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学习任务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作者: 王欣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将学习任务群应用于历史教学中,能够以课堂任务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逻辑和顺序完成学习目标,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本文结合学习任务群的应用意义,从基础型任务、提高型任务、拓展型任务三个层面出发,提出几项相关的应用策略,旨在提高历史教学的实践性,促进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历史 学习任务群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23.054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需要进行全面革新,以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在现阶段,虽然很多教师尝试教学创新,但所选用的教学方法缺少系统性和连贯性,导致历史课堂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笔者根据多年的高中历史教学经验,认为教师可以将学习任务群融入课堂中,并在此基础上探求和开发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任务群的优势和特色,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此,笔者针对新《课标》背景下学习任务群的应用意义和应用策略展开论述,供大家参考学习。

一、新《课标》背景下学习任务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是新《课标》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的全新要求,教师应该从历史素养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活动,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习任务群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是指向学生历史素养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可以由历史核心素养出发,结合课程知识,巧设课堂任务,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生成各项能力。因此,学习任务群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多数教师以理论化的讲解为主,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学习任务群通过“布置任务—推进任务—完成任务—展示任务”的环节设计,能够在课堂中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真正地把课堂交给学生,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三)丰富学生学习体验

学习任务群是一种以一个或多个任务为组成元素的教学模式,其中的任务可根据不同的课程知识、不同的教学需求进行灵活更换,以此辅助教学顺利开展。因此,学习任务群的应用具有极高的灵活性和创新性,相比于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能够对学生产生极高的吸引力,为历史课堂注入更多趣味化的元素,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促使学生对历史学科保持持续的学习兴趣,以此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二、新《课标》背景下学习任务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在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历史学习经验,但基于历史学科的特殊性,学生之间的历史学习水平存在差距。因此,新《课标》背景下,为了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教师应该按照“基础、提高、拓展”的学习层次为学生设计课堂任务,以此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使学习任务群发挥应有的育人价值。

(一)创设基础型任务

基础型学习任务能够对学生基础能力进行巩固和提升,因此,在学习任务群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应该准确把握学生的发展需求,考查学生在学习中的弱项,并将其融入学习任务群中。为此,教师可以从“掌握基础知识、锻炼历史思维、提高解题能力”三个方面出发为学生创设基础型任务。

1.掌握基础知识

针对基础知识设计学习任务群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历史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历史年份、历史事件、历史意义等客观性的知识内容。通过任务设计,学生能够明确课程重点,熟记并且掌握课程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完成任务的形式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

例如,在教学“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对明清时期的各个事件都会产生一定的了解,但对其具体演进的各类细节尚不明确,基于课程基础知识,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如下学习任务:

任务一:小组合作学习,阅读教材内容,掌握明朝兴起和繁荣的时间段。

任务二:小组合作学习,从教材中找出明清交替的原因以及转折点。

任务三:小组合作学习,梳理清朝入关的过程以及明清两朝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变化。

2.锻炼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要求学生能够从历史角度对问题进行剖析,能够有条理且清晰地阐述历史原因。教师针对历史思维设计学习任务群,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深度挖掘,学会由点到面地进行思考,如历史事件的演变过程、历史意义等。教师可以通过学习任务启发学生,从而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以历史事件为研究案例,结合案例故事为学生设计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深入了解明清时期的历史。

任务一:了解郑和下西洋、靖难之役的历史背景,说一说你对这些事件的看法。

任务二:分析两个案例故事的异同点,从中你能发现什么?

任务三:联系教材知识,分析案例故事中体现了明清巩固疆域的内外因素。

3.提高解题能力

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的题目类型包括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等等,每一种题型的考查侧重点不同,因此学生需要掌握的解题技巧也不同。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为方向为学生设计课堂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对不同的题型展开探究分析,引导学生解决题目中的重难点问题,扫清解题障碍,学习解题思路,以此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例如,在教学“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以材料分析题为探究题目,为学生设计学习任务群。

任务一:小组合作,从下列关键词中寻找合适的词语,拟定论题。(宰相、闭关锁国、土司、重农抑商、文字狱、南书房、十三行、八股取士、军机大臣、海禁、达赖喇嘛、会试等)。

任务二:小组讨论,根据所拟论题,从教材中寻找历史知识佐证你的论题。

任务三:各个小组之间互相分享,讨论彼此的论题和论据,验证彼此的准确性。

(二)创设提高型任务

基础型学习任务能够重点提高学生的各项学习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历史核心素养为学生设计任务,突出新《课标》理念在学习任务群中的渗透,以此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为此,教师可以从“史料研读、人物品鉴、社会探究”三个方面出发为学生创设提高型任务。

1.史料研读

史料研读是新《课标》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提出的要求,学生要能够针对历史材料展开阅读和分析,并结合课程知识挖掘材料中包含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从而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思辨水平。因此,教师可以在历史教学中为学生设计史料研读的学习任务,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为历史课堂增添更多的探究性氛围。

例如,在教学“中古时期的亚洲”的时候,教师可以从互联网平台为学生搜索相关的历史资料,如罗宾·多克在《伊斯兰世界帝国》中从文化贡献、数学和科学发明等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古代伊斯兰帝国与现代国家之间的联系。这一段历史记载反映了中古时期东西方世界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政治衔接。基于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如下史料研读任务。

任务一:研读史料,结合教材知识,归纳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任务二:抓取教材中的史实,结合史料内容,分析阿拉伯人在东西方国家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2.人物品鉴

人物品鉴是学生学习历史时必备的一项技能。在很多历史事件中都存在贡献较为突出的关键性人物,学生从这些人物身上可以看到历史事件所反映的社会特点以及历史属性。因此,教师就可以以人物品鉴为方向,为学生设计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学人物、品精神、悟历史。

例如,在教学“中古时期的亚洲”的时候,教师可以以伊斯兰教的创立者穆罕默德为课堂探究核心,为学生设计如下学习任务。

任务一:查找资料,分析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的目的。

任务二:从政治、宗教、军事、文化等不同的角度分析,穆罕默德对阿拉伯帝国的兴起有何作用?

3.社会探究

历史反映了社会的本质属性,历史的演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研究历史需要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帮助学生用开阔的思维思考历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程度。因此,教师就可以从社会探究的方向出发,为学生设计学习任务群。

例如,在教学“中古时期的亚洲”的时候,教师可以以南亚国家为探究核心,为学生设计如下学习任务。

任务一:从社会角度分析,笈多帝国的政治特点。

任务二:从社会角度分析,德里苏丹国的统治方法与现代社会的统治方法有何异同点。

任务三:分析笈多帝国与德里苏丹国两国的政治、宗教、文化等因素,从中体会到社会发展的必要性是什么?

通过上述任务设计,教师引导学生将国家历史与社会发展关联起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对历史的探究兴趣。

(三)创设拓展型任务

拓展型学习任务是在基础型任务和提高型任务的基础上进行叠加的任务,重点培养学生的历史应用能力。学生不仅掌握基础知识和学习技能,同时能够应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为此,教师可以从“合作学习和课堂实践”两个方面出发为学生创设拓展型任务。

1.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任务重点引导学生对一个历史知识点进行深度剖析和探索,总结历史规律、探究历史意义,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而合作学习的模式也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会配合协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在上述基础型和提高型学习任务设计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合作学习任务。

例如,在教学“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的时候,教师可以以“两次工业革命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为主题,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并在活动中为学生设计如下学习任务。

任务一:合作梳理两次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过程和意义,从中找出异同点。

任务二:基于任务一的探究成果,分析两次工业革命体现了怎样的社会发展特点。

任务三:联系当代社会和现代社会,分析工业革命对现代社会有何影响。

通过上述任务的设计,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构建学习共同体,对历史知识展开分析和探究,促使学生思维碰撞、智慧共享,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以此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2.课堂实践

课堂实践是历史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法,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会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并掌握高效且正确的学习方法。为此,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知识,为学生设计学习任务,提高历史课堂的实践性,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学“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以“工业革命里的那些问题”为主题开展课堂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为学生设计如下任务。

任务一:基于教材知识,找出工业革命中有哪些关键性的问题值得我们注意。

任务二:小组合作,互相交换彼此整理的问题,针对所列出的问题找到答案。

任务三: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工业革命的知识点,将上述问题标注在思维导图中。

任务四:撰写一篇以“关于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为标题的论述文章。

通过上述任务设计,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梳理和汇总,以学习实践为契机巩固学生的基础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学习任务群具有非常突出的实践意义,不仅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同时能够最大化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丰富学生的历史学习体验。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对学习任务群做好统筹规划,按照“基础—提高—拓展”的层次创设不同难度、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学习任务群,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持续性的学习兴趣,以此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当然,在整个学习任务群的落实过程中,教师也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完成任务目标,从而充分发挥学习任务群的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 胡友勋《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分析》,《考试周刊》2023年第43期。

[2] 张红平《项目化学习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有效应用》,《教育界》2023年第27期。

[3] 周娟《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之道探索》,《知识文库》2023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