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情感教育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作者: 孔颖慧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情感教育和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已成为初中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初中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具有情感教育与创新思维培养相结合的先天优势。但就实际教学情况而言,并没有取得理想的育人效果,导致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严重影响。鉴于此,本文从初中语文情感教育与创新思维培养的内涵出发,重点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情感教育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 情感教育 创新思维 培养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4.029

情感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并能使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故而,针对初中语文情感教育与创新思维的培养进行研究应当引起相关教育者的高度重视,进而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

一、初中语文情感教育与创新思维培养的内涵

情感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和行为变化,通过创设情境和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自尊、自强等优良品质。它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在情感教育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和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合理运用先进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认知。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尊、自强等优良品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学会自我情感调控,以及增强对情绪波动的处理能力。此外,情感教育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和创造性思考,并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形成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

创新思维能力是指对传统思维的突破、跨越和重构,一般基于创造性思考、创造性问题解决和创造性表达等实现独创性思维和独具个性的行动的能力。它是一种具有突破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挖掘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种培养其主要包括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然后进行整合、创造性思考和运用。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出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实现知识的创新和应用。

二、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策略

1.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元素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具有情感教育价值的课文,这些课文不仅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因此,教师在进行情感教育时,应该选取具有情感教育价值的课文,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以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例如《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是一篇非常具有情感教育价值的课文,其通过描述鲁迅先生日常生活的一些琐事,展现了鲁迅先生作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所具有的非凡人格魅力。同时,文章中的一些细节描写将鲁迅先生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人民的关心以及对于文学的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内容都蕴含着深刻的情感教育意义,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选取了具有情感教育价值的课文之后,教师还需要对课文中的情感教育内涵进行深入解析,以便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阅读和理解,深刻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和人文精神。还是以《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为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细节描写进行解读,以感受鲁迅先生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人民的关心。例如,文章中描写鲁迅先生在病重期间仍然坚持工作,不舍得浪费自己的时间,这体现了鲁迅先生对于工作的执着和敬业精神。同时,可以从鲁迅先生与青年作家、艺术家的交往方面入手,让学生体会到鲁迅先生对于年轻人的关心和爱护,如此才能保证情感教育的有效性。

2.创设情感教育情境

传统教学方式很难保证情感教育的有效性,所以,为了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应当合理创设情感教育情境,以帮助学生深入地体会文章中的思想情感。多媒体技术能够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方式来呈现课文内容,借助该技术创设情感教育情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例如,在《济南的冬天》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与济南冬天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济南冬天的美丽和独特之处,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此外,角色扮演和朗读等方式也能营造出一种良好情感教育氛围,使学生更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例如,在《皇帝的新装》的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朗读,这一过程中学生能深入地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皇帝、大臣、小孩等人物形象的特点和心理状态,继而理解课文的讽刺和幽默。同时,角色扮演和朗读等方式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也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情感教育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非常重要,其对于是否可以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具有直接影响。为此,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应该多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基础。一般而言,学生的情感需求体现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然后根据其实际的需求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帮助,如此便能增强学生的信任感和依赖感。同时,教师还需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情感变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情感教育,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

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情感变化,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但要注意的是,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意见,耐心倾听学生的需求和反馈,不要轻易否定或批评学生。再者,要注意沟通的方式和语言,如采用温和、亲切、平等的语气和学生交流,语言应当清晰、准确,以便学生能够理解并接受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学生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应该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4.开展多样化的情感教育活动

高质量的情感教育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教学之中,还要将其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这样既能实现对情感教育的延伸和拓展,也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情感教育的效果。举办主题班会、读书会等集体活动是开展情感教育的有效方式。具体而言,在主题班会中,教师基于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情感需求的了解,选取相关的主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如“中学生谈恋爱会不会影响学习”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其正确看待这一现实问题;在读书会中,选取一些具有情感教育价值的书籍或文章,如巴金的《家》、杨绛的《我们仨》、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等,并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和分享,这既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还能助力情感教育的落实。

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情感教育中还需要重视个别辅导,其作为一种针对学生的特殊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的教育方式,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和问题,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例如,帮助学生解决情感问题、提高学习成绩、改善人际关系等。但在个别辅导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情感变化,用温和、亲切、平等的语气和学生交流,同时还要注重保护学生的隐私和自尊心。

三、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或者运用启发式提问等方式,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促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在《白杨礼赞》一文中,茅盾通过对白杨树的描写,表达了对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精神的赞美。为了使学生能够对此具有深刻认识,并拓展其问题视野。教师应先向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如:“白杨树有哪些特点?它代表了什么样的精神?”这些问题的发现和提出对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具有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不畏权威,敢于挑战传统观念。例如,在《白杨礼赞》中,传统观点认为白杨树代表了“北方农民”的形象,但这种观点是否准确呢?对此应鼓励学生勇于质疑,不畏权威,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在此期间,教师必须做到因材施教,如激发学生思维活跃性的过程中,提出的问题难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进行调整,以确保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思考,从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创新的源泉,它能够帮助学生超越日常经验的限制,探索新的可能性。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需要有效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以促进其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发展。一方面,要借助课文、诗歌等素材,合理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例如,《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主要描述了自然景观和季节变化,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而在这一过程中,就可以鼓励学生基于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进行想象和联想,如描述自己心中的大自然,或者根据课文中的描述创作一幅与大自然相关的画作。这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同时还能有效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另一方面,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以写作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想象和创意,这同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桃花源记》为例,可以鼓励学生想象陶渊明所描述的世外桃源,并将其以文字形式描述出来。这期间,教师要运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以便进行想象。如:“如果你是陶渊明,你会如何描述这个地方?”或者“请根据陶渊明的描述,画一幅你心中的世外桃源画作”。此外,让学生想象如果他们进入这个世外桃源,会发生什么事情,或者他们能为这个社会做出什么样的改变。这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桃花源记》这篇经典之作,还能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对促进其创新思维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发散思维能够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发现新的解决方案,而逆向思维则能够帮助学生突破传统思维模式,挑战常规想法。这两种思维方式相结合,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在《岳阳楼记》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评价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如让学生从作者的角度出发,思考作者在写作时的内心感受和表达意图;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评价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和感受。这样多角度的思考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再者,要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不拘泥于一种答案或方法。以《岳阳楼记》为例,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和社会的独特见解。对此,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和评价这些见解,如从文化、历史、哲学等角度进行评价,并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如写作、绘画、表演等。如此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此外,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共同探讨文章的主题和思想同样能促进其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提升,如以分组合作的形式一起制作一份关于文章的分析报告,这一学习过程不但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也使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4.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初中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包括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科技创新竞赛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良好效果,并能促使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尝试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例如,帮助学生参加机器人设计、编程等比赛,使其在参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出独特的作品。而社会实践活动则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促使他们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参加社区服务、环保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相比传统教学而言,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能力更具效果,并且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为其未来的成长打下重要基础。

对于没有条件或机会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的情况,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抽出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具有实践性的语文学习活动。例如,在《海燕》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先有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深入感受高尔基笔下的海燕形象,还有海燕的勇敢、自由和独立的精神等。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课文改编成小型话剧,并进行表演。在改编和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就需要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对课文进行再创作,这便能很好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有效落实情感教育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成效的重要措施。对此,相关教育者要基于对情感教育与创新思维培养内涵的准确理解,根据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助力学生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昊《融情课堂,涵养心田——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探究》,《智力》2022年第13期。

[2] 杨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与创新思维的培养》,《新课程》2021年第39期。

[3] 王彦笃《初中语文情感教育与创新思维的培养》,《文学教育》2021年第3期。

[4] 张明忠《初中语文情感教育与创新思维的培养》,《智力》2020年第16期。

[5] 吴昌州《初中语文情感教育和创新思维培养策略研究》,《问答与导学》202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