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时间轴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
作者: 田福克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实现了全面的改革。在新《课标》的实施下,初中历史教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将时间轴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既能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顺序,也能促进学生对历史脉络的全面梳理,有利于加强知识记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时间轴的使用还能显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本文重点阐述时间轴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围绕这一方面,分析了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时间轴的问题,并结合实际问题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时间轴 初中历史 核心素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4.039
历史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过去事件的重要学科,其核心在于对时间的把握和事件的串联。初中是学生接触历史学科的重要阶段,既关乎学生对各类历史事件的了解,也与学生的历史素养发展息息相关。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各方面能力和认知正不断形成,对于部分抽象性的概念、知识往往理解得不够深入。加之历史事件的发展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相差较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与学习。因此教师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式。时间轴作为一种展示历史事件顺序的工具,更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对时间轴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时间轴上清晰地看到不同阶段的历史事件,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以帮助学生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逐步发展学生的历史素养。而如何有效地将时间轴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已成为当前初中历史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时间轴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基础,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实现自主学习,提高教学的效率。传统的历史教学多由教师结合课本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牢记历史事件的发展时间、人物、影响,以及意义。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兴趣。而通过时间轴的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相关历史事件动手添加或调整时间轴,在时间轴上清晰地呈现各类历史事件的发展前后顺序。这种主动参与的学习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此同时,时间轴还可以作为游戏和竞赛的工具,教师可通过时间轴上的事件进行排序游戏,让学生在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在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下,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时间轴,对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有着一定促进作用。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时间轴上呈现的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学习,从不同角度审视历史,评估不同历史解释的合理性。比如,教师既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时间轴上的同一时期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同时,也可以思考同一历史事件在不同时间轴上的表示方式,以及不同历史学家对同一事件的多角度解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理清历史事件的发展顺序的同时,了解历史事件的影响,从而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
3.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历史知识结构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时间轴,不仅能够展示单独存在的历史事件,还能够为学生呈现出一系列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在实践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绘制时间轴,并将其作为一个完整的框架,以此将一些零散的历史知识串联起来,从而形成有逻辑、有条理的知识结构。这种有结构、有层次的知识体系,符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认知,可以使他们更简单地记忆和理解。通过时间轴,学生也能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趋势,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从而构建起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历史知识体系。
4.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巧妙应用时间轴,可以详细地展示历史事件的时间发展顺序。学生对于多个历史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往往总结得不够深入,对时间概念的把握尚不稳固,容易出现记忆混淆的问题,影响着学生学习心态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深层次掌握。而通过时间轴的应用,可以直观地呈现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让学生更加清晰、全面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并且建立起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这种图式化的呈现比文字叙述更加清晰、详细,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记忆,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时间感,为他们深入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时间轴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1.学生的参与度不足
在实践中,部分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提供的时间轴,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时间轴上对应的历史事件。这种被动式的学习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时间轴的创建与使用中,最终限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影响着时间轴的应用效果。除此之外,学生与学生之间有着很强的差异性,教师在设计时间轴时,也需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兴趣爱好。然而,由于部分教师未能转变教育观念,仍然以统一化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所绘制的时间轴大多相似,导致学生时间轴的理解存在两极分化现象,影响着教学质量。
2.时间轴应用不到位
在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时间轴的应用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对这一教学工具深层次的理解。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使用时间轴学习历史知识时,导致学生往往只关注时间轴上的历史事件的时间发展,却忽略了对历史事件背后深层次原因以及影响思考与分析。如学生在使用时间轴时,往往将其当成记忆历史事件时期的工具,而忽略了对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依赖时间轴,而忽视了其他教学方式以及工具的应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学的多样性。长此以往,会降低学生学习兴趣,影响历史教学质量。
三、时间轴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基于学生兴趣,实现自主绘制时间轴
为有效发挥时间轴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优势与价值,全面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首先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在此基础上,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鼓励学生运用时间轴进行学习。比如让学生结合所发生的历史事件自主绘制时间轴,以此增强学生参与体验,让学生在绘制时间轴的过程中,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时间轴开展互动式学习活动,让学生创建互动式的时间轴,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些互动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在学习七年级下册教材第一单元时,本单元的5个课时主要讲述了从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再到唐朝的发展与衰落这段历史。结合这一单元的内容,教师在课前可先设计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比如有的学生可能对“贞观之治”感兴趣,有的学生可能对“安史之乱”有着强烈的好奇。在记录好学生的兴趣之后,教师可按照学生们所关注的同一历史事件进行分组,然后为不同的小组提供基础的时间轴框架,标注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以及关键年份,让学生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兴趣添加与之相关的细节。比如有的学生在学习“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时,他们可以绘制一个以隋朝重要事件为主的时间轴,如隋文帝统一南北、隋炀帝的暴政等,并在这一历史事件上添加细节,确保历史事件呈现得更加丰富、生动,以加深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理解。而喜欢了解“安史之乱”的学生,他们可以绘制一个聚焦于安史之乱及其对唐朝影响的时间轴,了解安史之乱的主要参与者、分析判断的原因和结果。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时间轴上设计一些互动的任务,例如“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序”“历史人物连线”等,让学生利用学习软件进行操作,将相应的历史事件、历史时间、历史人物相联系,以此提高学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时间轴的绘制与使用中,并借助时间轴,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历史事件,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为后期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2.注重深度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时间轴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顺序,更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时间轴,对历史事件形成深入思考,了解历史事件所发生的原因、过程以及产生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因此,教师在通过时间轴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引导学生关注事件的时间顺序,同时也要鼓励他们主动分析历史事件的发展原因和影响。另外,教师还应当通过时间轴上展示的不同历史观点,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看法,以此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批判性思维。
比如在学习《五四运动》时,教师可先在课前预习环节,介绍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如介绍当时国内政治的状况、社会文化氛围,以及国际环境。在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自主预习的过程中,教师可绘制一个简单的基础时间轴,标注五四运动前后的关键时间点,例如巴黎和会的召开、5月4日学生游行事件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合时间轴,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收集与之相关的详细信息,具体包括各个时间点的事件、涉及的人物和团体,以及该事件所产生的直接影响。在深层次的分析中,学生会通过时间轴探讨五四运动爆发的多方面原因,例如对帝国主义的反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紧接着,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全过程,如工人集体罢工、学生游行、商人罢市等不同阶段的特点。最后,让学生评估这一历史事件的爆发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例如让学生围绕课本内容分析本单元的三个课时,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五四运动”的关系,以此加深学生对“五四运动”的理解。在学生自主分析和探讨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历史学家对“五四运动”的不同解读,让学生能够学着从不同角度思考同一历史事件,以此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辩论活动,让他们就“五四运动”的不同影响进行讨论,发表个人的见解。最后,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以及所收集到的信息完善时间轴,确保时间轴内容丰富、逻辑清晰。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可充分发挥时间轴在教学中的应用优势,既能加深学生对五四运动的理解,也能让他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批判性思维,从而对历史事件有深层次的认识。
3.注重学科整合,发挥时间轴应用优势
在新《课标》的实施下,初中历史教学应当注重跨学科学习。即教师在教学历史知识的同时,可同时渗透多学科知识与技能,从而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多学科知识与技能。围绕这一方面,教师可充分应用时间轴开展教学活动,实现跨学科教学。
例如《对外开放》一课,结合这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教师可让学生通过时间轴理解对外开放政策的历史意义,以及这一历史事件在地理和文化上所产生的影响。在具体的学习中,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创建时间轴,并在相应的时间轴框架中标注关键节点,以及在每个重要的历史事件背后标注地理位置。例如标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的关键时间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设立经济特区等。同时,标注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等地理位置,并在时间轴上记录与这些地点相关的地理特征。紧接着,教师可引导学生研究对外开放政策,如何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最后,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内容以及时间轴的反馈,写下对对外开放政策的新认识和理解,以及通过这次学习活动所学到的历史与地理、文化领域相结合的知识。
4.注重问题引导,运用时间轴辅助教学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时间轴的运用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强化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层次理解,尤其是在处理具有明确时间顺序和丰富历史细节的课题时,更能充分发挥时间轴的应用优势。在实践中,教师可通过设计教学问题的方式,让学生结合时间轴进行学习,从而把握历史细节,理解历史发展内涵。
例如,在学习《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一课时,教师可先在课堂中展示一个时间轴,标注与该历史事件对应的时间点,例如香港被割让的时间、中英联合声明签署的时间、香港与澳门回归祖国的具体日期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香港和澳门被割让的具体背景,以及我国在不同时期对收回领土主权的努力。让学生根据这一历史背景,围绕时间轴进行深层次思考。紧接着,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引导性问题,并让学生结合时间轴做出回答,如:“香港和澳门在何时被哪国割让,出于什么原因?”“中英、中葡联合声明的内容是什么?其对香港与澳门回归祖国有哪些影响?”“香港与澳门回归的过程中产生了哪些关键性的事件?”“在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后,这些地区的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让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加深对历史事件的记忆。
综上所述,时间轴作为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工具,既能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事件发展时间框架,也能促进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层次理解。在实践中,教师应当围绕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学习兴趣与思维认知,运用时间轴创新教学活动,并鼓励学生自主绘制时间轴,以此强化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霍春莲《时间轴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分析》,《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3年第14期。
[2] 赵兵《培养初中生历史时空观念的策略探究》,《新课程研究》2020年第2期。
[3] 陶媛媛《浅谈时间轴在中学历史复习教学中的作用》,《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19年第3期。
[4] 谌春凤《时间轴在初中历史专题复习教学中的几个功能》,《文教资料》2018年第1期。
[5] 周翠萍《浅谈时间轴在初中历史教学的作用》,《求知导刊》201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