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人导向下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思与行
作者: 去满仁子摘 要:育人导向下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应本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原则开展教学活动。个性化阅读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性思考,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形成独特的个人见解。育人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师应科学设计教学活动,助力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发挥阅读教学的育人功能。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阐述了育人导向下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价值及具体策略,旨在为优化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育人 小学语文 个性化阅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4.006
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聚焦课堂育人功能,致力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个性化阅读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方式,通过阅读活动丰富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引导学生形成个人见解。育人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个性化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深入探究引导学生主动阅读的方法,以多元化的阅读教学触发学生的阅读感悟,深化学生的阅读行为,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发挥阅读教学的育人功能。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1.教师阅读教学指导方法欠佳
阅读教学指导方法对学生的阅读过程及成果起着直接的影响。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大多针对班级中的全体学生采用统一的阅读教学方法。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大多会先给学生展示示范阅读,然后带领学生逐字逐句扫除阅读中的陌生字词障碍,最后再进行一遍又一遍的阅读。学生自主阅读结束后,教师会对阅读文本进行直接讲解。这种阅读指导方式过于单一和应试化,不仅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还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不仅没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思考的空间,还将学生的阅读行为局限在固定的模式中,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提升教师阅读教学指导方法的科学性是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2.学生缺乏对阅读的个人见解
学生需要在自己的认知基础上对阅读内容展开深入的思考,从而影响现有的认知,建构新的认知体系,形成个人见解。然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明显对阅读文本缺乏个人见解。当前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并不浓厚,很多学生在完成第一遍阅读后会基本了解阅读文本的大致内容,在满足了对文本的好奇心后则会失去进一步阅读的兴趣。阅读过程中小学生大多本着不求甚解的态度进行浅层次的阅读,缺乏对文本整体及部分内容的主动思考。对于教师所布置的思考任务,学生也只是进行浅表的思考,然后等待教师公布正确的答案。这样的阅读学习表面上是学生的自主阅读,实际上是一种被动灌输学习行为,学生严重缺乏对阅读内容的个人见解,阅读难以达到应有的深度。
3.阅读的育人功能发挥不够
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立足于育人功能,重视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能力及品格提升。然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育人功能发挥得不够,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感知不到阅读的乐趣,由于当前教学方式的不恰当很多小学生难以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因此对阅读的参与度不高;第二,学生思维能力得到不到深层次锻炼,很多小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意识,片面认为阅读只是一种文字形式的输入,缺乏深度挖掘其内涵的意识;第三,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程度不够,当前小学生的阅读大多限于单一的书面阅读形式,学生缺乏深刻的阅读体验。这样的阅读活动使得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文学内涵体会不够深刻,学生的人文素养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二、育人导向下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价值
1.推进阅读教学模式的改革
育人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教学目标。个性化阅读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则需要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尊重学生的差异,引导学生建构个人的认知体系。教师在个性化阅读中应改变以往单一的阅读教学模式,创新以学生主动思考、深度阅读为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真正投入到阅读文本的思考研究中,整体提升阅读教学效果。育人导向下的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能督促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革,鼓励教师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落实个性化的阅读指导,整体推进阅读教学模式的改革。
2.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
个性化阅读是基于学生个性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对阅读展开深入思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主动思考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分析、整理、归纳等思想活动探索出问题的解决方法。这种个性化阅读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现自我的空间,使学生能在开放性的空间内发挥自己的主观见解。育人导向下的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全面理解文本内容,还能促进学生的语文思维的发展,使学生真正掌握“捕鱼的方法”。
3.增加语文阅读教学的深度
育人导向下的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无论从阅读的广度还是深度上都能体现深度学习的价值。个性化阅读中教师不再局限学生的阅读行为,而是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阅读的机会。教师通过设置思考问题、布置学习任务对学生的阅读方向进行科学的引导,而不是以固有的模式限制学生的探索行为。这种个性化阅读中学生具有更高的参与欲望,同时也能对阅读内容展开不同角度及不同程度的思考。个性阅读中,学生可以集思广益共同分析阅读内容,在思维碰撞中深化对阅读文本的理解,摸索出不同的阅读方法。这种个性化的教学能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增加语文阅读教学的深度,达到育人的教学目的。
三、育人导向下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
1.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
育人导向下的个性化阅读重在强调学生个体对阅读学习活动的深度参与。个性化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为前提,学生只有具备了强烈的自主阅读意识才能全身心投入到阅读文本的理解中,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然而当前小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相对薄弱,因此教师应关注学生阅读兴趣培养,激发学的自主阅读意识。
创设生动的阅读情境能触发学生的对文本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生动的学习情境中感知阅读内容的趣味性,从而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并在欲望的驱使下促使学生产生自主阅读意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要重视阅读情境的创设。以《观潮》的个性化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开始之前可以利用多媒体从展示钱塘江涨潮的视频。很多学生没有亲眼见证过钱塘江大潮的画面,因此难以感受到涨潮的壮观景象,自然对这一奇观也难以产生兴趣。利用多媒体视频教师可以从远、近、江面、江边等多个角度展示涨潮的场景,营造一种气势恢宏、场面壮观的氛围,使学生能在直观画面及生动的配乐中触动内心的感受,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这种生动的课堂情境能对阅读主题进行形象化处理,加深学生对阅读主题的印象。学生会主动对文本展开阅读,通过自主阅读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推进个性化阅读的开展。
2.巧设阅读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育人导向下的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应重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鼓励学生对阅读文本展开自主思考,通过个性化的思考建构不同的认知体系。然而独立思考能力却是现如今很多小学生在阅读中所缺乏的必备能力。当前小学生对于阅读的认识普遍存在着误区,片面地认为阅读是机械地吸收知识的过程。这种片面的认识是学生缺乏独立思考意识的体现。小学语文教师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阅读中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教师可以结合阅读文本的主要特点及内容,巧妙设置相关的阅读问题,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对阅读文本展开深入的思考。以小学高年级的《三国演义》个性化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巧妙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展开独立思考。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三国演义》的简介视频,继而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们觉得刘备的文才如何?”这时学生大多会否认其文才。教师继续追问“那同学们觉得刘备的武略如何”,略有了解的学生也会否认其武略。之后,教师可以提出核心的问题“既然刘备文才武略都不突出,为什么刘备能在群雄崛起的年代召集无数英雄开创蜀汉基业”。围绕这个问题学生会认真对本文展开阅读,并特别关注与问题相关的情节,通过对文本的独立思考不断探究问题的答案,从而提升自身独立思考能力。
3.组织多样化阅读,增强学生的多种阅读体验
教师在个性化阅读中要关注到学生的认知特点,给学生创造不同的阅读体验,帮助学生收获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阅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阅读方法能达到不同的阅读目的。小学生个体之间存在一些差异,对事物的认知方式各有不同,因此统一的阅读方式不一定适合每位学生,过于强调统一的阅读方式会挫伤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教师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组织多样化的阅读方式,增强学生的多种阅读体验,提升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以《将相和》的个性化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应用一种新型阅读的方法,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增强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应用。课前教师可以准备一段《将相和》的影视片段,并给学生提供对应的台词。学生需要通过观看视频了解片段中的语言特点及不同角色的情感。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为视频配音,并从中挑选出配音效果最好的学生。这样的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个性化阅读的机会,增加了学生对阅读的新鲜感,提升了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机会。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不同形式的阅读,如有的学生擅长声情并茂地讲故事,就可以选择以讲故事的形式展示阅读成果;有的学生擅长朗诵,就可以选择以音乐做背景,从第三者的角度对课文进行朗诵;有的学生擅长表演,可以从中融入传统礼仪及传统语言文化进行分角色表演。这样的个性化阅读教学突出了学生的特长,以学生所长助力阅读学习活动的开展,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效果,还发挥了个性化阅读的育人作用。
4.布置群文阅读,深化学生的个性阅读思维
育人导向下的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深度理解,推进学生的深度阅读。群文阅读能对阅读主题进行更加全面的诠释,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深入理解文本主题,从而深化学生的个性阅读。群文阅读中教师可带领学生搜集更多与主题相关的阅读文本,给学生提供更多剖析阅读主题的材料依据,使学生在多样化的阅读中深化思维。在群文阅读中,学生会接触到更多丰富的想法与见解,拓展认知层面,打开阅读思路,丰富看待问题的角度与层面,实现对语文阅读的深度学习。因此教师应结合阅读主题布置群文阅读,推进学生的深度阅读。
以《刷子李》的个性化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歌颂劳动大众”为主题,组织学生搜集与之相关的阅读的文本,如汪曾祺的《金大力》、巴金的《春蚕》以及夏衍的《包身工》,等等。教师可以从中挑选一些适合的文本与本文组织群文阅读,使学生在不同类型的文本中感知对统一主题的多种表达方式,深化学生对阅读主题的理解。在群文阅读中,学生通过阅读《刷子李》能够感受刷子李精湛的粉刷技能,通过阅读《金大力》和《春蚕》能感受到到劳动大众勤劳、朴实的品质,通过阅读《包身工》感知劳动大众的艰辛与不易。群文阅读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理解主题的角度,从而深化学生的个性阅读思维。
5.开展阅读评价,提升学生是个性阅读能力
教学评价是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阅读评价教师能具体掌握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状况,纠正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偏差,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完善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行为。语文教师要在个性化阅读教学活动中开展多元化教学评价,充分发挥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功能,推进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全面提升。
以《狼牙山五壮士》的个性化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展开多方面的评价。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资源组织学生开展自主阅读,排除课文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熟练阅读文本,有感情地朗读文本。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利用智能检测软件对学生的预习阅读成果进行评价。智能阅读软件能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的读音准确性、熟练程度、体现的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并以大数据的形式汇总给教师。这样教师便可以具体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状况。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进行阅读。阅读过程中教师要结合预习阶段大数据反馈的成果对学生的课堂阅读进行相应的评价指导。如教师可以侧重巡视及旁听那些阅读方面的学困生,及时对其课堂阅读状况进行客观的评价,指出其阅读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其相应的指导。这样可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效果的提升。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阅读课堂的育人功能,发挥阅读的教学优势,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教师应在育人导向下推进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活动的实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建构认知结构,提升阅读能力,使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能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充分发挥个性化阅读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 黄丽媛《个性让阅读更加精彩——关于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思考》,《名师在线》2023年第25期。
[2] 成绍美《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做好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当代家庭教育》2023年第9期。
[3] 邹俊玲《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对策探析》,《文理导航》2023年第4期。
[4] 格桑央吉《用个性主导阅读,让课堂生动活泼——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实践研究》,《小学生作文辅导》2023年第2期。
[5] 张家飞《小学语文教学中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探析》,《小学生》202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