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中融入时政热点的具体路径分析

作者: 庞中爽

摘 要:在当代教育体系中,政治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知识灌输,更注重于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高中阶段,将时政热点融入政治教学,已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这种策略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政治理论的理解,还能够使他们对社会现象产生更深入的认知。本文旨在探究高中政治教学中融入时政热点的路径,分析其在课堂实践中的作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政治 时政热点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24.055

时政热点在高中政治课程中,体现了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对接。探索时政热点与高中政治教学的深度融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因此,教育者要主动成为新时代中的“教育先锋”,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为学生日后的人生发展铺平道路。

一、时政热点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作用

1.补充政治课程内容

在高中政治课程中,时政热点的引入,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河,为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时政热点的教学价值在于,能够为政治课程提供即时更新的案例与信息,将抽象的政治理论与当下社会现实相互映照。这种实时性与相关性的结合,能够让政治教学内容更为充实与丰富,有助于学生在理解政治理论的同时,提高其分析与评价时事的能力。

时政热点的融合不应是政治教学的点缀,而是必须成为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能够提供一个现实的参照系,让学生在政治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停留在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层面,更能深化到知识的应用与评价层面。通过对时政热点的分析与探讨,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政治学科的内在逻辑,加深对政治现象的认识,在政治学习中形成积极主动的公民意识。

为此,政治教学应当开辟一条融入时政热点的路径,将时政热点融入教学的每个环节。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可将时政热点作为启发课堂讨论的切入点,或作为巩固与拓展知识的实践案例。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关注国内外政治走向,激发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兴趣,培养其自主探究的习惯。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使时政热点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发挥出建设性的作用,使政治课堂成为学生了解国家大事、培养爱国情怀、提升思辨能力的沃土。

2.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在高中政治教学的版图上,时政热点不仅为知识传授提供了鲜活的素材,更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将时政热点纳入教学,意味着将学生置于一个更为宽广的学习平台上,锻炼他们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分析和评判能力。此种做法能够有效地将政治教学从教科书的边界中引出,使之触及现实世界,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批判性思维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时政热点的融入使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时,必须运用所学的政治知识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这不仅仅是对政治知识的灵活运用,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方位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被教导如何将抽象的政治概念与具体的时政事件相联系,如何在理解政治理论的同时,关注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和影响。这种实践使学生的学习不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而是与生活紧密相连,与社会同步发展。

为了有效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必须系统地分析时政热点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整合路径。这不仅包括课堂内外的教学活动设计,还涉及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关注社会热点的意识,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以及如何通过时政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成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未来公民。

3.更好地树立价值观

通过对时事的关注与讨论,学生不仅能够在现实的社会语境中审视和体验政治概念,而且能在这一过程中塑造和升华个人的价值取向。时政热点作为连接学生与社会的桥梁,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新颖的价值观教育方式,使价值观的灌输不再抽象和空泛,而是具体、生动、可感。

在时政热点的引领下,高中政治教学得以超越传统的知识灌输模式,转而培养学生的价值判断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时政背后的价值导向,探讨不同的价值观念,使学生在理解不同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判断和选择。此外,时政热点还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价值观与社会发展的紧密关联,理解不同历史时期价值观的演变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为了确保时政热点在树立价值观方面发挥作用,教师应该注重对时政热点的精准选取与深度解读。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能够引发学生共鸣和思考的时政热点,在政治课堂上讨论,增强学生的参与感,有助于学生理解复杂社会现象背后的价值取向。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转变为价值观的引导者,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素养,以便更好地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形成全面、正确的价值观。

二、时政热点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时政热点的引入理应是政治教学的一部分,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理解和分析现实政治问题的平台。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时政热点在教学中的应用尚未达到理想水平。

首先,现实中的时政热点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度不够。一些教师可能仍旧停留在使用时政热点作为课堂教学的“调味品”,而不是将其融入教学体系中去。这种情况下,时政热点往往被简单地作为课堂讨论的素材,而未能与政治理论深度结合,学生对时政热点的理解也可能仅停留在表面。

其次,时政热点在政治教学中的应用还存在着选择性的问题。由于时政热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教师在选择时政热点时往往面临困难,难以把握何种热点更适合教学需要,如何平衡热点的新颖性与教学的深度。

此外,学生对时政热点的接受度和参与度也不尽相同。部分学生可能对时政不感兴趣或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使得时政热点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针对这些现状,在未来的政治教学中,教师应更加注重时政热点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确保每一个时政热点都能与政治理论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同时,教师需要发挥专业判断能力,精选与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相结合的时政热点,并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确保时政热点能够在提高学生政治素养的同时,增加其对社会现象的深入理解。

三、时政热点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融合路径

1.提高教师的分析能力

政治教育的核心在于培育学生对政治现象的敏感度与判断力,而这一过程离不开教师对时政热点的深入解读与精准分析。教师的分析能力直接影响到时政热点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与呈现,决定了热点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首先,提高教师分析能力要求教育工作者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拓宽政治视野,对国内外时政动态保持关注。其次,教师需要具备能将复杂时政事件转化为教学案例的能力,这包括对事件背景的挖掘、对事件本质的把握以及对事件影响的评估。此外,教师应学会利用各种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以便构建起科学严谨的时政案例教学体系。进一步而言,教师的分析能力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磨炼和提高。通过课堂讨论、模拟联合国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时政热点的分析中,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时政分析的方法。同时,教师亦应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基于事实进行合理论证,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总之,教师的分析能力是高中政治教学中融入时政热点的基础和前提。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将提升自身时政分析能力视为一项长期任务,不断在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中寻求提高,以便更好地在政治课堂上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分析时政热点,培养出既有政治敏锐性也有分析能力的现代公民。

2.利用时政热点导入新课程

在高中政治教学的进程中,时政热点的恰当运用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而且为新课程的导入提供了一种生动的方式。教师利用时政热点导入新课程,是高中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将抽象的政治概念具体化,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政治背景中理解和学习新知识。

例如,在探讨“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这一主题时,教师引入朝鲜核试验的时政事件,不仅引起了学生的高度关注,而且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分析国际关系和国家行为的实际案例。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在掌握了相关政治知识后,能够对朝鲜的行为和国际社会的反应进行深入分析,理解国家行为背后的多种因素。同样,在教授《文化创新的途径》一课时,教师通过播放屠呦呦的故事,不仅增强了学生对科学研究和文化创新的兴趣,而且还激励了学生追求创新的精神。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同时,教师还需要有意识地留下悬念,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以此深化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

3.利用时政热点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许多学生而言,政治理论的抽象性往往难以直接激发自身的学习热情。此时,时政热点的引入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够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知和认识政治现象,从而有效提高政治课堂的吸引力。

在“市场调节的局限性”的教学过程中,如果简单停留在理论阐述层面,学生可能会感到枯燥和迷惑。而结合“瘦肉精事件”这一具体案例,不仅能够直观展示市场调节的局限性,还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观看瘦肉精事件的视频,学生们在产生愤慨的同时,更能深刻理解市场自由所带来的社会风险,这种情感体验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对政治概念的学习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例如,讨论为何市场机制不能有效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以及政府如何通过立法和监管来弥补市场的不足,引导学生思考政治制度如何响应社会问题,增强公共利益。

综合来看,教师需要有策略地选择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热点事件,以及设计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升他们对政治知识的认识,进而在培养学生政治素养的同时,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参与到现实政治生活中去。教师的这种教学策略,将使政治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更具教育意义,从而深刻影响学生的行为方式。

4.利用时政热点提高政治素养

在高中政治教学的实践中,时政热点作为一种生动的教学资源,其融合路径不仅是知识传递的桥梁,更是提升学生政治素养的关键。政治素养的提升要求学生不仅理解政治理论,还要能将其应用于现实生活,分析时事,形成自己的见解。时政热点能够为学生提供这样的实践平台。

例如,讨论“全球化与国家主权”的时政议题时,教师可以引入某国退出国际组织的最新动态。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该国退出的原因和可能带来的国际与国内影响。其次,教师鼓励学生联系课本知识,分析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将政治知识与实际情境结合起来,还能够通过讨论和辩论,锻炼自己的思辨能力。学生通过对时政热点的深入研究,能够提高自身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判断力,增强公民责任感。这种基于时政热点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使他们在未来能够作为有识之士,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5.利用时政热点突破教学难点

时政热点紧贴时代脉搏的特性能深刻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让抽象的政治理论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政治知识。

以《实现人生价值》这一课为例,价值观的内涵和重要性往往是学生难以深刻理解的概念。在这种情况下,袁隆平院士无私奉献的时政案例就成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的有力工具。通过解读袁老对“杂交水稻”的研发,及其对于中国乃至全球粮食问题的巨大贡献,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一个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袁老放弃专利权,不图个人财富,而是将成果无偿贡献给社会,这一崇高精神是对学生的价值观具有重要影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比社会上其他以个人利益为导向的行为,让学生参与讨论,思考社会对这两种截然不同价值观的反响及其背后的原因。这种讨论不仅是对价值观的认知,更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人的价值观直接影响到其行为选择,从而影响到个人的社会形象和社会评价。

因此,利用时政热点来突破政治教学中的难点,需要教师具备敏锐的时事观察力和高超的教学技巧。教师要选择与课程内容紧密相连的时政案例,还要设计能激发学生思考的互动式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政治理论的理解,并在不断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时政热点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了理解复杂政治现象的窗口,也是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政治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课堂上的精心设计,可以使时政热点成为激发学生思维活跃性、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重要媒介。综合这一系列的实践任务可知,在未来的政治课堂上,教学的边界将被无限拓宽。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习政治,更要在生活中体验政治,理解政治,爱上政治。这样的政治课,将不再是枯燥的知识讲授,而是一场生动的政治生活体验。

参考文献:

[1] 张洁《高中政治教学中时政热点融合的具体路径分析》,《美眉(教研与美育)》2022年第6期。

[2] 赵旭《高中思想政治课时政教学的价值,现状及路径分析》2021年第30期。

[3] 付庆玲《时事政治教育和高中政治教学结合的重要性及途径探索》,《中学政史的:教学指导》2022年第2期。

(庞中爽,1978年生,男,汉族,江苏赣榆人,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政治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