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索
作者: 林诗怡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也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为他们的后续学习和发展提供支持。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需要从学生的阅读特点出发,做好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工作,完成议题提炼,设计出适合的问题,确保学生能够真正进入群文阅读活动中,利用自己所掌握的阅读方法,完成阅读任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 群文阅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24.008
群文阅读属于综合性阅读模式,在丰富学生阅读量、提升阅读理解能力等方面有着积极影响。在语文教学中引入群文阅读模式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也可以实现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因此,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阅读目标,挖掘有效的阅读资源,构建完善的阅读体系,做好群文阅读指导工作,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欲望,掌握阅读方法,提升阅读效果。
一、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
(一)丰富阅读体系
与单篇阅读教学进行对比可以发现,群文阅读能够实现对传统教学方式的补充,完善教学过程,形成科学的阅读体系。单篇阅读以精讲精练为主,但是在阅读数量方面相对较少。整本书阅读虽然在阅读数量方面有了明显增加,但是会造成学生阅读时间延长,教师难以掌握学生是否能够完成阅读任务、所提出的阅读评价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群文阅读教学则可以实现对单篇阅读、整本书阅读的补充,形成完善的阅读教学体系。
(二)改善课堂教学
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活动能够促进教学改革,形成全新的语言教学方法,解决原有阅读教学中的问题。群文阅读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已经被整合到课堂教学中,能够实现对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补充。
一是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时间。二是转变教师角色,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对问题的合理化设计。三是开展群文阅读活动要注重课内、课外的结合,以提升学生阅读效果为目标,确保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掌握知识点,提升认知能力,学习更多有价值的内容。所以,群文阅读教学能够优化传统教育模式,解决教学中的问题。通过为学生营造自主、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在完成阅读后,师生共同针对话题进行分析,完成交流与分享,构建文本内容,产生深刻认识。学生也可以交流活动中及时分享自己的观点,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在相互探讨与交流中提升合作能力。
(三)促进教师成长
群文阅读教学需要从议题入手,根据教学需要完成选择工作,因其具有开放性、多样性等特点,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需要积极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阅读中,教师需要向学生传授阅读技能,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时间,根据学生的表现和特点提出评价。在课堂中,教师应当及时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诉求,以科学的方式帮助学生规范行为,在提升学生思考能力、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掌握语文知识,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独特魅力,保持学习主动性,主动将所掌握的阅读方法、技巧落实到实践中。教师应当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与丰富的教育理论,能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主动将新课程理念、核心素养等落实到教学中,提升自身教育实践能力,实现专业成长目标。群文阅读能够转变传统教师的形象,使教师从原有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研究者、开发者。为了展现群文阅读教学效果,教师应当主动进行探究,创新教学理念,以提升学生语文水平为主,不断积累教育教学经验,尝试使用新颖的教育手段,实现语文教育目标。
(四)提升学生素养
在新《课标》全面实施的背景下,教师想要帮助学生积累阅读量,就需要做好阅读任务设计工作,利用群文阅读等方式,满足新《课标》中的要求。群文阅读能够有效增加学生阅读量,帮助学生逐渐提升阅读速度,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构建完善的阅读思维模式。阅读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能够逐渐提升阅读水平。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主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活动,坚持长期性原则,组织学生参与阅读活动,进而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二、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转变群文阅读教学理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改革重点从原有的理论教育向着实践教学方向发展。课程改革应当结合实际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改善教学中的不足。只有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使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才能更好地指导、教育学生。
一是更新群文阅读教学理念。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行的背景下,教学活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以传统教学理念为主的现象。群文阅读教学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借助自主阅读与多文本互读,能够确保学生真正理解知识内容,产生阅读自信心。因此,教师需要将群文阅读纳入阅读教学体系中,将学生带入阅读活动中,确保其价值的最大化。
二是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文本选择是保障群文阅读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在语文课堂中,知识广度、深度主要由教师知识储备、能力所决定,尤其是在本文选择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适合的文本。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知识,掌握科学教育手段,在群文阅读活动中观察学生的阅读情况,采取有效的指导措施,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机会。
(二)选择群文阅读教学的内容
1.制定教学目标
教师制定群文阅读教学目标时,需要从确定其地位等方面入手,做好不同元素的结合,根据现实情况制定出合理化目标。
一是找准目标定位。首先,议题与目标。在群文阅读活动中,教师需要做好议题选择工作,议题属于阅读中的核心要素,且阅读过程应当以议题为中心,所以教师需要保障议题是针对性较强的。其次,文本与目标。文本是目标实现的前提,具有载体作用。教师根据文本内容需要选择适合的目标,在保障内容丰富性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再次,课堂与目标。课堂教学中需要做好目标分解,落实到具体环节,保障教学形式丰富多样。最后,评价与目标。教学评价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群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如果评价结果与目标不符,教师需要及时调整目标。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确保评价与目标是相互促进的。
二是确定目标根据。首先,新《课标》。语文新《课标》中针对阅读能力、方法确定了一系列目标,所以,教师在目标确定中需要落实新《课标》要求。如在以“民间故事会”为议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整合《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等文章,在重视文本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展现群文阅读特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其次,“三维”目标。因群文阅读的目标具有较强的聚焦性特点,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最大限度实现目标,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不断学习与思考中掌握知识。
2.提炼教学议题
群文阅读具有开放性较强的特点,所以教师需要利用已有知识经验,选择适合的内容,在融入目标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可以通过对群文阅读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在保障议题选择合理性的基础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是议题特征。议题具有可议性、开放性、启迪性等特点,能够帮助学生进入阅读中,产生主动阅读的欲望。二是议题来源。教师在提炼议题的过程中需要从教材、教学目标等方面出发,根据教学实践、生活等,做好议题介绍工作。
(三)完善群文阅读课堂结构
1.确定教学课型
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活动能够将教学设想转变成为现实,因其具有角度新、内容多等特点,所以群文阅读教学中需要从提升课堂生动性、做好教学设计等方面出发,确保课堂结构的完整性。
一是单元整合。通从具体主题出发,教师能够为阅读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如讲述主题为“生活处处有真情”时,学生对《唯一的听众》《穷人》进行精读,学习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在进行群文阅读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爸爸的新鞋》《大冒险》等文章,根据主题回顾、阅读总结、赏析精彩片段、主题延伸步骤进行阅读,完成学习任务。二是略读拓展。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利用单元中的阅读课文,借助略读拓展课帮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描写表达方法完成文本阅读,尝试自行理解文章中的内容。如在面对《小木偶的故事》时,教师可以从“主题与阅读”出发,为学生提供《爱心树》等素材,借助由点及面的方式,让学生进行阅读,感悟作者的内心情感。
2.健全课堂结构
因学生能力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选择合理化的课堂机制,完善群文阅读教学结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减轻学生学习压力。
一是主辅式结构。在主辅式结构中,学生需要掌握精读方法,锻炼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通过现场教学,教师能够在展示精读步骤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并运用到后续的阅读活动中。如讲述《秋天的怀念》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作者的其他文章,如《我与地坛》等,在了解作者生平的基础上感悟其品质。
二是平行式结构。平行式结构属于比较常见的课堂教学结构,能够有效提升群文阅读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好课堂内容研究,在确定议题后,借助文本阅读了解基本内容,最后进行分类与整理。如以“托物言志”为议题时,教师需要发挥引导作用,快速阅读文章,同时书写对文章的感想,找出文章之间的联系,主动与现实生活结合,完成写作任务。
三是递进式结构。教师通过逐层深入等方法,确保学生能够进入阅读活动中。教师也要做好问题设计工作,带领学生参与阅读任务,根据文章逻辑结构、顺序等做好引导工作,达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效果。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所以教师需要做好引导工作,帮助学生进行文本阅读,确定群文的内在联系,了解文本特点。
3.完善教学流程
一是做好激趣导入工作。首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展现指导作用,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主动进入学习活动中。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开展群文阅读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阅读中,以此来提升教学效果。在开始阅读时,教师需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议题学习,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保持好奇心。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群文阅读环境,借助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在讲述《“以小见大”的兄弟姊妹》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名人事例,将抽象化的含义以具体化的方式展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中心议题。其次,在目标中展现议题。因目标与议题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帮助学生掌握目标,确保学生能够在目标的指导下进入学习活动中,提升阅读效果。
二是深度学习,完成文本精读。群文阅读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教师要充分展现这一优势,确保学生能够真正进入阅读中,掌握阅读方法,完成记录工作,不断思考问题,找出文章中的关键点,提升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在正式开展群文阅读教学以前,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学生的课余时间是比较充足的,如果学生能够长时间对文章进行探究,就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三是做好议题研究工作,完成共读与共议。群文阅读活动中的议题探究属于重点内容,在完成文章阅读后,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深入研究,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通过不断阅读与交流,教师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实现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有效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教师只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交流环境,才能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领悟作者的内心情感。
(四)展现群文阅读评价的作用
群文阅读教学中引入教学评价能够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发展提供支持。
一是及时提供反馈信息,不断优化教学行为。完善的评价体系能够帮助教师、学生掌握群文阅读中的问题,实现对信息的有效反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确保评价的及时性,提升教学质量,在优化教学过程的基础上,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提升学习效果。
二是展现激励作用,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评价对学生的情绪变化有着直接影响,借助积极肯定的评价,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群文阅读中,教师需要做好评价工作,如利用表格、分组等方式,要求学生在填写表格的同时完成阅读任务,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填写情况评价学生的群文阅读效果。教师只有展现课堂评价的积极作用,才能完成阅读任务。
三是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完成经验总结工作。在获取学生的反馈以后,教师需要继续进行探究,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入手,做好教学结构改革与创新。群文阅读课程是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的机会,教师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做好完善与调整工作,在反思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以此来不断提升群文阅读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教师的成长。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做好群文阅读教学内容选择工作,完善阅读课堂结构,观察学生在阅读课堂中的表现,进而提出有效的教学评价,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王玉冉《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探索》,《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21年第32期。
[2] 许慧琴、李慧琴《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索与实践研究》,《教师》2022年第32期。
[3] 易文娟《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索》,《新一代:理论版》202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