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经典诗词高效诵读的策略

作者: 王晓

摘 要:古诗词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模块,对于学生情感培养和诵读能力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进行这方面教学,本文以小学高年级经典诗词为例,对经典诗词诵读的目的及价值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结合当下小学高年级古诗词诵读教学的现状,对小学高年级经典诗歌高效诵读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旨在通过这些策略给小学高年级经典古诗词诵读教学带来实质性帮助,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古诗词学习。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经典诗词 高效诵读 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3.003

诵读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古诗词,体会古诗词中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因此在经典古诗词教学中应加强这种方法的应用,指导学生进行高效诵读。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小学高年级经典诗词诵读教学并没有得到很好开展,遇到了一定问题,比如诵读教学华而不实、教师教授诵读随心所欲等。这些问题给学生高效诵读古诗词带来了很大阻碍,所以对这一方面做进一步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小学教育人员需要提高自身在这方面的重视程度,根据具体问题采取有效的指导策略。

一、经典诗词诵读的目的及价值

1.传承国家经典文化

诗歌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担负着传承我国优秀文化的作用。在小学语文知识教学中开展经典古诗词诵读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对于提升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也具有重要作用。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从经典诗词入手。通过这方面有效诵读教学,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精神品质。

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素质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于经典古诗词教学也更加关注。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通过古诗词诵读教学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诗歌的诵读可以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表达,同时对于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提升,以及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也具有积极作用。所以,开展经典古诗词诵读教学,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需要对这方面多加关注,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的教学。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经典古诗词诵读教学的开展,还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主动进行语文知识的探究。在语文学习中,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诵读教学的开展可以丰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式,给学生带来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和乐趣。同时,通过诵读教学,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也会变得更加频繁。这对于学生学习语文知识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小学高年级经典诵读的教学原则

1.立体化原则

小学高年级经典诵读教学应当遵循立体化原则,不仅要达到共同性的教育目标,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态,来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确保师生之间能够展开良性互动,争取共同进步。教育者需要利用课余时间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从学生的角度入手,来探求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诵读训练中,激发学习的热情。

2.鼓励性原则

对于很多学生而言,他们之所以认为古诗词课程具有较高的难度,主要是由于诗词中包含着很多晦涩难懂的内容,而教育者则要在日常诵读教学中引经据典,尽可能多地利用鼓励式语言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教育者可以根据诵读课程的开展情况,在班级中设置诵读鼓励机制,根据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来设置相应的训练主题,当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诵读任务,之后即可得到一朵小红花,当小红花积攒一定数量之后,则可以兑换更高级别的红星。以周或月为单位,评选出班级中的诵读之星,并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激励。在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所表现出的闪光点和进步都能够被看到并予以肯定,充分感受到诵读经典所带来的乐趣。

三、小学语文诗词诵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小学语文诗词诵读教学也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一些外在条件的影响,小学语文经典诗词诵读教学还是遇到了一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诗词诵读教学华而不实

在教改的背景下,要求诗词诵读教学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约定俗成的思维模式,对诗词诵读教学进行创新。但在实际中,小学语文诗词诵读教学却逐步走向形式化的道路,没有进行一些实质性的教学。在平时的诵读教学中,没有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和思维,从而导致诵读教学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影响了学生对于经典诗词的学习。

2.教师教授诵读时随心所欲

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忽视学生的诵读感悟。学生在进行经典诗词诵读时,能够形成自己的感悟,从而深化学生对于诗词的认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会忽视学生的诵读体会,认为小学生认知水平普遍都比较低,没必要进行这方面的教学。第二,在诗词诵读指导方面不足。很多教师在进行诗词诵读教学时,一般都会进行示范诵读,但很多少会对诵读进行科学的指导。

3.学生诵读诗词走马观花

随着年级的增加,高年级学生对于诗词诵读的兴趣却呈现一个递减的趋势。在升入高年级时,很多学生对于诗词诵读都失去了兴趣,在平时诗词学习中,也不会主动进行诵读。

四、小学高年级经典诗歌高效诵读的策略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知道,目前小学高年级诗词诵读教学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给学生诵读经典诗词带来了很大阻碍。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对经典诗词进行诵读,教师需要从教授技巧、教学情境设置和诵读活动举办三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此来实现高效诵读,充分发挥诵读的教育作用。

1.教授技巧,提升诵读效果

在对经典诗词进行诵读教学时,教师要传授较多的诵读技巧,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诵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音训练,能够正确处理一些重音、节奏、停读等诵读技巧。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重视学生的自我体验,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有新的认识与感受。这样就能够更好地让学生感受经典诗词所带来的“美”,并且深化学生对于诗词的理解。

以张籍的《秋思》为例,作者在古诗第一句“洛阳城里见秋风”就点明了自己的创作意图。当时的诗人客居洛阳,看见秋风瑟瑟、万物凋零的情景,自然而然地生出了思乡之情。在对第二句进行赏析的时候,“欲作家书意万重”,这个“欲”充分展示了诗人当时那种思绪万千却不知如何说起的情感,给读者以一个想写家书却不知如何下笔的形象,使得诗人那种形态更加深入读者的心里。因此在进行古诗诵读时,需要充分了解这个“欲”字,可以让学生采用重读的方式来对这个字进行诵读,以此来凸显作者的情感。接下来的“复恐匆匆说不尽”,则是表达了诗人怕自己写得匆忙,没有把该说的都说完。最后一句“行人临发又开封”,则描绘了诗人把即将出发送信的人拦住,重新确认家书的情景。

这是一首围绕家书展开的古诗,充分表达了诗人那种思乡的情感,给后人展示了一幅客居他乡、思念自身家乡与亲人的画面。整首古诗的情感基调应以忧伤为主。因此在进行这首古诗的诵读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带有一些哀思之情,同时也要注意古诗当中的一些重音、节奏等,让学生将这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标记出来,以此来保证诵读的效果。

2.设置情境,深入理解诗歌

在开展经典古诗词诵读教学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全面分析,其中包括古诗词的内容与主旨,以及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当然,对于古诗词创作背景也需要进行了解。充分了解这些内容后,学生就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来创设动人的情境,同时教师需要做好引导工作,对学生进行诵读技巧的训练,利用情景与技巧结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

以《山居秋暝》为例,这首诗的首联描绘了在一个雨后的傍晚,诗人在终南山中赏景,描绘了一场新雨过后万物一新的画面。颔联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则给人带来了皓月当空,照射在松林之间,以及山泉淙淙流过山石的美丽景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个画面进行想象,并在脑中勾勒出相应的场景。颈联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作者描绘了在青松明月之中,有一群无忧无虑的人,表达了作者对恬静生活的向往。在这一句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竹影微动,接着传来几位浣女银铃般的笑声和说话声,然后再看到一片莲花微微晃动,一叶扁舟慢慢从莲花中出现的场景。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尾联则再次强调诗人对于这种清风明月山中生活的热爱之情,表示愿意留下归隐田园。

3.丰富诵读活动,增加诗歌感悟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古诗词诵读,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诵读活动来增加学生对诗歌的感悟。教师可以采用小组竞赛诵读的方式,让学生对古诗词进行诵读,并鼓励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此来深化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

以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例,这首古诗整体情感基调是比较悲凉壮阔的,在古诗中虽有一定的抱怨之感,但也表达了要守护好边疆的美好意愿。古诗的第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对黄河壮阔的气势进行了表达,将其描述成好像是从云间而来。第二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则描绘了玉门关孤独耸立在高山之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里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着重思考一下“春风”的含义,是不是仅有字面的含义,还是说另有所指。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有更深的领悟,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诵读。

4.彰显诗词魅力,满足诵读需要

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创作年代相对久远,因此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诗词内容的语意有着较高的跳跃性,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在上文中也有所提及,部分教育者在开展经典诗词诵读时流于形式,经常会安排统一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死记硬背的过程中记忆诗词内容。在此种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下,诗词之美更是无从谈起,长此以往,势必会让学生对诗词诵读产生一定的厌倦心理,不仅无法顺利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甚至还会造成不必要的教学资源浪费。

为此,教育者一定要深挖诗词内容中所包含的艺术魅力,进一步发挥教育者的助读作用,从多个角度入手,带领学生走进作者生平,为他们营造更加真实的诵读氛围。让学生可以置身于不同的创作时代背景中,逐字逐句品析诗词语言之美。唯有让学生真正了解诗人,走入他的内心深处,才能够透彻解读诗词作品的审美意境,产生情感共鸣,透过短短的诗句来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言外之意。虽然小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但只要能够带领他们走进作品,融入诗人的情感意境,就能够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从而对诗词产生真挚的情感,激发内心深处的诵读欲望。

在日常的语文课程中,在为学生布置经典诵读活动时,教育者可以按照以下的步骤来落实指导赏析。以《江雪》为例,教育者可以在新课程开始之前,为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任务,让他们自行查阅资料,尽可能全面地了解柳宗元的生平以及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将自己的资料内容进行整合,为后续的诗词诵读学习打好基础。其次,在进行诗词赏析时,教育者要引导学生分别从“千”“万”“孤”“独”这四个角度入手,理解诗人当时处于被贬之时孤独落寞的心境。而后,通过“独钓寒江雪”,进一步理解诗人虽然处于逆境之中,但却仍然抱有坚强不屈、奋发向上的心态。虽然只是短短几个字,却能够让学生领略到诗词语言的凝练之美。最后,教育者可以让学生逐一列举诗词中都描绘了哪些景物。在这一环节中,教育者则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向学生播放意境悠远的古风曲目,并为学生进行朗诵指导,让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更加精准地体会诗歌所传递出的意境之美。

如此一来,学生则可以通过自主查找资料,多角度分析诗句,并在真实的意境中更加顺利地整合信息。相较于传统的诵读教学模式,此种教学方法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强化他们的诗词鉴赏能力。从内心深处出发,来感悟诗词的艺术魅力,用主动积累代替死记硬背。

综上所述,在小学高年级经典诗词诵读教学中,要想提升学生的诵读能力,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古诗词诵读技巧,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古诗词的内容来创造相应情景,以此来帮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理解诗歌想要表达含义与情感。最后,教师要对诵读活动形式进行丰富,通过小组诵读的方式,鼓励学生一起诵读,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深化认识,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施建国《小学语文诗歌诵读的指导方法》,《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0年第4期。

[2] 黄冲《小学中高年级经典诗歌诵读能力培养及方法》,《学周刊》2017年第24期。

[3] 贾艳君《浅谈小学生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和策略》,《新课程》2017年第3期。

[4] 张宗燕《小学中高年级经典诗歌诵读的方法》,《课外语文》2017年第5期。

[5] 黄冲《小学中高年级经典诗歌诵读的方法和策略研究》,《学周刊》2016年第33期。

(王晓,二级教师,主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本文系连云港市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课题2019年《小学高年级经典诗词高效诵读的策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LJHKTLX2019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