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问题及策略初探

作者: 段伦平

摘 要:学生学习语文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他们从最初的比较简单的拼音,容易理解的汉字,到后来的文言文、古诗词等,随着他们年纪的增长,学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他们所积累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根据学生对古诗的接受程度作出判断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阐述了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分析了在现代初中语文古诗词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并且探讨了解决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词教学 现存问题 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3.026

古诗文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共同探索并开拓古诗教学模式。要提高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实施效果,需要教育工作者找出普遍问题,真正加以解决,成为初中语文古诗教学研究的实践者和建设者。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我国是文明古国,不同的文化展示了我国不同时期的特征。古典诗词是构成我国传统诗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诗词是文人思想、情感等诸多方面的重要表现,从之前的古诗词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它与现代诗词有着强烈的反差,因此我们可以适当把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比较好的古诗进行传承,这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优秀的古诗词虽然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但其本身比较晦涩难懂,加上目前我国初中应试教育思想严重,给初中学生带来很大的语文学习压力,许多初中学生长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存在很大困难,不仅不利于语文教学工作效率的提高,而且严重抑制了我国古诗词文化的健康发展。当前,在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对初中生的学习质量有了更高的标准,明确强调教师必须要断培养广大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古诗教学不仅有利于净化广大学生的心灵,提高广大学生的文化审美和道德素养,而且通过古诗词教学,可以向广大学生传递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广大学生文化思想的不断提高。所以,将中国古诗词教学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既弘扬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又符合初中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更有利于促进初中学生自身综合文化素质的提高。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问题

1.重视古诗词的背诵,忽视了学生的兴趣

许多初中语文教师通常都会因为受到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把教学重点放在对初中古代经典诗词的讲解上,甚至有些教师只是要求学生将古诗背下来,而忽视学生学习的兴趣。初中古代诗词教学的时间有限,很多时候需要在两节课之内完成,第一节课,教师首先要求全体学生认真记忆并正确背诵这些古诗,然后教师就这些古诗的创作背景进行讲解,最后详细分析古诗词的思想感情。第二节课,教师不仅会认真检查每个学生上一节课的学习情况,还会安排学生相应的预习作业。在此过程中,学生往往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需要学生根据任课教师的要求而学习,单一而枯燥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不能深刻理解古诗的意义,不能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最终影响学生的情感发挥。

2.重视古诗词解说,忽视了诗词的意境

古诗词因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加上它本身晦涩难懂,许多中学教师在教学中通常会对古诗词进行细致的分析和合理解释,以便能够加深广大学生对古诗思想感情的体会。但是有些教师却偏偏忽略结合学生自身感受这一点,在教师教学生学习朗读古诗时,需要结合学生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把初中古诗词的文学意境审美充分体现出来,在目前初中诗词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以便充分体现古诗词的审美意境。古诗词的教学要求是富有生气,然而教师的讲法却使这种古诗的意境遭到破坏,古诗本身的意义丧失,学生不能更深刻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严重抑制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3.古诗词的教学过程枯燥

初中学习的古诗词,是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下来的,所以内容十分丰富,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应该感受到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在教学生学习初中古文和诗词时,许多初中教师由于自身缺乏先进的教学观念,把教科书作为教学的唯一文本作为参照,给学生的也只是一道语文阅读练习题和一道生字练习题,这种枯燥的教学实践过程,磨灭了初中生对古文和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让初中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渐下降,最终直接影响到初中古诗词教学的质量。

三、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实施策略

1.明确古诗词教学的实施目标

初中古诗词实施过程受课程目标的影响,容易产生偏差,其主要原因是许多教师不清楚总体教学目标。部分教师不能顾及教学目的,只能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充实教育的形式,但是如果教学内容一直不能得到很好的改变,很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教学问题。

如当讲述《如梦令》的时候,教师首先应明确此类教学活动的目标,可针对此类教学目标组织开展各类课堂教学,以免出现偏颇等问题。课上,把“醉、梦、记、暮、兴”关键字词点明,然后可以让班级的同学分成几组进行交流讨论。通过找出最适合在交流中表达诗意的关键词,各组代表发言。这样,不仅可以把整首诗浓缩成一个字或词,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

2.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目前,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教师应该紧跟时代的潮流,努力去创新自己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广泛应用多媒体设备,因为网络上的图片及视频可以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而且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对于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现在说话大多用的是白话文,现在许多学生理解不了古诗词。教师完全可以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对多媒体进行使用,多媒体的使用是十分重要的,比如教师在教授《如梦令》的时候,可以适当去使用多媒体,可以先把《夏日绝句》这首诗的文字投影在大屏幕上,然后找到作者的生平,以及作者在写这首诗时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可以找到图片,视频等,在课堂上放映,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如梦令》和《夏日绝句》,虽然是一个作者写的,但是因为其时间是不一样的,表达的情感也是不一样的,《如梦令》反映的是李清照早期比较悠闲、快乐的生活,可以把这两首诗词对比起来让学生学习,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一定的激发,提升学生感悟诗词的能力。教师一定要改变教学的现状,为学生自主探索、研究、学习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创新教学方法和教育方式。

3.增强学生的自主性

学习的自主能力对于初中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要把当前初中语文古诗词的具体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留给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引导初中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学习。以课堂教学方法为理论基础,教师适当开展实践课程。

比如,在《观沧海》这首古诗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准确写出了海波蜿蜒起伏,教师可以进行逐句解释,当教师在讲完这首诗所表达的意思之后,可以组织没去过大海的学生在家庭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去欣赏海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沧海的美丽,更深入地体会和感受沧海的壮阔。自然,在参观过程中,教师也应发挥其作用,事先了解文化背景知识,并向同学讲解,与学生交流互动,加深学生对诗词的感受。

4.引入与古代诗词相关的趣闻或典故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古诗词的过程中,为了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可以引用与古诗词相关的趣事、典故等内容,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含义。

以李清照的《醉花阴》这首词为例,语文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这样一个故事:李清照在完成《醉花阴》的创作后,将这首词寄给了自己的夫君,请自己的夫君赵明诚鉴赏,赵明诚认为妻子李清照的词写得非常好,赵明诚想创作出一首超过这首词的作品,为了写出更好的作品,赵明诚甚至三天三夜没有睡觉,最终写出了15首词,为了公平起见,赵明诚请自己的挚友来鉴赏这16首词,赵明诚的挚友在读完后说道:“只有‘莫道不销魂’三句绝佳。”学生们听了这个故事后都大笑了起来,原来这首词的创作背景竟如此有趣,学生们也有了想要进一步探究这首词含义的想法。

5.深入诗人内心,把握诗人跳动的情感脉搏

初中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分析古诗词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诗人的内心世界,了解诗人想要通过诗词传达的情感。

以李白的《行路难》为例,学生想要了解这首诗表达的含义,就必须要了解当时创作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活经历。《行路难》这首诗先描写了一场宴会的场面,宴会上不仅有许多美食,而且还有许多美酒,诗人看到这样的场面本应是心情愉悦的。但接下来诗中的描写却发生了极大转变,诗人这样写道: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根据这一诗句,我们发现诗人此刻的心情竟然变得十分惆怅,为什么诗人的心情会瞬间变得如此低落呢?原来是因为诗人的仕途较为坎坷,空有满腔热血,却无报国之门。那么诗人的情绪是否会一直这样低落呢?虽然诗人此时的情绪非常低落,但总体来看,诗人对自己的未来还是充满希望的,他坚信自己在某一天仍会被朝廷重用,于是我们可以发现接下来的诗句又变得乐观了许多。但由于诗人想到未来的一切都会十分艰难,不知何时才有出路,于是情绪又开始有些许低落。最终诗人还是希望表达自己对未来的美好畅想,在全诗结尾写下了千古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短短的两句话,却有力地展现了诗人的信心,有一种豪迈的情怀。通过带领学生深入分析诗人的内心世界,学生对于整首诗的感情基调已经有了十足的把握,学生的情绪也似乎被诗人的情感变动而牵动。

6.揣摩关键词句,提高鉴赏古诗词的水平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把握关键的字词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让学生了解古诗内涵的重要手段。

以《游山西村》这首古诗为例,这首诗主要是赞赏农村地区的美丽风光与当地十分淳朴的民俗,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农村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如果学生只是感悟到这一层面,那么学生容易将这首诗理解得过于平淡,没有什么较强的情感转折,仿佛是诗人写的流水账日记一样。此时,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诗句中的主要词汇入手来展开分析,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的“疑”与“又”字,“疑”表示疑问、猜想,“又”表示惊喜、喜悦,诗人先是看到了重叠的山和水,这些山水相互环绕,似乎无穷无尽,诗人看到这样的景象感到有些疑惑,诗人继续向前行进,却发现了一个如此美丽的山村,正因为如此,诗人才写道:“柳暗花明又一村。”通过带领学生深入分析诗句中的重要词汇,学生对诗人情感的转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学生们也能够从古诗中学到人生哲理,无论什么事物,它的发展道路总是曲折的,就像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要走许多弯路,但到最后总能看到一个十分明朗的结局。引导学生加强对关键字词的把握和解析,能够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水平,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对关键字词的理解与把握。

7.引导学生熟知意象,感悟诗词的意境

引导学生熟知古诗词中的意象需要从实际内容出发,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方法。在古诗词创作过程中,诗人通过这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月亮”便是诗人用来寄托幽思、表达美好祝愿的意象,诗人常常通过描写“月亮”来表达对家人、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人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诗人王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都是在利用月亮来表达思乡的情感。以上诗句都是在利用月亮来寄托思念、憧憬等美好的情感,而在古诗词中“残月”也偶有出现,诗人多半通过描写“残月”来象征别离,如李煜的“月如钩”,展现的是满满的离愁之意。同时在古诗词中还会通过描写“柳”来象征送别,通过描写“落日”来传递思念的情感。总之,中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诗歌中的意象,引导学生将诗歌和相关意象的词组结合起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和意象情境,让学生沉浸在综合学习氛围中,将单个图像转换为三维彩色图像,并通过图像分析理解它们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初中教育是培养学生不断积累基础知识的一个重要阶段,为学生日后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古诗词教学既要彻底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以及理念,又必须要把古诗词分析和讲解和古诗词意境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不断提高我国初中学生古诗词教学的质量,这不仅是中学素质教育在目前新课改大背景下的要求,也是不断传承中国优秀传统诗词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期望通过本文的深入探讨,能为初中语文教师提供一些教学参考。

参考文献:

[1] 靳淑娟《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存问题及策略研究》,《魅力中国》2019年第46期。

[2] 张伟娜《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存问题及策略研究》,《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年第34期。

[3] 程海《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存问题及策略研究》,《新课程》2020提第14期。

[4] 靳淑娟《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存问题及策略研究》,《魅力中国》2019年第46期。

[5] 赵爱民《基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存问题及解决方法分析》,《新课程》2020年第4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