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策略探究
作者: 房晓辉摘 要: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取得了明显的提升。新课改明确指出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应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塑造语文思维能力,促使学生能够利用语文知识灵活处理所遇到的问题,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与思想道德品质,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只不过由于部分教师缺乏对现代教育理念的正确认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味采用“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得语文教学对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效果并不理想。对此,本文围绕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展开研究,从多个方面考虑有效培养高中生语文思维的措施,希望能为高中语文现代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语文思维 培养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17.032
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高中阶段作为学生的重要分水岭,是学生的关键时期。然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少高中教师太过关注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成绩,导致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重点放置在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与应试能力方面,违背了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高中生语文思维的教学理念,进而难以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全面发展。为了改善这类问题,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注重课堂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改进与创新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为目标,提高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参与性以及主动性,为深入培养学生语文思维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学生语文思维的相关概述
1.高中阶段语文思维的概念
所谓语文思维,主要指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对语文学科以及语言文字深入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是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活动的一种思维模式。良好的语文思维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格局,具备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更加敏感,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应用水平和文化底蕴。
2.高中阶段语文思维的特点
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各项思维、能力基本呈现出高速上涨的趋势。基于此,高中阶段学生的语文思维常表现出交流性、整体性、广泛性以及渗透性的特点。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某个话题的探讨与讲解,为学生传输、分享、互换相应的语文知识和信息。
例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可能会涉及经济、政治、哲学、逻辑、情感、道德等各个层面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只有深入地挖掘教材内容与文本思想,才能对教材知识作出正确的理解、分析和辨析。由此可见,高中语文思维的培养不能局限于固定的学科之中,而应从多个维度进行开发,促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建立良好的思维模式。
3.高中阶段语文思维的发展现状
由于高中语文课程学习难度和工作量较大,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极易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进而导致高中阶段学生语文思维培养过程中出现大量的问题与纰漏。比如,课外阅读模式不合理、写作技巧不科学、语言应用不妥当以及文章结构不健全等,对高中生成长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除此之外,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下,不少高中教师为迎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常采用各种形式活跃课堂氛围,但整体的教学效果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升,主要原因是教学目标脱离了实际,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和主观能动性的重视。长此以往,这种错误的教学会严重制约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
4.高中阶段语文思维的重要性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高中语文教学的侧重点开始由传统知识性教学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转变,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现代思维模式和独立思考能力,引导学生构建完善的思维逻辑框架成为重点。因此,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至关重要,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快速领会语文教材的内涵,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储备,还能优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与质量,为学生灵活处理各种突发问题提供有力保障。
二、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困境
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困境主要表现为以下的三个方面:
第一,现代信息技术、自媒体、数字时代的冲击。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自媒体阅读模式迅速崛起,并成为当前高中生阅读的主流。电子模式的阅读方式虽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提供了技术支持,但也造成了大量的鸡汤文章、野史传说以及娱乐八卦等资料的传播,对于心理素质并不成熟的高中生而言,这类信息会造成其是非辨析能力减弱的情况。
第二,传统应试教育模式陈旧、落后。近年来,国家虽大力倡导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但因外部大环境的影响以及高考压力,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并未进行彻底的改变和创新,以至于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重点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对语文思维、心理问题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培养缺乏重视,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汲取和吸收,进而无法具备文章鉴赏能力。
第三,教学活动与现实生活脱轨。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学习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对语文知识掌握情况会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现象,加上有些语文教师缺乏对课本内容的深入研读,使得教学过程常出现与现实情况不符的情况,不仅难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还会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排斥、抵触或者畏惧的心理,造成学生在文言文解析、语文应用写作等方面的欠缺。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策略
1.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
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困境,高中教师需要转变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在语文课程教学中融入现代教育思想和方法,不断拓展语文课堂教学的范围,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思维为目标,改进与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规划。
首先,正确认识原有教学手段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优化。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探索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融合的教学策略,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相关案例,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应用,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及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其能够透过冰冷的文字,对课本内容所表达的内涵感同身受,明白作者想要传达的理念与情感。同时,帮助学生具备分析教材以及对文章内容深度剖析的能力,进而为今后的写作、文章立意、解读运用创造条件。
其次,教师不应以单一的考核标准来评判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是从多个方面去评估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表现。通过科学控制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宽度,引导与鼓励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学习、探究,最终转化成自己的观点予以概括与表达。例如,在讲授《劝学》这一文言文时,教师应提前依据课程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教学设计以及教学目标,明确文章的重点与难点,如实词、虚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等,借助多媒体辅助工具进行展示和讲解,使学生能够对文章大意有基础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接受程度,适当地对文章内容进行拓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论述文章的思想主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概括能力和独立思考水平。
最后,针对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情况,教师应及时进行点评与分析,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在合作、沟通、交流的过程中畅所欲言,实现各种思维的不断碰撞。
2.创新、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要求高中语文教学把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作为重点,综合考量现有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问题与纰漏,以满足新时期社会发展需求和时代趋势为目标,不断创新、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喜爱程度和学习动力,具体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第一,丰富教学内容,创设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时,高中教师需要全面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习规律,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大纲,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主动性,从根源上缓解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抵触心理。例如,在讲授《荆轲刺秦王》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设疑或者播放视频、图片的方式,让学生思考荆轲若刺杀秦王成功后会引发什么后果,借助这样开放性的问题,加强每一位学生的课堂参与感,需要注意的是,导入方式必须与教材内容相契合,从而合理控制整个课堂的教学时间与教学氛围。
第二,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高中语文课堂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对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大致了解。依据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及时调整与改进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以及教学难度。同时,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针对学生面临的升学压力、学习压力、心理问题进行适当调解,在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认同感的基础上,建立和谐、民主、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为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奠定良好的感情基础,促使学生能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而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态度以及思维模式。
第三,注重对学生多维度思考的培养。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思维不仅仅是关于文学知识的培养,还需要挖掘、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发散思维。采用有效的措施拓展学生的语文视野和格局,帮助其具备洞悉时代变化、了解事例以及学以致用的本领,促使学生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在看待问题时可以更加全面、理性、科学和客观,强化其对所学知识的深刻认识。
3.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和学习氛围
为进一步培养高中生的语文思维,教师需要注意语文教学组织形式的合理性和新颖性。通过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和学习氛围,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例如,在讲授《雷雨》一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辩论赛、演讲大赛、角色扮演、舞台剧等形式进行教学,设置丰富、有趣、形象生动的学习场景,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快速进入学习氛围之中,在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基础上,使其不由自主地揣摩文章中不同角色的台词,进一步体会角色的内在情感。同时,以小组代表或者自由研讨的模式,鼓励学生表达与鉴赏文章中的好词好句,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整合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或者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人物性格、故事情节以及情感色彩,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体会文章的真正内涵,从而为学生提供与众不同的教学体验。另外,在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过程中,构建现代化评价检测机制尤为重要,不仅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准确进度和实际情况,还有利于学生明确语文学习中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查缺补漏。
4.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中想要实现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需要让学生各抒己见,随心所欲地畅谈自己的学习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维空间与发言平台,使其自主了解、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对此,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创设各式各样的智慧课堂和在线学习平台,引导学生自主查阅相关的资料、典籍,以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对文章进行深度解读,使其既能理解文章的大致意思,还能充分了解其背后的真正内涵。
例如,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可以让学生自主收集作者苏轼的有关资料、生平事迹,增加文章的故事性。或者通过设置一些开放性的话题,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和探究,进而不断延伸学生语文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除此之外,高中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肩负起语文课程教学引导者的重要角色。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合理把控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进度,时刻注意学生的课堂主动权和主体地位。通过对学生多方面的引导与鼓励,让学生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注意力以及学习兴趣,使其能够主动接受语文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同时,实现学生语文思维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是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良好的语文思维不仅有利于学生迅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还有利于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快速理解。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高中教师必须正视高考压力下的重重困境。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规律以及认知水平,改进与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和思想观念,全面分析当前具体的教学内容,并开展不同类型的教学模式,如合作探究、分层教学、阅读教学、趣味性教学等,在日常语文教学活动中循序渐进地渗透现代化教育意识。通过创设多样化教学情境以及增加课外读物等形式,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思维空间与思维广度,灵活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巩固,全方位、多层次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另外,教师可以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搭建在线教育学习平台。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授课相结合,充分提高现代教育的智能化、信息化、现代化水准,从而为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贾新华《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汉字文化》2020年第15期。
[2] 李兆恒《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文学教育》2020年第2期。
[3] 梁文丽《高中语文课程文件中对学生思维能力培育的比较分析》,《戏剧之家》2019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