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家庭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支持

作者: 张仰锋

摘 要:对小学生的语文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和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学生家长的责任,家庭教育需要为有限的课堂教学提供补充和支撑,配合学校的语文教育目标和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求知欲,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而在习惯中积累阅读、写作经验,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综合能力。此外,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有明显的人文特点和审美特点,也对学生的品德塑造以及审美提升起到直接的作用,家庭中的语文教育以其潜移默化的特点引起了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关键词:小学语文 家庭教育 教学支持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17.023

小学语文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涉及语言、历史、道德、思政、美学、科学、阅读、建筑以及音乐等丰富且多彩的内容,而在新时期教学改革的要求之下,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在有限的语文课堂教学安排之下,要想实现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教师就需要结合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家长可以在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创建良好的家庭环境,提供家庭中优质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家庭辅助教育的内容

1.培养学生的语文求知欲

家庭教育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语文求知欲来辅助语文课堂教育。家长通过重视学生的疑问,认真倾听学生对问题的表述,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家长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可以为学生解答疑惑,化解问题,补充学生不足的知识,在问题超出家长能力范围时,家长也可以通过带领学生一起来寻找正确答案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如何收集有效信息,结合既有的信息进行分析,激发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兴趣,提高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教学活动,增加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的热情。

2.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家庭教育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来辅助语文课堂教育。学生正处于认知能力发展的初期,很容易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家长通过良好学习习惯的展示、熏陶以及督促,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热爱语文学习的好习惯,尤其是端正语文学习的态度,以及按时、按要求完成语文作业的良好习惯。在语文学习中遇到难题时,家长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分析来解决,培养学生在面对难题和挫折时不轻易放弃的良好品质。此外,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家长自身的素质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考能力、逻辑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

3.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

小学阶段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关键时期,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在家庭教育中强调并落实对学生的鼓励,可以适当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让学生在成就感的推动下,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当中,获得学习的乐趣,以兴味来促进学习。学生会将在家庭教育中树立起来的学习自信带到语文课堂中,化为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家庭阅读能力的辅导

家庭教育还可以通过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来辅助语文课堂教育。阅读是学生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家长还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文章的通读和理解,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结合问题分析,来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5.家庭写作能力的辅导

家庭教育还可以通过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来辅助语文课堂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最容易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部分就是写作的相关能力,往往以日常对话的形式呈现出对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的影响。家长在引导学生组织和使用语言时,需要注意用语的规范,及时更正错误,引导学生对日常现象进行深入理解和思考,增加思考的深度,累积思辨经验,从而积累写作素材,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学段较低的学生家长,尤其要重视语句的规范和准确表达;学段较高的学生家长,可以将自己对语文习作的思考与学生进行分享和讨论,厘清文章脉络,为学生提供参考和示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家庭教育的支持对策

1.以身作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家庭氛围的影响,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如果能够与学生和教师进行及时交流和沟通,并在家庭生活中持续展现自身的阅读行为和习惯,就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都营造浓厚的语文学习环境,营造热爱阅读的风气和氛围,树立学生积极进行阅读活动的意识和想法。十分支持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家长,不仅可以以不同类型和风格的书籍开阔学生的眼界,还可以以丰富多样且趣味十足的相关文化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除了对阅读和研读感兴趣之外,家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参与如传统文化弘扬活动,参观相关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图书馆等,都可以对学生关心文化、热爱文学产生积极、正向的影响。学生在一个热爱文化、热爱文学的环境中成长,经常参与各类有趣的文化活动,不仅可以积累丰富的课外知识,还可以促进认知、辨别、批判等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还可以向家长询问,在学习和互动中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而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也可以使学生积累日常生活的经验,积累写作素材,在实践中提高语文学科知识的应用水平。此外,语文学科的相关知识,尤其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思想道德的内容,不仅能够将学生在学校课堂上受到的思想道德教育延伸到日常文化活动中来,还可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

2.积极鼓励,建立学生学习自信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是学生打下扎实学科基础的关键时期。在该时期树立的学习意识、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以及打造的学习能力,不仅能可以使学生在长久的学习生涯中受益,还可以影响学生长远的学习发展和人格的塑造。在这样为人生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和时期,学校、教师以及家长要想让学生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就需要转变教育观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鼓励学生对语文学科中的不同知识领域进行尝试和探索,发现语文学科的乐趣,并通过小任务的完成建立学生的自信。结合实际的教学观察,语文教育一线工作者不难发现,有许多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理解存在误区,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家长为学生聘请学科专业教师来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并且许多家长的文化水平偏低,在学生遇到语文学科问题时无法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分析和指导。此外,许多家长存在受情绪影响并在学生身上发泄情绪的情况,无法及时关注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却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更为关注。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一经发现,家长就会大加斥责,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和心理,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只有通过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家长只有关注并及时肯定学生的优秀表现,才能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建立起自信,获得学习的乐趣。

3.表达沟通,提高学生语言能力

识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阶段语文能力中最基础的能力,也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按学段来看,小学初级阶段的学生需要储备一定数量的汉字、声母、韵母以及声调符号等基础知识,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才能使学生的沟通表达成为可能,才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水平和思辨能力。由于初级阶段的学生自律性都比较差,自控能力也比较弱,家长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偏好来开展家庭教育中的拼音教学和复习,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中级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规则意识,可以遵守秩序,家长可以结合学生的语文教材来进行家庭语文教育,如中级阶段的学生重点需要发展遣词造句的能力,家长可以通过日常聊天以及讲故事的方式来提高学生语言组织和交流的能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鼓励学生开口表达自己,进行沟通、协商等,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而高级阶段的学生,其语文学科能力的发展重点在于对篇幅较长对话、故事等文本的组织、表达以及复述,家长可以就童话故事或趣味性的短篇小说来引导学生与家长一起阅读,并进行复述,结合学生自己的疑惑、问题,或是家长主导的讨论,来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度剖析,也可以结合趣味小游戏,如运用几个关键词来讲述一个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参与到与家长的互动中来,在表达和沟通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4.引导阅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要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就要发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阅读意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当前,随着互联网的崛起和发展,以及电子设备的普及,许多家长自身都在业余生活中呈现出过度娱乐的特征,这为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做出了不良的示范,长此以往,不利于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阅读和学习习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更无从谈起了。

家长自身的语文知识储备以及人文知识素养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要发挥家庭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家长需要以身作则,在现有的文化水平基础上,积累语文教育相关知识,丰富阅读,增加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注重对阅读内容逻辑以及主旨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此外,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和学校中度过,家长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持续观察学生的阅读偏好、习惯、状态,结合教师对该年龄段学生的阅读与发展建议,及时对学生的阅读态度和习惯进行引导和纠偏,重视学生的个性和自我意愿,在日常生活中结合学生的个人需求来进行渗透,提升阅读效果。

此外,家长还可以用以看带读的方式并用互联网开展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的趣味性,并通过正向的网络使用示范来引导学生正视网络的娱乐性,正确使用网络。家长在进行以看带读时,可以结合经典的影像资料,例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家长可以结合经典的片段来带领学生观看剧集,两相对照,以视频内容作为文本内容的解释,增加学生对文章理解的深度,及时发问,及时答疑,减轻手机、娱乐以及工作等因素对亲子关系的负面影响,增进亲子感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之余,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5.表达感悟,注重学生的写作

在家庭教育中开展语文教育,尤其是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由于学生的大部分课余时间都在与家人进行沟通,在沟通中存在大量的信息输入、信息处理、信息输出的语言处理行为,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家长可以依靠丰富的教育机会,在带领学生参与活动或进行劳作之后,与学生进行相关的讨论,通过活动的细节引发学生的联想,帮助学生学会就细节之处展开讨论,从而获得深刻感悟。学生的感悟可以在与家长的聊天讨论中不断丰富,从而形成较为完整和生动的语言描述、观察经验、思考经验以及语言组织经验,进而提高写作能力。

家长在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悟,辅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情况,如小学初级阶段的学生,家长可以考虑让学生对自我情感或情绪进行口述,从学生的表达中提炼出关键词,引导学生进行回溯,结合关键词和句进行回忆,从而树立学生从关键词出发进行写作的意识,提高表达能力。中级阶段的虚构,家长则可以通过丰富的亲子活动,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并帮助学生完善表达中的细节描写,尤其是对生词、成语以及精彩语句的积累和总结。而面对小学高级阶段的学生,家长则可以就某个活动或事件与学生进行讨论,重点强调学生对整个活动或事件的逻辑表述,强调叙事或讨论中的“骨架”结构,重视学生表达的完整性,并引导督促学生将口述内容落实到书面表达上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家校共育、家庭教育都为小学语文教育一线工作者提供了更加开阔的改革空间。对于学生而言,家庭中提供的教育是资源最丰富、程度最高的教育,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综合素养,教师务必要将家庭教育纳入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板块当中来,确保语文实践活动的落实,拓展课堂语文教学的内容和范围。家长需要重视学校的语文教育,关心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情况,提升自身素质,实现学生长远、全面且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娜、李敏《家庭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学周刊》2017年第33期。

[2] 刘秀英《浅谈家庭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女报(时尚版)》2020年第2期。

[3] 黄丽英《试析家庭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作用》,《文学少年》2021年第4期。

[4] 陈彩祥《小学语文教学中家庭教育的价值分析》,《吉林教育》2020年第27期。

[5] 郇吉兵《家庭教育对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影响》,《甘肃教育》2020年第6期。

[6] 叶强《论家庭教育的政府责任及其立法规范》,《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0年第1期。

[7] 余俊《特殊困境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地方立法保障》,《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0年第1期。

[8] 俞国良《家庭教育中的“父母倦怠”:心理健康视角》,《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1年第6期。

(张仰锋,1967年生,男,汉族,甘肃庆阳人,专科,教师,研究方向: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