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主题学习之“在身边发现历史”

作者: 谢树森

摘 要:本文围绕“跨学科主题学习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讨论,以泉州乡土资源为案例,深入探讨“在身边发现历史”的跨学科教学策略。首先,本文强调了跨学科主题学习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包括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以及推动不同学科的融合。然后,详细阐述了“在身边发现历史”这一主题的功能性,最后,提出了一系列以泉州乡土资源为基础的跨学科教学策略,重点在于与美术、音乐等学科的融合。

关键词:跨学科主题学习 中学历史 泉州乡土资源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21.046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教师们面临着如何应对多变的教育现状,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的挑战。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对历史的探究和体验的渴望。随着教育政策对创新教学方法的持续鼓励,跨学科主题学习应运而生,它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全面、深入的学习体验。本文便是基于这样的背景,选择泉州乡土资源为案例,旨在为教师提供一种有效的跨学科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更为深入地“在身边发现历史”。

一、中学历史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意义

1.进一步丰富中学历史教学内容

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对于中学历史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中学历史不仅仅是一个回顾和反思过去的学科,同时也是一个与现实生活、文化和其他学科交织的学科。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历史教学的内容得到进一步丰富和拓展,能够更加生动地展现历史的维度和多样性。

其次,跨学科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探讨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而且能够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维度去思考和解析历史,从而培养学生全面和多元的思维方式。

此外,历史本身就与许多学科如艺术、地理、文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当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融入其他学科的内容时,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在实质上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当学生在学习历史时,不会局限于传统的时间线和事件叙述,而是结合其他学科的内容和视角,他们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探讨历史事件的背后含义。这样的方法鼓励学生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从而提高其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例如,结合地理学科,学生可以研究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历史事件的发展;结合文学,他们可以深入了解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法要求学生不仅要对每一个学科有所了解,还要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因此,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跨学科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和提升。

3.可以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进一步融合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提供了绝佳的平台。历史作为一个研究过去事件、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学科,涵盖了丰富的内容和知识,而当它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时,所能产生的教育效果将远超于单一学科教学。例如,当历史与艺术相结合,学生可以通过艺术作品探索历史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氛围,进而对历史事件产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当历史与科学相结合,学生可以探讨科技如何影响历史的发展,并理解科技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法不仅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和理解历史,也促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交流和整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历史的理解,还能够培养自己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构建跨学科学习主题“在身边发现历史”的作用

1.可以实现中学历史的跨学科教学

构建跨学科学习主题“在身边发现历史”为中学历史的跨学科教学提供了一个平台。这一主题旨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历史的踪迹,进而使学生从个人经验出发,学习更多的历史知识。例如,学生可能会在当地的建筑、文化活动或者家族传承中发现与历史相关的线索。而这些线索正好可以与其他学科,如艺术、地理、社会学等相结合,从而实现真正的跨学科教学。当历史融入其他学科时,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而且可以从多个角度和维度来审视和思考,提高其对历史的综合理解能力。

2.能够实现生活化教学的目的

构建跨学科学习主题“在身边发现历史”可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实现生活化教学的目的。首先,这一主题鼓励学生在周围的环境中寻找与历史相关的元素,使历史教学与他们的日常生活产生直接的联系。例如,通过探索当地的文化遗产、访谈长辈或研究家族的过去,学生能够从实际的生活情境中获得对历史的认识。与此同时,这样的学习方式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体验,能够让他们感受到历史不是遥远的事情,而是与个人的生活紧密相连。生活化教学能够使得学生更容易与历史产生共鸣,因为他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实际影响和意义。此外,生活化教学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也有助于他们更加深入和全面地理解历史内容。因此,这一主题为历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历史教学更加富有趣味性和实用性。

3.可以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积极性

通过构建跨学科学习主题“在身边发现历史”,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学生对历史探究的积极性得到了显著提高。首先,当历史不再局限于教材内的描述,而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时,它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例如,学生可能会对家乡的某个历史事件或地点产生好奇心,从而主动去寻找更多的信息和资料。这种从身边的事物出发的探究方式,让学生感到历史不是一个遥远和陌生的领域,而是与自身息息相关的。与此同时,通过这一主题,学生会更加珍视和关注身边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资源,对待历史的态度也会有所改变。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和技巧进行历史探究,如采访、实地考察和资料收集等,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都得到了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历史的热情和兴趣也随之增长。因此,这一主题不仅使历史学习更加接地气,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发掘潜力的舞台。

三、以泉州乡土资源为基础构建跨学科学习主题“在身边发现历史”的策略

1.引导学生探究泉州文化遗产中的历史,实现与美术学科的融合教学

泉州,一座历史文化之城,蕴含着丰富的乡土教育资源,为学生的跨学科学习提供了天然的“教室”。在构建学习主题“在身边发现历史”时,教师对泉州文化遗产的深度挖掘变得至关重要。为了与美术学科进行有效融合,教师必须深入探索泉州的文化和历史遗产,将这些遗产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内容。在此过程中,泉州的丰富文化遗产不仅成为学生了解历史的窗口,还为学生提供了艺术创作的灵感。例如,泉州的传统建筑、雕刻和绘画均反映了泉州人过去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这为美术教学提供了实物参考。此外,通过对泉州文化遗产的深入探究,学生可以了解到历史与艺术的相互作用,了解两者是如何互相影响的。历史教学与美术教学的融合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因此,泉州的乡土教育资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平台,使学生的跨学科学习成为可能。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泉州德化窑址”作为生动的教学内容,采用“在身边发现历史”的策略开展教学。德化窑,以其“象牙白”和独特的制瓷工艺而著称,历史可追溯至宋代,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索历史与艺术结合的完美案例。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研究德化窑的历史背景,了解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随后,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学习实际的制瓷工艺,让他们了解每一个环节背后的艺术和技巧。例如,学生可以尝试使用德化窑的传统技法,模拟古代的制瓷过程,让学生体验从泥坯到瓷器的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进一步介绍德化窑瓷器的特点,如其厚实的坯体、简单的构图和流畅的线条等。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宋代到明代德化窑瓷器的变化,帮助他们了解历史上制瓷技术的发展。当探讨到古代德化窑瓷器的外销情况时,学生还可以了解到德化窑瓷器在国际上的影响。综合这些教学环节,学生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德化窑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还可以体验到历史与美术的完美结合,真正实现跨学科教学。

2.引导学生实地考察泉州博物馆,促进历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地方文化资源与学科知识,为学生设计生动的学习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其中,泉州乡土资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材料。以泉州为背景,跨学科学习主题“在身边发现历史”的策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历史、感知文化韵味的机会。具体到实地考察泉州博物馆时,其意义不仅在于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度,更在于促进历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实地考察泉州博物馆的过程,使得学生能够从直观的视觉、听觉中获取信息,进而与已有的学科知识相结合,实现知识的内化。博物馆内的珍贵展品和深厚的历史背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际的学习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通过对泉州博物馆的考察,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历史与地理、艺术、社会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为他们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计划时,应当充分利用这些地方资源,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选择泉州博物馆作为实地考察的场所。首先,在参观泉州历史展览时,地理学知识可以被完美地融入其中。通过观察台湾海峡的地形沙盘,学生不仅能理解历史的脉络,还能结合地理知识,探索地形变迁背后的原因,分析海峡形成的过程,以及它对古代人类迁徙的影响。其次,当学生在欣赏汉代陶器、五代铸钱陶范等出土文物时,艺术与历史的结合便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艺术角度欣赏这些文物的造型、纹饰和色彩,同时结合历史背景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背景,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艺术鉴赏能力,还能深入理解文物背后所蕴藏的历史故事。再者,当考察泉州地方戏曲专题展览时,音乐与戏剧学科的知识可以发挥作用。学生在了解南音、梨园戏等地方艺术瑰宝时,可以从音乐的角度去欣赏其旋律与节奏,同时,学生结合戏剧学科的知识,分析戏曲的情节与人物性格,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些地方艺术形式背后的文化和情感。最后,参观“泉南雄风”展览时,面对郑成功与施琅的相关文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历史与人文的角度探讨当时的社会情况。泉州博物馆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跨学科学习的绝佳场所。教师通过恰当的引导,可以使学生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将历史与其他学科完美结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学习。

3.引导学生学习地方戏曲,实现历史教学与音乐学科的融合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将地方特色资源与跨学科学习结合起来,是一种富有创意和效果的策略。以泉州乡土资源为基础,我们可以发现它与音乐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和融合潜力。地方戏曲不仅蕴藏着丰富的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和音色,还与当地的历史、文化、习俗紧密相连。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地方戏曲,旨在挖掘这些音乐元素,并将其与音乐学科进行有效结合。此外,学习地方戏曲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音乐与地方文化的紧密联系,使他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和认识自己的文化。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还能够增强对本土历史文化的了解和热爱,从而实现跨学科学习的目标。

梨园戏作为泉州的一大乡土资源,不仅在泉州倍受喜爱,更是随着郑成功收复台湾,由闽南子弟兵及其家属传播到台湾,成为两地共同的文化遗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学习“梨园戏”。首先,教师需要为学生播放梨园戏的经典片段,让学生对其形成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感受。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梨园戏中的旋律、节奏、音色等音乐元素,同时探讨这些元素如何与泉州、台湾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下南”派的经典剧目《范雎》或“上路”派的《蔡伯喈》为教学材料,指导学生深入分析其中的音乐元素和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梨园戏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加深对音乐与历史文化的认识。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泉州的梨园戏剧团,与演员交流,了解梨园戏的现场演出技巧和背后的文化故事,从而更加深入地体验和理解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

本文对跨学科主题学习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展望未来,随着跨学科教学方法的进一步普及和深化,中学历史教学有望走向更为生动、实际、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方向。教师们应持续探索、创新,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有趣的学习体验,同时也为中学历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刘云、韩加强《整合乡土资源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设计与实施——以“探寻古蜀辉煌,绽放精彩大运”为例》,《地理教育》2023年第2期。

[2] 张莹莹《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项目式实践探索——以“考察近代历史遗迹——威海英式建筑”为例》,《四川教育》2023年第17期。

[3] 林国评《保留乡土特色  留住乡愁记忆——以泉州石笋公园为例》,《福建建筑》202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