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数字化转型实践研究

作者: 张欣

摘 要:随着人们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当今社会备受瞩目的焦点。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教学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需求。在基础教育中,语文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有效地培养和提升其核心素养。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必须要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落实语文教学的数字化转型。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资源已成为一种备受瞩目的新型教育资源,引起了广大教师的高度关注。将数字化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可以极大地方便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高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当前,小学语文教师正致力于探索如何实现语文教学的数字化转型,这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议题。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数字化转型 实践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21.024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蓬勃发展,各行各业都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革。教育领域也不例外,教育数字化已成为当今时代一个重要特征,它为学校教育注入了活力与动力,促进了教学改革的深化与推进。在现代教育领域,数字化处理后的教学和学习资源被称为数字教学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在各种网络环境中得到应用。它可以实现对文字、图形、声音等信息进行综合存储与管理,并通过计算机将各种教学资料集成到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数字资源的出现,为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语文教学中实现数字化转型的价值

1.营造更加丰富多彩的语境

小学语文教学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阅读能力,以此为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越来越多的教育理念融入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中,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将先进的教学方式引入其中。教师将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已成为必然趋势,运用数字化教学手段,可以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语文情境,以加强学生对于文章的感性认识,还能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通过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受“双减”政策影响,小学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面临家长监督不到位,自我克制力欠缺等问题,导致学生空闲时间增加,学习效率低下,整体质量亟待提高。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应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开展教学工作。为了达到更佳的语文学习效果,教师除了要在课堂上进行引导,还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语文能力水平。因此,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当中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不仅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而且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创新精神。语文课堂上数字化手段的运用给语文教学带来丰富的意义,让学生能够超越时空的局限来学习语文,进而指导其自主学习。

3.组织以针对性的语文教学活动

为了应对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差异,教师需要逐步实现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深入了解,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语文教学。数字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够全面揭示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漏洞,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查漏补缺的手段,有助于不同能力的学生共同进步,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打好基础,实现语文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目前语文教学数字化转型遇到的难题

尽管数字化已经为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机遇,但在数字化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数字化资源过多,数字化资源与课文内容的互动性不足,数字化课程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缺乏广泛性和包容性等,这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未能对数字化资源进行精细化处理

互联网是一座信息的宝库,蕴藏着丰富的数字化资源,从古至今,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任何一种资源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到各种来源、版本和形式的相关信息。这些资源有许多是非常好的教学资源,但也有些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甚至可能成为他们学习中的绊脚石。因此,在数字化课程资源的挖掘过程中,有些教师容易陷入“拿来主义”的陷阱,缺乏辨别、筛选、归纳和改进相关资源的能力,未能达到去伪存真、精益求精的教学效果,导致课程资源呈现出令人眼花缭乱的状态。这样的结果导致许多优质教育资源被浪费,而那些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相违背的教育教学资源却得到利用。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许多资源并不适用,而那些真正能够为学生所用、的优秀课程资源则相对匮乏。

2.数字化资源挖掘方面的互动性不足

在数字化时代,挖掘和利用课程资源已经不再是单一教师的职责,而是需要教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共同参与资源的挖掘和收集,加强资源之间的互动,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利用课程资源进行学习。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需要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作用,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有效教育。然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对课程资源进行广泛搜索、整理、归纳和筛选,但缺乏互动,未能使学生掌握信息收集和整理的技能,也未能在课前和课后与当前的课程资源进行互动。

3.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利用效率相对较低

许多教师在进行课程资源的挖掘和开发后,往往忽略了数字化的课程资源,导致其利用率相对较低,甚至变成了一次性的资源。其实,数字化课程资源是有价值、可利用的教育资源,但如果没有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就会造成教学资源的闲置。教师在数字化课程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的情况下,每次授课都需要再一次挖掘课程资源,这种重复性工作不仅浪费了他们的工作时间,也增加了资源的浪费。

4.资源开发缺乏

在语文教学中,可供教师挖掘和利用的资源种类繁多,不仅限于校内,更包括校外的各种资源。语文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不仅在于显性资源,更在于隐性资源的广泛涵盖。然而,许多教师在开发课程资源时缺乏广泛性和包容性,更多地关注显性资源,这严重制约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

三、语文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可行性对策

1.基于数字化创新教法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语文作为一门高度实践性的学科,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在语文实践方面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活动,是提升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学习《海底世界》这一课时,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校内网络教室进行海底相关资料的检索,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爱好,组成小组,成立“海底动物考察队”和“海底探险队”等小组,并引导他们按照学习任务单有序地展开学习活动。接着,大家把收集到的材料整理成文字或图片展示给同学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通过浏览网页、交流和记录等多种方式,激发他们内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收集和加工信息。教师组织各组开展讨论,分析研究,然后再将小组讨论情况及时反馈给组内成员。最终,小组所呈现的报告内容是较为丰富、详尽的,甚至超越了教师们的预期。同时,小组间互相评价和讨论的形式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和沟通,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被赋予了主体地位,从而使他们对海底世界的美丽和物产有了全面的认识。数字化教学的设计凸显了学生的独特优势,学生在分组学习中展现了个人所长,与教师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并通过网络与同学进行互动交流,这一切都表明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学生在运用多种学习手段的同时,也获得了更高层次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

2.采用平板电脑创新学习手段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因个体差异而存在不同,因此,在课堂上采用平板电脑进行分层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

在学习《火烧云》时,教师以文字为媒介,描绘火烧云的各种形态,如马、大狗、大狮子等,同时描绘了火烧云的金色、深红、暗红、淡红等多种颜色,然而,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缺乏观察的机会,他们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仍有待深入。因此,教学时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活动引导学生去认识和体会火烧云。此外,教师在课后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积累关于色彩表达的词汇,但由于学生的语言水平不同,有些词汇的特征难以被察觉,因此无法进行类似的词汇积累。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从具体情境入手去感知和认识这些词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笔者采用iPad学习颜色表达的词汇,并将其分为读、辨、说、写四个层次,同时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练习题,为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提供了一些机会,让他们能够通过推送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3.利用信息技术连接课堂内外

随着教育数字化发展进程加快,线上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方式。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深入探索如何在常规教学中更加科学地运用数字化技术,以实现将数字平台更贴近学科本质的教学延伸。此前,很多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往往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然而,翻转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视野和丰富的教学内容,使得他们能够在课堂内外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根据自身的学习节奏进行学习,并随时获得个性化的指导。同时,这种教学模式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在《村居》古诗的录制过程中,教师可以录制微课“走进风筝”,详细介绍了风筝的起源、制作、寓意以及与人们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村居》所蕴含的意境,同时在草拂、春鸾、春拂、纸景、春意盎然等方面也有了充分展现。

4.师生“云互动”

现今,数字化已成为一种有效的师生互动交流方式,即使在放学后的家中也不例外。教师常常会利用各种移动设备与家长沟通,通过微信群等形式实现家校合作,拉近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

在授课《乡下人家》前,我与学生们在微信群里进行了一场预学研讨,学生们对课文内容非常感兴趣,纷纷把自己学习后获得的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并在群里发出来。群聊中涉及的知识范围非常广,从图像到音乐,再到古诗中描绘的田园生活,大家分享的乐趣可谓无穷无尽。有一个班级的学生发言非常热烈,他一边听着教师讲课,一边在自己的微信群里面畅所欲言。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出了极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他们不再对发言感到厌烦。课堂结束后,孩子们都纷纷表达出自己对乡村的喜爱之情。孩子们在乡村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仅亲身体验了当地的生活方式,还通过模仿小动物的叫声,深入了解了自然界的奥秘。令人惊奇的是,来自乡下的学生们不仅分享了小鸡觅食、小羊吃草的场景,还分享了爷爷奶奶的菜园,这让他们的同伴们获得了更多的知识。这样的场景让我感受到,课堂不再像以往那样沉闷,而是充满着生机和活力。由于数字化手段的广泛应用,课堂中的互动交流不再受到限制,而是变得更加真实和灵活,从而取得了愉悦和共享的效果。

在课堂中,微博、微信、QQ等社交媒体平台为许多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弥补遗憾的机会。微课资源丰富多样,不仅有视频、图片、动画等教学资源,还有文字、声音、影像资料,这些都可以用来进行拓展性教学。展示自己学习的效果,不仅能够获得教师的认可,还能够获得小伙伴们的赞赏,同时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

数字化教学让我们有可能实现课前预设与生成的完美融合,通过数字化的手段,课前预习和课后延伸学习得以生动地呈现在教师和学生的眼前,从而弥补了有限的课堂所带来的影响。数字化的资源让学生在课外自主阅读,并能够进行有效拓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拓宽了课堂教学的范围,更加大了对话的深度,从而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落实语文教学数字化转型,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数字资源是一种全新的教学资源,它能够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师需要利用数字资源的独特性,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提高学习效果。通过创新与完善,学生们能够更加轻松地接受知识内容,获得更为优质的学习体验,从而全面提升语言能力水平。在数字化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难题。为了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我们有必要分析当前的教学现状以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教师应当以“大语文”为教学观,积极探索数字化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挖掘和应用,以应对当前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美雪《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构建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第3期。

[2] 贾红斌《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打造小学语文高效阅读课堂》,《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9年第11期。

[3] 何雄伟《浅谈数字资源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利用》,《学周刊》2016年第1期。

[4] 卓绍昊《整合课程资源,提升教学效率——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运用》,《教师》2020年第6期。

[5] 赖菊香《树立课程资源意识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刍议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新教师》2019年第11期。

[6] 曾祥伟《数字教材助力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究》,《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1年第S1期。

[7] 刘军海、王俊俊《应用数字教材构建精彩小学语文课堂》,《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1年第S1期。

[8] 陈志贞《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应用》,《中国校外教育》2019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