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高职院校课程评价改革研究
作者: 尹爱英[摘 要] 通过分析传统课程评价方式的不足,提出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评价改革策略,包括评价内容的创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以及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这些改革策略旨在提高学习者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课程评价改革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关 键 词]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高职院校;课程评价;学习者;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5)02-0069-04
一、引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论,为现代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它强调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新的知识意义。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这一理论在课程评价改革中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它认为,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互动中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因此,高职院校在课程评价改革中,应更加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也有助于培养出更多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推动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同时,这种评价方式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和实践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课程评价改革,不断完善评价体系和方法,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和挑战。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高职院校课程评价的契合点
(一)学习者主体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在高职教育领域中,建构主义学习理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即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1]这一观点强调了学习者在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而非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这样的理念下,高职院校的课程评价也需要相应地做出调整,充分尊重学习者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的积极参与,让他们在评价过程中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1.将学习者视为评价的主体,而非仅仅是被评价的对象
这意味着需要给予学习者更多的参与机会,让他们能够参与到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结果的反馈等各个环节中。这样,学习者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课程要求,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课程学习中。
2.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评价过程,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习者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在建构主义的理念下,学习者需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2],这就需要他们积极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通过这样做,学习者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也能够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尊重学习者主体性的实践,关注学习者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因此,在课程评价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评价方案。这样,学习者不仅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也能够更好地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
(二)情境性学习:建构主义强调学习应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渐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情境性,认为学习应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3],以便学习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这种情境性学习的理念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1.课程内容是否紧密结合实际应用场景
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应紧密围绕行业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确保所学内容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评价时应关注课程内容是否真实反映了行业的最新动态和技术要求,是否为学习者提供了足够的实践机会。
2.学习者在真实情境中的具体表现
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忽视了学习者的实际能力。情境性学习理念要求在评价学习者时,更加注重其在真实情境中的表现。例如,可以通过项目实践、实习实训等方式,考查学习者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学习者在课程评价中的反馈和意见
情境性学习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认为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和评价的参与者。[4]因此,在课程评价过程中,应充分听取学习者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综上所述,情境性学习理念对于高职院校课程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关注课程内容与实际应用场景的结合程度以及学习者在真实情境中的表现,可以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提供有力保障。同时,这也要求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学习者创设更多真实、生动的学习情境,推动情境性学习理念在高职院校的深入实施。
(三)协作与互动:建构主义提倡学习者之间的协作与互动
为了有效促进学习者之间的协作与互动,高职院校在课程评价中可以引入多种评价方式。其中,小组评价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通过将学习者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共同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小组评价还可以让学习者在评价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除了小组评价外,同伴评价也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方式。同伴评价鼓励学习者之间互相评价作品、互相提供反馈。通过这种方式,学习者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学习他人的优点和长处,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此外,同伴评价还可以培养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和评价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在引入这些评价方式时,高职院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确保评价方式的公平性和客观性,避免出现主观偏见或歧视现象。其次,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评价方式。最后,要及时收集和分析评价结果,以便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和问题,为后续的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建构主义理念下的协作与互动对于高职教育的课程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5]通过引入小组评价、同伴评价等方式,可以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习效果和评价质量。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和实践这些评价方式,为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也需要关注评价方式的实施效果和问题,不断完善和优化评价体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需求。
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建立在线学习平台、社交媒体群组等方式,为学习者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互动平台。通过这些平台,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分享和讨论,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6]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学习者的互动行为进行分析和挖掘,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加精准的教学服务和支持。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理念下的协作与互动对于高职教育的课程评价具有深远的影响。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理念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和实践各种评价方式和方法,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三、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高职院校课程评价改革策略
(一)改革评价内容:以知识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为核心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评价内容的改革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7]传统的教育评价方式过于注重知识记忆,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忽视了知识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为了更加全面地评价学习者的综合素质,需要对评价内容进行改革。
评价内容改革的核心在于从注重知识记忆转向注重知识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这意味着评价内容不再仅仅是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而是更加注重学习者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可以通过项目式学习、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习者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锻炼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评价内容还应涵盖学习者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参与度等多个方面。课堂表现可以反映学习者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作业完成情况可以检验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实践活动参与度则可以体现学习者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这些方面的评价不仅可以全面地了解学习者的综合素质,还可以为教育者提供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价依据。
为了更好地实施评价内容改革,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教育者需要更新教育观念,认识到评价内容改革的重要性,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落实。其次,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明确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有效性。最后,还需要加强对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应用,让学习者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提供指导。
(二)评价方法改革:引入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并注重过程性评价
在教育领域,评价方法改革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为了更全面地评价学习者的学习成果,有必要引入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并注重过程性评价。
1.多样化的评价方法能够帮助教育者更全面地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成果
除了传统的考试,还可以采用观察法、作品展示法、口头报告法等多种方式。观察法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合作能力等方面来评价其学习效果。[8]作品展示法可以让学习者通过制作作品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如绘画、手工制作、编程作品等。口头报告法可以让学习者通过口头报告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如研究报告、演讲等。这些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可以从多个角度评价学习者的学习成果,更全面地反映学习者的学习情况。
2.注重过程性评价是评价方法改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只关注学习者的最终成绩,而忽略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变化。过程性评价可以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学习者的优点和不足,为他们提供及时反馈和指导。同时,过程性评价还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当然,要实现评价方法改革,还需要做很多工作。首先,教育者需要转变传统的评价观念,认识到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和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其次,教育者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评价技能和方法,以更好地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最后,还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标准等方面,以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三)评价主体改革:全方位多角度评价学习者的学习成果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评价体系的完善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其中,评价主体的改革是评价体系优化的关键环节。多元化评价主体,即除了教师评价外,引入学生自评、互评、企业评价等多种评价形式。这种改革不仅丰富了评价手段,还从多个角度为学生的学习成果提供了更全面的反馈。
1.学生自评和互评能够帮助学生自我反思和相互学习
通过自评,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调整学习策略。互评则让学生有机会从同伴的视角审视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