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故事阅读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策略探索

作者: 孟丽军

摘 要:本文旨在探索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策略。首先分析了故事阅读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故事阅读在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中的应用策略,包括提供丰富的故事资源、营造愉快的阅读环境、给予适当的奖励和鼓励、参与亲子阅读以及联合教育阅读等,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故事阅读 小学生 阅读习惯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24.009

现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小学生们逐渐沉迷于电视游戏、电脑上的短视频、网络小说,对于传统的阅读失去兴趣。然而,阅读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它不仅可以拓展我们的知识面,增强我们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可以使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因此,本文探索了一些可行的策略和实践方法,以期帮助小学生们更好地爱上阅读,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一、故事阅读对小学生的重要性

《守株待兔》是一个古老的寓言故事,故事教育我们不要停留在固有的观念中,应该时刻进行创新和思考。现以《守株待兔》的故事为例,来说明故事阅读对小学生的重要性。

首先,阅读故事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能够深刻影响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性思维。尤其是当孩子阅读《守株待兔》这样的经典故事时,他们不仅会被其中的教训所警醒,还会被故事中的各种可能性所吸引。在这个故事中,孩子们可以想象那个农夫在发现兔子撞树而死的奇迹后,是如何充满喜悦和期待的。他们甚至可能进一步想象农夫日复一日地守在树旁的情景,以及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期望逐渐转变为失望。

其次,阅读故事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随着孩子们阅读的难度逐渐增加,他们不仅需要理解更复杂的情节和角色,还需要掌握更多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在阅读《守株待兔》这样的故事时,孩子们会接触到像“贪婪”“聪明”和“蠢笨”这样的词汇,这不仅丰富了他们的词汇量,也帮助他们理解了这些词汇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方式。通过阅读,孩子们能够学习如何通过语言来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概念。在理解故事的过程中,他们不仅学会了识别和使用新词汇,还学会了如何将这些词汇组织成有意义的句子和段落。这种能力对于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至关重要。此外,阅读还能够提高孩子们的理解能力。他们需要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这样的过程要求他们不仅理解文字的字面意思,还要理解其中的隐含意义和深层次的信息。

此外,阅读故事可以帮助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故事是传达道德和人生智慧的载体。在《守株待兔》这个故事中,贪婪和不切实际的心态被描绘成导致失败的主要原因。这样的故事让孩子们明白一个重要的人生道理:现实生活中的成功需要努力和坚持,而不应依赖于偶然的幸运。通过这样的故事,孩子们认识到,人生中的每一个选择都有可能的后果,而贪婪和急功近利往往不会带来好结果。这种教训帮助孩子们在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时,能够区分对与错,明白努力和诚实的重要性。同时,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也让孩子们对人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了初步的认识,理解人生并非总是公平的,但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影响结果。此外,故事中的道德教训还能激发孩子们对社会正义和人际关系的思考。通过阅读不同的故事,孩子们能够接触到各种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道德观念,这不仅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也帮助他们在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时考虑更广泛的因素。他们学会了同情和理解不同背景下人们的选择和行为,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至关重要。

最后,阅读故事可以对孩子们的情感和社交能力进行培养。通过故事,孩子们能够体验和理解不同的社交情景。在《守株待兔》这个故事中,孩子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农夫因为偶然的成功而产生的喜悦,也能体会到他后来因为贪婪和不切实际的期望而导致的失望和后悔。这些情感体验对于孩子们学习如何理解和处理复杂的情感至关重要。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孩子们学习到努力的意义和保持警觉及灵活性的必要性。这些教训不仅有助于他们在个人层面上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也教会了他们社交的重要性。例如,故事中的农夫由于缺乏警觉和灵活性,最终遭遇了失败。这样的教训帮助孩子们理解在人际交往中适应变化的重要性。此外,故事还可以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孩子们探索和理解各种社交情景。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如何同情故事中的角色,理解他们的动机和感受。这种同情心的培养是社交技能发展的重要部分,因为它能帮助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关心他人。

二、如何通过故事阅读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1.提供丰富的故事资源

在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教师提供丰富的故事资源是至关重要的策略。例如,在一所小学的图书馆里,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为孩子们搜集了各类精彩的故事书籍。其中有奇幻冒险类的《哈利·波特》,讲述年轻巫师们的成长历程;有科幻探险类的《宇宙探险家》,带领读者穿越时空;还有励志成长类的《小王子》,以其深邃的哲理引导年幼的读者思考人生意义。

学生小红选择了《哈利·波特》作为她的阅读素材。在故事中,她看到了魔法世界,感受到了乡土与友情的重要性,也深刻体会到了勇气和坚持的力量。在阅读过程中,小红被哈利·波特的勇敢和正义感深深吸引,她的阅读兴趣逐渐被激发出来。小红看着书里的插图,试图模仿哈利的勇敢,而斗篷、魔杖等她在故事中学到的词汇也成为她和同学们玩耍的道具。小红乐于在课后来图书馆,借一本又一本与魔法有关的故事书。在家长和教师的鼓励下,小红不仅不断阅读,还开始尝试创作自己的故事。她通过模仿故事书中的写作风格,编写了一篇关于她自己与一只魔法猫的冒险故事。小红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各自创作的故事,在故事交流中得到了满满的成就感。通过丰富多样的故事资源,小红和其他小学生建立了对阅读的兴趣。他们探索了不同的故事世界,体验了各种角色的成长历程,培养了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这不仅加深了小学生对阅读的理解,还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识字量。此外,丰富的故事资源也让小学生有机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培养他们的阅读自主性。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阅读水平选择合适的故事书,更深入地参与到阅读中。

2.营造愉快的阅读环境

营造愉快的阅读环境是故事阅读在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中的应用策略之一。例如,小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个舒适的阅读角落,并将故事书籍、杂志、漫画等摆放其中,以吸引学生主动前去阅读。此外,教师还可以经常组织朗读活动,让孩子们互相分享自己喜欢的故事,营造出一个积极有趣的阅读氛围。

在一所小学的三年级课堂里,教师为学生们创造了一个愉快的阅读环境。教师在课堂中设置了一个阅读角落,摆放了丰富的故事书、图画书和漫画,用各种明亮的颜色装饰,营造出温馨的阅读氛围。学生们在课余时间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并在舒适的椅子上静静地享受阅读的乐趣。每周二的早上,课堂里会有一段特别的时间,称为“阅读分享”。在这段时间里,学生们可以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并向全班同学朗读其中的一小段或讲述故事大意。这样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表达欲望,还提高了他们对故事深入理解的能力。比如,小明选择了一本关于友谊的故事,他通过生动的语言和表情,向全班同学讲述了故事中朋友间的友谊。同学们纷纷被小明的朗读吸引,他们通过这个简短的分享,了解了不同故事中的主题和价值观。

除了课堂活动,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阅读活动,如“亲子阅读日”和“故事演绎比赛”。亲子阅读日鼓励学生与父母一起参与阅读,共同享受亲子互动和故事分享的乐趣。而故事演绎比赛则提高了学生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他们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故事进行表演。比如,小红和她的朋友们合作,表演《小红帽》的故事,他们通过戏剧表演的方式生动地展现了故事中的场景和情节。通过搭建愉快的阅读环境,学生们养成了积极阅读的习惯。他们发现阅读能带给他们快乐和满足感,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给予适当的奖励和鼓励

给予适当的奖励和鼓励是故事阅读在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中的应用策略之一。例如,小学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阅读计划,设定一定的目标,当学生阅读了一定数量的书籍或者达到了目标时,则会给予奖励和鼓励。此外,家长也可以在家中设置阅读奖励制度,以此鼓励孩子们积极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在一所小学的四年级班级中,教师使用了这样的奖励和鼓励策略,使得他们愿意更积极地参与故事阅读。这样的阅读计划设定了三个目标,分别是每周读四本书,每月读12本书,以及阅读120本书的年度目标。教师为每个目标设定了相应的奖励,如小贴纸、铅笔盒、书签等。学生们会在课堂上提交阅读记录,教师会检查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同时在班级公示栏上称赞他们的阅读成果。这样的奖励让学生们的阅读更有目标,并通过阅读记录和公示栏赢得班级同学的赞誉。

除了教师的鼓励,家长也可以在家中为孩子们设置各种奖励制度,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在家庭阅读时间内,父母可以为孩子们设置一些有趣的读书挑战,如“谁先读完这本书,就可以得到一份小礼物”等。这样可以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让他们在家庭氛围中体验到阅读的乐趣。通过适当的奖励和鼓励,学生们更愿意积极参与故事阅读并努力完成阅读任务。他们在完成阅读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得到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回报,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同时也更愿意坚持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参与亲子阅读

参与亲子阅读是故事阅读在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中的应用策略之一。亲子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可以加深家庭成员间的相互了解。亲子阅读包括家长主动与孩子分享阅读过程,共同探讨书中有意思的地方,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在一所小学的三年级班级里,教师在家长会上推荐了家庭亲子阅读活动。教师建议家长们选择一些富有启发性的儿童故事书籍,随时开展亲子阅读项目。这种阅读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们的阅读需求和兴趣。家长们对于这一活动充满了热情,他们分别选择了适合自己孩子的故事书,并在晚上的家庭阅读时间一起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家长们还会引导孩子们思考和讨论书中的情节和人物,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从而增强孩子们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家庭亲子阅读活动,小学生们不仅掌握了阅读技巧,还建立了家庭阅读意识,这对于孩子们日后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例如,当孩子们从小开始接受家庭阅读,便会在以后更愿意独立阅读,自我发现,自我学习,形成阅读习惯,同时也加深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总之,参与亲子阅读是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中的重要应用策略之一。家长可以通过亲自示范,引导孩子读书。孩子们不仅能够更愿意参与阅读,同时也会在家庭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和意义,为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和自我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

5.联合教育阅读

联合教育阅读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教育力量共同参与小学生的阅读教育,通过协同努力,共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合作,能够通过联合教育阅读策略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学校可以组织不同形式的阅读活动,如诵读比赛、阅读角落、书法展览等,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的阅读氛围。学校还定期邀请作家、文学爱好者和图书馆员来举办讲座,与学生分享阅读经验和推荐好书。这样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了他们阅读习惯的养成。

家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联合教育阅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家长与孩子一起探讨阅读材料,鼓励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家长还可以让孩子们参加亲子阅读活动,一起选择读书时间、阅读地点和阅读材料,通过共同阅读的方式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社会也可以为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养成提供支持。图书馆可以成为一个重要的资源,向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社区也可以组织一些有关阅读的活动,如阅读俱乐部、作文比赛等,为学生提供一个与同龄人互动和交流的机会,并为他们营造更加丰富多彩的阅读环境。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共同努力,为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养成提供了帮助。学生在阅读环境中接触到更多优质的阅读材料,与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阅读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学校的教育、家庭的陪伴和社会的支持,逐渐形成阅读的兴趣,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故事阅读不仅可以增强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与了解,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多方合作和协同努力。因此,通过故事阅读,教师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实现阅读习惯的养成,还可以在社会层面促进阅读教学的推广和阅读文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张米岚《基于故事教学的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以上海Y小学五年级英语教学为例》,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2] 欧惠瑜《“双减”政策下基于小学生阅读习惯在教学中培养的研究策略》,《语文课内外》2022年第24期。

[3] 媛媛《英语绘本对小学生阅读素养影响的实证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论文。

[4] 贾淼《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故事教学法的应用分析》,《2020年中小学教学改革创新研讨会论文集》2020年。

(孟丽军,1976年生,女,汉族,山东平阴人,大学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