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效融合策略探讨

作者: 李美华

摘 要:读写结合是值得语文教师展开探索的重要课题,因为听说读写的习惯和能力能相互影响,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读写能力均得到大幅度提升,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本文分析了初中语文阅读和写作融合教学的有效策略,通过把握融合原则,革新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将真情实感和生活的元素渗透到读写课堂中,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 写作 融合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21.025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环境中,初中语文的学科教育有了新的思路,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语文课堂这一阵地上,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基础的语文技能进行引导和培育,践行素质教育的理念。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积累丰富的读写素材,协助学生积累经验,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之间的关系

语文学科教育中有一种常见的现象,那就是虽然有些学生有着极大的阅读量,但是写作的质量却并不十分理想,依然很难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这是因为,在阅读中,学习者需要具备将语言文字转化成自身思想的能力,掌握转化语言文字的技巧,用语言文字的形式,将自己的思想融入文本中,完成写作。由此可见,阅读和写作需要在两个不同的体系中学习和实践,通过阅读训练,学生能够提高阅读能力,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将阅读能力转化成学生自身的知识积累,经过思考转化后,形成写作能力。教师将阅读和写作互相促进的功能利用起来,才能够真正实现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效融合的目标。

二、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效融合原则

读写融合的教学思路值得初中语文教师思考和探究,在初中语文教学目标下,教师要坚持阅读写作融合教学的原则,根据主次原则、统一原则并存的思想,提高融合的水平。

主次原则要求教师要把握好主次顺序,明确阅读、写作这二者并非因果关系,而是相辅相成、具有密切关联的两部分内容。那么在主次原则下,教师应将阅读教学作为重点,将写作教学作为次重点,简单地进行写作指导、写作点拨。

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展开融合教育活动,语文教师还要遵循统一性的原则,对文本内涵、作者手法进行着重分析,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创作质量。教师要将文本阅读中的知识点、写作的特长,内化成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阅读充实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按照阅读和写作相统一的练习方法,掌握阅读技巧、写作技巧。学生在对文章进行阅读时,要对中心思想有充分的了解,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教师在课堂上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统一读写教学的原则,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见解,由教师给予正向的引导、评价。教师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对文章整体的情感内涵进行分析,理解文章的含义,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进行评价,增进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学生们及时纠正错误的认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质量。

三、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现状

1.阅读和写作脱节

在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化的背景下,初中语文的阅读、写作应互相衔接。但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和写作脱节的现象始终存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之间的联系紧密度不足,导致最终的读写教学效果受到了负面影响。目前,教师通常会不自觉地将两者独立进行教学,即使在阅读教学中讲述了与写作知识有关的内容,也通常是以记录词句、摘抄段落为主,却忽视了对写作知识深层次的讲解,写作教学流于形式。学生在阅读中对文本知识当中的写作技巧和方法,难以形成深刻的印象和熟练运用的能力。阅读和写作之间的相互脱节,导致语文学科的融合教学体系始终不完善,降低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有效融合效率,阅读与写作的教学成果不理想。

2.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不足

根据目前初中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现状分析,目前的教师虽然已经逐渐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进行了转变,却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与引导。学生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方面缺少主动参与的兴趣,学习积极性不足,内在的阅读潜能和写作潜力没有被全面地激发出来。在语文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学生缺少兴趣,将会导致阅读和写作的学习无法持续进行下去。学生的兴趣缺失,是当前初中语文教育中存在的普遍现象,这通常与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关,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成为课堂上的倾听者,学习积极性被大大削弱。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动力不足,学习动机有限,学习效果受到了负面影响,学生自主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均面临着多重困境和阻碍。

3.缺少现实情感的融入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引进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和人们的真情实感,打造生动的语文课堂情境,使学生们在语文课堂中形成对知识的深刻感悟,对教材文本产生更深层次的体会。初中语文教师理不清现实生活与语文知识的关系,在教学中缺少真情实感,导致学生对于文本的内容缺少感受,对作者表达的思想无法形成正确的体会,知识单纯学习课本知识。阅读和写作作为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属性却常常被忽视。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学生往往将阅读和写作视为一种任务,而非将其与自身生活紧密结合。这种机械式的阅读和写作方式导致学生写出的文章缺乏深度和真实情感。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读写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关系不够紧密所致。许多学生在写作时缺乏素材,只能东拼西凑,这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体验过真情实感的语文教学。这种情况对学生的品格修养和个性成长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制约,亟待改进。

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效融合策略

1.重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有效融合

教师是策划者和组织者,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具备主动探索的意识,对读写结合形成深刻的认知,主动地开发读写有效融合的思路和方法。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注,主动参与行业内同行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活动,主动革新教育观念,对新课程标准进行验证,寻求更多有效的教学方式,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语文教师要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要求,对阅读和写作教学融合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总结二者之间的共同之处,站在科学的角度,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方案策划。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结合教科书内精心设计的文本内容,扩充教学资源。在读写教学基础方面,教师要丰富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素材和资源,用教科书当中的精彩片段为学生们的阅读和写作学习提供参考,打牢知识基础。

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鲁迅的其他回忆性散文引入课堂中,通过对资源的运用,鼓励学生们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层次阅读,对于其中的文章写作技巧、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给予学生思索的机会,提升学生的阅读深度,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学生要将教材文本中的写作方式、技巧、框架等运用到自己的文章创作中。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时,教师要提前对学生的学情进行调研,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基础、阅读能力、写作水平、语言基础,以此作为依据,制定阅读和写作有效融合教学的计划。教师可以将学生们感兴趣的事物融入课堂中,提高学生们的鉴赏能力,使学生们可以围绕教材中的知识,体会写作的艺术,对文章中的内容进行品读、感悟,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借助背景资料、人物介绍的有关知识,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知识、写作经验,在阅读中收获写作知识,提高读写能力。

2.激活学生的读写兴趣

兴趣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引导学生掌握读写技巧和方法的前提,学生具备了阅读和写作的兴趣,才能主动对文本素材进行阅读探究。为了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教师要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观念,开阔学习视野,产生读写兴趣。教师可以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巧妙地整合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借助互联网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们拓展阅读材料,积累文本素材,为读写融合奠定基础。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多读、多听、多看、多写、多记,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提高读写水平,将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内化成自身良好的语文素养。

以初中语文人教版教材为例,史铁生在《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中,回忆了母亲在世前的场景,文字朴实,虽然没有精心雕琢的语言,但是句子中饱含深情,透露着浓厚的怀念之情。教师以该文本为素材,进行阅读和写作有效结合的教学,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和技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们介绍史铁生的成长背景。

史铁生从小就患有双腿瘫痪的疾病,肾功能衰竭后,他不得不依靠透析继续维持生命,直至2010年,史铁生先生去世,留给了人们大量的优秀作品。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资源为学生们播放作者的照片。史铁生坐在轮椅上度过了漫长的生涯,却做到了很多身体正常的人都做不到的事,教师可以使用丰富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学生们形成了深刻的情感体会,参与到了阅读中,借鉴文本材料的写作方法、写作思路,构思自己的文章,将从阅读中学到的科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写作技能。

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建立课外阅读小组,定期阅读课外读物,并通过阅读,完成读后感的创作。教师可以建立班级微信群,用于课外阅读的感悟交流和分享,学生们在互联网平台上,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和其他的同学以及教师一起分析文章的不足,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增加阅读积累。

3.渗透生活元素和真情实感

为了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初中生的特点,将真实的情景和现实的情感融入阅读和写作的教学中,使学生们在联系现实的过程中,挖掘更多的资源用于写作,不论是在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中,教师都需要认识到生活是语文知识的起源,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才是语文教育的价值。教师要在阅读和写作的有效融合教学中,将生活中的元素挖掘、利用起来,将真情实感渗透到阅读和写作的教学中,使学生们可以与生活之间形成紧密的联系,认识到生活中存在的语文知识。

教师可以设定主题,让学生们对有关的文章内容进行收集、整合、分析、阅读,例如,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课程教学中,课文讲述了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取得伟大胜利的过程。

教师可以设置“假如是我”的主题教学活动,让学生们对文章内容进行阅读,搜集有关的资料,联系自身的现实生活和真实的情感体会,将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感同身受地体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伟大。学生们基于“假如是我”的主题,锻炼写作。以教材中的文本为依据,搜集材料,进行更高程度的阅读活动,学生的内心体验愈发丰富。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结合自己现在的幸福生活,形成深刻的体会,感谢中国人民解放军为后代所创造的安宁和幸福。将真实的情感融入阅读与写作中,学生们将会掌握写作方法与技巧,产生更深刻的情感,提高文化修养、文化品位,成为品格健全的人。

4.增加实践机会

为了创作优质的作文,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深入分析阅读文本,总结写作技巧,改变记流水账式的作文形式,增强作文的表现力。在语文教材中,优秀、典型的案例中展示出大量的写作技巧。教师在文章的段落安排、结构设计、修辞手法的使用等多个层面,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们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分析,要对各种写作技巧加强掌握,通过实践训练,在仿写、续写中,尝试将这些写作技巧和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里。例如,在初中语文《背影》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深厚情感,用质朴的语言描述出来,采取了白描的写法进行叙事,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段描写也成为本文的亮点。

教师可以结合阅读教学,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们根据文章的结构特点、描写手法,写一篇读后感,或是仿照文章的结构,写一篇与自己的现实生活有关的文章。但学生不能一味地局限在模仿他人优秀文章的过程中,而是要将自己的创新意识激活,在吸取他人精华的同时,将自己的风格特色展示出来。在文章有着独特亮点或突出特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讲解文章时,用趣味性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素养。教师还要在教学中,使学生形成对写作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参与到实践中,抓住实际训练的机会,提高读写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在面临教育大环境的变化时,要主动对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机融合进行探索,将阅读和写作贯穿到整个语文教学中,使阅读和写作之间的桥梁搭建起来。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思维、写作能力进行训练,提高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效融合的程度,对学生的读写能力进行关注,实现这两部分内容的深层次融合,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实现构建高质量读写教学课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董艳芳《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模式的有效融合》,《新课程》2022年第19期。

[2] 杜晓燕《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融合》,《好作文》2022年第6期。

[3] 把连霞《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效结合》,《考试周刊》2022年第11期。

[4] 刘礼鹏《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模式的有效融合》,《天津教育》2022年第6期。

[5] 林丽珍《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模式的有效融合》,《试题与研究》2022年第5期。

[6] 陈光荣《初中语文教学阅读与写作模式的有效融合》,《语文教学之友》202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