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中情感表达的技巧探究
作者: 卜向男摘 要:初中生在进行记叙文写作时已经可以将整个事件清晰描写出来,但学生在写作方面仍存在“有事无情”的问题,在进行情感表达时显得有些刻意,更多的是堆砌辞藻,缺乏真情实感,这不仅无法吸引读者的眼球,也使文章缺少感染力,很难使人共情。一篇记叙文是否优秀取决于学生在写作时流露的真情实感,因此,语文教师应探究如何引导学生在进行记叙文写作时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以提高记叙文的写作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 记叙文 情感表达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21.013
记叙文是学生接受系统化教育以来最早接触的文体,也是写作的开端。在小学阶段,记叙文是学生写话、习作的基础,教师开展习作教学也是为了之后的写作奠定基础。到了初中阶段,记叙文是写作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学生在写记叙文时虽然可以清晰描绘出整个事件,但在情感表达方面却存在空泛、不真实等问题。新《课标》提出应对学生“讲真话”的能力进行培养,教师在开展记叙文写作教学时也要注重如何让学生在思考时带动情感,用动人的文字表达出真情实感,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
一、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中写出真情实感的必要性
(一)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
学生将自己的思想转变为语言的过程即为写作,这也是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需要师生共同攻克的难题。如今,很多初中生在写记叙文时存在“言之无物”的问题,写出的文章十分空洞,缺乏真情实感,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在写作时融入自己的情感。一篇记叙文的灵魂便是作者流露的真情实感,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写文章时将自己对所写人物、事物、事件的真实感受写出来,这有助于学生写作技巧的提升,还能使文章更具风采和情感上的感染力。
(二)促进初中生思维方式的转变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记叙文写作教学时应优化教学方式,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建立情感反馈机制。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教师应鼓励他们深入解读文中蕴含的情感,使他们在接下来的写作中能够受到启发,从文章的写作手法、情感表达技巧等方面吸取经验,在写作时用笔尖进行真情实感的表达,提升他们的思维逻辑。
(三)推动初中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
在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情感通过语言真实地表达出来,这样学生在写作时不仅会有畅快的感觉,还能使他们发现自己在写作上存在的问题和盲点,学生就会再次对语文基础知识进行巩固,扩展自己的写作思路,掌握情感表达技巧。
二、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中的情感表达技巧
(一)观察真实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虽然初中生在小学阶段经常进行习作训练,并且也具有文字基础,但在写记叙文时仍存在“言之无物”“有事无情”等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养成在生活中积累素材的好习惯,所以在写作时大脑才会一片空白。甚至还有些学生会直接照抄优秀作文中的片段,这样不仅会让他们更加依赖现有的素材,还会使作文脱离自己的实际生活,写出的文章必然不会具有真情实感。对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让他们通过观察激发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在写作时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使文章更加真实、动人。
1.制定观察目标
在对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进行培养时,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应结合实际生活和初中生的特点制定观察目标,可以是自然现象,如刮风、下雨等;可以是指定的人物,如父母、教师、环卫工人等;也可以是指定的事件,如好人好事、印象深刻的事等。学生在写记叙文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注重写作内容的真实性,但也不是完全不能虚构。在写作时,学生积累的生活素材不一定完全与作文主题相符,对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素材进行提炼、润色等艺术加工,提高文章的价值。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自然现象为观察目标,如“一场大雨”。在此之前,教师需要先搜索近期的天气预报,并让学生在观察前阅读经典著作中描写大雨的片段,如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名著导读部分要求学生对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进行阅读,其中的第十八章为“在烈日和暴雨下”,文中写道:“狂暴的大雨点直砸他的头和背,冷酷而强横的坐车人不准他片刻停车避雨。”通过“狂暴”和“砸”可以看出当时的雨势很大。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观察大雨时注重观察下雨前、下雨时以及下雨后,天气、环境方面出现的变化。不同学生对大雨寄予的感情会存在差异,教师应鼓励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对观察到的“大雨”进行记录,再对学生写出的文章进行点评。
又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放学路上的生活”为目标进行观察,这个目标并没有指明某物、某事,而是让学生在路上观察生活,可以是路上的景色,可以是路上遇到的事,也可以是路上看到的人,最后再整理成写作素材。有的学生介绍了自己在放学路上遇到的一件事:“我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辆正常行驶的小轿车撞上了一辆闯红灯的电动车,两人报警后在等待交警的过程中发生了争执,电动车司机一直让轿车司机赔钱,交警赶到后提出电动车全责,这时电动车司机很愤怒,质问交警原因,交警的回答是:就事论事,你闯了红灯应该由自己负责,而不是靠受没受伤决定。”学生在讲述时会投入情感,进行记叙文描写时便可以将这件事作为素材,丰富作文内容,流露真情实感。因此,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体验生活的机会,鼓励学生多多观察日常生活,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入记叙文写作中。
2.写出真情实感
初中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观察目标进行细致观察,并记录观察到的实际内容,以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使学生养成热爱观察的好习惯。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对每一处细节进行细致观察,从中发现能展开写作的内容。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观察后以文字的形式进行总结,并记录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感。
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写作教学主题是《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围绕命题作文《铃声响过后》展开思考和讨论。一说到“铃声”,学生会不约而同想到每天上课和下课时的铃声,进而联想到上课和下课时发生的事情。这时学生会纷纷投入到讨论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除了学校有铃声,我们还能在哪些地方听到铃声?你又能通过铃声联想到什么呢?有学生说:“火车站铃声响起后,是父母外出打工后内心的无可奈何以及孩子的不舍……”有学生说:“路上响起汽车喇叭的铃声,抬头发现是由于行人低头玩手机造成的一场车祸,引人深思……”还有学生说:“搬家后身边没有朋友,我鼓起勇气按响了邻居家的门铃,这是为我带来友谊的铃声……”这样的教学既能够让学生踊跃发言,还能让他们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并在之后的记叙文写作中抒发真情实感。教师应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将自己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作为写作素材,并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写出更加真实、更能打动人心的作文。
(二)善用写作技巧,增加情感流露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记叙文写作教学时应注重指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使他们能够在写作时善用写作技巧和优美的语言进行情感表达,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写作时应用积累的真实素材,并流露出真情实感。为了使文章能够引起他人的情感共鸣,教师应注重细节描绘,学生在写作时需要做到详略得当,语言不能过于烦琐,要利用细节描写含蓄传递自己的思想情感。
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写作教学主题是《写人要抓住特点》,教师可以利用范文中的片段对学生进行指导,在《这个夏天,我闻到了爱》这篇作文中,作者写出了自己生病时半梦半醒间感受到的动作,提及“有一双温暖的手抚在我的额头,梦中我嗅到了妈妈的味道”。文中的细节描写虽然没有将情感直接表达出来,但却能让读者在阅读时感受到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作者又在文中写道,父母送了自己去医院挂水,以及第二天清晨妈妈为自己熬药的情景。但作者并未详细描述这些情节,因为这些内容与主题之间没有太大的关联,并且会导致文章内容过于冗长,所以作者直接描写了第二天妈妈叫自己吃药的场景。同时,文中多次提到了“桂花树浓郁的香气”,这是在暗示家庭中同样浓郁的亲情。在进行记叙文写作教学时,教师可以按步骤向学生传授写作技巧:第一,引导学生在写记叙文时抓住重点,联系实际生活,去除与中心思想没有关联的内容。如以“我的父亲”为主题进行写作时,为了突出父亲工作的辛苦,很多学生会详细描述父亲的工作细节,这时教师应该抓住重点进行适当描写,这样才能细化内容,有助于学生的真情流露。第二,教师要重点描写人物特点,通过对人物特点的细节刻画来表露真情实感,文章更具真实性,更容易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三)利用范文仿写,学习写作方法
真实情感的流露并不是学生在写记叙文时想有便有的,也不是在教师的指导后立刻就会有的。很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只会以“欢快、大笑”等词语表示开心的情绪,对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记叙文写作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对作者倾诉真实情感的方法进行分析和学习,让他们对范文进行阅读和仿写,以掌握在写作时流露真实情感的方法,优化情感表达,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1.梳理范文情感的表达脉络
在让学生对范文进行仿写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围绕文章主题进行精读,对作者在写作时运用的写作手法、写作方法、表达情感时的叙述方式等进行分析和总结,梳理范文中情感的表达脉络,使学生掌握情感表达技巧,并在写作时运用。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时,这篇文章出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是美国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于她而言,莎莉文教师便是“再塑生命的人”。她在文中将遇到莎莉文教师的那一天视为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可见莎莉文教师对她而言十分重要。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阅读这篇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①文中讲述了“我”与莎莉文教师之间发生的哪些故事?②莎莉文教师是一个怎样的人?③作者是如何进行情感表达的?采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的写作脉络和情感描写进行分析和梳理。莎莉文教师对“我”之后的人生带来了重要影响,并教会了“我”爱是什么,唤醒了“我”的灵魂,使“我”之后的生活更加绚烂多彩,更有价值,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教师的感激之情。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写作前尝试列出提纲,回想父母、同学、教师和自己之间发生的事情,模仿范文的情感表达脉络进行写作,并在写作的同时表达情感,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2.对范文中的好词好句进行仿写
初中语文教师应带领学生对范文中的好词好句进行积累,应用到记叙文的写作中,增长自身的词汇量。同时,句与句之间有很多种表现形式,如排比、对称等,好句中采用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精彩,提高作文质量。对此,教师应指导学生仿写范文中的好词好句,帮助学生巩固语文基础,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积累自身的写作素材。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文中对捕鸟的过程进行了详细描写,并且运用了很多动词,如“撒”“罩”“拉”“支”等,生动的描写能使学生在脑海中浮现出捕鸟的画面,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给人一种想继续读下去的欲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初中生对动物有着极高的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文章中的好词好句进行仿写,再次阅读和分析课文,在写作时利用词、句去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使学生掌握情感表达技巧,增加文章的可读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仿写范文的文章结构
初中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范文进行仿写之前应先让学生欣赏范文,以激发他们的仿写欲望。范文中有一些关联词和固定的句型,为了增强学生的语文基础,提升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文章结构进行梳理,根据语言表达结构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完成仿写,同时也让自己的情感抒发出来。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紫藤萝瀑布》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对写作的热情。本文以“紫藤萝花”作为主线,按照一定的写作顺序睹物释怀,借物抒情,表达出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作者先是“赏花”,再“忆花”,最后“悟花”,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这个顺序对紫藤萝瀑布进行感知,在阅读中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便于之后开展仿写教学。在指导学生进行仿写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赏花”“忆花”和“悟花”的顺序,选择一个能够让自己抒发真情实感的事物进行仿写,明确写作主题,梳理写作思路,建立写作框架,让学生对写作对象进行全面了解,以“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写记叙文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有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记叙文写作教学时要重视学生在表达过程中真情实感的流露。作文是真实的,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感悟,营造“讲真话,表真情”的写作氛围,鼓励学生勇敢进行情感表达,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从而写出更多能够打动人心的文章。
参考文献:
[1] 李莉均《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有效措施探索》,《课堂内外(初中教研)》 2022年第1期。
[2] 刘丽情《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学周刊》 2021年第30期。
[3] 国畅《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技巧及教学》,《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2021年第11期。
[4] 杨珠妹《“三融”习作视域下的角色体验习作教学探究》,《新教师》 2021年第11期。
[5] 刘丽情《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学周刊》2021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