。教育工作者需对课程设计及教学成果进行客观评价,针对问题制定解决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同时,教育从业者应对社会变革及教育需求保持关注,课程内容与教学策略已进行调整,融合思政教育与多学科资源,为推动教育领域创新的全面落地,致力于培养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为国家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三、跨学科融合在思政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1.素养聚焦与融合点定位:课程设计的关键

融合点聚焦于素养核心,教育工作者坚定贯彻并主动追求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思政教学培养目标与重点素养清晰可见,提升素养聚焦,明确跨学科融合的发展方向与关键要点。针对学生特性与需求进行深入了解,注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时代精神元素,识别思政教学的关键要素及顺序。

教育工作者要详细分析课程与学科特点,实现跨学科教学与学生需求及社会发展的同步适应。教育工作者应主动探索各学科间的交集,推进思政课程与各学科的紧密交叉整合,制定具有高度针对性和实际应用价值的教学计划。学生全面掌握并运用思政知识,得益于匠心独具的课程设计,加强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培养,确保实现教育目标。教育从业者需关注课程执行中的反馈与评估环节,优化教学方法与策略,确保跨学科融合教学成效稳固。教育从业者不断进行研究和应用,深入拓展跨学科教学的领域及方法,坚定不移地推进新一代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2.打破学科壁垒的方法与途径

跨学科在思政教学中取得突破,展现教育者对创新教育理念的执行力度。这个步骤显示了放弃了对传统学科划分的遵循,通过多学科融合实现知识分享与沟通,培养学生形成跨学科思维及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教育实践中有多种方法可实现跨学科突破。首先,我们着手进行多领域课程规划,将多个学科内容整合为一个整体,构建跨学科特点的教育课程体系,进行跨学科思维训练与实践。其次,组建多元化专业团队,共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运用协同与交流实现知识和技能的无缝衔接。此外,跨学科教材编写是突破学科壁垒的核心途径,教材助力学生全面掌握思政知识,提升认知水平,让学生全面掌握思政课程内容,拓宽知识领域。

教育工作者需全面评估课程规划、教学方法及考核机制等多个方面。他们要拥有跨学科视野和开放的教育理念,积极尝试寻找与现代教育发展相适应的创新模式与策略。实践跨学科融合策略,思政课程与其他学科深度融合得以推进,得益于教育工作者之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实现教育目标产生了积极影响。关键的教学策略在于实现思政教学中学科界限的突破,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扩展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其思维能力,助力教育体制改革与优化。教育从业者需积极推动跨领域融合,专注于教育变革,致力于打造新时代具备社会责任及创新能力的精英人才。

3.实现跨学科整合与思政教学目标的一致协调

跨学科教学与思政教学目标要紧密结合,协同致力于塑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及全面素质。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能通过设定明确的教育目标和评价标准来进行,旨在提供关于跨学科融合教学设计与实施的优秀教育资源,教学内容与方法需同思政教学目标保持吻合,以最优方式提升教学成果。教育工作者需对思政教育本质与特点有充分认识。思政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民主意识及创新精神,使其具备承担民族复兴重任的能力。因此,教育者在跨学科整合教育中要关注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人文气质,在各学科领域中,凸显思政教育的价值观与目标引领。

教育工作者于教学内容与活动规划中,结合学生实际需求与社会发展趋势。实践导向的教学内容专注于解决特定需求,引导学生专注研究社会、政治、经济等领域的重要课题,激发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这样的方案有利于提升学生对学习的投入度,这有助于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和应用思政知识。高效率的教育从业者专注于指导与评定教学活动。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评价手段,例如,案例解析、团队探讨、项目执行等,促进学生独立探究和综合素质提升。同时,实施全方位评估策略,持续监测学生在学业方面的表现及成长轨迹,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指导和支持。通过跨学科整合,实现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紧密结合,为实现教育目标,需进行相应调整,优质教育环境与培养机会助力学生茁壮成长。教育工作者需肩负此衔接责任,这是推动教育改革和进步的关键步骤。

综上所述,为实现思政教学中的跨学科整合实践,教育工作者应充分了解学生学习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以制定教育目标。消除跨学科障碍的方法与途径多样,应灵活实施多学科教学整合与协作。同时,跨学科融合与思政教学目标的协同至关重要,教育从业者需敢于尝试有益的教学方式和评估机制,确保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思政教学目标相一致,以实现最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宋定飞《基于课程思政的初中物理跨学科教学设计——以〈地磁场〉片段教学为例》,《湖南中学物理》2023年第5期。

[2] 孙秀芳、许翰锐、刘鹏《课程思政视域下跨学科课程互动共创模式研究》,《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22年第4期。

[3] 王仓、孟楠《思想政治教育的跨学科创新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19年第4期。

[4] 李广艳、逄昊《跨学科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

[5] 陶玮玮《跨学科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

(李敏,1979年生,女,汉族,山东阳谷人,大学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