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理论在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作者: 张菀娟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情境教学理论在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通过对情境教学理论的梳理,结合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特点,提出一种适应当前教育需求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本文以《红楼梦》为例,探讨情境教学理论在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以期为进一步推广情境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情境教学 高中整本书阅读 《红楼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4.010

阅读教育在高中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整本书阅读教学是高中阅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往往侧重于知识传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需求。情境教学理论强调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的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探讨情境教学理论在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情境教学理论是一种以情境为核心的教学理论,它认为学习和认知是建立在情境之上的。它的核心理念是将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主动探究、实践和发现知识,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情境教学理论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情境为载体,以实践为主线”的教学理念,情境教学理论强调学习者和情境的互动,认为情境是学习的重要媒介,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情境教学理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究情境教学理论在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具体而言,本研究将从如何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带入情境感受阅读魅力、运用情境进行审美教育三个方面,探讨情境教学理论在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为教师在实践中更好地应用情境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相关概念

(一)情境教学理论

情境教学理论是一种以学习者所处的具体情境为基础的教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与学习者所处的现实情境紧密相关。在情境教学理论中,学习者被视为具有自主性和积极性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因此,情境教学理论强调创造富有挑战性和意义的学习情境,使学习者在情境中主动探究、积极参与,从而实现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有效应用。

情境教学理论的核心概念包括情境、任务和反馈。情境是指学习者所处的具体环境和背景,任务是指学习者在情境中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反馈是指学习者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和评价。通过创造具有挑战性和意义的情境和任务,并及时提供有效的反馈,情境教学理论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该理论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是指将一本书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阅读,通过全面把握故事情节、人物性格、语言风格等因素,深入理解文本主旨和意义的阅读方式。整本书阅读注重深入阅读,强调对文本全面理解和分析,目的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文学素养。整本书阅读不仅是文学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整本书阅读通常会涉及文本的主题、情节、人物、语言、风格、意义等方面的分析和理解,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个人阅读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

二、情境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对比分析

在高中整本书阅读中,情境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有着明显的不同。传统教学方法通常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主要教材,按照章节顺序逐一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通常会以课本为基础,按照章节分析文本,讲解文本的语言、结构和主题等,然后让学生在课后完成相应的习题、作业或考试。而情境教学则是运用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情境为载体,以实践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在整本书阅读中,情境教学可以通过引入真实的情境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模拟某个场景或情境,让学生在其中扮演角色,体验文本中的人物、事件和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涵和主题。此外,情境教学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例如阅读小组讨论、表演、写作、绘画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思考、交流和探究,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和提高语言素养。具体来说,情境教学相较于传统教学,有以下优势:

1.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情境教学将学习与真实的情境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情境教学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情境教学注重学生的实践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使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情境教学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探究、实践和发现知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

三、情境教学理论在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以《红楼梦》为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创设情境增加了学生的情感参与,能够让学生快速地融入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在融入的过程当中学生能更好地感受小说中的情节与人物,增强学生的阅读效果,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与阅读能力。

1.创造逼真的场景

将《红楼梦》中的场景进行还原,利用多媒体工具,如图片、音频、视频等,比如借助轻柔的古典音乐可以帮助学生进入《红楼梦》情境与氛围;提供《红楼梦》的插图与电影里的片段辅助学生构建场景;提供助兴物,比如植物、花卉、中国风的家具摆设等让教室充满《红楼梦》的风格。让学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红楼梦的文化和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角色扮演

让学生在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扮演小说中的角色。教师也可以提供比如刻有贾府图案的扇子、小瓷瓶和古代服饰等让学生穿戴在身,体会人物的心境。通过模拟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从而增加学生的情感参与和阅读兴趣。

3.情景模拟

让学生通过模拟小说中的情节和场景,比如模拟贾府的宴会场景,让学生饰演不同的人物进行交谈。或者在走廊模拟林黛玉与贾宝玉追逐嬉闹的情景等。自己创造情境,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小说的情节和人物,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视觉艺术创作

可以让学生通过视觉艺术创作,如绘画、雕塑、手工制作等,表现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小说的情节和人物,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总之,通过创造逼真的场景、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和视觉艺术创作等方式,能够增加学生的情感参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效果,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二)带入情境,感受阅读魅力

在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带入情境感受阅读魅力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参与整本书的阅读过程,增强阅读的体验感和情感认知,提高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质量和阅读兴趣。

1.以生活经验为情境

教师可以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情境,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接受文本内容,与书中的故事和人物做感性联结。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经历,通过与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或情节进行对比,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感受文本内容。

2.讨论与分享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讨论和分享的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会,了解不同学生的阅读体验和理解,从而增强对整本书的阅读兴趣和理解。在讨论与分享的过程当中鼓励学生互相分享阅读体验和联想,启迪并扩展对人物与故事的理解。

3.细致解读

精读书中重要情节和细节,发掘其内涵。体会各种情感与人生态度:忧郁、幽怨、温情等。搭建以贾府为中心的情境,模拟大观园中的潇湘馆、怡红院等场景。提供背景音乐、小物品等帮助学生进入《红楼梦》的审美世界,营造阅读氛围。重读关于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等人物的情节,体会他们的心理变化和感情冲突,从不同人物的视角欣赏《红楼梦》。

4.个性化学习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支持,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充分的成长和收获。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指导的过程当中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与情感,引导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更强烈的阅读兴趣,从而使其感受到阅读的魅力。

总的来说,必须先带入具体的情境和细节,才能深刻感受长篇小说的魅力。重点是随着阅读教学的不断深入,引领学生从感受与感悟出发,达到思考与省思的层次,最终形成共有的阅读体验与人生体会。不要光停留在概括的概念层面,而是要努力“隐身”于情节之中,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参与进入《红楼梦》的世界,方可真正感受这部史诗杰作的魅力。

(三)运用情境进行审美教育

在情境教学理论下,高中整本书阅读中运用情境进行审美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作品的美感和价值,提高审美素养。

1.创设文化情境

《红楼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教师可以通过探究清代文化让学生了解其所在的文化情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通过讲解清代社会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社会风尚、文化艺术等方面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文化元素和情节。例如,清代妇女的地位、宗族文化、宫廷文化等。此外小说《红楼梦》中所涉及的绘画、诗词、曲艺等艺术形式是清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通过赏析艺术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文化元素和情节。例如,可以赏析小说中的《大观园诗词》《葬花吟》等诗作,或者欣赏京剧《红楼梦》的唱段。

2.创设艺术情境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作之一,教师可以通过欣赏名家绘画、古典音乐等,让学生感受古代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如观看京剧表演,京剧《红楼梦》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部经典剧目,它将小说中的故事和人物通过舞台表演、唱腔、音乐等艺术手段呈现出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京剧表演,让学生通过视听体验,更深入地理解小说中的情节和文化内涵。

3.创设情感情境

《红楼梦》是一部充满人情味的小说,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性格、情感表达等,让学生感受小说中的情感情境,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影视版《红楼梦》,影视版《红楼梦》将小说中的故事和人物通过视觉形象、音乐、表演等艺术手段呈现在荧幕上,学生通过视听体验,更深入地理解小说中的情节和情感元素。此外《红楼梦》中有许多经典的诗词和语句,教师可以选取相关的内容让学生阅读,让学生从中感受小说中的情感元素以及它们对人生的启示和影响。

4.创设社会情境

《红楼梦》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家族关系等,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小说中的社会情境、人际关系等,让学生了解古代社会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审美情趣。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引导学生对社会问题进行探究:如引导学生探究《红楼梦》中所描绘的社会问题,比如官场腐败、家族贵族的权力斗争、女性地位的局限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从不同角度探究这些社会问题,并与学生一起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创设文化情境、艺术情境、情感情境和社会情境等情境,可以在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体验和收获,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趣,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也在不断向全面、深入和有效的方向发展。情境教学理论下的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具有许多优点,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和阅读热情,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素质等。然而,情境教学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情境的创设和体验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能力,并且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未来,应该进一步探究情境教学在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索新的情境创设方式和情境体验形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和兴趣。希望情境教学理论下的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能够为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改进和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启示。

参考文献:

[1] 李吉林《为全面提高儿童素质探索一条有效途径——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的探索与思考》,《教育研究》1997年第4期。

[2] 周龙军,李芳美《李吉林情境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

[3] 朱升芳《情境教学在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8年第18期。

(张菀娟,1997年生,女,汉族,四川人,硕士,研究方向:高中教育;曹利华,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汉语语法和语言接触)

(本文系四川轻化工大学2023年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项目名称“情境教学理论下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项目编号:Y2023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