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崔自强

摘 要: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古诗词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还是语言艺术的巅峰。古诗词以其独特的形式、音韵和意境,展现了古人的情感、哲思和审美追求。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要求较高,而对古诗词的鉴赏,可以使得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对古诗词的鉴赏教学展开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和分析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的教学策略,以期为教育工作者和学者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让学生真正领悟到古诗词的魅力和价值。

关键词:高中语文 古诗词 鉴赏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4.009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如今学生接触古诗词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但古诗词的语言形式和深奥意境对他们来说可能难以理解。同时,古诗词鉴赏并不仅仅是对文字的解读,更是对历史、文化和人性的深入探讨。如何有效地教授古诗词,使学生能够真正领悟其深度和美感,已经成为语文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古诗词审美能力

中国的古诗词不仅承载着古代文人的情感,记录了历史的风云变幻,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趣味和文化追求。每一个字、每一个句都透露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深邃的人生哲理。古诗词作为历史文化的瑰宝,美学价值是十分丰富的,对其鉴赏的过程,可以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古诗词的特点就是简短、凝练,在有效的文字中可以表达诗人复杂的情感。通过对古诗词的鉴赏,可以使学生的想象力以及意境感受力得到延伸,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体会诗人的处境,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通过对古诗词的鉴赏,学生对文字的理解、文学的体验会更加深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文学素养。古诗词在文学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优秀的文学作品,还可以让学生体会不同人生、不同时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作品特点。因此,在对古诗词鉴赏的过程中,学生对文学的理解会更加深刻,了解古代文化以及社会背景,从而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任何一首古诗词都表达了诗人别样的情感,通过古诗词的鉴赏,可以进一步走进诗人的内心,感受情感的巧妙表达。可以说,古诗词是文学艺术的特殊形式,在鉴赏中,学生掌握古诗词的表达技巧、写作特点、情感表达方式等,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在对古诗词鉴赏的过程中,在了解古文化的同时,学生对作品的批判能力也会得到提升,从而对丰富多彩的文化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地理解。而且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鉴赏的过程中,学生对传统文化以及古代社会风貌的了解会更加透彻,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文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文化自信。

二、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在对古诗词进行鉴赏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将教学重点集中在古诗词的表达方式以及情感上,对于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以及所传递的情感目标涉及较少,这不仅不符合实际的教学要求,也不能从学生的角度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被激发,教学效率得不到提升。在对古诗词鉴赏的过程中,如果只对内容进行鉴赏就会使得学生的兴趣无法被激发出来,从而降低学生的主动探索激情。传统的教学方法,只会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无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待被突破,教师要探索出完整、系统且全面的鉴赏教学模式。

(二)教学目标不明确

很多教师之所以会选择对古诗词进行鉴赏,只是单纯地为了应对高考,而对鉴赏教学的本质却一概不提,这成为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的最大问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通常是对古诗词的内容进行讲解,对于高考古诗词的考查重点进行介绍,使得古诗词的学习氛围较差。当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时,就会使得教学质量不断下降。除此之外,教师只对教材的古诗词进行讲解,忽视了课外古诗词的教学,使得教学内容不断被局限,从而使得教学效率不断下降。

(三)鉴赏方式较为单一

由于大部分教师的思想观念还未完全改变,在教学时仍然会以高考作为教学的重点以及依据,从而使得教学目标较为功利化,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涉及较少。在高中语文古诗词的鉴赏中,教师一般会采用解题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却不知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会让鉴赏方式得不到丰富,还会降低古诗词的鉴赏效率。在实际的古诗词的鉴赏过程中,教师要将古诗词的内容以及形式进行分开鉴赏,以丰富的鉴赏方式让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不断增加,不断挖掘古诗词背后的丰富信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古诗词鉴赏的效率。

三、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

(一)古诗词内容鉴赏教学策略

1.古诗词与美文相结合

美文如同一颗晶莹剔透的宝石,它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事物的独特见解。而古诗词是中国文化中最为闪亮的宝石,它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和情感。当我们深入探究美文与古诗词之间的关联时,会发现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许多现代美文都是受到古诗词的启发和影响而创作的,不少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不仅引用了古诗词,更深入地挖掘了古诗词中的意境和哲理。这些美文仿佛是古诗词的现代解读,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魅力。

例如,在《红楼梦》中,就有很多诗词出现,“宝黛”“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等人的判词、诗词作品等,使得小说的表达更加精炼、唯美。因此,在欣赏古诗词的时候,应该多与美文进行联系,让古诗词的精炼、韵味和节奏不断被延伸下去,为现代作家提供宝贵的启示。许多美文中,都可以找到古诗词的影子,无论是在用词、句式,还是在意境、情感上,这些美文都仿佛是古诗词的延续,它们继承了古诗词的传统,同时又赋予了诗词新的生命和意义。

2.紧扣古诗词意象,把握古诗词主旨

古诗词是一门语言艺术,一字、一词都包含了丰富的含义,“言有尽而意无穷”。而意象是古诗词中十分重要的概念,是诗人在创作时内心表达的寄托物,古诗词中的事与物都是意象,具有一定的情感色彩。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意象是古诗词寓意深长的表达手段之一。因此,在对古诗词进行鉴赏时,应紧扣古诗词的意象,使得古诗词的主旨把握更加准确,对古诗词的内容解读更加精准。

例如《登高》是杜甫晚年生活的代表作,集自然风物与一生的悲情感受为一体。教师就可以对诗中的意象进行鉴赏,让学生在分析意象中对诗的主旨进行把握。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为单位寻找《登高》中的意象,并分析每一个意象所表达的情感。通过讨论,可以了解到“风急天高猿啸哀”中的“风、天、猿”为意象:风很急、天很高、猿猴在啼叫,无不体现着一种悲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落木”为意象,给人一种沉重、重压之感,更体现出了诗人当时的沉郁情绪。从而在种种意象中,提取出“诗人常年漂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情感表达。因此,在学习诗句时,要记录自己所遇到的意象,从而养成意象积累的良好习惯。

3.深入创作背景,感悟作品深意

深入研究作品的背景和语境是鉴赏的基础。每一篇古诗词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它们反映了作家的个人经历、情感和观点,以及他所生活的时代的特点和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读者需要对这些背景和语境有所了解。这不仅可以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容,还可以使他们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作品的情感和哲理。

例如曹操的《短歌行》时,其创作背景是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据势力,控制了朝政。他又亲率几十万大军,直达长江北岸,准备渡江消灭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中国。《短歌行》用平静顿挫的笔调抒写诗人求贤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下的野心。这首诗珠联璧合,庄重典雅,内容深沉,感情洋溢,其政治内容和意义完全融入了丰富的抒情意境,全面展现了曹操的人格、学养、抱负和理想,充分展示了雄浑优雅的诗品。

(二)古诗词的形式鉴赏策略

1.重视古诗词的节奏

古诗词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其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在古诗词中,节奏不仅可以表达诗人的直接情绪,还可以作为情感传递的重要媒介。古诗词的节奏鉴赏是指诗词在朗诵或演唱时所表现出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一般会通过韵律和句子的结构安排来体现。对于韵律来说,可以给古诗词带来一种律动感,从而使得古诗词更具有活力。而诗人善于通过运用重复且变奏的手法来提高古诗词的节奏感以及韵律感。除此之外,诗人往往是通过简洁的句子来达到抑扬顿挫的节奏效果。而句子的长度以及节奏的变化不仅可以增加古诗词的美感,还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在朗诵或演唱时更好地表达情感。因此,在带领学生一起鉴赏古诗词时,应该重视古诗词的节奏韵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朗读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采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感受四言句式的朗读体验,学生就会发现“二二”句式的节奏感十分强。对于“采薇采薇”“日归日归”这样的叠句来说,就会有一种回环往复的感觉,读起来十分舒缓。因此,当学生读四言句式的诗句时,可以采用一咏三叹的形式,对于韵脚字可以采用重读的形式,也可以适当地长拖一下。对于五言诗来说,学生可以采用“二一二”以及“二二一”的节奏;对于七言诗来说,学生可以采用“二二一二”以及“二二二一”的节奏。在节奏的把握下,古诗词的朗读会更加顺畅,也会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兴趣,进而使得古诗词的鉴赏效率不断加强。

2.丰富朗读形式

在对古诗词进行鉴赏时,朗读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感受诗人的情绪,是开心、是悲伤、是愤怒等。那么,丰富朗读的形式就显得十分重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古诗词朗读的兴趣。自由诵读、齐声朗读、男女分别诵读、模仿朗读等形式,都可以在丰富朗读形式的同时,让学生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学习《短歌行》,该诗是古体诗,以乐观浪漫、昂扬奋发的精神感叹生命短促,表达了对人生的珍惜。该诗豪放雄浑,志存高远,对该诗鉴赏的名家很多。在朗诵的过程中,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不同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诠释诗本身的含义,从而传递出不同的情绪、情感。陈建斌、任志宏对《短歌行》的朗诵精彩且情感真实,那么,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朗诵视频进行反复观看、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每一个读者的朗诵方式都不尽相同,处理方式也有千万种。“愁”字是该诗最重要的情感表达,教师可以通过介绍该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理解诗人“愁”的原因,从而真正意识到曹操的愁绪。曹操愁时间的飞逝,感叹人生的短暂;曹操愁仕途不顺,愁自己来不及有所作为。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开始仿照名人的朗诵,来对该诗进行朗读。每一个学生对诗词的理解都不尽相同,教师可以对其进行细致的评价,从而使得学生的诗词理解更加有效。

3.重视古诗词的艺术手法

表达技巧是古诗词鉴赏的重点以及难点,很多学生都会在此环节出错。这是由于学生对表现手法、表达技巧等很多概念有些模糊,手法之间又会有些交叉,使得学生看到古诗词鉴赏的题目时,一时间不知道是在考查表现手法,还是艺术手法,还是表达技巧,从而对古诗词鉴赏的效率大大降低。需要明确的是,表达技巧和艺术手法是近似相同的概念,可以不做明确的区分。艺术手法常常包含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三种类型,修辞手法即为比喻、比拟、排比、反问等,表现手法为虚实结合、衬托、对比、动静结合、想象等,表达方式为记叙、说明、议论、抒情等。不同的古诗词需要借助不同的表现手法以及表现方式,来抒发诗人的情感。

以表现手法为例,对比就是可以将两个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这首诗就展示了两幅不同的画面,一是越王大败吴国,战士衣锦还乡,越王宫殿里的宫女们在跳舞,十分开心;二是不再繁华的越王宫殿,只有几只鹧鸪在飞。两幅不同的画面放在一起,昔时的繁盛和眼前的凄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呈现了盛衰无常的感叹。动静结合是指古诗词中既有动态也有静态的景象。例如,杜甫的“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就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方式,将鹭的静态美与鱼的动态美进行结合,展示出了一副生动形象的画面。

总而言之,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阐述对古诗词鉴赏的意义出发,分析了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存在的问题,从而具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的具体教学策略。本文从古诗词的内容以及形式两个方面阐述了鉴赏的具体形式,以期使古诗词鉴赏的效率不断提高。在对其鉴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以创新性的教学策略来开展鉴赏活动,从而让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进而提升古诗词的教学效率,传承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袁康《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中学语文》2023年第21期。

[2] 叶倩文《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高考》2023年第20期。

[3] 崔春瑞,吴丽君《提升高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策略探究——以古诗词教学学情为例》,《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

[4] 叶荣《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策略探究》,《教育科学论坛》2021年第14期。

[5] 钟丹《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中国教育学刊》2023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