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新课改要求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作者: 徐蕾摘 要:小学语文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改要求下语文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成为教师任务之一。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语文教师除了要关注知识讲述和传授以外,更要将目光放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热情、师生互动交流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培养学生各项素质能力。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新课改背景,探究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以期为实际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效课堂 小学语文 新课改 核心素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4.014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改革,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成长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实际上,高效课堂的构建不仅涉及教学内容的更新,更关乎教师教育方法的改革和学生学习素养的提升,需要教育者从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转变为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模式,这对小学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重要性
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育质量,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构建高效课堂可以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高效课堂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和意义,为后续深入学习奠定基础。最后,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高效课堂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能够结合学习需要自主安排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一步提升学习效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新课改要求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1.教师的教育理念过于陈旧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其中之一就是教师的教育理念过于陈旧。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注重灌输式教学,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灌输,这种模式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显得不合时宜。教育者和家长普遍认为语文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传授规范的语言知识,而忽略了语文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文化自信心。久而久之,这种模式不仅浪费了学生的精力,也使得他们对语文教育失去兴趣,学习动力不足。另外,陈旧的教育理念也导致了教材内容的单一和生动性不足,传统的教材往往过于注重文言文的传统和规范,忽略了现代语言的多样性和实际运用。这种情况使得学生难以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缺乏实际语言能力。
2.学生的自主意识薄弱
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其中包括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但是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的自主意识通常相对薄弱,这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学习中往往缺乏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的能力,容易被外部干扰和诱惑影响,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他们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培养,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有效地规划学习时间、设定学习目标,积极解决遇到的问题。另外,学生的创新精神也需要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得到培养。传统的语文教育侧重于文学鉴赏和背诵,较少强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在新课程改革要求下,学生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并进行创造性的表达。
3.忽视了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重点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常常忽视了习惯和学法的培养,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首先,学生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缺乏学习的习惯养成。习惯对于学习的成功至关重要,但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往往没有足够的机会和引导去培养好的学习习惯。例如,他们可能没有养成每日阅读的习惯,不懂得如何高效地做笔记,缺乏时间管理的技能,这些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其次,学生对于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了解不足。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但如果他们不懂得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何高效地学习,自主学习将难以实现。学生需要学会制定学习计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但这些方面在传统的语文教育中往往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最后,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往往强调知识和素养的培养,但却忽视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信息获取和整合能力等学习能力的提升,这样学生即便能够短期记忆知识,但是却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不利于学生未来深入学习和发展。
三、新课改要求下构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高效课堂的对策
1.做好课前备课,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
构建高效语文课堂,一个首要环节是做好课前的备课工作,编制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教师要认真备课,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首先,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它指引着教学活动的方向。教师在备课时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依托教学目标来整合教学内容,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同时,要注重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以便于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监控和评估。其次,前期备课阶段,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水平,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够在课堂上有的放矢,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最后,教师在备课时要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素材,包括教材、教辅、图片、视频等。通过准备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教学素材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运用趣味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运用趣味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分析所学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具体方法如下:
其一,故事教学。故事教学是一种以故事为载体,通过故事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可以采用故事教学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通过讲解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方式来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等。故事情节的展开,有助于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联想和想象,开拓思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其二,游戏教学。游戏教学是一种以游戏为载体,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可以采用游戏教学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和运用水平。如通过成语接龙、诗词接龙等游戏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通过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奖励机制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通过游戏教学,可以极大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营造和谐、欢乐的学习氛围,对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大有裨益。
其三,演示教学。演示教学是一种以演示为手段,通过演示来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可以采用演示教学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通过演示实物、模型等方式来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等。另外,演示教学还可以通过演示过程的设计,激励学生认真观察与探究,捕捉细节性内容,在提升学习效果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其四,角色扮演。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角色扮演活动方式,帮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讲解《去年的树》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掌握课文中角色性格基础上,为其分配角色,如扮演大树的学生,要了解大树信守承诺的性格,而扮演小鸟的学生,则要感受失去大树这个好朋友的悲伤。这样学生就能在扮演过程中深入体会课文,对所学内容有更深的印象。基于此类活动形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所描述的优良品质,为学生后续学习和成长奠定基础。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入生活化素材
当下,“互联网+教育”的课程改革趋势逐渐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构建高效课堂。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是一种以多媒体技术为手段,通过图像、声音、视频等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方式来呈现历史场景和人物形象等。同时,多媒体教学还可以通过音效、动画等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感受,增强对所学知识的记忆牢固程度。
例如,在讲解《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时,很多学生对于蝌蚪和青蛙之间的关系并不了解,究其根本是因为很少有学生看到过蝌蚪和青蛙的真实样子。故此,语文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其用动画形式来呈现蝌蚪、青蛙的形象,让学生直观认知和了解。此种方式不仅图文并茂,还可以增强课堂活力和趣味性,加深学生对蝌蚪的认知,对于课堂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运用网络教学,拓展教学资源。网络教学是一种以网络为平台,通过在线学习、远程教育等方式来拓展教学资源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可以采用网络教学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如通过网络搜索、在线课程等方式来获取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等。借助网络教学还可以通过在线交流、互动讨论等方式来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除此之外,为了构建高效语文课堂,赋予学生持久的语文学习热情,教师可以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引入生活化素材,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引入生活化素材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古诗时,可以引入诗人的生活背景和创作背景等素材,帮助学生了解古诗的内涵和意义;在学习传统文化时,可以引入生活中的传统元素和文化符号等素材,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通过引入生活化素材,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知能力。
4.加强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加强师生互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交流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了引导学生自主、高效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制定学习计划、安排学习任务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讲解《大江保卫战》这篇课文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分析,如:“有些人失去了生活的家园,如果你面临这样的情况,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表达观点与看法,如:“我会捐出自己的零花钱去帮助他们,让他们重建家园。”也有的学生说:“如果我没有钱,那我会帮助他们盖房子。”通过此种课堂互动形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和语言表达能力。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作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寻找素材和灵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构建高效课堂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通过运用趣味教学方法、现代信息技术、引入生活化素材和加强师生互动等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同时,这些策略的实施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菲《基于“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试题与研究》2023年第23期。
[2] 周艳芳《新时期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当代家庭教育》2023年第8期。
[3] 刘意行《基于高效课堂构建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当代家庭教育》2023年第2期。
[4] 楼昆《立足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课堂——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研究》,《考试周刊》2022年第42期。
[5] 周秀谊《课堂之教学灵魂价值显现——统编教材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1期。
[6] 齐凯《运用多媒体信息化教学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分析》,《科幻画报》2022年第6期。
[7] 周睿《教育云背景下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新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学周刊》2022年第9期。
[8] 肖丽君《基于德育渗透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分析》,《考试周刊》2021年第81期。
[9] 佘美满《基于故事教学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探究》,《考试周刊》2021年第76期。
(徐蕾,女,大学本科,山东济南人,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