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逆向设计分析

作者: 龚秋萍

摘 要:写作能力是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及文化意识的一种体现。教师为满足初中语文的写作教学要求,采用逆向设计的方式,基于项目化学习为学生设定学习目标,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写作技巧,提升其综合写作能力。基于此,本文结合笔者教学经验,首先简要分析了项目化学习的主要内容,其次阐述了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最后提出了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逆向设计方案,以期对相关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 初中语文 写作教学 逆向设计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4.012

语文是初中生的必修课之一,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教师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需以写作教学为主,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语言能力及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品质,才能让学生将写作与生活相互关联,以增加写作内容的生动性、丰富性。同时,教师为提高教学效率,需运用项目化教学的方式,对初中语文课程内容进行逆向设计,在多维度实现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防止学生出现即时调控、自我评价能力不足的问题,让学生以驱动性的问题为基准,在真实的情境中探索写作要素,从而提高语文水平。

一、项目化学习的主要内容

项目化学习通常会以动态学习的形式出现。教师在授课时,让学生自主去探索现实中的一些问题,使其独自面对挑战。在此阶段,学生会加深对知识内容的印象,强化自身的学习技能。教师采用项目化教学的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强化学生间的团队合作意识、动手能力及领导能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将学习问题融入现实生活中,可以领悟到更加深刻的知识。这也说明,学生采用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在学习语文内容时不只依靠课本,而是可以将学科内容引入到真实生活中,在激发出自身学习兴趣的同时创新思维模式。

二、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

1.逆向设计局限性高,单元整合能力需提高

目前,初中语文教师在授课时,存在只注重单篇文章讲解的情况,在授课时,过于依赖课本教材,未结合课型为学生讲解课程内容,沿用传统的思维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汇总容易出现误解学科内容的情况。同时,教师若在单元讲解时只使用传统的顺向思维为学生解答疑问,容易造成导致“单元”变成“教材单元”,难以辅助教师完成教学内容的设计工作。教师在课程讲解时割裂单元,使语文教材中的各单元关联度不高,引发“新教材、旧教法”等问题,无法保证学生充分理解课程内容。

2.教学重点过于广泛,逆向设计工作内容欠缺

教师基于项目化学习开展写作教学工作时,未对课程内容进行充分设计,使学生容易发生学习目标混乱及错位的情况。究其原因,是教师未将学生作为课程的讲解主体,使学生只在形式上学习了书本内容,但没有充分理解知识、掌握课堂重点。所以,学生在写作环节未多加思考,使得自身的写作无法提高。同时,教师在课程内容讲解时未站在多角度思考,无法充分提炼教学过程中的部编教材内容,而只是为学生讲解书本内容,学生只知道教师讲什么,就去学什么,无法保证学生真正理解写作内容。若此时教师未增加对学生的引导,则会造成学生课堂表现不佳,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其学习水平。教师若未精细设计学业评价内容,也无法反馈学生的写作成果,使其很难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发教学重点过于广泛、逆向设计工作内容欠缺的问题。

三、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逆向设计方案

1.制定逆向设计教学方案,提高教师的单元整合能力

教师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写作水平,需增加在单元内容上的分析,掌握单元中的主题意义,防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未充分了解学习重点的情况。

首先,教师可结合书本内容,了解课本知识的深度及多维度,将单元内容进行提炼,以创建出完整的结构化知识体系,以此增加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关联,使其可创设相对生动的写作项目,让学生自主探索写作知识并根据课堂所学到的知识解答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其次,教师需引导学生设定写作主题,在课堂中带领学生去通读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帮助学生掌握该部分知识内容后,采用单元整体教学与逆向设计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学习方向。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让学生在合理时间、空间内写作。然后让学生通读教材,保证其在写作活动中匹配此种教学设计方法。教师以教材内容作为授课重点,依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制定目标,方便掌握学生应该如何去理解课程知识,应该学习哪些内容,并关注学生需要什么。教师在本节课学习完毕后,则能以此方面内容为基础,确认教学评价标准及方法,让教学效果可以达到预期。并且通过“倒推式”教学方法的应用,使学习目标与教学活动更加精准地进行匹配。

例如,教师在讲解《春》这一课的内容时,需让学生预习课程内容,让学生结合生活,了解春天是如何展现的,让其明确“春”的内在含义。同时,教师采用逆向设计的教学方案,以学习结果作为目标,强调教学过程,让学生充分研究课程内容,然后,结合学生的个人需求,分析单元的主体以及单元教学的目的。教师可以将学生作为教学工作的中心,从学生的兴趣以及需求出发,实现对本章节内容的讲解,以提高学习目标与教学活动之间的匹配度。教师在讲解课程内容前,为学生预留作业,让学生在课堂中表达自己对“春”的看法,使其运用多种修辞手段描述春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增加学生与自然之间的关联,让学生观察周边事物并完成具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通读课本内容时,更容易理解朱自清先生口中的春,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学生可根据朱自清先生所描绘的情境,联想到春风拂面的场景,根据课本内容,了解到《春》这篇文章中所运用的拟人修辞手法,明确语句所要表达的拟人效果等。

教师可增加七年级上册教材第一单元中《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古代诗歌四首》等内容的关联,以“自然”为主题,让学生观察周边的事物及自然景象。教师在授课时采用纵横交错整合单元知识的方式,在讲解古诗词时,增加文化知识、历史知识的应用,让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扩展,以方便学生在学习《热爱生活,热爱写作》这一章节写作内容时充实文章内容,根据书本要求进行写作实践。而在讲解阅读理解内容时,应了解不用文章之间的相似之处,运用对比、分析的方式,使学生建立更加深入的理解,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将不同的知识点进行融合,让学生可以了解古代诗词中所运用的表达方式,明确课程内容中所蕴含的修辞技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诗歌鉴赏能力,更可以激发出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热情,实现对自身语言思维能力的拓展。

2.合理运用逆向设计,落实初中语文教学重点

第一,教师应优化单元内容,了解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在哪,在其掌握教学核心问题的同时,以此类问题为中心设计教学活动,并保证所设计的课件是有针对性的,才能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明确学生的预期学习结果,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为学生设计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并在培养学生学习迁移能力的同时,检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本章节的内容。教师采用逆向设计的方式,巩固原来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内容,让学生将自己所具备的技能以及知识以应用于实践的场景当中,以解决在写作环节的一些问题,方便学生掌握课程内容并进行独立的思考。

第二,教师可通过真实情境任务,采用逆向设计的方式,增加单元教学环节的连接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切实地体会学习课程知识的意义,了解文章与文章之间的关联。教师则可采用微课程的方式下达学习任务,让学生参与到课程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在指导下完成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以及各类任务。教师采用逆向设计的方式,可以完成真实场景的创设,运用逆向设计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语文写作内容的大概念,方便其将自己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应用,让其在学习新课程内容时也能多加思考,从而培养逆向思维能力。

第三,教师需聚焦单元内容,采用“教学评”三位一体的授课方式,整合初中语文知识。如:教师在讲解完某一章节内容后,可为学生预留作业,让学生采用笔试作答的方式,了解本堂课自己哪一块没有学到位,方便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将逆向思维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课程当中,可以了解学生的深度思维;通过不同类型资源的整合方式,逆向设计,可突出语文教学的重点;通过多类型的手段,阐明语文学科的素养,进而提高学科育人的价值。

以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为例,教师运用逆向设计的方式,让写作教学内容更有序,使学生在明确写作任务的同时可以更加了解写作目的。学生在写完一篇文章后,可以自主对作品进行诊断,以了解自己文章中的不足。同时,教师可以加强对各单元写作内容的重视,如第一单元写作实践为《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第二单元的写作实践为《学会记事》,第三单元的写作实践为《写人要抓住重点》,而第四单元的写作实践为《思路要清晰》。教师可结合各单元的写作主题,增加彼此之间的关联,也可给学生精准的指导,对学生的作品提出问题,方便学生了解写作的重点,让学生在写作时不再是想到哪里写哪里,而是有序地开展写作。

教学目标不再是结果的预设,而是通过逆向设计的方式,增加在后续教学环节的辅导帮助,引导学生充分了解教学目标。并基于逆向设计的理论,为学生制定目标,使学生理解写作情境及知识内容,可以站在知识层面上去思考写作任务,让学生将行动方面的变化以及思维模式的转变化作目标,以此来丰富学生的写作经验,抓住核心问题。教师也可充分把握单元内容,运用学情分析的方式,夯实学生的认知基础,保证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以后应该怎样学习才能获得更高的成绩,写出更加精美的文章。进而通过逆向设计的合理应用,落实初中语文教学重点。

3.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

学生在写作期间,个人构思倾向于顺向,很难突破定势,其所具备的抽象分析及判断能力相对较低,所以,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对此,教师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需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不再以学生成绩为主去评价学生最近的学习状况,而是通过评估标准的统一,让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迁移能力,依靠评估证据及评估方法,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在写作环节运用模拟、类比、讨论的方式,对写作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学生也可在教师的带领下组建学习小组,从而方便其通过互评、自评的方式,理解写作重点。同时,教师可运用情境化的任务驱动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一个相对真实的学习场景,使其可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在任务单驱动下提高自身的探索欲望及求知欲望,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执行合作交流,从而强化知识掌握能力与技能水平,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

例如,教师可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带领学生对写作命题进行逆向分析,采用反向立意的方式,辅助学生完成写作提纲的编写。同时,教师根据班级内的人数为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成绩为考核标准,让学生在课堂之中增加彼此之间的合作关系,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写作课程当中。教师运用测试的方式,整合学生的离散知识以及技能,使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形成综合性的学业成果,将自己所掌握的写作技巧应用到实践场景当中并及时完成查漏补缺工作。教师通过逆向设计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中有将技能与知识相互融合的机会,使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以教师所下达的写作任务为主,完成可迁移、多层次以及梯度式的单元内容学习。教师也可分析单元教学工作的背景,设置课程标准,分析学情及学习单元列出单元教学框架,从而实现对学生单元学习情况的评估。

以七年级上册教材第六单元写作内容《发挥联想和想象》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想象与联想这种人类特有的思维活动,辅助学生逆向分析写作命题,将学生近期观察到的新事物作为写作的主题。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将自己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与另一类事物相互关联,在初学写作时,打开思路,激发出自己的写作灵感,在小组合作下撰写出优秀且内容丰富的文章。但教师也应告知学生文章的主题要自然恰切,想象内容应合情合理,必须是学生在真实生活中所触及的,才能保证学生写作的内容是有真情实感的。

综上所述,教师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时,采用逆向设计的方式,以课本内容为基础,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使学生可以写出优秀文章。同时,为满足学生的写作要求,教师可制定逆向设计教学方案,提高自身的单元整合能力,合理运用逆向设计,落实初中语文教学重点,采用多样化评价方法,评估学生学习状况,从而提升教学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徐晓君《“过程写作法”在农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教师博览》2023年第30期。

[2] 盛华《“WOOP思维”下语文表现性学习的教学研究》,《教师博览》2023年第30期。

[3] 余虹《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项目化设计——以部编教材必修上第一单元为例》,《教育科学论坛》2023年第31期。

[4] 周霄翔《细梳理  勤探究  稳提升——以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为例谈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3年第10期。

[5] 王红霞《让学生经历真实而深刻的学习——基于“学历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语文教学通讯》2023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