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做合一”思想指导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研究
作者: 郭万春摘 要: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教学做合一”思想目前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关注与青睐,这一教学思想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渗透展开全面分析。首先,阐述了“教学做合一”思想的基本内涵以及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其次,分析了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再次,总结了“教学做合一”思想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原则;最后,基于学生具体情况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供广大教师参考。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思想 初中语文 核心素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4.027
素质教育理念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注重学生在学习时的整体表现,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确保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形成优秀的品质以及关键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基于新《课标》要求,不断创新就学方式,转变教学思路,充分凸显每一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以此提高教学效率,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这也意味着初中语文教师应重视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将其渗透到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一、“教学做合一”思想概述
(一)概念
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教学做合一”思想,是将教学、学习,以及做事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导,学生要结合事情的做法进行相应的学习,一切基于“做”。教师负责教的层面,学生负责学和做的层面。在“教学做合一”中,“做事”“教学”,以及“学习”,是完整的一件事,以“做”为核心,“教”与“学”为指向,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做合一”思想对语文教学是价值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学生各方面能力和认知正不断形成,在日常学习活动中,大多数时候的学习行为都是兴趣使然,意味着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便会全身心投入其中。在教学中,教师也应基于学生这一身心发展特点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驱动力,并不断学习。使其在自主学习的模式中得到发展。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多以“教师讲解,学生听课”的模式进行,学生时常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而基于“教学做合一”思想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教师会将课堂归还给学生,由教师讲变为教师导,学生听变为学生学;教师问变为教师启,学生答变为学生思。课堂教学活动也逐渐成多元化,能够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
2.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初中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较为薄弱,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时常会受到环境和他人的影响,而导致自身学习行为和状态发生变化。因此,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学生无法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严重降低了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基于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教师会全面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思考、探究,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进而不断发展自身自主学习意识,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初中语文教学的现存问题
将“教学做合一”思想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是推动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然而,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仍然有一些问题未能得到彻底解决,影响着“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渗透,阻碍着学生的主动学习。
(一)学科认知不足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其自身的教育理念以及学科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在新《课标》的全面实施下,初中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发生了变化,作为教师,应当全方位了解教材中的每一个变化,充分发挥教材的教育价值和教学功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但在实践中,仍然有部分教师秉持传统的教学观念,没能注重教材版本的更新以及教学内容的变化,没有根据课本内容进行创新讲解,忽略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如此,部分教师没能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忽略了课外知识拓展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性,导致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质量难以提升。
(二)教学方式单一
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丰富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集中精力。当前有部分教师忽略了教学方式的创新与多样化的应用,仍然采取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由教师负责语文基础知识的讲解,学生负责听、答、记笔记。这种传统的“你问我答”式的教学方式,无法活跃课堂氛围,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会降低教学效果。如很多学生在学习完一篇课文后,只能记住简单的基础知识,或一字不漏地背诵,无法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深度理解,感受课文背后的深层次含义。
三、“教学做合一”思想指导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原则
为确实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全面发挥“教学做合一”思想的应用价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在实践中,教师应当遵循以下实施原则。
(一)统一性原则
“教学做合一”是完整的学习过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全面遵循统一性原则。将所做之事、所学的内容,以及教学的内容形成统一整体,将语文课堂与学生日常生活有机结合,将课内课外进行联系,以此构建完整的和谐的教学体系,让学生沉浸其中。
(二)创造性原则
基于“教学做合一”思想的初中语文教学,应全面注重创造性原则。具体来说,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会围绕学生的学习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这意味着,教师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不断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情况,基于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以此构建现代化、新颖型的课堂教学活动。
四、“教学做合一”思想指导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升专业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渗透能将学生作为主体,可全面发挥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其自身是否转变教学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渗透效果。教师应当以身作则,积极转变自身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为“教学做合一”思想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打下坚实基础。具体而言,教师要主动学习,了解与“教学做合一”思想有关的相关内容。比如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翻阅图书、文献等方式了解“教学做合一”思想的内涵,分析这一思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积极学习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尝试新颖的信息技术,基于“教学做合一”思想,创新教学活动,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初中语文教师可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议,由教师们相互讨论,结合近期的教学成果、与“教学做合一”思想有关的教学案例展开论述,在分享经验、总结教学的过程中,提高自身认知,增强自身教学能力。与此同时,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参加“赛课活动”夯实教学基础,学习先进的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和思想,为后期语文教学活动的实施提供良好保障。
(二)联系生活实际,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植物、动物、社会、人文、科学等,均符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认知。因此,基于“教学做合一”思想的初中语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将实践作为主要方向,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实践的过程中主动学习。教师便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状态进行综合性分析,并展开针对性教学。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便会得到发展,教师的教学能力也会全面提升。如此,方能切实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以部编版教材为例。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通过分析,了解到本单元的内容与自然、四季有关,抒发了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比如《济南的冬天》,课文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为读者描绘了“济南的冬天”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的真情实感。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了解课文结构,明白济南冬天的特点,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在这之后,可就课文题目让学生分析,说出“济南的冬天”与“冬天的济南”有何区别,两者是否矛盾,课文题目能否改成《冬天的济南》。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自主探究,并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找到答案。而后,教师便可根据课文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说出所喜欢的季节,以及原因。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能全身心参与其中,有的学生喜欢微风阵阵的春天,有的学生喜欢烈日炎炎的夏天,有的学生喜欢遍地金黄的秋天,有的学生喜欢银装素裹的冬天。当学生们在分享所喜欢的季节时,他们对于四季的喜欢之情便会油然而生。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回到课文进行学习,便会让学生别有一番收获。最后,教师可让学生就所喜欢的季节设计小作品,如写诗、绘画、收集生活中与季节有关的元素制作成海报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四季之美,从而更深层次地感受课文的情感。
(三)打造翻转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教学做合一”思想,教师可以全面应用翻转课堂开展教学活动,与学生积极互动,将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上“大展身手”,使学生由传统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的学习,从而实现以学促教,以教促学,“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时,教师便可设计一个由学生讲课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们充当课堂小教师,完成本篇课文的教学。上课伊始,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保证4—6人。在这之后,由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皇帝的新装》相关动画视频,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后,教师可以简要介绍《皇帝的新装》的作者以及背景,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如:“同学们,想必你们都读过安徒生童话,安徒生所写的童话看似幽默诙谐,实则有着很深的寓意,反映着社会中的现实问题。大家来说一说,你对这个故事的主题和寓意有什么想法?”基于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在合作中分析课文,并设计讲课方案。教师所设计的这一问题是“教学做”中的“做”,学生们会围绕这一事情主动学习,并找到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学生讲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记录学生的观点和思考,并且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讲课时细致分析。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学生发表观点后,给予适当的补充和点评,并不断鼓励和表扬学生。整堂课的课堂氛围十分活跃且和谐,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到本次活动中。小组成员在模仿教师讲课时,其他学生还会不断鼓励和加油,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情谊。最后,在每一个小组讲课完毕后,教师可进行重新分组,每组由几个不同的学生组成,让学生们在组内讨论并总结对《皇帝的新装》的主题和寓意的理解。通过这种方式,能充分发挥“教学做合一”思想的价值,将课堂归还给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批判思维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四)拓展教学资源,实现课堂内外连接
知识来源于生活,在“教学做合一”思想指导下,教师应当不断拓展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走进社会,感受生活,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锻炼到更多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融入课外教学资源,还可通过设计课后活动的方式,实现课堂内外的有效连接,让学生沉浸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不断遨游、探索,实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目标。
比如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主题为“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教师便可结合这一主题制定课外实践活动方案,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学会关心父母、孝敬父母,并敬爱老人。例如让学生们集思广益,设计此次与主题有关的实践活动。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因为是学生共同设计的实践活动,所以在实践中,学生也会表现得更加积极。如此,不仅丰富了语文教学活动内容,还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感,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总而言之,基于“教学做合一”思想的初中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有着极高的价值。在实践中,教师应当以身作则,转变教学观念,重视“教学做合一”思想的应用。同时,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围绕教材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充分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胡楗《教学做合一思想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分析》,《文理导航》2021年第16期。
[2] 何钢《谈“教学做合一”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尝试》,《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年第1期。
[3] 杨付丽《“教学做合一”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中学生作文指导》2023年第13期。
[4] 双启英《“教学做合一”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探索》,《生活教育》2022年第20期。
[5] 陆淑林《“教学做合一”理论下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探索》,《读写算》2020年第30期。
[6] 邓庆芳《“教学做合一”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落实》,《知识文库》2023年第2期。
[7] 任军杰《践行教学做合一思想 追求高效初中语文课堂》,《学周刊》2021年第18期。
(郭万春,1977年生,女,汉族,山东枣庄台儿庄人,大学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