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小学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作者: 刘吉慧摘 要:小学文言文教学是小学语文中重要的教学组成,同时也是难度较高的教学内容。现阶段小学文言文教学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进展和成就,但是在小学文言文的课堂教学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不断探索,达到优化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文言文教学 有效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4.017
文言文教学的有效开展,对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一直以来都是小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时的重点和难点,文言文的教学能够为初中和高中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需要通过教学探索,找到现阶段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更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解决问题,促进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发展。
一、现阶段小学文言文教学现状分析
1.小学生文言文知识储备有限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都是普通话,很难接触到文言文,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刚刚接触文言文时,对文言文相关内容了解不深甚至没有了解,缺少文言知识累积,在应用知识的时候捉襟见肘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所谓知识储备,笔者认为包含两个方向,一方面是所掌握的文言文知识的数量,另一方面是所掌握的文言文知识的质量。我们不难发现,随着小学生学年段的提升,学生在运用文言知识进行文言翻译和文章理解时会更加游刃有余。究其原因,就是学生所学习的文言文知识不断累积,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有进展,在一定的知识储备下,才能在遇到文言文时,结合文章的背景,实现文言文知识与现代语言体系的匹配和联动,具备翻译理解文言文文章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正所谓量的变化才能推动质的变化。文言文知识的质量也是解决小学文言文学习成果的关键影响因素,这种质量的描述主要是指所掌握文言文知识的体系性、关联性以及对知识应用的灵活度和熟练度,也就是说,学生要通过对文言文知识的学习,对文言文知识进行分析归类,对相同的词义表述和文言文句式等进行总结,得到普适性、可应用性强的系统性文言文知识,这样才能在遇到有关文言文问题时,能够更好地从体系中进行匹配和选择,对知识进行灵活变通和应用。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受到学习时间和学习能力的影响,知识储备是明显不够的,这对小学生应用文言文知识翻译或理解语文课文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2.教学手段单一
在当前小学文言文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将重心放在文言文字意词意理解,翻译知识点的传授和教师的讲解上,一味追求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小学文言文的学习课堂对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填鸭式教学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教师在开展小学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创新思考和实践,教学手段单一。小学文言文是与历史场景以及学生进行语言表达有着密切关联的科目,需要教师作为学生的眼睛,带领学生感受丰富的历史世界和历史场景,在有关的历史背景下感受不同的语言表达。可是,在现阶段的小学文言文教学课堂中,教师更注重帮助学生记忆文言语句,翻译知识点,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文言文部分习题的好成绩,为了节省教学时间,掌握更多应试技巧,教师大多是依据课本,直入主题,在PPT的设计上也是干货满满,学生只能在枯燥单一的课堂教学中完成笔记和知识点记忆,教师很少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交流互动的机会,学生大多时候是一个倾听者,很难真正提高学习兴趣,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
3.忽视对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文言文是古人语言交流的方式,是一个庞大的语言知识体系,想要借助小学语文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完成所有文言文知识的掌握,简直是天方夜谭,因此,比起一味向学生灌输文言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小学文言文的学习中掌握学习技巧和方法,提升个人的学习能力,为今后更深入的文言文知识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现阶段的小学文言文课堂教师对文言文的教学不够重视,在现实生活中也很少有机会让学生进行应用,教师通常以此为借口,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其实,这种教学模式,不但没有起到节约小学语文教学时间,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作用,相反还使小学生的文言文学习陷入困境。由于学生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式,学习能力不足,在接受文言文新知识的时候往往力不从心,很难进行理解和掌握,在利用文言文知识进行实践的时候,也往往不能举一反三,达到思维的发散,对于文言文中的长难句更是难以进行理解和翻译,学生习惯了被教师带着走,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独立思考和自我学习的能力,使得小学语文整体学习遇到瓶颈。
二、小学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1.探索情景化教学模式
小学文言文教学涉及很多历史知识和历史语言表达方式。学生由于所处的现代生活环境和忙碌的学习生活,在日常的生活中,大多数并不了解古代文字的特定含义和语句表达方式,在进行相关知识的教学时,就很难依靠现有的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这时,教师就需要进行情景化教学,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学生带入到相应的历史环境以及历史故事场景中,辅助学生对文言文知识进行理解和分析,在教学情境中与同学进行交流互动,通过播放视频音频,带学生走进历史情境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也能够通过相关情境的创设,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小学文言文课堂的积极主动性。
比如,在教学《伯牙鼓琴》时,需要学生了解很多文言文字词的翻译,文言文语句的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从而完成对文章的翻译理解,对文章的主旨思想感情进行掌握,教材上只是进行文字注释,辅助学生进行文章理解,学生并不能很好地对知识体系进行掌握,特别是难以理解句子成分和翻译顺序,翻译时语言不通顺,颠三倒四,阻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结合视频音频,或者借助语言描述、图片展示等,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情景完成教学,使文字描述变得更形象化、具体化,帮助学生进行文言文文章的理解。教师可以这样进行情景创设:大家有没有特别好的朋友呢,你觉得他就像自己的知音,很多别人不理解你的事,他都会理解你、支持你。相信大家一定有的,其实有一天,喜欢弹琴的伯牙就遇到了这样一个知音,是樵夫钟子期。大家看PPT 上的这幅图片,一个人在抚琴,旁边有一个人在听,场面是不是很温馨。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看一看吧。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知音有关的情景,让学生对文章的主旨有了把握,在分析的时候也会更有侧重点,同时为学生留下了悬念和自己思考的空间,达到了情境化教学的目的,帮助学生完成了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小学阶段语文的教学采取班级的形式开展,一方面是为了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和思维能力,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在小学文言文课堂的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是非常必要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够互相帮助,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授课模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进行独立思考,对文言文的词句内容产生自己的理解,对文章中心思想进行分析,在互相帮助和探讨中,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和掌握。
比如,在学习《文言文两则》之《两小儿辩日》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对文言文中出现的文言词句的意思,以及通过不同的文言文句式结构所想要传达出的思想感情进行深入理解和讨论。在进行讲解之前,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朗读和翻译理解,对于不会断句或者不能理解的词语和句子进行标注,尝试着在小组讨论中解决,并完成对这篇文言文文章的翻译,体会这篇文言文所要传递出来的教育意义。教师在小组讨论时可以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对讨论进度进行把握,同时对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作为授课时的重点和难点,适当调整后续的课程安排。在完成授课时,继续让学生回到小组中,在这首文言文的学习后,将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来,并选择自己在这堂课上最大的收获与组员进行分享,并说明原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也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同学生之间也会引起共鸣,帮助学生进行文言文的复习,懂得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即使是大学问家也有没掌握的知识,要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营造更加浓厚的学习氛围。
3.探索智慧化阅读模式
随着5G问世,互联网获得了高速发展,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也引进了很多多媒体教学设备,搭建了很多互联网教学平台,为小学语文的教学带来了诸多便利,特别是在疫情期间,信息化的教学方式保证了跨时空的语文教学的共享,不但解决了学生学习困难的问题,还大大丰富了课堂的趣味性。因此,在进行小学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也要积极探索智慧化的教学模式,借助互联网的平台和形式,为小学文言文的教学开展提供更多的素材,同时,在互联网上开展更多智慧化的文言文交流和问答,使得小学文言文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化、灵活化。
比如,在教学《学弈》这篇文言文时,教师就可以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打造智慧化文言文阅读模式。首先,课程开始之前,在线上为学生发布预习通知,设置预习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在线上进行问题回答,文章题目中的弈和文章主人公名字中的弈是一个意思吗?文章主要讲的是什么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等。教师可以根据问题反馈情况,及时对学生的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情况进行掌握,对后续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转变为课程的重点难点,使小学文言文的课堂教学更加有针对性。其次,在学生进行这篇文言文课文学习时,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动画作品,文言文的阅读方式不仅仅有对文字的阅读,对动画资料的解读也是一种文言文阅读和理解的手段,学生在动画展示中能够完成对文言文文章的理解,在进行分析时会更加轻松,将教科书上死板的文言文变得立体化和形象化。最后,在学生阅学习这篇文言文之后,教师可以在教学平台上设置讨论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这篇文言文通过自己的画作展示出来,同时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心得进行分享,觉得这则学下棋的故事中两个孩子到底为什么取得了不一样的结果,在网络平台上学生可以通过留言互动或者发弹幕的形式,参与到讨论中来,使得整个文言文的学习过程更加有趣,营造良好的智慧化小学文言文学习氛围。
4.注重进行小学文言文教学评价
在小学文言文的教学开展中,教师不应只注重文言文字词知识以及语句翻译,要定期对小学文言文教学成果继续评估,对学生的文言文知识掌握情况和文言文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掌握教学进度和效果,进行教学调整。此外,通过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也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文言文知识掌握情况,知晓学生的长处和学习短板,及时做出调整,明确今后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完成小学文言文学习任务。教学评价的开展形式也不应仅仅依靠考试成绩,小学阶段教学课本上的文言文学习内容相对较少,一方面这样的评价方式需要等待很长时间,需要通过适量的积累满足考试试卷的数量和难度要求,并且有很多影响因素,准确性和时效性不强;另一方面,会使得小学文言文教学评价不够全面系统。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教师应该通过更多样化的手段,对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和掌握情况进行合理评估。
比如:在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两篇文言文《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讲解完毕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文言文知识问答,对文章中出现过的一些文言词汇的词意和用法,文言文句子的结构和句子成分进行提问,根据学生的发言积极程度和回答问题答案的准确度,对这一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成果进行评估。同时也可以对学生的课堂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以及上课时的课堂表现情况进行总结,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奖励激励,对于稍差的学生及时进行谈话和鼓励,帮助其解决问题。同时,对于教学的评价仅仅依靠教师的力量是不够的,要积极探索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模式,让学生定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总结评价,填写小卡片,明确自己在这篇文言文的学习中掌握了哪些新的文言文知识和文言文学习方法,小组内的学生也可以进行互评,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也帮助教师直观掌握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情况。
综上所述,小学文言文的教学成果和教学质量,是衡量小学语文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指标,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加强对文言文教学的重视,积极探索有趣多样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寓教于乐中完成小学文言文的学习,使小学文言文的教学得到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 顾振彪《文言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课程教材教法》2016年第5期。
[2] 张倩倩《基于课堂实录分析小学文言文教学——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年第2期。
[3] 柴东升《立足小学语文课堂 ,加强文言文阅读教学》,《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5年第32期。
[4] 文静、吴亚林《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价值诉求基于入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文本分析》,《教育学术月刊》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