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理念下的学生德育管理信息化研究

作者: 胡燕来 穆雪

摘 要:现如今,我们已经正式进入大数据时代,诸如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科技的广泛应用,在无形当中推动着我国教育体系的改革,并且为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注入了新鲜活力。为此,本篇文章从大数据理念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小学德育工作的特点,进而有针对性地列举了几点加强小学生德育管理信息化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 德育管理 信息化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3.033

小学作为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夯实学生基本功的核心阶段,同时也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道德观与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为此,小学德育和管理工作需要顺应学生的实际特点,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加大德育力度,并促进德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尤其是在最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德育方法和管理模式,不仅无法取得理想的德育管理效果,而且还会增加学生和教师的压力。因此,校方需要整合多方资源,践行多元理念来落实德育,高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同时,彰显德育工作的趣味性和科技性。

一、大数据概述

1.大数据时代的特点

在大数据时代中,我们在各个领域中看到改变与创新,并且可供我们分析和参考的数据信息也越来越多,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模式下由随机采样所带来的不准确和不完善的问题。其次,由于研究样本越来越丰富,且信息数据越来越完善,因此也不再过分执着于精确度,而是通过系统化的研究和分析,试图找到事件的因果关系。尤其是在教育行业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教育者探究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在验证事件结果的同时,找到问题背后所蕴含的真正价值。

2.大数据时代中学生德育管理的诸多变化

在笔者看来,大数据技术的蓬勃发展就相当于是一种信息技术层面上的“重生”,大数据不仅仅是一门技术,同时还在无形当中促进各个行业的改革与转型。目前已经有很多学校将学生管理和教育信息化的重心放到加强系统建设与装备完善上,进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数据挖掘分析以及整合工作。如果想要进一步促进学生德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则必须要从多个角度入手来加强完善,例如保证校园网络系统的正常运作、完善德育管理制度的诸多内容,以及与学生家长建立起密切的沟通关系,等等。校方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来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将大数据技术在德育管理工作中的引导作用发挥出来。

二、小学德育的信息化特点

1.德育资源丰富

如果想要保证小学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则必须要采用符合小学生特点的理论指导方案。在传统的学生德育管理工作中,由于信息技术不够发达,教育者如果想要获取相关的德育理论信息,则必须翻阅大量的书籍或期刊,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也无法保证所获得的资料符合小学生的实际特点。而在大数据的支持下,教育者则可以随时随地利用互联网来查询与小学德育有关的教学案例,大幅度提高了德育资源的获取效率,保证资源内容的高效性与先进性,确保学生可以及时接触到多元的德育知识,以此来保证学生德育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对教育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上文中有所提及,在大数据时代,教育者可以随时随地利用互联网来查阅和获取德育资源,同样也能够通过智能手机或电脑等方式来与其他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这就意味着德育工作者必须要熟练操作信息技术和各种智能电子设备。对于年龄稍大的教育者而言,他们可能对于此类电子设备的接受程度较低,因此必须要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不难看出,在大数据时代,对于教育者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小学德育团队的综合素养势必会达到新的高度。

3.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数据时代使得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德育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尤其是对于当代小学生而言,他们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可以足不出户便了解天下时事。由于他们从小便接触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并且对于电子设备的熟悉度较高,因此更加需要教育者遵循小学生的实际特点来创新德育管理方案。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一方面可以有效丰富德育资源,让学生随时随地了解社会热点与国家大事。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强化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小学阶段完成自我定位和自我规划,为其日后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三、大数据理念下促进学生德育管理信息化的措施

1.搭建德育平台,突出学校的渠道作用

对于小学生来说,除去家庭环境,学校是他们所处时间最长的场所,因此是学生获取知识、提升道德情操的主要阵地。在大数据环境下,教育者一定要充分发挥学校的渠道作用,利用信息技术来搭建德育平台,从多方位、多角度出发来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首先,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需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从细节入手来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和管理。例如在每天的卫生检查环节中,班主任可以让学生通过微信群,将卫生状况进行主动汇报,以周为单位来记录个人卫生信息,其中包括剪指甲、洗澡、打扫房间,等等。再如,在课间或午休时间,如果学生之间出现了矛盾,教育者则要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道歉,并且根据事件的性质和结果进行适当的惩罚,通过此种方式来让学生认识到主动承担责任的重要性。

其次,校方还需要为学生的德育管理工作创造出良好的校园环境,将德育工作逐步渗透到不同主题的集体活动中。例如可以在每年的七一和八一时,带领学生来到当地的博物馆、革命遗址参观,也可以组织学生共同观看红色电影、聆听红色歌曲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他们懂得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2.完善德育管理制度,加强教育引导

在大数据时代,教育者可以通过组建班级微信群或QQ群的方式来完善学生的德育管理工作。首先,教育者需要组织学生家长来共同讨论,制定出德育管理的制度,并且要明确规范微信群中的发言规则。为了能够让德育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教育者可以挑选一些组织能力强且参与积极性高的学生家长作为德育群的管理人员,负责日常的集体活动组织。

其次,教育者务必要维护好微信群的交流氛围,日常的讨论内容必须要围绕德育工作展开,在交流过程中应当避免发表过于主观的言论和过于激进的观点,保证交流的和谐性。

第三,教育者还应当通过微信群来与学生家长实时沟通学生在校园和家庭中的实际表现,在此基础之上逐步完善和改进德育管理工作,并仔细聆听各位家长对于学生德育管理工作所提出的想法和意见,通过多方努力,将学生德育管理工作的效率提高上来。

最后,教育者还应当利用微信群来为学生家长推荐一些适合小学生的优秀儿童网站,例如摩尔庄园、中青网、雏鹰网,等等,在家长的陪同下,每天拿出10—15分钟左右的时间来浏览这些网站中的信息,通过此种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并在教师和家长的督促下有选择性地汲取网络信息,打造更加安全洁净的网络空间。

3.创新学生德育管理内容

首先,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学生德育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育者必须要重新审视传统学生德育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之上,强化对青少年群体的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通过适合小学生的学习和宣传渠道,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毛泽东思想融入德育体系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对于网络信息的免疫和筛选能力。

其次,需要重点突出道德主体职能,以此来打造功能完善的网络道德教育体系。虽然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对匮乏,但他们已经对是非和善恶有了自己的理解。并且小学生正处于即将迈入青春期的阶段,如果教育方法选择不当,将非常容易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校方在开展学生德育管理工作时,务必要改变传统模式下单方面灌输与片面教育等方法,利用互联网技术来丰富教育资源和教育形式,让学生可以采用客观的态度认识互联网环境中可能存在的不良信息,积极落实德育工作的同时,帮助小学生养成网络社会的新型人格。

4.组织网络德育实践活动,巧用网络游戏

在小学阶段中,德育与其他课程的专业知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不仅需要学生完成基本的书本学习任务,同时还要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来强化教学效果。在传统的德育管理工作中,为了能够达到预期的德育管理目标,教育者通常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来设计实践活动。但由于小学生的精力有限,因此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德育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带来负面干扰。而在大数据时代,教育者则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来组织德育实践活动,在满足基本德育管理目标的同时,避免为学生带来额外的课业压力。教育者可以将德育实践活动的主阵地转移到网络环境中,在家长的配合下,让学生通过手机、平板电脑或计算机等终端来参与实践活动。通过此种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整合课后的碎片化时间,同时还可以增强德育工作的趣味性。

例如,教育者可以通过动画或短视频的方式来向学生展开安全教育。相较于理论式的知识灌输而言,此种可视化的安全教育方式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达到更加理想的德育效果。当观看完视频之后,教育者可以让学生通过听写实践报告的方式,将自己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并对于视频中所呈现出的事件予以点评和分析。此外,教育者还可以通过网络模拟的形式来组织学生参与不同主题的德育活动,并通过此种方式来全面了解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思想观念,为后续德育管理模式的调整和改进积累宝贵的经验。不难看出,通过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网络德育实践活动,将进一步拓宽德育管理的范围,保证德育管理工作的效果。

除去上文所提到的网络德育实践活动之外,教育者还可以利用网络游戏来为学生营造更加轻松、愉快的信息化环境。事实上,相较于一板一眼式的教学方法,趣味性的游戏化教学更符合小学生、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学生家长,都不能够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来否定网络游戏,而是要通过正确的引导,将网络游戏作为一种正向的教育渠道。并将德育内容巧妙融入网络游戏之中,以此来促进德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例如,教育者可以在网络环境中举办以“问题银行”为主题的游戏,让学生可以将自己在校园与家庭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存入问题银行,并且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让各个小组参与解决问题大赛。通过分析以往的德育管理经验可知,很多学生都会在参与德育实践活动中遇到令他们感到困扰的问题,但鉴于自尊心和其他因素,并不愿意主动向父母和教师倾诉。教育准则可以让学生通过匿名的方式,将这些困惑存入问题银行,并且通过设置“悬赏”的方式来吸引他人为自己解决问题。在互帮互助的游戏氛围中,不仅可以拉近师生与生之间的距离,同时还能够让德育管理工作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达到理想的德育效果。

5.提高教育者的专业素养

如果想要保证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高效推进,除去上文所提到的几点措施之外,还应当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德育教学团队。校方需要适当提高德育教师的入职门槛,并促进德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朝均衡性与多元化的方向过渡。同时还可以面向整个市场来招收实践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以及综合素质水平更优的人才加入德育教学团队,以此来促进小学德育管理模式的顺利进行。

德育者本身也要做到严于律己,认真审视原有德育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积极参与到由校方所开设的德育讲座或选修活动中。除此之外,教育者还应当组建家长微信群,将学生在学校中的具体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与家长展开交流,以此来打造家校合作模式。在这一环节中,教育者要向家长传输一些正确的德育管理和教育方式,在家长的督促下,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排解心理与思想中所存在的不良因素,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综上所述,我们已经正式进入到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与深入应用为当前的教育体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为此,小学德育工作者务必要重新审视传统学生德育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拿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来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整合多方资源来完善和创新德育内容,合理利用互联网技术来与学生进行深入沟通,以此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齐燕妮《构建小学一体化德育模式分析》,《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9期。

[2] 王颂琪《将信息技术与班会课强强联合,促进学生德育成长》,《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5年第1期。

[3] 施梅琴《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德育》,《校园英语》2014年第11期。

[4] 杨迎《“美酒”与“臭饭”的选择——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案例》,《无线音乐(教育前沿)》2015年第1期。

(胡燕来,一级教师,从事数学教学、教育管理工作。穆雪,一级教师,从事英语教学、教育管理工作)

(本文系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21年度立项课题《大数据理念下的学生德育管理信息化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1-R-93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