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文写话,自主表达
作者: 黄丽玲摘 要:随文写话,即以文本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写话的练笔活动,它将阅读、写作结合起来,可真正训练学生的语用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写话水平,将成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策略。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便要组织随文写话活动,支持学生自主写话表达,本文也从仿写、改写、缩写与扩写四个角度阐述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组织随文写话活动,探究培养学生自主表达能力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低年级 小学语文 随文写话 读写结合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3.018
自2019年秋季开始,我国各地区的小学语文便逐步统一使用了部编版教材,而这一教材是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编订而成的,其中设置了识字写字、拼音、课文阅读、写话等多个板块,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提出了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语用策略。近些年,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变得普及,更多教师意识到阅读、写作之间的双促进双融合关系,而随文写话便是其中一种形式,教师应组织学生参加随文写话活动,引导学生用写话的方式表述阅读感悟,记录阅读心得,也可模仿课文的表达方式写一句话、一段话,既要促使学生深入分析文本内涵,也要积极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使其积累有效的写话经验。因此,教师应该准确把握读写结合策略的内涵与要求,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从而促进读写结合教学的顺利开展。
一、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大量的教学实践研究证明,读写结合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应用价值。具体来讲,其教育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共同发展。读写结合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原则,反映出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密切联系。从两者的关系来看,阅读是一种吸收写作知识的过程,而写作则是一种表达的过程。同时,在表达中可以促进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不难发现,阅读活动和写作活动是相辅相成的,所以读写结合策略的有效实施,能够促进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共同进步。
第二,有利于锻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和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从本质来讲,语文就是一门基础性的母语学科,其中心任务之一就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低年级阶段无疑是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读写结合策略的实施,能够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使学生通过深入的理解与反思逐步积累一些具有应用价值的语言知识。之后,学生可以在写作中进行应用,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
第三,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核心素养作为一种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能力与品质,在不同学科中会体现出鲜明的特征。在语文学科中,核心素养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主要包括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文化意识等。而通过读写结合策略,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美,积累文化素材,并在写作中建构美,反思文化现象。
第四,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小学是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重要奠基阶段,而语文能力的发展,则有赖于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通常是割裂的,导致学生的学习缺乏系统性。而通过读写结合,则可以引导学生构建更加完整的学习体系,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的实施现状
尽管读写结合策略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程中具有突出的优势,并且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进行了一些积极尝试。但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缺少衔接。低年级是学生系统学习语文知识的开端。在此前的学习中,学生所接触的通常是一些分散、感性的语文材料。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忽视了这一情况,通常会直接组织学生进行读写练习。这种缺少衔接与过渡的教学方式容易使教学内容超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使教学活动产生适得其反的结果。
第二,流于形式。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在实施读写结合策略时,通常会预留5—10分钟的时间,围绕某一个训练点或者文本的留白处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短暂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尤其对于一些语文能力暂时比较薄弱的学生,只能通过生搬硬套的方式进行敷衍。因此,教师应该注意分解训练与系统训练的结合,从而使读写训练活动更具针对性。
第三,写附于读。尽管大部分教师都认识到了读写结合的重要性,并且明白阅读和写作都是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活动仍然占据主要位置,教师依然过于关注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文本内容,而写作教学仍主要依赖于写作课。这种写附于读的情况必然使读写结合策略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第四,方式呆板。在调查研究中可以发现,教师采用的读写结合的方法仍然比较单一,导致读写结合练习活动已经形成了一种套路。实际上,阅读和写作并非一种简单的线性关系,片段练习是一种局部训练,当学生阅读完全文之后进行写作时,仍然可能感到十分困难。因此,教师需要丰富读写练习的方法,比如提炼小标题、创意改写、对关键词句进行批注、续编故事等。总之,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合理设计读写练习方法能够有效开拓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眼界,从而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
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小学低年级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质量迟迟无法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加强探究和反思,并以此为基础设计更加恰当的教学指导策略。这样一来,有利于逐步优化教学过程,从而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
三、低年级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1.仿写为先,支持学生模仿自己喜爱的句子
仿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随文写话形式,而仿写是低年级小学生初步学习写话技巧的有效方式,丰富的模仿写话可逐步拓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储备,为后续的自主创作做好充足准备。对此,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师则应组织仿写实践活动,支持小学生自主模仿课文内容创编语段,由此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在仿写练习中,学生需耐心分析语段的逻辑结构、情感线索,探究语句的书面表达形式,模仿课文的遣词造句方式,写出自己想说的话,这将促使学生深入分析文本的语言特点,欣赏文本的书面表达形式。可促使小学生实现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诗歌,用一种拟人化的语言表达方式讲述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类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把播种比喻成旅行,赋予了这些植物“生命”,语言优美,且结构简单、错落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且情感细腻真挚。对此,在课文阅读教学中,我就鼓励学生模仿这首诗歌的段落结构与语言表达方式创编一个小段落,即选择某一种植物,调查该植物的播种方式,用拟人化的手法表述植物播种的过程与方法。
在仿写练习中,学生要遵守仿写要求,即拟人化,因为《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便是全篇拟人化,让植物拥有了“人”的生命与情感,且拟人化的表达方式在写话活动中也非常常见。在这一仿写任务下,学生认真回想了自己的生活经验,有的学生选择了玉米作为写作对象,有的学生则选择了豆角作为写作对象,还有一些学生毫无头绪,而我则让学生说出准备描写的播种对象,在课堂上现场查询信息,以生动具体的生物解说图拓展了学生的生活常识,进而支持学生自主模仿课文内容,编写一小段诗歌内容。
2.尝试改写,引导学生创编合适的文本内容
改写是对原文进行改编创造的一种随文写话形式,且改写的方式很多,比如学生可以直接改写课文的结局,也可改变课文的语言表达方式,但是改写通常需要遵守课文的逻辑思路,不能随意编写与课文无关的情节。改写是一种非常锻炼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随文写话活动,也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品鉴课文的原有表达方式,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此,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师可尝试组织改写实践,引导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重新表述课文内容,使其在改写活动中掌握多元的书面表达技巧,为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做好充足准备。
在低年级,我通常会在古诗词教学中组织改写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学生用白话文的方式描述古诗内容,既要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促使学生自主写话。比如在《望庐山瀑布》的教学中,这首古诗是李白所作,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美景象,后两句则用比喻手法塑造了庐山瀑布的气势,非常浪漫,易于引人无限遐想。然而,低年级小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水平低,他们很难准确理解古诗内容,且不能深刻体会诗人笔下庐山瀑布的奇伟特点。于是,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自主鉴赏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与韵律美,我组织了改写古诗的随文写话活动,鼓励学生用白话文写出《望庐山瀑布》四句古诗的具体内容。
这一改写任务就像是“翻译”,只是对小学生的书面表达精确度、完整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班学生并不会因此产生写作压力,多数学生都能自主完成改写任务。然后,我就鼓励学生朗读自己改写的内容、朗读古诗,以朗读组织对比活动,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学生也确实体会到了古诗的语言特点与意境内涵。这个案例就证明有效的随文写话活动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锻炼学生的书面语言组织、建构能力,也有利于从审美角度去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缩写文本,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缩写是一种对小学生遣词造句能力要求很高的随文写话形式,也是培养学生概括文本能力的重要策略。缩写,即对原文的高度浓缩与概括,需完全以课文内容为基础,不可增加任何课文之外的信息,但是缩写要涵盖文本的主线索,确保学生能顺利实现自主表达。对此,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师要尝试鼓励学生缩写文本,积极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整合文本主线,遵循主线去概括、总结文本信息,为提升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做准备。
在《狐假虎威》一课的教学中,这篇课文是一则故事,讲述了狐狸假借老虎的威严在森林上称王称霸的故事,由此讲述了仗势欺人的人最终会落得不好下场的哲理。在阅读中,我就组织了缩写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概括、总结课文的故事内容,且要自主理清故事的主线、支线,完整、有条理地呈现课文的主线索与主要内容,由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写话能力。在缩写活动开始时,我就告诉学生不可添加任何个人思想、主观臆断的内容,要完整、真实地呈现故事的基本内容。但是,在第一次缩写实践中,本班学生存在如下问题:在缩写故事的时候直接点明《狐假虎威》这则故事的哲理意蕴;保留了狐狸在森林中肆意猖狂的情节内容,文本不够精练、简洁;无法有条理地在缩写时阐述文本的逻辑线索。面对这些写作问题,我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调整了语言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提炼了《狐假虎威》这篇课文的故事主线,删减了学生的阅读感悟、联想的内容,引导学生总结了故事的起源、过程与结局三要素,确定了逻辑关系,由此培养了学生缩写的能力。
4.续写故事,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续写活动同样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随文写话形式,学生需根据课文的逻辑线索续写故事结局,所描绘的人物形象、所编排的故事结局都应符合原文的逻辑、情感主线,不能随意编排与原文立意不贴合的文本故事,所以续写活动既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学生的思考,是培养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重要活动。对此,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师则应选择一些结局留白、具有创作空间的文本组织续写活动,引导学生自主编排合适的故事情节,鼓励学生续写故事的最终结局,以便顺利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文本分析、理解能力。
在《小马过河》的阅读教学中,我就鼓励本班学生续写故事内容。《小马过河》这篇课文讲述了一只小马在过河时倾听他人意见而不敢过河,后来在小马妈妈的鼓励下勇敢尝试自己过河的故事,由此明白不能一味依赖他人,而是要敢于尝试。但是,课文的结局停留在了“小马顺利过河”这个情节上,小学生可以续写故事的后续发展,比如小马在后来又遇到了难题,决定不听从他人意见而是自己尝试的故事情节;也可续写小马继续将自己的经验传递给其他动物伙伴的故事,结尾是非常开放的,学生可由此续写文本故事。因此,我鼓励学生遵循《小马过河》这篇课文的情感线索续写故事文本,讲述小马的成长历程,以续写进一步点明文本主旨,讲述文本所蕴含的哲理内涵。
总而言之,在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组织随文写话实践活动至关重要,将成为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有效平台,促使学生真正实现有效学习。对此,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师应主动开展随文写话的指导,采用多种形式的随文写话活动去培养学生的阅读、写话能力,引导低年级小学生积累丰富的写话经验,为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唐姗姗《立足文本探寻随文写话的切入口》,《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9年第12期。
[2] 黄静娟《随文写话,邂逅无限精彩——低年级语文写话教学的有效探索》,《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9年第10期。
[3] 侯怡《小学低年级语文随文说话写话训练的方法分析》,《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19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