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初中历史课程中历史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作者: 段天润摘 要:历史学科在初中教育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传承和记录过去的工具,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桥梁。历史思维与批判性思维是初中历史课程中的核心要素,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历史事件,还能够帮助他们深刻地分析、评价和质疑历史信息。历史思维涵盖了对历史事件和时期的分析能力,学生需要理解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对历史的影响,具备考证史料和分析证据的技能。这些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历史,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涉及提出问题和假设、分析和评价信息、对历史观点和解释提出质疑等方面。通过批判性思考,学生能够主动思考、理性思考,并能够从不同角度审视历史事件。本文探讨初中历史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与批判性思维。
关键词:初中历史 历史思维 批判性思维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4.036
初中历史课程作为历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在现代社会中,历史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被视为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历史思维涉及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和时期进行深入分析的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过去发生的事件,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对因果关系的理解和综合性思考能力。此外,历史思维还包括对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尊重多样性的态度。批判性思维则强调学生对历史信息进行评估和质疑的能力,包括提出问题和假设、分析和评价历史资料的可信度,以及对历史观点和解释提出合理的质疑。批判性思维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不仅仅接受表面的历史陈述,而是深入挖掘背后的含义和动机。因此,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与批判性思维能力,能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思考问题,并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益匪浅。
一、历史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的概念
历史思维是指在学习和理解历史过程中所运用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它包括对历史事件、人物和社会背景进行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历史思维强调对历史事实的准确把握和全面理解,以及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和影响进行深入思考。历史思维要求学生具备判断历史事件的重要性和意义的能力,能够从历史事件中提取出普遍规律和价值观念,并将其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批判性思维是指对历史事件和观点进行评价和分析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要求学生能够审视历史事件的来源、目的和背后的动机,对历史研究解读中的偏见和误导进行辨别和批判。通过批判性思维,学生能够对历史事件和观点进行自主思考和评价,形成独立的观点和见解。批判性思维还强调对历史材料的合理解读和评估,能够辨别真实和虚假信息,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判断力。
二、初中历史课程中培育历史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的意义
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一,培育历史思维与批判性思维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历史思维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简单回顾,更是一种综合性的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历史事件的原因、背景和影响,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通过培养历史思维,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文化和政治问题,从而更好地参与公民生活和社会活动。第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分析和评估信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面临着各种来源的大量信息,需要具备辨别真假信息、评估信息可信度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要求学生不轻信一切,而是用批判性的眼光审视信息,从中提取有用的知识。这种能力不仅在历史课程中有用,还在学生未来的职业和生活中具有重要价值。第三,培养历史思维与批判性思维有助于学生发展问题解决的能力。历史课程中,学生常常需要分析历史事件中的复杂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这种训练有助于学生在面对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时更好地应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他们能够更好地识别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
2.促进历史文化的传承和跨文化理解
历史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历史文化和不同价值观的演变。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各种文化对历史的影响,以及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这不仅有助于历史文化的传承,还培养了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和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识,有助于他们在全球化社会中更好地交流和融合。
3.提高信息素养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历史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提高信息素养。他们学会对历史资料和信息进行评估,分辨真伪,从中提取关键信息。现代社会中充斥着大量信息,这种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同时,批判性思考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不轻信表面的观点,而是通过分析和质疑形成独立见解。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至关重要。
4.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历史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和社会背景,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思考如何改进现状。批判性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够参与公共事务,质疑不合理的政策和决策,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因此,历史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人成长,还有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三、初中历史课程中培养历史思维与批判性思维面临的问题
1.教材和资源的限制
初中历史课程中历史思维与批判性思维培养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是教材和资源的限制。教材通常过于简化历史事件,限制了学生对历史的深入理解。缺乏多样性的教材和资源,使教师难以为学生提供不同文化和观点的历史资料。因此,教师需要创造性地寻找和利用教育资源,以丰富学生的历史学习体验。
2.考试导向的教育体系
当前教育体系普遍偏重考试,这使得初中历史课程更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历史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教师和学生都可能陷入迎合考试的怪圈,不再注重深入思考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改革教育评估体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历史信息。
3.学生的兴趣和动机
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对历史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然而,历史常常被视为沉闷和抽象的学科,学生可能缺乏积极的学习动力。教师需要采用激发兴趣的教学方法,如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互动性的学习活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4.师资不足
师资不足是历史思维与批判性思维培养面临的另一个问题。许多教师可能没有接受足够的培训,无法有效地教授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考技能。这需要政府和学校提供更多的培训和资源,以帮助教师提高教育质量,确保学生获得高质量的历史教育。同时,教师也需要积极寻求自我提升的机会,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
四、初中历史课程中历史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1.引入多元化的教材与资源
第一,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与批判性思维,首先应引入多元化的教材与资源。这包括文本书籍、视听资料、数字化档案、历史文献、艺术品和实地考察等。多样性的资源将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历史事件,并理解不同文化和观点对历史的影响。通过广泛接触多元化的教材和资源,学生将更容易培养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因为他们可以比较和分析各种信息,建立更全面的历史认知。
第二,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是培养历史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的关键策略之一。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生动的历史人物传记、引人注目的历史事件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与当代事件和社会问题建立联系,使历史教育更具现实意义,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能够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探索历史并培养批判性思维。
第三,互动性的学习活动是另一个有效的策略,有助于培养历史思维与批判性思维。这包括小组讨论、辩论、模拟历史情境、案例分析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历史事件的讨论和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同学交流。互动性的学习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鼓励他们深入思考问题、质疑观点,培养了批判性思考。
第四,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研究是培养历史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的重要策略。教师可以设立独立研究项目,要求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历史主题,并自行查找和分析相关资料。以《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一课的教学为例,可制定项目主题“解密清朝灭亡的历史谜团”。设计驱动性任务:“作为一名小侦探的你,请尝试解密到底是什么导致清朝这个庞大的帝国最终走向了灭亡。”基于该任务,学生自主展开学习,用自己的话进行阐述,解答问题,并以当时的历史事实作为依据进一步支撑自己提出的观点。
2.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
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的第一个策略是提出开放性问题。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引人入胜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欲望。这些问题应该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历史事件、时期或人物,并能够有多个可能的答案。比如“为什么某个历史事件发生了”或“不同历史观点对于某个事件的解释有何不同”,这种提问的方式鼓励学生探索历史的复杂性,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
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的第二个策略是引导学生提出假设。一旦提出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关于问题的假设或猜测。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推理的能力。学生可以根据他们的假设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以验证或修改他们的想法。这种假设的提出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更深入地参与历史思维的过程。
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的第三个策略是分析和评价不同观点。学生不仅应该思考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假设,还应该学会分析和评价不同历史观点和解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历史学家、学者或文献的观点,讨论它们的优点和局限性。这有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不仅接受表面的历史观点,还能够深入挖掘其背后的逻辑和证据。
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的第四个策略是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研究和调查。一旦提出问题和假设,学生可以被鼓励自行查找和分析历史资料和资源,以回答问题或验证假设。
3.培养学生对时间与连续性的理解
第一,为了培养学生对时间与连续性的理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制作深度时间线。这不仅仅是简单地列出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而是要求学生在时间线上标记出关键事件,并提供关于每个事件的详细描述。这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和演变。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时间线,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把握历史的连续性和转折点。
第二,学生需要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时间与连续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后果,以及它们是如何相互影响的。这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撰写历史事件分析报告以及进行案例研究来实现。分析因果关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后逻辑和影响。
第三,为了培养学生对时间与连续性的理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这可以包括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比较。学生可以通过编写对比文章、制作图表或图示等方式来呈现他们的比较结果。比较不同历史时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的连续性和变化,理解历史事件的演进过程。
第四,学生可以通过时空分析历史事件来深入理解时间与连续性。这要求学生考虑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背景和环境,并分析这些因素对事件的影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编写时空分析报告,描述历史事件在不同时间和地点的特点和变化。时空分析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多面性,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提供及时反馈和自我评估机会
及时反馈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策略之一。第一,反馈有助于学生了解他们的学术表现。通过及时的反馈,学生可以知道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需要改进。这种清晰的了解有助于他们更有针对性地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表现。
第二,提供具体和有针对性的反馈是确保反馈有效的关键。反馈应该涵盖学生的强项和改进的领域,以及具体的建议。这使学生能够理解他们的错误,明确如何纠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技能。反馈还应尽量避免一般性或模糊的陈述,以确保其有实际指导作用。
第三,创造反馈机会是确保学生能够受益的策略之一。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入定期的测验、作业和小组讨论,以提供反馈机会。此外,学生还可以被鼓励主动向教师提问,以获取有关他们的学术表现的反馈。通过创造多样的反馈机会,学生将更容易获得及时的反馈,以改进他们的学习。
最后,自我评估是反馈过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学生应该被鼓励定期对自己的学术表现进行自我评估。他们可以回顾他们的作业、测验和项目,评估自己的强项和改进的领域。通过自我评估,学生可以主动识别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综上所述,提供及时反馈和自我评估机会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策略,有助于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教育者应重视这些策略,并在教育实践中加以应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包福路《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策略探析》,《考试周刊》2023年第33期。
[2] 任丽《初中生历史思维能力提升策略研究》,《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年第6期。
[3] 罗彩萍《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教师》2023年第7期。
(段天润,1977年生,中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