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变革与创新
作者: 高嵘摘 要:本文聚焦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领域的深刻变革,探讨整本书阅读与群文阅读两种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策略。本文提出,通过整本书阅读,教师积极转变角色,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培养学生系统思维与批判性阅读能力;同时,引入群文阅读策略,促进学生跨文本比较、分析,拓宽视野,增强信息整合能力。实践表明,这两种阅读教学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创新,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素养与综合素养,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整本书阅读 群文阅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23.013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不仅在于传授语言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本论文旨在探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变革与创新实践,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
1.整本书阅读的价值与意义
整本书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和意义,能够培养学生的深度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正如教育家叶圣陶所说:“读整本的书,不但可以练习精读、速读,有利于养成好的读书习惯;还可以进行各种文学知识与文体阅读的训练。”整本书阅读能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情感体验空间,让他们能沉浸其中,感受文字的魅力和思想的力量。从认知角度来讲,整本书阅读教学有助于学生构建更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认知框架,通过阅读一部完整的作品,学生能够从中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思想脉络和文学风格,而非局限于片段式的文本理解。
2.整本书阅读学生参与机制
为了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整本书阅读中,教师需要建立有效的参与机制,以内蒙古乌海市第十中学为例,语文教师们先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整理适合开展《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相关实践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在学校整本书阅读推进会和中期报告会中交流讨论,最终在两种思路的引领下,确定可以全校推广的多项活动。
第一种思路是课程+作业+考试+定期检查相结合,将《红楼梦》情节我知道竞赛、《红楼梦》生字词书写大赛、辩论赛等活动转化为人人参与的常规项目。例如,以简答题的形式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避免盲目读书,通过设立思辨主题畅谈看法、课内外知识迁移与思考等丰富的问题类型,同时结合生字词整理,促进泛读理解,加深精读思考,依托稳定的测试频率,与高考无缝连接。
第二种思路是依靠活动评比激励,读书笔记评比、诗文朗诵会、书画作品评比、舞台剧评比、手抄报和读书分享。
为了让两种思路相辅相成,我校首先以课程作业+考试检查思路筑牢基础,主要包括四项内容,一是设计阅读任务单,开展微写作和读书笔记,每单周四交一篇读书心得,每双周四交一篇全年级统一主题的《红楼梦》专题写作训练。二是定期在语文限时测试中增加红楼梦考试专题,教师精选整理《红楼梦》的相关试题,引导学生拓展阅读思维,积极探究教考融合的题型与学以致用的维度。三是开设校本课程,教师分工设计人物专题、各类主题讨论模块,提供思路指引与整体评价。有序组织学生找到感兴趣的内容主动挖掘,最终形成自己的看法。教师应不断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如制作PPT、撰写读书报告、进行演讲等,以展示自己的阅读理解,作为校本课程考试成绩的重要参考。
在进行以上活动的过程中,为了丰富同学们阅读体验,穿插开展了评比激励的系列活动,确定了每项活动的主题,为同学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
3.整本书阅读的指导方法与流程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方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于教师而言,应当引导学生主动制定阅读计划,并合理安排阅读时间与进度,按照章节内容模块进行阅读任务划分,确保学生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采用多种阅读策略,如预测、推理、归纳、总结等。具体表现为,在阅读推理小说时,鼓励学生根据线索进行推理和预测。对于教师而言,还要注重阅读后的反思与交流,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这一阶段,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深化对书籍的理解。具体的流程可以包括以下几个阶段:选书阶段,教师提供多种书籍供学生选择,并介绍其特点和价值;阅读阶段,学生按照计划进行阅读,并记录重要内容和感悟;交流阶段,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形式,分享阅读成果;总结阶段,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
4.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案例分享
在高中语文课程中,教师需要按照学生的主观需求开展教育工作。比如说,在内蒙古乌海市第十中学的《红楼梦》教学中,在选书阶段,教师向学生介绍这本书的时代背景、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阅读阶段,教师要根据自己制定的阅读计划进行阅读。对于教师而言,应当引导学生关注书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命运变迁以及反映出的社会现实。在交流阶段,教师要将学生分为小组开展讨论,并由每个小组对代表进行推选发言,分享他们对书中人物、情节和主题的理解。在总结阶段,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评价,并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果,同时指出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在《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推进过程中,可以首先在校内进行展示与交流。这能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激发了更多学生对《红楼梦》的兴趣和热爱。通过校内展示,我们还能够发现人才,为未来的文化活动培养更多的骨干力量。同时,还可以参与跨校合作,交流等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进行网络直播,实时互动,这不仅促进了校际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也将《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给更多的观众,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其次,师生创作剪辑视频,在校园宣传大屏上滚动播放,全方位营造整本书阅读的氛围。
二、群文阅读教学的模式与实践经验
1.群文阅读的组文策略
群文阅读的组文策略在教学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考虑组文时,主题的相关性是首要的因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选择清晰明确且能引发学生兴趣的主题,如“青春”这一主题,可以让学生集中精力去深入探究和理解。围绕“青春”主题,教师可以挑选一些文章,如席慕蓉充满诗意的《青春》,用细腻的笔触描绘青春的美好与哀愁,还有刘同的《谁的青春不迷茫》片段,以真实的故事展现青春的困惑与成长。通过这样的组合,学生能从诗歌的空灵和小说的写实中全方位地感受青春。
文体的多样性不可忽视,不同文体有着各自独特的魅力和表达方式,比如,一篇描绘青春的散文,其可能更注重情感的抒发和细节的描写,再搭配一首激情澎湃的青春主题诗歌,可让学生体会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这样的组文能使学生在同一主题下领略不同文体的特色,进而拓宽他们的文学视野。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文本的难度梯度同样重要,从简单易懂到富有挑战性的文本,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一开始可以是较为直白、容易理解的关于青春的短篇故事,以便让基础较弱的学生也能轻松参与,接着可引入一些内涵较深、需要深入思考的作品,如一些经典的青春文学作品,以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此外,教师还要根据时代背景进行组文,为学生带来更深刻的学习体验,选择不同时期关于“青春”的作品,可让学生了解到不同历史阶段下青春的不同表现和价值取向,从而对这一主题获得更全面、深入的理解。精心设计的组文策略能够为学生打造丰富多彩、富有启发性的群文阅读环境。
2.群文阅读学生参与机制
建立有效的群文阅读学生参与机制对于提升教学效果至关重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是激发其积极性的关键一步。比如,当学生能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或文本时,他们就会更有动力去参与阅读和讨论,当学生对科幻主题感兴趣时,教师可以筛选一些经典的科幻小说和相关文章组成群文,这样学生从一开始就对阅读内容充满期待,从而更愿意主动投入。
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和活动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比如,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分享各自对“亲情”群文的理解和感受,从不同角度探讨亲情的意义和表现形式。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成为积极的思考者和交流者。
对于教师而言,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也是必不可少的,由于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思考方式,尊重他们的这些独特之处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当学生勇敢地表达对群文内容的看法时,无论是新颖的观点还是常规的理解,都应得到肯定和鼓励。
同时,教师还要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全面衡量学生的表现,除了对文本的理解,还要关注他们在小组讨论中的发言质量、合作能力以及在角色扮演等活动中的表现,这种全面的评价方式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各个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通过这些学生参与机制的建立,能让群文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
3.群文阅读教学的课堂组织
引导与启发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对教师而言,在高中教学中,以“环境保护”群文阅读为例,教师可以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如:“身边有哪些环境问题?”在短时间内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能够引导学生阅读群文,由此实现教育的目的性与针对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群文阅读课堂组织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共同开展探讨与交流,加深对群文的了解。在“环境保护”群文中,小组成员能够结合自身情况,分享自己所观察到的环境问题,并通过文本学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每个小组推选代表进行发言,这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能促进小组之间的交流。
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是确保教学效果的基础。在高中语文课程中,教师可以安排前半段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群文,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沉浸在文本中。在课程的后半段,可以组织小组讨论与全班交流,让学生有机会分享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人的观点,从而拓展自己的思维。
在课堂组织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灵活应对各种情况。当学生的讨论偏离主题时,需要教师及时引导他们回到正轨。当学生遇到理解困难时,适时给予提示和解释。通过精心的课堂组织,群文阅读教学能够充分发挥优势,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
4.群文阅读对学生思维的拓展
群文阅读对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其一,能够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
通过让学生对不同文本进行对比,学生能够敏锐地发现它们之间的相同之处与差异所在。比如,在一组聚焦于描写自然景观的群文阅读活动中,学生可以深入比较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以及独特的表达方式,进而领略到文学创作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其二,群文阅读对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大有助益。
学生需要从数量众多的文本当中提炼出共有的主题或者显著的特点,这对于学生快速抓取关键要点的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
其三,群文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促使学生对不同文本所蕴含的观点和价值展开细致分析与评判。
余映潮教师说过:“群文阅读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接触到更多的文本,进而极大地拓宽思维的广度以及深度。”例如,当学生在阅读关于“英雄”的群文时,很可能会对英雄的定义形成不同的见解,从而引发深入且激烈的思考与讨论。通过群文阅读,学生的思维将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一文本的范畴,而是能够在多个文本相互交织的情境中得到切实拓展与不断深化。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群文阅读教学可以作为典型示例。比如,教师精心选择了《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吾日三省吾身”等若干篇章,以及像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在古诗词,还有介绍春节习俗的《春节习俗面面观》等相关文章。
在课堂之上,首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这些文本的阅读。以《静夜思》为例,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能感受到诗中浓浓的思乡之情,这正是传统文化中对家乡、亲情重视的一种体现。随后,展开小组讨论,深入探讨传统文化在不同文本中的具体体现以及深刻意义。比如,在讨论《论语》篇章时,学生们可能会发现其中关于学习方法、道德修养等方面的阐述,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接着,各个小组的代表依次发言,充分分享小组的观点。教师则在整个过程当中进行引导和总结,辅助学生梳理思路,进一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悟。
总之,群文阅读教学需要精心设计与组织。通过合理有效的组文策略,比如将经典文学作品与介绍文化习俗的文章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发表观点,能够全面充分地发挥群文阅读对于学生思维拓展的重要作用。这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更能够有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他们未来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未来,理应持续不断地探索和逐步完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紧密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多样的群文阅读资源和学习体验。例如,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提供更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视频、音频资料等。与此同时,大力加强教师培训,切实提高教师对群文阅读教学的理解能力,推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变革与创新,让学生在更加优质的阅读教学环境中茁壮成长,使得群文阅读教学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参考文献:
[1] 李丽华《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四途径”》,《中学课程资源》2022年第1期。
[2] 李旭华《整本书阅读理念指导下的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以〈红楼梦〉为例》,《名师在线》2023年第3期。
[3] 王静《指向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探微》,《作文》2024年第12期。
[4] 王晓燕《浅谈案例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与考试中的应用》,《教育界》202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