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作者: 李美华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由于新型教育理念的融合与渗透,加强初中生文学作品鉴赏能力逐渐成为现阶段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更好地推行并深化现代教育理念,文学鉴赏能力已进入初中生综合能力考核范畴。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生文学鉴赏能力培养现状,然后指出了提升学生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了提升学生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初中 文学作品 鉴赏能力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7.008
文学作品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优秀的文学作品是读者与作者灵魂的对话,能激发读者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对美好世界的憧憬。文学作品鉴赏,要求人们分析并理解文学作品写作风格、语言表达、篇章结构及作者的情感、文章创作的意义,并对文学作品进行恰当的评价。因而,文学作品鉴赏教学不仅可以提升人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情操,使人具有良好的文学素养。文学作品鉴赏能拓宽生命的宽度,提高人们的生命质量。然而,学生文学作品鉴赏能力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的配合。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学生文学作品鉴赏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鉴赏力,这不仅有利于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而且能促进学生精神世界的升华,为学生未来的顺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初中生文学作品鉴赏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新课程改革以来,曾被忽视的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已逐渐成为影响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因素之一。下面对初中生文学作品鉴赏能力培养现状做阐述分析。
1.语文基础知识储备不足
语文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初中阶段的语文不只局限于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小学和初中所学的知识都会对初中语文课堂学习效果产生影响。对于很多初中生来讲,由于知识储备不足,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常常对作者表达的观点不能正确理解,从而造成文学理解上的障碍。
2.文学鉴赏的难度被人们过度渲染
通常来讲,文学鉴赏指的是人们在具有一定审美理解力与感受力的基础上,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形成的个人感知,这种个人感知体现出一定的自主性。通过鉴赏文学作品,将作者构建的文学意象逐渐转变为自我意识的转化,以实现学生个体理解。同时,在个人理解的前提下,深入讨论文学作品本身的意义以及价值。一般情况下,语文教师和学生会认为,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必须以较高的文学素养为基础,以学生目前的水平还不能独立鉴赏文学作品。在这种错误思想意识的指导下,初中生对文学鉴赏能力培养产生畏惧心理。
3.过去的大环境影响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培养
长期以来,学习语文知识主要集中在记住课程内容和掌握基础知识上。虽然,新课程教学改革关于初中生鉴赏能力提升提出了更多新要求,中学阶段语文教材的内容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也强调加强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但受过去应试教育的巨大影响,学生没有过多的时间用于文学鉴赏,实际教学与大纲的要求仍有非常大的差距。另外,同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习积累时间长,不可能通过一个阶段的“准备”就取得好的效果,特别是对文学素养要求较高的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来讲,这是一项较为系统性工程。通过上述分析发现,初中生文学鉴赏力的培养受过去大环境的影响,其效果并不理想。
二、提升学生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重要意义
传统教育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灌输,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了解学生的需求,忽略了素质教育的培养。在此背景下,对学生能力的提升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了解到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文学作品鉴赏能力属于技巧性的训练,同时也是提升学生语文能力与水平的有效手段。在现代教育理念下,促进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升是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伴随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许多初中语文教师不断更新自身教学理念,明确了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是当前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助于学生审美情感与道德品质的提升,对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现代社会流传的很多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对时代的感悟,也是时代的缩影,所以,教师开展初中语文教学要重视加强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同文学作者进行灵魂的交流,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活跃思维。同时,通过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还可以积累更多灵感与写作素材,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另外,通过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培养,还可以促进学生更深入体会作者的生活态度与情感态度,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一个具有良好道德品质与道德修养的人,以此推动学生综合能力发展,进而促进教师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满足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有效路径
1.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学知识
没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就难以全面深入地展开文学鉴赏活动。通常所指的理论知识是指一些基本常识,而初中语文教科书有很多理论方面的内容。学生要深入理解并掌握散文、影视文学、戏剧、小说等不同文体的特征,只有这样才可以在文学作品鉴赏时利用合适的方法去解读,可让学生在《中国文学鉴赏》《散文的艺术魅力》中探寻文学知识。要了解著名作家及其作品,包括作品的主题、情节等,还要深入了解文学的发展情况。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将语文教科书中的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有机联系起来,让学生可以深入感受并体验生活,增强语文学习兴趣,同时还可制定科学的学习训练计划,利用训练促进学生对文学知识的理解,并将其应用到作品鉴赏过程中。文学作品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是作者表达现实生活意见的重要产物,因而,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体现出不同的精神风貌,不同作品也会有不同的思想表达,同一作者也会由于时代的变迁,表达不同的情感变化,诞生不同的文学作品。基于此,为了更好地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作者的写作背景;教师可以展开教学活动,为学生介绍与写作文章有关的知识以及历史背景,促进学生掌握必要的文学史内容,为文学作品鉴赏提供重要的依据。
2.深入体会文章思想情感,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文学作品是作者在现实社会的基础上,对自身情感与经历的体会与凝练。语文教材当中收录了非常多的古代诗词名篇。
例如,人教版初中教材中的《岳阳楼记》,这篇文章是作者范仲淹在被罢免参政执事贬官河南邓州之际,应滕子京所邀而写。滕子京由于才华出众,遭权贵妒忌,因而贬到岳阳做太守。范仲淹想劝慰他,加上自己尚在贬中,因而处于规箴知己与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写下了这篇著名的岳阳楼记。为了深入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就需要对文章做深刻的理解。文章通过景物的描写,提出体现迁客骚人登楼后的不同览物之情,然后通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表达作者的生活态度以及政治抱负。通过最后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来突出体现作者心中豁达开朗的情绪,即不因外物的好坏以及自己的得失过于悲或喜。学生通过文章思想情感表达的解析,深入体会作者情感表达的初衷,这对于学生的鉴赏能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3.锻炼学生的语言感知力
通过来讲,语感就是语言的感受能力。我们知道,文章都是由字词句构成,通过作者对字词句的加工,以整体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很多古诗文甚至是白话文,会出现一些比较难懂的词句,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对学生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提升造成了直接影响。基于此,教师要重视加强对学生语感的训练,促进学生语言感知能力提升,使学生与文字之间产生更多共鸣,促进其深入理解作者的文章表达,进而提升其鉴赏能力。在培养学生语感时,教师可以选择文章中较难懂的语句,单独让学生分析,在分析过程中促进学生对困难语句的理解。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时,要着重加强重音、停顿的训练,对朗读节奏有正确的把握。通过朗读可以使文学作品更具立体感,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例如,人教版《卜算子·咏梅》这首词的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首先,语文课堂上,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可以了解到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并将梅花当作一种精神载体而倾情歌颂,因而梅花在作者的文章中代表的是一种坚贞不屈的形象。课堂中,教师通过介绍作者的背景,可以了解到陆游两次被罢官,爱国热情惨遭打击,但是其爱国抱负却不减分毫——这在作者的诗歌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4.强化理解能力,促进学生鉴赏能力的提升
鉴赏文学作品一定要对文学作品有深入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对文学作品产生深刻的体会与感悟。因而,强化学生对作品的理解非常重要,要求学生要深入了解文章写作的背景,并对文学作品内容加强理解。从当前实际情况来分析,学生在现代文章理解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在古诗文理解方面还有很大的困难。因而,教师要在学生语文知识掌握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打破语文古诗文学习的壁垒,构建古诗文解析思维;唯有如此,才可以探寻到古诗文学习的动力,提升古诗文学习的趣味性。
除了重视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外,教师还要利用朗读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文学鉴赏作品的印象。文学作品在细节描绘、语言表达、人物塑造方面都有自身的优点与特长,利用对作品的鉴赏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基于此,对于学生来讲,教师要重视加深其对文学作品的印象,以便更好地灵活运用。
5.分学段制订阅读计划
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在阅读水平和技能方面。为了让这一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制定分段阅读计划,以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教师制定计划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学生的整体情况。针对七年级学生,教师可以指导其阅读有趣的文学作品,如文集、童话、诗歌等;针对八年级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安排不同的文体,简单来讲,就是多阅读有思想性与哲学性的一些文章,这有助于学生建立不同的文体知识体系;针对九年级学生,教师必须注意加强学生对当前多元文化的理解,以便能够向这些学生推荐一些世界文学名著,使他们对世界文化产生深刻的理解。利用这种形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对民族文化强烈的自豪感与认同感。
6.指导学生文学鉴赏的技巧
首先,要引导学生从整体结构出发。每篇文学作品的作者在构思时,都是先确定整体思想,再展开写作,然后由多个局部构成一个完整的作品。因而,在加强学生鉴赏能力培养时,要让学生由不同的局部内容入手,将局部与整体思想有机结合起来后深入理解,然后再将其融入整个文章当中做全面理解,只有这样才可以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从整体把握与体会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其次,针对体裁不同的作品要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鉴赏方式,如此,当学生掌握中心思想之后,就能够对文学作品中使用的表达手法做分析鉴赏。以小说体裁举例,通常情况下,小说都是围绕人物形象塑造为中心,然后作一定的环境渲染描写,并丰富情节故事,体现社会生活。在对小说分析鉴赏时,要抓住这一重点来进行深入分析和鉴赏。最后,假如学生在鉴赏前没有深入理解,那么就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讲解。
综上所述,现代教育理念重视对人的全面培养,但受传统教育模式下灌输式教育的影响,初中生在文学鉴赏能力方面明显不足。基于此,重视加强初中生文学鉴赏能力培养逐渐成为当前时期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加强对学生科学阅读的指导,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学知识,为文学鉴赏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教师要将文学作品当作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学知识,指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思想情感,强化学生理解能力培养,并锻炼学生的语言感知力,进而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学作品鉴赏能力。加强学生文学作品鉴赏能力培养,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增长更多知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而且可以塑造并完善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以及审美情趣。不仅如此,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文学鉴赏能力,并通过不断阅读文学作品了解作者在作品中情感的变化,将其与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推动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何瑛《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1年第12期。
[2] 王玥《现当代文学的文学鉴赏与理想价值追寻——评〈当代汉语言文学研究及文学鉴赏能力培养〉》,《热带作物学报》2021年第9期。
[3] 刘阳荷《文学教育视角下的当代汉语言文学研究——评〈当代汉语言文学研究及文学鉴赏能力培养〉》,《语文建设》2021年第9期。
[4] 贺永粹《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必要性与措施分析》,《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年第1期。
[5] 李欣蓓《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方法研究——评〈当代汉语言文学研究及文学鉴赏能力培养〉》,《高教探索》2020年第7期。
[6] 周荣梅《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路径探讨》,《课外语文》2018年第24期。
[7] 陶佳仪《浅议初中生文学作品鉴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3期。
(李美华,女,广西贺州昭平县人,高级教师,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