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学思政教育工作的意义与实施路径
作者: 卢燕玲 吴昕昕摘 要:中学时期是学生“三观”初步生成的阶段,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思想政治是重要的教育方式,在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关系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学时期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巩固的关键阶段,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引作用和宝贵资源,对于中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等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中学思政教育工作的意义以及实施路径,并对相关德育工作做出总结。
关键词:思想政治 中学德育 教育意义 实施路径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24.056
以谱系结构统整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独特的历史观和文化观的生动呈现。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该政治表述一经提出,便获得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许多学者们开始思考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中学德育的可能性。中学德育工作是青少年“拔节孕穗期”的重要教育实践活动,承担着青少年群体成长成才的育人使命。如若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思想文化资源融入中学德育工作中,那么将极大增强中学德育工作的教育力、感染力、塑造力、动员力。
一、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中学德育的意义
1.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涵之一是“坚守理想”。理想信念体现在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践行中。理想信念教育也是中学德育课程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生前进的坚强动力,部分中学生迷茫困惑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明确坚定的理想信念。我们国家在革命战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依靠百折不挠、追求理想的信念不断走向胜利,涌现出刘胡兰、焦裕禄等一大批理想坚定的优秀共产党员。他们是中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榜样。中学生正处于理想信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对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能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德育效果。
2.指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等精神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义,集中体现了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中学生的“三观”出现了多元化趋势,甚至出现了一些病态、偏激的现象。针对这种变化,我们更要与时俱进,引导他们树立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自觉地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民族复兴紧密相连,做一个有家国情怀、有责任担当、有奉献精神的有志之才,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为中学德育提供优质资源
中学德育资源丰富多样,但是教师很少系统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指引和宝贵资源,它代表着人们在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展现的坚定信念、矢志不渝的精神风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中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等综合素质的提高很有必要,为他们提供了深刻的思想启迪和道德引领,提高了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方法,培养了他们的勇气和胆识。我们应该充分挖掘伟大精神的德育价值,将其融入中学德育的各个环节,为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健全人格的学生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中学德育的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中学德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教师课前要搜集并找到符合中学德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学内容。然后,根据教学目标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进行适当筛选。有些学生不常看新闻或者不关心时政,因此可能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陌生或不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揣摩学生心理,选择让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并在德育渗透时提前让学生阅读素材,熟悉素材,以便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我们根据师生需求,开发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中学德育》校本课程,并且利用线下教学和公众号推送等线上宣传的形式开展德育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探讨中学不同课堂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用上的协同育人机制;二是要探讨不同教师岗位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用上的协同发展机制;三是要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中学德育工作的质量评价机制;四是要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中学德育工作在制度上的管理保障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中学德育工作的环节设计,大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周会、班会德育
周会、班会作为学校、班级日常管理的一部分,也承担着德育的重任。通过周会和班会,学生可以了解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有爱心的人。教师要利用好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班会,与时俱进、因时制宜地选取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素材,并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中学德育》校本课程,进行全校学生的德育工作渗透。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课堂德育
中学课堂教学不仅仅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还承担着塑造学生品德、价值观和道德判断力的重任。特别是在政治、历史和语文课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这些课堂中渗透德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还能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道德品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可以利用语文课文中出现的一些优秀共产党人先进事迹的文章(如《大战中的插曲》《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喜看稻菽千重浪》),引导学生向这些榜样学习;在讲解古代历史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忠孝、诚信等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在讲解现代社会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道德和法律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将德育工作与学科学习融为一体,于春风化雨中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文化德育
校园文化与德育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校园文化是德育的基础,为德育提供环境和氛围;德育则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追求的内在价值。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学校教育体系。每个学期,学校、年级组、班级等组织的重要活动,如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诗词朗诵会、作文大赛等,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德育的重要契机。教师还可以利用学校社团的影响力,恰当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文学社主编的校刊,广播站社团开展的相关活动等,都是很好的融入途径。教师以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感染教育中学生,引导他们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4.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网络德育
在当今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学生容易在纷繁复杂的网络虚拟世界中迷失方向。利用正确导向性的网络资源加强中学生的德育,不失为当前加强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方式。我们可以借助网络资源搭建中学德育工作新平台。如通过微信、QQ等网络平台融入精神德育内容,实现学生线上学习、交流和受教育途径的多样化。由于中学生周一至周五基本在学校学习,接触电脑和手机的时间有限。我们可以利用周末和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和学习微信公众号系列推文,与校内德育课程互为补充。
5.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实践德育
社会实践是引导学生了解民情、深入社会的重要途径。社会实践可以培养中学生吃苦耐劳、创新求实的精神,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组织中学生参观红色纪念馆和革命旧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祭扫烈士园林,开展红色记忆寻访等活动。也可以组织中学生志愿者活动,大力推进社会责任教育,培养学生无私奉献、大爱无声的精神。比如,学校可以在重阳节开展孝亲敬老系列活动,在劳动节到一些公共场所开展义务劳动等志愿活动。
三、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中学德育的经验总结
根据对其他典型案例的观察研究,以及笔者在2年多时间内的德育工作实践,将伟大精神谱系融入中学德育工作,对于提高学生德育水平、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学生初步养成了关心时政热点、整理素材、自主学习、探究素材的习惯和能力。第二,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中学德育精心整合,激发了学生参与德育的积极性,开展了丰富有趣的德育课堂教学,使学生德育工作与学科学习融会贯通,逐渐提高了学生合作探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因时因地组织德育活动,在劳动节、建军节、建党节、国庆节、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等特殊时间点举行相关的德育活动,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增强了学生爱国爱党的家国情怀,帮助学生树立并形成健康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由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发育不成熟,储备知识有限,分析问题时比较片面,再加上社会阅历比较浅,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素材的分析运用、探究能力不足。在中高考的压力下,很多教师在课堂上注重知识的灌输,轻德育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育。在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中学德育的过程中,对相关教育素材的筛选、甄别、导入、拓展、总结、训练的力度和经验不足。
整个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学生由于学业繁重,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中学德育的关注意识不够。第二,教师和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中学德育知识整合的能力薄弱。一方面是平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了解和理解不够,另一方面,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了解。第三,教师由于教学压力大,课时紧,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德育,将素材与教学内容高效融入的经验、方法较少。学生由于学业压力较大,对于相关的德育知识理解不深。
针对以上问题,经过积极探究,笔者得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第一,完善学校的德育工作机制和各种配套设施,为师生提供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中学德育工作的高效途径与渠道。第二,适当地对师生进行培训,让课题组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其他教师和学生在互联网上下载相关德育工作的视频、声音、图片等信息,并学会妥善保存,及时整理。第三,适时适度地安排相关德育教学时间,将那些重要知识引入课堂教学和晨会、班会等课程和活动中。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教学实践、课堂讨论和周末课外活动等来保证相关德育教学的实施。
从教师和学生的维度来说,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德育教学中所用的素材和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发展要求,所选材料必须贴近生活,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用。教师选取相关素材和内容应该事先揣摩学生的心理状况,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把握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为了更好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教学,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对相关内容进行精心编排。课后,教师还可以灵活安排时间,整合各种资源,开展诸如“德育月评”“学期德育总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知识竞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板报”等活动。
青少年学生朝气蓬勃,思维活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中学德育课程创新教学的主体。教师通过榜样的力量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既生动活泼又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外实践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积极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中学德育的内在联系,通过不断总结,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学生平时还要养成写学习心得体会的习惯,教师适时做出评价和鼓励。
我们还可以适当联系时政素材,并将其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调动学生参与德育教学的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而且也能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心世界大事的习惯,使学生的德育素养得到提高,满足新《课标》的要求。
少年强则中国强。学生身上承担着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和栋梁。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牢记职责使命,付出青春和热血,像蜡烛一样照亮学生前进的道路,做学生学习成长中的“指明灯”。在具体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应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以渗透、专题教育、主题教育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共鸣,开展高质量的思想政治德育工作,给国家、给学校、给学生家长和学生本人递交一份完美的答卷,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面对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 张瑞超《守好课堂阵地 为国培育英才——学科思政与中学化学教学融合的探索与实践》,《陕西教育(教学版)》2021年第Z1期。
[2] 连少甫、李月颖《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微——以冀晋中学为中心的考察》,《石家庄学院学报》2020年第5期。
[3] 屈军《让每个学生做最好的自己——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一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综述》,《甘肃教育》2020年第7期。
[4] 黄龙坚、梁亮、黄绍西等《广西中学(中职)共青团基层组织德育工作的途径探索——社会热点问题与广西中学(中职)共青团基层组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科教文汇》2014年第5期。
[5] 王晶、孙悟群《勤于工作 廉洁奉公——记荣获“天津市教育系统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称号的天津市第七十七中学书记刘玉林》,《环渤海经济瞭望》2013年第2期。
[6] 李建伟《加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着力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研究结题成果,课题名称《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融入中学德育工作的机制及方法研究》,课题批准号:XJK21CDY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