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成果认定与转换的校内学分银行运行机制探索

作者: 邓燕

[摘           要]  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及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构建灵活开放的教育体系成为时代需求。聚焦学习成果认定与转换,以宁夏学分银行为对接平台,通过修订和完善学院学分制管理办法、学院学分银行管理办法,探索建立一种能够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行业岗位证书及专业工作经历等非传统学习成果有效转化为学分的机制。详细阐述了校内学分银行运行机制的探索,旨在打破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之间的壁垒,促进各类学习者不同学习成果互认与转换,进而激发学习者创新实验、创业实践及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为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关    键   词]  校内学分银行;学习成果认定与转换;创新型学习;产教融合;信息平台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5)02-0017-04

一、引言

在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已成为提升个人竞争力、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教育体系的封闭性与单一性难以满足多元化学习需求,尤其是非正规、非正式学习成果的认定与转换问题,已成为制约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关键因素之一[1]。学分银行作为实现学习成果存储、认定、积累和转换的重要载体,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旨在通过具体实践案例,探讨如何在校内层面构建有效的学分银行运行机制,促进学习成果的全面认可与灵活应用。

二、学分银行概述及其意义

(一)学分银行概述

学分银行主要具有借鉴银行存储、借贷、汇兑等功能特点,其功能在于可以对学习者的各类学习成果进行认证,也是可以转换的新型学习管理制度。它打破了时间、空间和学习形式的限制,实现了学习成果的跨机构、跨领域互认,为终身学习体系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持。学分银行的储蓄方式与银行零存整取的储蓄方式是有相同之处的,学习者可以利用平时一些零碎的时间,合理利用这些时间,取得的学分可以像货币一样存储在学分银行管理平台中,可用于兑换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相关课程或毕业资格要求的相关学分[2]。

(二)学分银行的意义

1.促进教育公平

学分银行通过打破传统教育体系的壁垒,使得不同背景的学习者、不同途径获得的学习成果得以被同等对待,有助于消除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促进教育公平。通过学分积累与转换机制,学习者可以将不同类型的学习成果进行统一认定,从而避免因教育经历差异而导致的机会不平等。

2.提高教育质量

为提高教育质量,学分银行的建设至关重要,其核心在于建立统一、科学的学分认定标准。这一学分认定标准为教育体系的规范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也为学习者提供了清晰的学习路径和评价标准。通过设立严格的学分认定流程,可以有效保证学习成果的真实性与权威性,避免出现虚假或不充分的学习记录的情况。同时,科学的学分认定还可以更精准地反映学习者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促使教育机构在课程设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等方面不断优化,从而推动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3]。

3.推动教育创新

学分银行的建设为教育创新开辟了新的路径,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分银行建设的优势在于其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给予学习者更多的自主权,鼓励他们根据个人兴趣、职业规划和学习需求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真正实现个性化学习[4]。在这一机制下,学习者不再局限于某一固定课程体系,而是能够通过学分银行的学分转换机制,在不同学科、专业甚至跨领域之间自由选择课程和项目,最大化利用资源。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模式不仅开阔了学习者的知识视野,还促进了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此外,学分银行的灵活性为创新型学习提供了重要支持,学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学习计划,避免传统教育中僵化的学习路径。这一机制极大地激发了学习者的创造力和主动性,鼓励他们积极探索不同领域的知识,从而提升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学生个体的发展。同时它也促使教育机构不断反思和改进自身的教学方式和评估体系,以适应个性化教育的需求。

通过学分银行,学习者的学习成果和经验能够更广泛地得到承认和应用,无论是在学校、企业还是其他学习平台,这种灵活多样的学分积累与转换机制推动了终身学习的理念。同时它还为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利用提供了新途径,打破了传统的教育资源壁垒,促进社会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最终,学分银行不仅推动了教育创新的发展,还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有望在未来全面革新教育体系[5]。

4.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

每位学习者都有其独特的学习兴趣、需求和职业规划,传统的教育模式不容易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6]。学分银行的建设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路径和机会,通过这一机制,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与自己兴趣和职业发展相契合的课程和项目,而不必拘泥于固定的课程体系。同时,学分积累与转换机制确保了学习成果在不同平台和机构间的认可,打破了教育资源的壁垒,使学习者可以跨学科、跨专业,甚至跨行业进行学习。这种灵活的学习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习者的兴趣与动力,促使他们主动学习,还有效提高了学习的实际效果和满意度,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实现个人目标和职业规划。

5.促进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终身学习已成为时代的基本要求。学分银行作为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学习者提供了持续学习和个人成长的机会。通过学分银行的学分积累与转换机制,学习者不仅可以不断积累学习成果,还可以将其转化为学分或证书等形式的正式认可。这种认可机制不仅提升了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还为他们在职业生涯中增添了更多的竞争优势。同时,它还鼓励学习者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的学习场景中灵活选择学习内容,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与技能。通过建立这样的机制,学分银行为构建一个全面、开放的终身学习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持,助力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发展,培养出适应未来需求的创新型人才[7]。

6.促进产教融合

学分银行制度的实施有效促进了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推动力。这一制度使教育内容更加贴近市场需求,同时鼓励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教育机构可以深入了解行业动态和职业技能要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以便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这种灵活性、适应性不仅提升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也使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从而提高整体就业率和职业发展潜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综上所述,各高职院校应积极推进学分银行建设,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做出贡献。

三、学分银行建设现状

(一)国内学分银行建设背景

2019年1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了“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的部署”“有序开展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为技术技能人才持续成长拓宽通道”[8]。2019年6月11日,《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中要求,“鼓励学校积极参与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在进行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职业技能标准的有关内容,将两者进行有机融合,培养专业的人才。也要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试点,探索建立有关工作机制,对学习成果进行登记和存储,每个人都有专属的学习账号,将这些学习成果录入到个人的学习账号中,便于对学习成果进行积累和转换工作。”2020年3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相关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的目标任务是“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逐步探索开展各类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服务全民终身学习”[9]。

(二)宁夏学分银行建设现状

2021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指出,“推进‘学分银行’建设,全面推广使用个人终身学习账号和档案,逐步健全学分认定、积累、转换、互认制度、注册学习和弹性学习制度,适应学习型社会和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建设需要[10]。”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宁夏职业教育学分银行联盟单位,多年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国家、自治区职教二十条,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等文件要求,积极探索基于学习成果认定与转换的校内学分银行运行机制。2023年7月,由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牵头、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参与的《区域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宁夏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职业教育赛道一等奖。

(三)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分银行建设现状

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对接宁夏学分银行,制订修订学院学分制管理办法、学院学分银行管理办法,积极探索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行业岗位证书以及从事相关专业领域工作经历等反映学习者知识和能力水平的成绩,以学分认定形式与相关学历教育的课程教学相关联。针对“1+X”证书试点,实施学分转换制度,规定了学生考取相关专业“X”证书可以进行学分存储和置换,以“X”证书为桥梁,对接职业院校学历教育的学生,对接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扩招生源及社会成员,鼓励其开展创新实验与创业实践,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技能竞赛、技术开发、发表论文、获取专利、职业等级认证,根据认证标准和流程,认定学分,所得学分可兑换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相关课程或毕业资格要求的相关学分[11]。

四、基于学习成果认定与转换的校内学分银行运行机制探索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结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教育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院积极探索基于学习成果认定与转换的校内学分银行运行机制。

(一)健全学分银行领导机制

为确保学分银行的建设与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应健全学分银行的领导机制,成立由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学分银行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学分银行的整体规划与执行工作。该委员会将统筹协调学分银行的建设进程,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管理委员会也可设立专门的办公室,主要负责制定统一的学习成果认定标准、学分积累与转换的规则,确保整个过程中操作的公平性和透明性。该办公室还将具体负责学分认定、学分转换的具体实际实施工作,确保每个环节都能有效运行。

此外,各系也应成立学分银行管理小组,作为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整体管理工作的延伸。管理小组负责本系学生学习成果的初步审核工作,主要包括认定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学分转换的初审等内容。这一机制确保了各系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充分了解和掌握情况,使得学分银行的认定与转换工作能够在贴近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通过这样的领导机制,不仅能够提升学分银行的管理效率,还能够保障学分认定与转换工作科学、规范,有助于推动学院学分银行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