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巩艳伟

摘 要: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模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文对大单元教学模式概念、特点及优势进行了分析,讨论了语文大单元教学的要点,提出了科学的教学对策,包括设计多元化的课程、串联单元核心知识、科学把握单元目标、全面整合教学内容、健全教学评价体系,要求教师结合实际,延伸教学内容,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加强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模式 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4.015

核心素养是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目前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能力的统称,各个学科的特点存在差异,可以培育差异性的素养,通过语文教育可以培育学生语言、思维及表达能力等素养。语文大单元教学属于体系化教学,可以有效培育学生的逻辑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借助大单元教学实施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培育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大单元教学概述

1.对大单元教学的认知

教师通常都是将单元内容当作是整体,然后基于提炼单篇内容进行主题的确定,再围绕主题思想合理落实教学活动,以便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就大单元教学而言,往往都是围绕“大”字来开展,“大”不仅表现在教学内容上,还体现在教学结构方面。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大单元教学不只是简单的单元教学,还关乎文本整体教学与课外拓展教学。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认清这一点,把握好单元文本之间的联系,采用合适的手段进行促进,以便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与局限,推动教学质量更进一步。除此之外,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加强重视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将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积极进行课内外教学资源的整合,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与综合素质的强化。

2.大单元教学的特点

一是自主性。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应该加强重视学生主动性的激发。就大单元教学来说,合理落实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实现问题发现与解决能力的提高,使他们发现语文学科的魅力。二是连贯性。教材中每个单元中的课文,从表面上看起来虽然联系不大,不过仔细阅读后便能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由此,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时,应注重各个单元之间的衔接,培育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实际进行大单元教学时,教师应善于发现各个单元间、一个单元中各个篇章间的联系,注重大单元教学的连贯性。

3.大单元教学的优势

第一,培育学生的体系化学习意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是按照课文单元进行教学,不会把前后存在逻辑关系的文章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该教学模式下,学生获取的知识比较碎片化,极易让学生遗忘,不能对知识开展灵活利用,所以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而大单元教学是围绕单元主题,把单元中所有课文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如此一来,学生可以把各篇文章学习的知识和别的课文中相同类型的知识结合在一起,在脑海中建立完整的体系。该过程不但可以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还可以加强其知识应用能力,培育其体系化学习意识,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第二,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学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素材积累,加强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然而因为传统的语文课堂氛围相对枯燥,缺少乐趣,所以一些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唯有让他们对语文学科感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学习,否则学生将停步不前。大单元教学观念的运用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利用语文大单元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可以在教学中添加趣味性及探索性元素,为学生带来新鲜感,以此吸引他们的好奇心,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提升语文教学效率。原有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是借助文字讲说手段进行教学,学生的探索空间不足,无法增强核心素养,所以教学效率较低。借助大单元教学模式,对语文教学进行全新的思考,产生新的探索,可以延伸教学内容,增加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进而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要点

1.围绕学生的年龄特征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各方面能力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性,时常会因为学习能力差异表现出认知方面的差别。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且根据学生的差异性以及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构建合理的课堂教学计划。结合各个单元的语文主题及要素,针对不同年级开展差异性的训练,提出针对性的要求。在大单元主题下,设计若干子任务,利用多元化活动开展教学,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其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进一步提升其思考及理解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2.强化预习和导入环节

第一,预习环节。要想达成理想的教学目标,教师应该加强注重课前预习。通过这一环节,能够帮助学生在教学前大致了解单元的情况,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为此,教师应科学引导他们开展课前预习,做好资料的准备工作。比如,在对某单元进行教学时,先让学生开展预习课文,利用网络及请教他人获取有关传统节日及美食的故事等。让学生将该单元的课文串联在一起,包括《神州谣》《中国美食》等,都是对传统文化的介绍。在布置预习任务的时候,教师可以融入一定的趣味性,以便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促使学生更好地发现文章间的联系。在收集故事内容的时候,学生可以基于整体角度进行单元内容的分析理解,并且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熏陶与感染。要想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分享一些相关的视频资源。

第二,导入环节。要想促进主题教学有效性更上一个台阶,教师还得合理构建导入环节。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提炼单元主题来实现,这样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课堂互动。例如在《月球之谜》等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设计“神奇的科技世界”这一主题。就目前情况来看,科技发展是重要的社会发展目标,科技成果被广泛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开展主题单元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使其更好地感受科技的重要性。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的背景,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大单元教学模式,应设计多元化的课程、串联单元核心知识、科学把握单元目标、全面整合教学内容、健全教学评价体系。

1.设计多元化的课程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大单元任务,基于学情实际与课程合理组织构建多元化的语文课程,并对其中的各项事务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结合教学目标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在设计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还得加强重视课程主题,合理进行教学内容的完善与优化,以便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服务,促进学生学习热情的提升,最终达成理想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对《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进行教学时,教师在教授知识技能的同时,还得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让学生深入理解父母的艰辛。在《慈母情深》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实践教学法,邀请家长与学生一起完成任务,或者是玩一些亲子游戏等。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则可以引入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合理分层几个小组,然后将课文进行适当的改编。其一,对主角幸运的一天进行记录,其二,对主人不幸的一天进行记录,以便学生掌握该篇章的主要内容。在这种背景下,教师需要先进行教学设计,如选择很多家长都有空的时间等,确保大部分家长都能参与,这样才能保障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对此,教师应结合各个课程的特点组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为枯燥的课堂注入新鲜活力,确保学生积极参与,并在参与过程中掌握语文知识。

2.串联单元核心知识

在大单元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加强注重单元核心知识的串联,确定单元中学生所学知识,把握好探究话题,然后采用合适的手段促进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小蝌蚪找妈妈》及《植物妈妈有办法》等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理解其中的生字词,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使学生能够有效理解文章内容,并确定单元主题的。在《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的教学中,学生能够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认识到自己现在也可以独立生活,而不是一味依赖父母,促进学生学习成长;在《我是什么》这一课的教学中,学生了解到水和人类、自然的关系,同时还能学习到水的各种形态等,在今后能够合理应用水资源,做到珍惜与不浪费;在《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的教学中,学生认清植物传播形式的差异性,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清楚认识到这一些,并且科学地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把握课文中心,并借助讨论、思考等方式深度理解知识,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形成。

3.科学把握单元目标

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有效性,就应该从单元要素这一角度合理切入,并合理渗透各个模块内容。并不是将单元内所有课文目标进行叠加,而是将他们转化成整体教学目标,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提升。例如在某一单元教学过程中,其中的要求是借助关键词语理解其中某段话的意思,并根据此进行写作。为此,在对单元第三篇课文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便可以按照顺序合理分割课文,将主题与要素间的联系充分体现出来,推动教学质量更上一个台阶。例如在《古诗三首》这一课的教学中,借助诗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我国的大好河山,还有古代文人对这些美好景物的热爱情感。在《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则要将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学生能够准确找出文中的“小气泡”,并且发现这一段落的独特性,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关键语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在《海滨小城》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内容,然后再着手进行本课文的学习,这样能够达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4.全面整合教学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最为首要的就是明确单元教学内容,并且合理地进行整合。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促进语言知识的融入,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在感知中自主加工相关知识,并且合理思考与探究,最终达成理想的教学目标。同时,还得引导学生通过加工确定学习内容,合理分析各个章节的知识,适时进行提炼,借助差异化教学促进重难点知识的突破,深化学生的理解与掌握。而且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该避免出现内容与时间配置不合理的情况,促进学生有效和有针对性地学习。基于教学目标,教师要合理进行课外资源的整合,以便实现教学延伸,拓展学生的视野。例如在对《狐假虎威》及《纸船和风筝》等课文进行教学时,教师首先就要体现其趣味性,借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其中的哲理。就《狐假虎威》的教学而言,需要让学生理解在学习生活中应该多动脑思考,避免一味相信他人,或者是借助他人的力量去吓唬别人。《狐狸分奶酪》的故事揭示了在学习生活中应该避免斤斤计较,应乐于分享等。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促进学生深化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在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合理进行教学拓展,引入《画蛇添足》《掩耳盗铃》等故事,以便有效丰富课堂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促进教学质量更上一个台阶。

5.健全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有着十分突出的作用。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加强对其的重视,积极健全教学评价体系。应该先设计总目标,之后细分为单个目标,以免教学评价出现脱离实际的情况,只根据教师的主观进行评价,这样难以达成理想的效果,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该借助合适的评价手段,建立完善的评价流程,并对所搜集的信息进行合理分析。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并在学习完成之后进行总结性发言,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和相互评价,借此激发学生的思考,体现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这样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问题,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在教学评价的具体实施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严格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从语文学习中有所收获,逐渐树立学习自信。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评价的重心应该放在基础课程完成情况上;对于优等生,教师要注重知识的延伸,合理落实分层递进的评价方法,这样有助于促进评价环节作用的发挥。在具体评价的时候,教师还得合理地进行引导,避免一味地说教,以免学生兴趣缺失,将评价当成负担。

综上所述,合理落实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能够很好地转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教学质量。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设计教学目标与内容,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可以将学科与生活等有效融合。需要注意的是,大单元教学不仅得考虑到语文学科逻辑,还得结合学生的实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确保教学的有效落实,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徐月梅《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策略研究》,《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年第9期。

[2] 叶雨雅《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路径》,《亚太教育》2023年第13期。

[3] 刘丹玲《核心素养下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施策略》,《新教育》2023年第14期。

[4] 陈灵丽《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启迪与智慧》2023年第1期。

[5] 刘玉琦《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新课程研究》2022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